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贴花怎么贴
瓷器上的画有两种,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方法:
一、用放大镜(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别)看画面的花纹,如果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的。
二、手绘的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拿两个一样的杯子对比下,如果画面完全一致则是贴花
三、 青花的釉下的贴花很难区别,手绘的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致,贴花的则很难做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粉彩的贴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区分。
扩展资料:贴花瓷的主要特点是:
一、 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 、 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 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 、 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按纸张(底纸)性质分为三类: 水移贴花纸(俗称小膜花纸)是目前国内陶瓷装饰中较流行的。水移贴花纸的印刷形式可以为平印、网印和钢版转印,这三者中最常用的是网印。
水移贴花纸最基本的材料是小膜底纸,它是一种吸水性特别强,表面涂满了水溶性胶膜的纸张,印刷好的花纸泡在水里,纸张吸收了水分后,溶解表面的水溶胶,就能使油剂的图案由纸表面滑动分离,分离了的图案还带有少许的水溶胶,就可以把它贴在瓷件上,顾名思义,称为水移贴花。
水移贴花纸的底纸要有良好的吸水性,但也带来了矛盾,即印刷过程中,如果底纸吸收太多的水分,它会变重变软,纸张就不好整理和操作,而且纸张势必胀大,造成印刷过程中套色不准确,这种不准确的特点使膨胀不成规律,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遇到干燥天气,纸张又会收缩、变小,也会造成套色不准。此种情况发生时,纸张可能会出现四个角翘起的现象,不好整理,也不便于印刷。所以选用底纸时,要强调其稳定性。其次,印刷车间的环境要保持恒温、恒湿,温度控制在22℃,湿度55%左右。纸张的另一个重点是水溶胶表面化的性能,要求平滑,不易硬化、收缩、龟裂。鉴定纸张质量的好坏,是否适合你的生产,要用模拟生产的方式试验。花纸出现四角或某一边翘起的现象,多数因为水溶胶面硬化、收缩所致。印好的花纸脱水移贴若有困难,是因为印好的图案在烘干时,纸张表面的水溶胶面龟裂,上封面胶液后,封面胶由于龟裂而粘着纸质,这种现象可以用X10的放大镜观察到。有这种现象的底纸不适合烘干,只能用少色印刷,且只能自然晾干,不能进烘箱。
水移贴花纸还适用于多种特殊工艺:如可印刷贵金属制剂以及浮雕效果的图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烧温要求印刷:釉上、釉中、釉下花纸。印刷色层的厚度也可随意增厚或减薄。
(1)釉面砖:是一种表面上釉的精陶薄片面砖。由于其吸水率较高,在室外自然环境下极易损坏,故一般只用于室内装饰。
(2)外墙面砖:按外墙面砖质地可分为陶底及瓷底两种,按其表面处理可分为有釉和无釉两种。常用的有以下几个品种:
1)表面无釉外墙面砖(墙面砖):常用的有白、浅黄、红、绿等色彩的。
2)表面有釉墙面砖(彩釉砖)常用的有粉红、蓝、绿、金黄、黄、白等颜色的。
3)线砖:表面有突起纹线。又名“泰山砖”。
4)外墙立体贴面砖(立体彩釉砖):表面上釉,并作成各种立体图案。
5)劈离砖:是一种以重粘土为其主要原料的高强度面砖,耐磨、耐腐蚀,且色调古朴高雅;
6)变色釉面砖:该砖面釉料中加入了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吸收作用的原料,使其在不同光源下形成不同色彩的效果。
另外,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变尺度”面砖如大规格外墙面砖和加长釉面砖,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3)陶瓷锦砖(马赛克):是以优质瓷土烧制而成的片状小块瓷砖。由于成品按各种图案贴在纸上,又称纸皮石。其断面分凸面和平面两种,前者用于墙面,后者一般用于地面。
其品种也有挂釉和不挂釉两种,具有质地坚硬、耐酸碱、耐火、不渗水、在土20C下开裂特点。
(4)陶瓷壁画:是以陶瓷锦砖、面砖或陶板等为基料,将设计画稿经放大、制板、刻画、配、施釉和烧成等工艺,使绘画艺术与施釉技法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材料。可用于内、外墙及地面的装饰。
胎装饰即在陶瓷制品的胎体上用刻。划或枯贴等多种技法来达到装饰效果,主要可分为化妆土装饰、绞胎装饰、刻花、印花、贴花、剔花装饰等。
化妆土又称陶衣,它的使用可以遮盖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坯表面,改变胎体的质感。增加光滑程度,美化瓷器,故称为“化妆土”。
绞胎是将几种不同颜色的泥料按一定顺序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形。烧成后的瓷器具有多种纹理。有的如羽毛,有的似木纹。深浅条纹相互交织,独具一格。
刻花、划花是利用刀具在半千的坯体上刻、划花纹的一种方法。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占有重要比重如定窑,耀州窑皆以此工艺闻名。刻花的特点是凹凸分明层次感强,线条雄健刚劲,划花则呈现阴纹线条状细腻柔美。
印花是把事先刻好花纹的陶范置放于轮盘之中将坯泥紧压在陶范上成型;贴花是预先把模印或捏塑而成的装饰部件用泥浆粘贴于器物上;剔花则以剪除纹饰之外空间为主的一种胎装方式,是浮雕技艺在瓷胎装饰中的创造性运用分为局部剔花和大面积剔花。
釉装饰是通过给胎体施以不同的釉料,烧制后即可产生不同的色泽和艺术效果,如开片、窑变、结晶等几种方法,其中釉色是基本的一种釉装饰。
釉色主要是通过釉中的着色剂配合窑炉气焰而形成的,着色剂一般有铁、铜、钻等,窑炉气焰分为还原焰和氧化焰,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颜色釉。延续时间也最长,其他有白釉、黑釉、红釉、黄釉等,构成绚烂缤纷的彩瓷世界。
彩绘装饰即在胎体上或已烧制好的瓷胎上用各种彩料绘画以达到装饰的目的,可以分为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釉上彩绘一般是先烧好白釉瓷或色釉瓷,然后再上彩,二次入窑烧成。五彩、粉彩、珐琅彩即典型的釉上彩,釉下彩绘通常是在素胎上直接绘彩。罩釉一次入窑烧成、如青花、里红等。此外,还有釉上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彩釉装饰使绘画艺术真正进入了瓷器装饰领域,使瓷器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