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武汉核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负责的玉米
雪白的西牛
2023-03-01 01:05:32

武汉核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最佳答案
霸气的老师
忧心的红牛
2025-04-09 19:02:13

武汉核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2016-09-29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梨花路399(17)。

武汉核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12MA4KNM5E4E,企业法人洪建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汉核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材料销售;水电安装;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展台制作、销售、安装;家具用品销售。(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武汉核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最新回答
爱笑的树叶
开朗的发带
2025-04-09 19:02:13

核桃已经锯开了,得先把仁挖掉,盘一段时间,达到周身圆润起色,起一层包浆,就不容易开裂了。经过长时间的把玩,颜色会越来越深,越来越红润。作为挂件,打个孔,穿线好了,按自己喜好,适当配一些隔片隔珠作为装饰都可以。

明理的黄蜂
优秀的大炮
2025-04-09 19:02:13
明代核雕明代初期核雕特别盛行,其时的文人墨客和朝廷显贵们把它同珠金玉器挂在一起,作为身上的装饰佩件和扇坠,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在民间则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物。也有制成配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赏玩。

从明清开始,核雕在我国的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比较兴盛,且雕刻题材丰富。如“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关公”、“童子与寿星”、“观音菩萨”等等,都是艺人们喜欢雕刻的传统品种。雕刻技艺经明清发扬光大后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目前在江苏泗阳、苏州吴县的光福、东山一带,搞核雕工艺的民间艺人不少。一般大都雕制一些八仙过海、凤戏牡丹、熊猫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上山、双喜花篮、花鸟宝瓶等。现在市场上常可见到一些罗汉头、观音、松鹤童子等工艺较为简单的核雕批量出售。而在浙江专门搞核雕的人极少,据我所知大部分是在做其他雕刻之余附带着做些印章或是挂件玩物,但人数也极少,杭州市陈硕先生以治印为主,但对核雕也比较关注,他曾尝试过利用核雕治印。他的作品用刀巧妙,极其精致。

明代核雕艺人明清时核雕工艺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如明代常熟的王叔远首创以橄榄核雕制“东坡夜游赤壁”之舟,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镌刻苏东坡等五个人物,精妙传神。魏学 的名篇《核舟记》就是反映王叔远首创雕刻核舟之事。还有明代的夏白眼,相传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了十六个婴儿,每个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间,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飞禽,姿态个个不同,在当时也被称为一绝。康熙年间苏州有位姓金的老者,亦善核舟之雕,人称“有刻棘镂尘之巧”;乾隆年间的陈祖章、杜士元都被人称为技高艺绝的“鬼工”,陈祖章的代表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舟长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僮等八人,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个个刻画精致,在放大镜下看光影迷离。舟底刻赤壁赋全文,其刀笔工夫令人难以置信。现在陈祖章的核舟尚有一件传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民国年间,吴县香山人殷根福以橄榄雕刻罗汉头成为核雕名家。

在博宝商城里收藏了大多大师的作品。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远、夏白眼、邱山、刑献之等。魏学洢的《王叔远核舟记》一文描写王叔远能在细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条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儿,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人称一时圣手。

清代核雕清代核雕,造型精巧玲珑,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写实,人物脸部雕刻更着重于逼真,动物着重于动态表现,雕工刚劲有力,线条直,边线流畅,方圆合于规矩,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较密,镂雕很少留有钻孔痕迹,浮雕地子磨得较平,略留刀痕,磨工细,核雕穿线孔比明代及现代的核雕大。

清代核雕艺人清代核桃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属于山东潍坊核桃雕。乾隆酷爱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宫。国立故宫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

明清核雕对比虽说明清是核雕的鼎盛时期,但明清的核雕精品传世不多。对明、清核雕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史书记载及选材的特点。如明、清核雕的选料多选用核大、壁厚、质地坚密细润的核。还有制作特点可和当时竹、木、牙雕等雕刻工艺相对照来进行鉴别。因当时不少竹、木、牙雕的雕刻名匠,都是核雕高手,因此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

明代核雕,造型古朴浑厚,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外型而不追求细部刻画。从雕法上看,明代核雕一般雕工刚劲有力,利落醒目,线条、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不紧密,镂雕留有钻孔痕迹,磨工较粗,留有刀痕。

