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什么叫艺术设计美学?
艺术设计美学
设计艺术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其研究对象包括设计艺术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计划、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表现形式风格等;从造物的形态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审美时尚到市场消费等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研究。
(一)功能之美
产品的实用功能虽然与其自身的功能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实用功能却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它的审美评价,实用甚至可以转化为审美。 “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即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不仅使设计摆脱了和纠正了18、19世纪以来重外在形式不注重产品内在功能的偏向,同时也创立了一种简洁、明快具有现代审美感性和时代性的新风格,深刻发掘了来自功能结构的美
(二)材料之美
因为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工艺手段,即所谓“材美工巧”,各种材料在表现上各有各的特点,它直接关系到器物的功能与审美。手工产品,人利用双手亲自去接触材料,用心去感悟、探究材料的性能、质感、特征,扬长避短地按照其性能显示其材质。中国古代家具的典范——明式家具的成就之一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材质的质地美。不同的器物,在选材、表现手法、加工技术、制作工艺以及精神价值上都各具特点,在因材施技中,最终达到传递视觉美的信息,形成物与人的亲密无间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高度统一。
当今,材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它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往往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一项新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关键也取决于材料。当然,现代工业设计更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持。在现代设计中,特别强调产品结构和环境设计中的装饰构件在形态、质感、色彩、肌理甚至光影效果上的处理,充分显示出高科技材料的特性。只有运用适当的技巧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要,并获得纯真和美的效果。
(三)技术之美
技术美与功能美是相伴而生的另一种审美形态。两者具有不同质的内涵和规定性。技术美是从其审美价值的本源和构成形态上作出的界定,而功能美则是从其审美价值的表现和效用形态上作出的界定。
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分支,较之于一般美的哲学的思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用性。它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的美学分支学科。它与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相并列,构成了美学的三大应用学科。
技术美学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美学是美学原理在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设计观念在美学上的哲学概括。技术美学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问题,而且涉及文化学、符号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知识。
(四)科学之美
科学美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本质上是一种理智的美。如果从形态学角度作表态考察,可分为科学理论美(包括科学公式美)和科学产品美。如果从创造学角度做动态考察,又可分为科学理论创造之美和科学实验之美。科学美不仅体现于科学研究成果,而且显现在科学创造过程之中。
科学美是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这一点很重要,它揭示了科学美的独特性。科学美绝不是“自在之物”,它是科学家的理智对大自然的感知、领悟和发现。科学美所显现的固然是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但它不是外在的、表层的、纯感官即可享有的美,而是内在的、深奥的、凭理智方可领会的美。
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晶,它是在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的情况下产生的。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它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五)装饰之美
艺术的起源,应当说是以装饰的出现为标志。在艺术史上,装饰艺术这条线一直没有中断过。手工业时代的造物设计,主要通过描摹自然形态的纹样来对物品的外形作装饰性处理.工业革命时期,如工艺美术运动斗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等,则主要围绕装饰与被装饰物之间的关系,从视觉美学到功能美学的观念更新,表现为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在进行。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艺术对于造型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扩展资料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因此,要了解美学就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去,开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学和艺术史: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舞蹈、音乐等,但现已荡然无存。惟洞穴壁画与陶器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记录。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色彩绚丽。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色彩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美学(中国哲学二级学科)百度百科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设计美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和材料美。
