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竖向设计图中用什么表示设计地面坡向
当场地坡度较大时,还需要设计通过边坡与挡土墙,甚至通过建筑自身解决高差问题。
竖向设计的一般数据,如道路、场地最大坡度、最小坡度在什么值范围?
平坦坡地中,设计地面和周边原始地面的衔接?
什么情况下得使用护坡和挡土墙?
挡土墙的做法?坡度、单层高度、长度、横断面宽度?
地形很陡的时候,利用建筑解决高差?可以怎么做?
竖向设计不仅仅是设计道路的坡度满足排水的要求,还需要合理节省土石方要求。
当场地坡度较大时,还需要设计通过边坡与挡土墙,甚至通过建筑自身解决高差问题。
核心问题
竖向设计的一般数据,如道路、场地最大坡度、最小坡度在什么值范围
平坦坡地中,设计地面和周边原始地面的衔接?
什么情况下得使用护坡和挡土墙?
挡土墙的做法?坡度、单层高度、长度、横断面宽度?
地形很陡的时候,利用建筑解决高差?可以怎么做?
一、
竖向技术数据
1.1
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
选择场地的竖向布置形式,进行场地地面的竖向设计;
确定室内外地坪标高,广场和活动场地设计标高;场地内道路标高和坡度。
组织排水,保证地面排水通畅
安排土方工程、计算土石方填,挖方量,使土方量总量最小,填、挖方接近平衡。
进行有关工程构筑物(挡土墙、边坡)与排水构筑物的具体设计
1.2
竖向设计一般步骤
不进行场地平整
确定道路及室外设施的竖向标高(室外活动场地、广场、停车绿地等)和控制点(交叉、转折变坡点)设计标高
确定室内外设计标高
确定场地排水
进行场地平整时
确定竖向处理方案
计算土方量
进行支档构筑物(边坡、挡土墙和台阶等)
1.3
技术数据
室内外地坪高差
住宅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30-60cm,学校、医院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45-90 cm。
道路纵坡
机动车道纵坡一般≤6%,困难时可达9%。山区城市局部地段可到12%。坡度超过4%必须控制坡长:
5-6% 坡长≤600M
6-7% 坡长≤400M
7-8% 坡长≤300M
9% 坡长≤150M
非机动车道纵坡一般≤2%,困难时可达3%,但坡长应限制在50M以内。人行道纵坡≤5%,>8%时行走费力。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广场与停车场广场坡度
坡度以≥0.3%,≤3%为宜。0.5%-1.5%为佳。
儿童游戏场坡度0.3%-2.5%。
停车场坡度0.2%-0.5%。
运动场坡度0.2%-0.5%。
草坪与休息绿地坡度
坡度最小0.3%,最大10%。
二、
平坦场地的竖向布置
平坦场地设计地面的竖向布置形式通常称为平坡式。
可使建筑物垂直等高线布置在坡度小于10%的坡地上,或平行等高线布置于坡度小于12%-20%的坡度上
图1:平坡式竖向布置
2.1
设计地面的形式
图2:设计地面的形式
(a)水平型 ;(b)单坡型;(c)双坡型;(d)多坡型
2.2
设计地面的坡度要求
为了使建筑、构筑物周围的雨水顺利排除,又不至于冲刷地面,一般坡度为0.5%,最小为0.3%,最大坡度为6%
2.3
设计地面标高要求
防洪、排涝
图3:滨水场地设计地面的要求
土方工程量
地形起伏不大时,可根场地范围内自然地面标高的平均值初步确定场地内的标高。
图4:地形起伏较小时
地形起伏较大时,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地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反复调整设计地面标高,使设计地面尽可能接近地面。
图5:地形起伏较大时
城市下水管接入点标高
图6:城市下水井接入点标高限制
环境景观需要
图7:某景区下沉式停车场
三、
坡地场地的竖向布置
3.1
场地形式
坡地场地设计地面是由几个高差较大的不同标高的设计地面连接而成,在连接处设置挡土构筑物,通常形式有:
平坡式:用地经改造成为平缓斜坡的规划地面形式。
台阶式:用地经改造成为阶梯式的规划地面形式。台地的高度宜为1.5~3m。
图8:台阶式竖向布置
混合式:
用地经过改造成平坡和台阶相结合的规划地面形式。
图9:场地地面形式
(a)平坡式;(b)台阶式
3.2
台阶设计参数
台阶布置
台阶的纵轴宜平行于自然地形的等高线布置,台阶连接处应该不免设置在不良地质地段,台阶的整体空间形态结构应该符合场地景观要求
台阶宽度
台阶宽度是垂直于等高线方向的设计地面的宽度,根据综合因素确定
图10: 台阶式的集合要素(单位:m)
(a)平面图;(b)断面图
台阶高度
一般情况,不宜高于1米