核雕的鉴别在鉴别核雕的时候也应注意核色、包浆。核雕随着年代的推移,逐渐会产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红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核色,核包浆则呈浅橘红色和黑红色。如果能熟记和掌握古核雕各个时代的构件、造型、工艺风格特征,熟知各个时期其他雕刻工艺品艺术风格的沿革,那么对于鉴别古核雕的真伪会有很大帮助。

共和国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钟元庆、赵林生、殷根福、须吟笙、钟年福苏派核雕

干净的蜡烛
欢喜的钢铁侠
2025-04-09 19:02:13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工艺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对于核雕来说,现在已经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核雕所用到的工具对于核雕师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雕刻行业里雕刻工具,对于雕刻师傅来说就如同他们的双手一般,他们可以凭借着不同种类的雕刻工具,雕刻出来一件又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而对于核雕来说,核雕的工具对于核雕师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核雕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刀具,而他的刀具又分为很多种,每一种刀具在核雕的过程当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第1种道具就是瓶口到这个都在和聊过程当中是最重要的一把刀,因为从核雕开始到核雕结束的每一个阶段,这把刀用到次数是非常多的。这种刀刀具大小不同可以根据核雕不同类型来使用。而第2种刀具则是尖刀这种刀,据是为了突出雕刻作品的立体感,并且使得雕刻作品栩栩如生。往往雕刻师傅在区别雕刻人物皮肤和衣服上,往往需要用到这把刀。

其次则是半圆刀这种刀是适合雕刻一些花草树木时候所需要运用的一把刀,而这种刀的刀背呈现出一种笔直的正圆刀口,因此往往雕刻师傅在使用这把刀的过程当中,完全不需要担心用力的大小,因为这把刀对于力量大或者力量小的变化,都能够完全适应。

而在核雕的过程当中,电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因为电钻可以在作品当中钻出大小不一样的洞口,并且还可以根据制作者的要求,在核雕作品上做出许许多多的装饰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并且还能够在其他程度上满足制作者的要求。

背后的铃铛
老迟到的睫毛
2025-04-09 19:02:13

一共有6个步骤。

选料:一般用成熟的桃核,沉水的。

2.修胚:用锉这个工具对桃核进行修整。

3.描线:用铅笔画出要雕刻的图案。

4.雕刻:进一步精细雕刻出轮廓。

5.打孔:不分先后。

6.配上装饰:例如珠子,佩带,中国结等。

扩展资料:

桃核雕刻是种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在小小的刻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还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等等。

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蓝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间展尽了微雕艺人的神技。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艺人根据桃核的形态与质地奏刀巧雕巧作,将八仙中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发髻及肩背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纹雕镂得惟妙惟肖。

核雕艺人似乎采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圆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种刀法,人物大轮廓形态精准,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细部纤毫人微,连蓝采和头上发髻的一丝丝头发、背上花篮的藤编条纹和花瓣都丝丝人扣,清晰可见。这枚桃核雕刻作品历数百年的沉积,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层岁月的包浆却乌光锃亮。

核上未留名家款识,不过,此枚桃核雕与沪上著名文物鉴赏家蔡国声先生曾著文介绍过的一枚明代八仙“蓝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据蔡国声先生介绍,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蓝采和”杏核雕背后有“乔林”二字小篆款识。

史载,乔林系明末清初江苏如皋人,核雕高手。乔林多才艺,书画雕刻各臻其妙,雕刻与印章篆刻亦为他之所长。可以想见,乔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艺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参考资料:核桃雕刻-百度百科

疯狂的树叶
欢喜的野狼
2025-04-09 19:02:13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 ,姿态各异 ,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

果核雕刻的历史沿革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生,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雕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作品。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 ,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洁净的万宝路
完美的云朵
2025-04-09 19:02:13

主要指一些用油泥、桃核、煤精、葫芦、牛角、椰壳、驼骨等原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 产于浙江温州的民间,又俗称油泥塑,至少有900年的历史。过去主要用于寺庙中的佛像、门神及民间出嫁时的家具的装饰。工艺上仅限于单色和贴金银箔、彩绘等,工艺粗糙。

出现了各种彩油泥,具有坚固耐牢,可洗可刷,不易褪色等优点,又吸取了其他造形艺术的长处,提高了瓯塑的艺术水平。它主要分欣赏品如挂屏、挂镜、壁塑等;实用品如屏风、家具、工艺盒。从规格上,大至数十米,小至几公分。题材上有风景、人物、龙鸟、鱼虫、飞禽走兽,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在堆雕技法上,有堆、挑、刮、压、塑等手法,按照表现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深浮雕、浅浮雕、线刻等传统技巧,层次清晰,变化无穷。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机场的候机楼大厅中看到了瓯塑挂屏“韶山”,对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后起之秀周锦云、朱国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设计的作品“西湖天下景”,成功地表现了“湖水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荫浓”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的春色妙景。画面开阔,层次清楚,立体感强,景色秀逸,如同进入其境,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 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 ,姿态各异 ,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生,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

