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禁忌1000例的目录
前言
第1章 机器总体结构设计
概述
1.1 精心确定设计任务书
1.2 慎重确定机器的主要参数
1.3 简化机器的动作要求
1.4 避免原理性错误
1.5 正确选择原动机
1.6 注意使用条件、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1.7 在设计任务要求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2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概述
2.1 减小机械零件受力
2.2 减小机械零件的应力
2.3 提高变应力下的强度
2.4 提高受振动、冲击载荷零件的强度
2.5 减小变形
2.6 正确选择材料
第3章 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概述
3.1 保证润滑剂布满摩擦面
3.2 选用耐磨性高的材料组合
3.3 避免研磨颗粒或有害物质进入摩擦表面之间
3.4 加大摩擦面尺寸
3.5 设置容易更换的易损件
3.6 减少零件间的相对运动或减小各接触点之间的速度差、压力差
3.7 减小磨损的不利影响
3.8 正确选用润滑剂
第4章 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概述
4.1 注意各零部件误差的合理配置
4.2 消除产生误差的原因,减小或消除原理误差
4.3 利用误差均化原理
4.4 避免变形、受力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第5章 提高人机学的结构设计
概述
5.1 操作者工作场所的合理设计
5.2 仪表面板和布置的合理设计
5.3 操作手柄和旋钮的合理设计
5.4 避免对人身的伤害
第6章 绿色结构设计
概述
6.1 减少废物的排出
6.2 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避免污染环境
6.3 加强材料回收利用,产品容易拆卸、分离
6.4 减小加工裕量,缩短加工时间
第7章 考虑发热、腐蚀等的结构设计
概述
7.1 减少发热,控制机器的温度
7.2 减小热变形的影响
7.3 避免产生腐蚀的结构
7.4 设置容易更换的易腐蚀件
第8章 降低噪声的结构设计
概述
8.1 减少振动、冲击或碰撞
8.2 减少受冲击零件的振幅
8.3 隔离振动和噪声
8.4 减少选用机械结构不合理引起的振动
第9章 铸造件结构设计
概述
9.1 制造木模方便
9.2 便于造型的铸件结构设计
9.3 考虑砂芯问题的铸件结构设计
9.4 便于合模的铸件结构设计
9.5 便于浇注的铸件结构设计
9.6 铸件材料选择
9.7 有利于铸件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9.8 熔模铸件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9.9 压铸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第10章 锻造件结构设计
概述
10.1 自由锻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0.2 模锻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第11章 冲压件结构设计
概述
11.1 冲裁件结构设计
11.2 弯曲件结构设计
11.3 拉深件结构设计
11.4 成型件结构设计
第12章 焊接件结构设计
概述
12.1 焊接件不可简单模仿铸件或锻件
12.2 尽量简化焊接件结构
12.3 减小焊接件应力集中
12.4 减小焊缝受力
12.5 避免焊缝汇集
12.6 减小焊接件的变形
12.7 减少焊缝
12.8 节约材料
第13章 粉末冶金件结构设计
概述
13.1 避免脆弱的结构
13.2 避免截面尺寸沿轴向变化太快
13.3 避免深孔
13.4 避免斜齿
13.5 避免简单模仿机械加工件
第14章 粘接件结构设计
概述
14.1 减少粘接接头受力
14.2 对粘接接头采用增强或应力均匀化等措施
14.3 设法扩大粘接接头
第15章 工程塑料件结构设计
概述
15.1 工程塑料件的材料选择
15.2 避免翘曲变形
15.3 避免制造困难的复杂结构
15.4 避免局部变形、裂纹和接缝
15.5 保证强度和避免失稳
15.6 采用组合件和嵌件
15.7 利用塑料特性设计特殊的结构,避免简单地模仿
金属件的结构
第16章 陶瓷件和橡胶件结构设计
概述
16.1 考虑模具形状设计陶瓷件结构
16.2 考虑制造工艺设计陶瓷件结构
16.3 避免陶瓷件有薄弱部分
16.4 避免温度应力
16.5 橡胶零件和陶瓷零件应尽量选择标准件
16.6 避免橡胶件的损伤
16.7 考虑橡胶件制造方便
16.8 保证橡胶件与有关零件的可靠嵌合
第17章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
概述
17.1 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
17.2 考虑材料的淬透性
17.3 避免和减少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和裂纹
17.4 表面处理零件结构设计
第18章 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
概述
18.1 节约材料的零件结构设计
18.2 减少机械加工工作量的结构设计
18.3 减少手工加工或补充加工的结构设计
18.4 简化被加工面的形状和要求
18.5 便于夹持、测量的零件结构设计
18.6 避免刀具切削工作处于不利条件
18.7 正确处理轴与孔(内外表面)的结构
第19章 考虑装配的结构设计
概述
19.1 零件便于装入预定位置
19.2 避免错误安装
19.3 安装不影响正常工作
19.4 减少安装时的手工操作
19.5 自动安装时零件容易夹持和输送
19.6 避免试车时出现事故
第20章考虑维修的结构设计
概述
20.1 尽量用标准件
20.2 合理划分部件
20.3 易损件容易拆卸
20.4 避免零件在使用中碰坏
20.5 注意用户的维修水平
20.6 设计零件时应考虑到维修时修复该零件的可能
第21章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概述
21.1 合理选择螺纹连接的型式
21.2 螺纹连接件合理设计
21.3 被连接件合理设计
21.4 螺栓或螺栓组合理布置
21.5 考虑装拆的设计
21.6 螺纹连接防松结构设计
第22章 键连接和花键连接结构设计
概述
22.1 正确选择键的型式和尺寸
22.2 合理设计被连接轴和轮毂的结构
22.3 合理布置键的位置和数目
22.4 考虑装拆的设计
第23章 定位销和销连接结构设计
概述
23.1 避免销钉布置在不利的位置
23.2 避免不易加工的销孔
23.3 避免不易装拆的销钉
23.4 注意使销钉受力合理
第24章 过盈连接结构设计