设计地面之间、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的连接,边坡、挡土墙、边坡与挡土墙结合
2.2
设计地面的坡度要求
为了使建筑、构筑物周围的雨水顺利排除,又不至于冲刷地面,一般坡度为0.5%,最小为0.3%,最大坡度为6%
2.3
设计地面标高要求
图11:边坡与挡土墙结合
交通联系
踏步:跨度<30,高度<15
坡道:纵向坡度<8%
灵活布置建筑出入口
图12:建筑物入口
(a)双侧分层入口;(b)单侧分层入口;(c)利用室外楼梯或踏步;(d)天桥式
四、
竖向设施
竖向设计时,场地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表现在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处理,这种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场地的景观效果,更关系到场地的安全与稳定。
常见方法是设置边坡或者挡土墙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达1.5m左右时,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对一般居住建筑,常采用小台地形式;而对公共建筑,台地间高差宜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考虑挡土墙的经济、建筑物立面景观及垂直绿化的综合要求,台地高度宜为1.5—3.0m,或以其倍数递增。
台地的长边宜平行于建筑物长边与等高线,长度与相邻的建筑物及场地高程有关。
一般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一排建筑的宽度约需要20m,每增加一排建筑应增加一个建筑进深与间距,因此台地的宽度主要依据建筑的布置确定。
4.1
边坡
边坡是一段连续的斜坡面,为了保证土体和岩石的稳定,斜坡面必须具有稳定的坡度,称边坡坡度,用高宽比表示
图13:边坡坡度
(a)挖方边坡;(b)填方边坡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分为草皮土质护坡和砌筑型护坡两种。
砌筑型护坡指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其坡比值为0.5~1.0。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0.5。
坡比值: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
4.2
挡土墙
当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有一定高差时,切坡后的陡坎,或处在不良地质处,或易受水流冲刷而坍塌,或有滑动可能的边坡,当采用一般铺砌护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时,或用地受限制的地段,宜设挡土墙。
高度在5M以下常用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1.5~3.0m,一般不宜超过6.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能小于1.0m。
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
退台内可形成种植带,使挡土墙形成垂直绿化界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其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
挡土墙的分类方法较多,一般以结构形式的分类为主,分为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加筋式、板桩等。
重力式挡土墙
原理:利用自身的重量平衡侧向的土压力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体积大、工程量大。
适用:H<=5m的低挡土墙,小型工程。
材料:砖、块石、条石、灰土、素混凝土等
图14:重力式挡土墙
(a)俯视;(b)直立;(c)仰斜;(d)衡重式
悬臂式挡土墙
原理:靠墙踵处悬挑长度上的填土重量维持平衡
特点:结构轻、断面尺寸小、节省混凝土、费钢材。
适用:H<=6m,缺乏石料、地基承载力小的地段
材料:钢筋混凝土
初步尺寸:墙顶宽最小0.15m,面坡坡度为1:0.02—1:0.05
图15:悬臂式挡土墙
扶壁式挡土墙