扩展资料:
中国美学史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思想家就把审美与艺术问题同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虽在表述和论证上显得不够系统,但在根本上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哲学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美学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
中国美学研究 “美学是伴随世界史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一个引进、传播、发展及创新的过程。
1、美学在中国的引进
清末民初,以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留学知识分子,将西方美学的思想方法、学科体系引入中国。以王国维先生修订的教学大纲将《美学》列入教学计划,标志着美学在中国的确立。后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进一步将西方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特别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使美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2、美学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美学研究在形成最初的原理著作时,基本上是移植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从1917年到1930年,中国共出版了标准的美学原理著作6部(萧公弼的《美学概论》、吕澄的《美学概论》、吕澄的《美学浅说》、陈望道编著的《美学概论》、范寿康的《美学概论》、徐庆誉的《美德哲学》),另有美育原理著作3种(李石岑的《美育之原理》、蔡元培等的《美育实施的方法》、大玄、余尚同的《教育之美学的基础》)。
如果说,朱光潜和蔡仪的美学代表了中国美学在学科上对西方美学和苏联美学的移植,那么,王国维的方向,即用美学的观念来重讲中国材料,特别是重讲中国艺术,表现在宗白华和邓以蛰的著述中,特别是宗白华在西方斯宾格勒思想和国内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一种世界文化比较的背景中去探讨中国美学的独特性,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3、美学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展开了一次关于美的本质的学术大讨论。在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的美学类型里,讨论美的本质,成了共和国前期重建中国美学体系的基础工程。该讨论得出了四种观点:1、客观派: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2、主观派:美是主观的,以高尔泰和吕萤为代表;
3、主客观统一派: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4、社会派: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这四种观点互相争鸣,从20世纪50年代争论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的美学热是这四派争论的继续及各派的体系化的完成。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成了中国美学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有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艺术设计学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艺术学、历史学、哲学
主要课程
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主要环节
社会调研、艺术设计实践、文化史迹考察等。
什么是艺术设计学首先要说的是艺术设计学专业涵盖面广而博,但对比其他专业(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等等)四年时间精学一个专业设计,学这个专业的话不会学的很深,只是设计相关的方方面面都会懂得一点。
通俗地讲这门专业就是设计偏理论,课程编排上重设计理论,轻设计实践。设计历史、原理、美学是主干课程,如果用政治术语来打比,就有点类似“上层建筑”一类的东西。设计实践方面的课程也会有,但每个学校应安排应该有所不同,像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专业摄影、木工等等。
一般来说,要在这个专业上有所成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因为大学四年还只是学了一些皮毛。
就业方面的话,因为这个专业学的比较广,很多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也会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一些方面,在设计理论基础比较好的情况下,对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等设计技能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这与他们平时的勤奋学习肯定也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像专门从广告设计、环艺设计毕业的学生的一样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然后是考取教师资格证当老师,考取拍卖师证当拍卖师,或者从事设计策划、设计管理、设计理论研究等等方面。总之一句话,因为这个专业学的广而博,如果你自己能对这一优势加以好好利用的话,能从事的工作范围还是挺广泛的。
艺术设计并不属于美术学类的专业,是设计学类专业,艺术设计和美术学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大专业,艺术设计之下下分成了很多个小专业,像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等。
艺术学类专业
公共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
美术学类专业中国画、绘画、雕塑、美术学、摄影、书法学。