概述
24.1 避免装拆困难的过盈配合结构
24.2 注意影响过盈配合性能的因素
24.3 锥面过盈配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25章 传动系统结构设计
概述
25.1 机构必须有确定运动
25.2 注意机构死点问题及其利用
25.3 改善机构的运动性能
25.4 传动件的选择和布置
第26章 带传动结构设计
概述
26.1 合理选择带传动型式
26.2 正确确定带传动主要参数
26.3 带传动布置设计
26.4 带传动张紧装置设计
26.5 带轮结构设计
第27章 链、绳传动结构设计
概述
27.1 链传动合理布置
27.2 保持链传动正常运转的措施
27.3 绳传动的布置
27.4 保证绳传动正常运转的措施
27.5 绳传动装置结构设计
第28章 齿轮传动结构设计
概述
28.1 齿轮传动的合理布置和参数选择
28.2 齿轮的合理结构设计
28.3 齿轮在轴上的安装
28.4 保持齿轮传动正常运转的措施
第29章 蜗杆传动结构设计
概述
29.1 正确选择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29.2 注意发挥蜗杆传动的优点,避免缺点
29.3 合理设计蜗杆、蜗轮的结构和选择材料
第30章 螺旋传动结构设计
概述
30.1 正确选择螺纹类型
30.2 合理选择螺旋机构的型式
30.3 提高螺旋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的设计
30.4 提高螺旋精度的设计
30.5 滚珠螺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31章 减速器结构设计
概述
31.1 减速器总体设计和选型
31.2 非标准减速器合理设计
31.3 减速器箱体设计
31.4 减速器润滑和散热
第32章 变速器结构设计
概述
32.1 参数选择和总体布置
32.2 变速器传动件结构设计
32.3 摩擦轮和摩擦无级变速器结构设计
第33章 轴系结构设计
概述
33.1 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33.2 加工方便的轴系设计
33.3 安装方便的轴系设计
33.4 轴上零件应可靠固定
33.5 保证轴的运动稳定可靠
第34章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结构设计
概述
34.1 联轴器类型选择
34.2 联轴器结构设计
34.3 离合器类型选择
34.4 离合器结构设计
34.5 制动器类型选择
第35章 滑动轴承结构设计
概述
35.1 必须保证良好的润滑
35.2 避免严重磨损和局部磨损
35.3 保证较大的接触面积
35.4 拆装、调整方便
35.5 轴瓦、轴承衬结构合理设计
35.6 合理选用轴承材料
35.7 特殊要求的轴承设计
第36章 滚动轴承结构设计
概述
36.1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
36.2 轴承组合的布置和轴系结构
36.3 轴承座结构设计
36.4 保证轴承装折方便
36.5 滚动轴承润滑设计
36.6 钢丝滚道轴承设计
第37章 密封结构设计
概述
37.1 密封垫片选择和接触面设计
37.2 密封圈的选择和设计
37.3 填料密封的设计
37.4 活塞环的设计
第38章 油压和管道结构设计
概述
38.1 管道系统设计
38.2 管道结构设计
38.3 管道运转中的问题及避免的措施
第39章 机架结构设计
概述
39.1 机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9.2 机架应该有良好的工艺性
39.3 节约材料
第40章 导轨结构设计
概述
40.1 导轨合理选型
40.2 保证导轨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
40.3 保证导轨的精度
40.4 保证导轨的运动灵活性
40.5 提高导轨的工艺性
第41章 弹簧结构设计
概述
41.1 弹簧类型选择
41.2 正确确定弹簧参数
41.3 螺旋弹簧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1.4 其他弹簧结构设计
第42章 避免机械制图方面的错误
概述
42.1 机械装置的全部图样要有总体规划
42.2 机械制图要符合国家标准
42.3 保证图样的正确性
42.4 注意图样的审查和修改
42.5 标注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486ⅩⅩⅩⅧ
只能说还行,看你学习的程度,如果说你是初学,直接就看所谓的禁忌,那样你的思维会收到一定的限制,看待实际问题时,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禁忌只是一个无形的门,不让你走入误区,当然你在灵活掌握机械设计知识的前提下,会避开所谓的误区。而禁忌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在这个设计中是误区,或者说在另一个地方,在没有特殊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或许就是亮点……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 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2、 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 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使用经济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在小批量做开始赚了,再来改的更好)
2、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的各种功能
b) 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c) 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常见标准件。
d) 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我是干机械设计的,但还没干多长时间,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都是借鉴,所以前人的经验很重要。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类是肯定的,这些翻翻大学课本就行。还有公差配合(或是叫《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很重要,其实图纸谁都会画就是看谁的加工出来更好用,这就是靠公差配合了。