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雕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作品。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 ,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飞禽走兽,风景建筑等,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刀法与墩上加工切配菜肴原料时所用的刀法不同,它有着独到之处。总结如下几种刀法,

1)旋:旋的刀法多用于各种花卉的刻制,它能使作品圆滑、规则,同时又分为内旋和外旋两种方法。外旋适合于由外层向里层刻制的花卉,如月季、玫瑰等;内旋适合于由里向外刻制的花卉或两种刀法交替使用的花卉,如马蹄莲、牡丹花等。

2)刻:刻的刀法是雕刻中最常用的刀法,它始终贯穿雕刻过程中。

3)插:插的刀法多用于花卉和鸟类的羽毛、翅、尾、奇石异景、建筑等作品,它是由特制的刀具所完成的一种刀法。

4)划:是指在雕刻的物体上,划出所构思的大体形态、线条,具有一定的深度,然后再刻的一种刀法。

5)转:转的刀法是指在特定雕刻的物体上表现的一种刀法,其具有规则的圆、弧形状。

6)画:画这一刀法,在对雕刻大型的浮雕作品较为适用,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出所要雕刻的形象的大体形状、轮廓。如:雕刻西瓜盅时多采用此种刀法,一般使用斜口刀。

7)削:是指把雕刻的作品表面“修圆”,即达到表面光滑、整齐的一种刀法。

8)抠:抠是指使用各种插刀在雕刻作品的特定位置时,抠除多余的部分而言。

9)镂空,是指雕刻作品时达到一定的深度或透空时所使用的一种刀法。 为了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要求:

1)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了解宴会形式,就可以刻制出与宴会形式相适应的雕刻作品,来烘托宴会气氛,如:“祝寿宴”可以刻制“松鹤长春”、“老寿星”等,“喜庆宴”刻制“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孔雀牡丹”等,“庆功宴”刻制“雄鹰展翅”、“骏马奔腾”等。

2)了解客人风俗习惯。随着中国与国际问交往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3 突出主题。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4)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在选料时,要选择质优色美原料,还要在原料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5)注意卫生要求。搞好食品雕刻卫生措施特别重要,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质地优良。不要使用变质或腐烂的原料,从而保证宴会的质量和客人的健康。

耍酷的蚂蚁
懵懂的面包
2025-04-09 19:02:13
十八罗汉橄榄核雕手串带个弥勒佛起到装饰作用。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大气的灯泡
花痴的舞蹈
2025-04-09 19:02:13
一般是十三颗或者十八颗珠子,也可根据手腕粗细调整。

一念之间核雕手串造型小巧精致,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装饰品,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喜爱。除了装饰作用以外,长期佩戴核雕手串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精神压力,此外,还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因此,佩戴一念之间核雕手串是非常好的。

虚拟的大炮
紧张的大船
2025-04-09 19:02:13
一;尖刀

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尖刀的功能基本上是为了突出作品的层次感,比如衣服与肉的区分!

还有就是开出人物的面部也需要用到尖刀~!

二:半圆刀

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间六种。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刀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

半圆刀基本上是来突出作品的凹凸部位的表达,比如人物的面部的肌肉,与衣服的褶皱~!

这些工具的握法~!基本上是右手的食指与母指握刀在以中指来稳定刀具,左手持作品与稳定刀具(因个人喜好来定)

三:推刀

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料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推刀基本上分为大号、中号、小号~!(大小也与个人的喜好来决定)

握法基本也与其它刀一致~!

推刀主要是用来修底的~!比如开丝.与刮刀难以进入的地方,薄艺上就经常用到推刀~!

具体操作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艺人们有时还会根椐个人爱好和使用习惯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刀具。

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雕刻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当然,经常使用的只是以上介绍的几种,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

雕刻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木锉,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钻机。

光福橄榄核雕刻专用工具,10件套:尖刀一把、半圆刀六把、平推刀三把,价:350元到500元。其中有圆钢做的、锋钢做的及白钢做的多种,以郁艳军做的为最好。

核雕应该都是橄榄核吧!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