艺术设计主要学什么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艺术设计学专业涵盖面广而博,这个专业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
核心课程:设计史论、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等。
主干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表达技法、平面构成与设计、色彩构成与设计、立体构成与设计、工业设计导论、工业设计史、模型制作、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
平面设计、产品形态设计、多媒体设计表达、技术美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计划与价值分析、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原理等。
什麼是设计?什麼是设计美学?普通而言,只需具有美感经历、具有运用功用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为“设计”。所谓的美感经历与运用功用,不只是由创作者来感受与判别,也要加上消费者、消费者来判别。在迷信技术的根底上,综合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心思的、艺术的各种要素,以大批量地消费可以满足人的片面需求的商品为目的所停止的发明性的消费理论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讨内容和效劳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而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在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代设计”呈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古代设计”可以看成是一个以“设计”为中心的固定词。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触及到社会、文明、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其审美规范也随着这诸多要素的变化而改动。古代设计是一门后起的能够是最有开展时机的造型艺术分支,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很有潜力的美学分支,而设计美学是技术美学的中心,设计是一种发明性的活动,其目的是鉴定工业商品形、式方面的质量,这些质量也包括商品的内部特征,它们将商品无论从制造者的观念,还是从消费者的观念看,都变成一个一致的全体。因而古代设计美学的价值和意义,在明天的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古代设计美学的纯熟运用对专门的设计师来说是必要的,关于美学家和艺术实际家来说是不应无视的,关于大众来说也是很有协助的和有意义的。
文章来源:遵义尚美冠广告
从定义上看,设计就是具有美感经历、运用功用的造型活动。而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用视觉要素来沟通、压服的造型活动。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的进程,对造型美的感受才能是个起步。先学会对“美”的感受,再熟习对“美”的布置。回归设计的要素,有三大局部:第一,造型美的感受才能以及由此所开辟的技术。第二,事、物、情的感受才能以及由此所开辟的技术。第三,美感与诗意的结合才能及由此所开辟的技术。
设计行业因专业分工大体上分红空间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其他类等四大范畴。纯美术大体上可分红安装艺术、绘画、修建艺术、雕塑等四大范畴。设计要捕获美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擅以文字、符号、造形来捕获美感,捕获表达意象、意念与希图,进而到达沟通与压服的效果,因而视觉传达设计也可称为商业设计,这层范畴还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辨认设计、橱窗设计、展现设计、舞台设计等等,次要以传达讯息、注重“视觉”效果,以达压服消费者的目的。另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开展对空间设计、商品设计有相当水平的影响。如舞台、景观设计与之相反相成,以及同商品语意表达的敏理性等等。
视觉传达设计进程中,除了对造型美的感受才能之外,如何从日常生活事情中,找出“着力点”,这种才能就是心眼的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遭到设计的目的性、资料性、沟通性的条件影响,设计者必需具有一种关于事务描绘及沟通的才能,称为“心眼”,也就是巧思、想点子的才能。这些才能包括了:文学性、沟通性、两面性、生活性、议题性、语文性等。
公益广告、竞选海报、平面包装等运用媒体电视、网际网站等的设计作品之共同要素,第一就是运用视觉媒体资料,第二就是以沟通、压服为目的。所以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运用视觉要素来停止沟通、压服,视觉的要素,除了点线面体以及明度、彩度、色相的组合与讨论之外,还须有心思层面与文明知识层面的讨论。心思层面,即是指美感的捕获,只是不同时期的定义不同而已。文明层面,则是运用受众的文明风俗里熟习的文明代码来完成美感的捕获。
文章来源:遵义尚美冠广告
古代设计运动展开了形而下的美学和实验美学的范畴,后古代设计运动则展开了符号美学和文明美学的范畴。因而,这些开展将美感的通则以三局部来讨论:造型美感的元素、造型美感的准绳、跨越笼统美的准绳(文明造型里的符号故事)。造型美感元素包括形与点、线、面、体、空间,色与光以及质感、纹理与量感等。视点、**与从立体到平面,构图、取景与组织等性质的讨论。造型的准绳就是如何有美感地布置造型元素,讨论造型元素的关系。这其中,格式塔心思学是德国心思学派很重要的一支,复杂地包括群化、虚势、视觉恒常性、错觉的生理原理的描绘。
造型的美感遭到不同文明下的影响,意思表达的描绘,能够会因而而差别。在古代设计运动影响下,人们被驯化出欣赏笼统、简洁造型的肉眼,这种美感的驯化景象阐明了:美感是可以改动的,异样的,美学是也可以转变的。在后古代设计运动影响下,人们又被驯化出欣赏造型里的符号性与故事性。设计办法趋于“交代”设计与消费步骤的顺序性,办法论趋于“实证主义与迷信主义”衍生出的许多观念。
在少数状况下,设计商品手中的触觉是经过所谓“视觉质感”调动起来的,或许像是这样被调动起来,再由它亲手触摸加以验证的。所以古代设计师,尤其是立体图像设计师该当依据需求把调动受众的质感观照才能列入考虑范围。当理解特定(市场区隔)的广告阅受众的习性与需求之后,所展开的表达、沟通、压服的进程就是传达。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感动人心”,特别注重压服的技巧。所以,传达要素与视觉要素结合时,创意或点子就十分重要。
艺术品最终的功用在于重现美感经历,而设计除了捕获美感,更注重适用与运用的功用。所以设计活动与设计作品,通常比起艺术品愈加与生活亲密结合,这也是设计中的美学愈显重要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