我还推荐一本书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虽然这是本学校用的书,但是里面里面有一百余张成型的图纸供参考,很多图纸有现成配合公差。这是本老书,一般书店都没有,我再淘宝网上买了本旧的,感觉很好。
《机械设计手册》共五卷。是必备的工具书,一般上班的公司都会有。
还有就是关于结构设计的书籍,美观也很重要!如《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册》《机械结构合理设计图册》,后者简单明了,才一百多页有点意思。现在书店有几本什么机械设计禁忌200例500例什么的,我觉得《机械设计图册》第六卷《机械设计的错例与禁忌》还不错,挺有用。
看了之后再看图纸就能看出来哪些图纸是学生画的,哪些图纸才是真正可以加工的图纸。《机械设计图册》共6卷,以结构设计为主,和《机械设计手册》是一个人主编的,里面图多,但是没有完整的图纸,很少有标注公差什么的,我不喜欢前5卷。
画图习惯用哪个软件就多学学相关软件的书籍,比如AutoCAD,CAXA电子图版,Pro/E,ug,soildwoeks等等吧,各有优点。学学画图技巧,快捷键什么挺有用。
上面窝说的有很多网上有电子版的PDF格式的,比如成套的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图册等等,可以省很多钱。就是看着没有书感觉好。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学完了电控,再干机械,你会有更宽阔的思路,现在就讲究机电一体的设计呢,祝你成功吧!!。
2. 机械设计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主要看你做什么。
一般大专要求: 了解生产加工要求,会绘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熟悉各种绘图,分析软件。
本科的要求:在以上的基础上懂得更多的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自动结构的知识,对机械常用软件要熟练
研究生: 在以上的基础上,要有独立的科研能力,精通你所使用的机械设计软件。
这个是我的体会,不过目前很多学生,本科的都达不到专科的要求。
其实机械设计初期就是要好好的绘图,这个可不是一两天完成的。
3. 机械设计行业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理论部分:力学是最为重要的。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是绝对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如果有精力的话,把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搞明白会在设计中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还能学一点弹性力学那就更好了。其次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这两门课,除了对各种机构有很广泛的了解,还要知道其中的不同与优劣。
材料方面主要掌握一些主要的结构用什么材料,焊接与螺栓连接是最为重要的两大类材料成形的方法,理论计算一定要会。除了上课以外,所有相关的课程设计最好都能认真的做一下,对将来的实际工作有很基础的作用。
此外,液压以及电气控制都要学好,机械设计并不仅仅是一个齿轮,一个轴的问题,做设计的人要有全局的意识。实践部分:机械加工的车,铣,刨,磨,镗有机会的亲自操作一下,没机会的话也一定要认真的看一下。
铸造的两箱造型,三箱造型要了解,钳工一定要亲手做一下,对设计有指导作用。计算机操作方面:CAD一定要精通,三维软件选一种学一下。
4. 机械的专业知识是什么
(1)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机械
(5)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 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 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 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 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 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 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 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5. 进行机械设计需要的知识
我是干机械设计的,但还没干多长时间,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都是借鉴,所以前人的经验很重要。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类是肯定的,这些翻翻大学课本就行。还有公差配合(或是叫《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很重要,其实图纸谁都会画就是看谁的加工出来更好用,这就是靠公差配合了。
我还推荐一本书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虽然这是本学校用的书,但是里面里面有一百余张成型的图纸供参考,很多图纸有现成配合公差。这是本老书,一般书店都没有,我再淘宝网上买了本旧的,感觉很好。
《机械设计手册》共五卷。是必备的工具书,一般上班的公司都会有。
还有就是关于结构设计的书籍,美观也很重要!如《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册》《机械结构合理设计图册》,后者简单明了,才一百多页有点意思。
现在书店有几本什么机械设计禁忌200例500例什么的,我觉得《机械设计图册》第六卷《机械设计的错例与禁忌》还不错,挺有用。看了之后再看图纸就能看出来哪些图纸是学生画的,哪些图纸才是真正可以加工的图纸。《机械设计图册》共6卷,以结构设计为主,和《机械设计手册》是一个人主编的,里面图多,但是没有完整的图纸,很少有标注公差什么的,我不喜欢前5卷。
画图习惯用哪个软件就多学学相关软件的书籍,比如AutoCAD,CAXA电子图版,Pro/E,ug,soildwoeks等等吧,各有优点。学学画图技巧,快捷键什么挺有用。
上面窝说的有很多网上有电子版的PDF格式的,比如成套的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图册等等,可以省很多钱。就是看着没有书感觉好。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
学完了电控,再干机械,你会有更宽阔的思路,现在就讲究机电一体的设计呢,祝你成功吧!!!
