五星红旗设计者是谁?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五星红旗”的国旗图案,在征集到的三千余幅国旗设计图案中,他所设计的图案最初未受重视,经过田汉的极力推荐和几轮评选后,“五星红旗”图案才最终获得肯定。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1950年9月27日,设计者曾联松被正式告知自己是国旗设计者,1950年11月1日,曾联松收到一封标有“1137号文件”的公函,作为曾联松是国旗设计者的书面证明。
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曾联松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五星红旗,它是那样的庄严、美丽,那样的鲜艳夺目。对于它的设计,人们或许会这样想吧:如此高水平的巧妙设计,一定出自一位闻名遐迩、才华横溢的美术大师之手吧?
其实不然。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原来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联松,曾经是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的副经理、上海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委员。
五星红旗介绍:
五星红旗的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曾联松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由浙江瑞安的曾联松(1917-1999)设计的。
曾联松,1917年生于浙江瑞安。1928年,曾联松考入瑞安县中学,在这里他遇到对他后来影响深远的老师,即温州著名花鸟画家金作镐,由此为曾联松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和美术基础。1936年,曾联松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大学毕业后,曾联松进入上海市合作总社,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
尽管自己的兴趣没能用在工作上,可曾联松没有放弃这个爱好。1949年5月的一天,曾联松从《解放日报》上意外看到了国旗征稿的启事,他非常激动,决定设计一幅国旗图案投稿。曾联松的设计的理念是这样的:他认为工农红军是以五角星为自己的标志,而中共是人民的大救星,于是决定以一颗大五角星作为国旗上最主要元素;同时,曾联松用四颗小一点的五角星象征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四个社会阶级组成的人民。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曾联松将自己“红底五星旗”图案寄往北京。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决定采纳曾联松设计的“红底五星旗”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同时删除原设计方案中,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图案。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1950年11月1日,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寄来的纪念册和500万元(约相当于人民币500元)奖金。多年之后,曾联松回忆自己设计的国旗初稿时说:“每当我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内心就会涌起一股亲切、激动的暖流。”
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
拓展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方缀五颗黄色五角星。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人民沉浸在刚刚解放的胜利的喜悦之中。曾联松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当曾老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登的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中,得知要设计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的骄傲。他想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画家,但有美术爱好的基础,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1949年秋季,政协收到国旗应征图案3012幅。从中筛选了38幅作候选图案,并编辑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发给政协与会人员阅评。其中有一幅大星嵌镰刀斧头五星红旗,正是曾联松的作品。政协特地在北京饭店设立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候选旗帜陈列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