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北大校徽设计者是谁

迷人的乌龟
明理的奇迹
2023-02-28 21:19:28

北大校徽设计者是谁?(北大的校徽)

最佳答案
唠叨的夕阳
欢喜的蓝天
2025-04-21 22:37:50

1.北大校徽设计者是鲁迅先生,现在的北大校徽,是根据鲁迅的设计稿经过丰富最终成型的,校徽中心的“北大”由三个人组成,代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说明北大是育人之所。

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最新回答
开心的仙人掌
健壮的棉花糖
2025-04-21 22:37:50

北京大学的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北大校徽的由来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

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火星上的花生
时尚的冬日
2025-04-21 22:37:50

北京大学校徽是北京大学的标志,由鲁迅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1917年8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了北大校徽。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教师在标识外圈增加了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的装饰环,此时,北大标识出现了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以及差别细微的不同版式。

北京大学校徽设计要素

北京大学校徽“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英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

北京大学校徽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着学校乃育人之所。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严复。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为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忧伤的自行车
斯文的香烟
2025-04-21 22:37:50

北大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

北京大学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安排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整,整个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蕴含丰富、简洁大气。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出面请鲁迅设计北京大学校徽。20世纪80年代,在鲁迅设计的标志的基础上,出现了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以及差别细微的不同版式。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大气、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设计理念:

对北大校徽意义的解释,大概有三说:一是“三人成众”,二是“民族脊梁”,三是“师生关系”。

①“三人成众”说:校徽上“北大”二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形,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有如一个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意象。

②“民族脊梁”说:鲁迅用“北大”两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③“师生关系”说:校徽由篆文‘北大’二字组成三个人形,‘大’字可作为老师的象征,弯着两腿,吃力然而坚定地支撑着肩膀上的两个学生。

野性的黑米
勤奋的康乃馨
2025-04-21 22:37:50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设计的,你知道是谁设计的呢?

说起北京大学的校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设计的?但是他其实是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代著名作家。他就是鲁迅,在1917年8月设计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北大的校徽吧。

其实在之前是没有校徽这个说法的。是在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之后,因为学生与教工出入很不方便,于是他上任后的第二年,便出面请求鲁迅设计北大的校徽,设计好之后,被蔡元培采用,但其实后来又被弃用了一段时间。到了80年代,北京大学才又开始重新使用。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校徽也不是鲁迅设计的原版了,还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的。鲁迅设计的这个北大校徽。校徽图案以篆体北大二字一上一下构成的圆形。鲁迅设计的这枚校徽,神奇之处在于,大字的下面像一个人字,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三人成“众”的印象,而且这枚徽章构图简洁、流畅规整、大气、意蕴丰富。不得不说鲁迅美学设计的境界其实还是很高的。

至于蔡元培为什么不请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百大的校徽?而是去请鲁迅来设计呢?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蔡元培和鲁迅是绍兴桐乡。并且蔡元培比鲁迅大13岁。所以可以说蔡元培是鲁迅的师长。而且,鲁迅一生虽然没有穿是美术,但是他自幼喜爱美术,经常去研究、训练美术。鲁迅很重视美术教育,在1913年他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一文。显示他对美学的深入了解,蔡元培也很赞同。但是,在蔡元培被迫辞职后,新任的校长竟然把美学删除了。而一直实行道德教育,鲁迅对此感到非常愤怒。

鳗鱼发带
苗条的发带
2025-04-21 22:37:50

是。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有校徽的大学,其设计者便是鲁迅。“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这是鲁迅在1917年8月7日的日记中所写的内容。其中的“蔡先生”是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大学”则是北京大学。

鲁迅正是受蔡元培的委托为北大设计校徽的。这是“北大”两个篆字的巧妙组合,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予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寓意。

扩展资料:

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据传,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曾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现在的北大校徽稍有修改,但基本元素仍旧沿用鲁迅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校徽上面的篆体“北大”两字,是第一次把中国书法用于校徽设计。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以古色古香的篆书字体构成校徽图案,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展现出中国第一学府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传统中华文明的敬仰。此后有不少大学也在校徽中使用篆书字体,比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自此,书法成为了校徽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参考资料:人民网-鲁迅是优秀设计师:受蔡元培委托为北大设计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