1.日本机械设计构思与设计方法 (有)
2.《全美经典》机械振动书(中文的)
3.机械设计手册(新) 全6卷PDF格式 (有)
4.机械实用手册[日]土屋喜一 (有)
5.机械最优化设计及应用实例.pdf(值收藏的老书)
6.法兰连接设计计算手册 (有)
7.机械传动设计手册(上)(有)
8.机械传动设计手册(下)(有)
9.面向制造与装配的产品设计.pdf(很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10.变位齿轮原理和应用(很不错的资料,1958年)
11.弹性力学(PDF清晰版)
12.联轴器选用手册(介绍了联轴器的选择,是传动设计不可多得的好资料)(有)
13.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一本不错的书)(有)
14.精巧机构设计实例(一本难得好书)(有)
15.非标准刀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pdf)+书签
16.自动化夹具图集PDF--实用 (有)
17.自动省力机械300例(值得收藏的好资料!)
18.机械制图手册 (有)
19.《自动武器设计》此类书比较少见,感兴趣的朋友来收藏呀!
20.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不可多得的好资料呀)(有)
21.现代机构手册(上).pdf (有)
22.组合机床设计手册(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编制)
23.实用应力集中手册
24.五金手册excel版
25.【机械设计禁忌手册】(小栗富士雄 小栗达男著)
26.液压气动系统设计禁忌470例(PDF扫描版) (有)
27.凸轮机械设计(里面的机械结构的实例很多,非常好)
28.一本台湾人的电子模具书
29.《机械故障诊断学》
30.自动化机构图例(有)
31.古董级资料《绘图鲁班经》(有)
32.机械传动装置选用手册(关于传动装置极其全面的资料)
33农业机械的机械传动
34.复杂刀具设计手册(1000页)
35.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全三卷)(有)
37.金属结构第一版,第二版、金属结构习题集三本(徐克晋主编PDF)
38.螺纹与螺纹联接100个问与答
39.机床动力部件图样(DWG)500多张图
40. 齿轮经典讲解,内容丰富,结构完美,适合授课-PowerPoint倾心力作
41.超完整夹具部件标准图册--继夹具零件图册后又一经典
42.超完整夹具零件标准图册-东风汽车公司标准
43.《机械零件》第二卷【PDF】 + 超详细书签
44.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书籍) (有)
45.《机床设计手册下》通用标准资料 78版,PDF(值得收藏)
46.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上、下册PDF(蔡春元)
47.《鼓形齿联轴器》关于鼓形齿联轴器的专著
48.精密机床(PDF+书签)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49.《实用典型刀具图册》1982年农机系统实用刀具 (有)
50.公制、美制和英制螺纹标准手册(PDF扫描版)
51.液压系统图集(PDF扫描版+详细书签)周士昌 (有)
52. 齿轮手册2000版(上下册)完整版(PDF扫描版+详细书签)
53.弹簧设计手册
54.机床结构图解(书籍)
55.最新轴承手册(2007)pdf格式
56.《实用工具手册》[耿炜主编] [PDF+书签]
57.机械装置的创造性设计 超星版转PDF版
58.一本台湾人的电子模具书
59.现代制造工程学
60.日本机械设计手册(中文版)
61.《新编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读解》标准出版社(有)
62.图说机械制图,形象生动,希望对大家有用
63.螺旋锥齿轮设计与加工
64.气动手册 (有)
65.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ppt、
66.《玩具器具.机械结构.自动装置》
67.《汽车标准件手册》PDF有书签
68.《机械机构精确度》PDF
69.机构设计实用构思图册
70.《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图册》清晰/很有价值的参考图册,很多实例 (有书)
71.弯头技术手册 (有)
72.液压与气动设备维修问答(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
)
73.《实用液压机械故障排除与修理大全》
74.液压系统设计图集(周士昌)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
还有很多的,看几本就好了,天下文章一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