原理:增设扶壁,以加强悬臂式挡土墙的抗弯性能。扶壁与墙踵相连,起拉结作用。
特点:结构轻、断面尺寸小、工程量小。
适用:H>6m的重要工程。
材料:钢筋混凝土
初步尺寸如下图:
图16:扶壁式挡土墙
锚杆式挡土墙
工作原理:利用锚固在稳定岩层中的拉杆(锚杆)维持挡土墙的稳定与平衡
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
锚杆式挡土墙结构组成:立柱 挡板 锚杆
锚定板式挡土墙结构组成: 立柱 基础 挡板 拉杆 锚定板
特点:结构轻、柔性大、造价低 施工方便
应用:H>12,且墙后有不风化岩体时铁路部门应用较多
图17:锚定板式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
工作原理:依靠加筋和土的摩擦力来平衡土压力
作用: 加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土的内摩擦角
结构组成:墙面板 拉筋和 填土
拉筋材料:扁钢、金属丝网、钢丝绳、铝合金或钢筋混凝土拉杆
填土要求:土夹石、粉土、亚粘土或砂性土;拉筋和面板之间用螺栓连接
图18:加筋土挡土墙
4.3
边坡与挡土墙比较
边坡和挡土墙均能保持土体或岩石的稳定
边坡占地大,挡土墙占地小
边坡造价低,挡土墙高
挡土墙稳定性比边坡更高,更能保证场地安全
在风景区注重自然景观效果的场地应优先考虑边坡
五、
坡地建筑布置的方法
有时,坡地场地的建筑单体布置时,并不需要完全地把地形变成平整面,而是采用改变建筑内部结构的方法,使建筑适应地形的变化。
常用的技术处理有几种方法。
5.1
提高勒脚
适用:山体坡度较缓,但局部高低变化多,地面崎岖不平。
中坡坡地,缓坡,宜垂直登高线布置在小于8%的坡度上,或平行等高线布置小于10%-15%
做法:将建筑物四周勒脚按照建筑标高处勒脚要求,调整到同一标高
图19:提高勒脚处理
5.2
跌落
适用:当建筑物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时,建筑的单元或开间为单位,顺坡势沿垂直方向跌落,处理成分段的台阶式布置形式,以节约土方
图20:跌落处理
5.3
错层
适用:较陡的山地环境,为避免较多土方量,适应坡度高程变化,往往将建筑内部相同楼层设计层不同标高
做法:用楼梯或平台分别组织住户单元的入口
图21:错层处理
5.4
掉层
适用:当山地地形高差相差悬殊,将建筑物的基地作为台阶状,使台阶高差等于一层或数层的层高,形成掉层。一般适用于中坡、陡坡。
做法:沿等高线分层组织道路,两条不同高差的道路之间的建筑可用掉层处理
图22:掉层处理
5.5
错叠
适用:当建筑物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时,结合现场工程条件,可适用于陡坡、急坡坡地,可垂直等高线布置在坡度50%-80%的坡度上。
做法:顺坡势逐层或隔层沿水平方向做一定距离的错动和重叠,形成阶梯状分布。
图23:错叠处理
案例:
已知:某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如图所示,假设基地入口标高为28.00M,道路最大纵坡为8%,等高距为2M,结合地形条件,试布置竖向方案。
第一步:
确定地面设计标高
第二步:
布置平土控制线和断面
结合设计范围内原始地形,如果已有平场图,应该以平场标高为依据。
结合规划道路,总平面图范围内道路应与规划道路衔接,初步确定控制点高程。
以单体建、构筑物平街层为+0.15~+0.6,这个主要看无障碍设计要求。
进行计算,在设计范围内进行土石方平衡,注意道路等一定要满足便于通行、排水等要求。好的竖向能在场地内达到挖填方平衡,尽量节省工程造价。
2.1平面图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隐蔽工程用虚线),主要建筑物或构筑物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编号)、层数、设计标高。道路广场起点、终点、主要变坡点的标高和交叉点的坐标及标高、坡向箭头、平曲线半径。绿化及设施布置示意,指北针、风玫瑰图。用地土方平衡表。
2.2竖向设计图
地形等高线和地物;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外围道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标高。主要建筑物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主要建筑物或构筑物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编号)、设计标高;道路广场起点、终点、主要变坡点的标高和交叉点的坐标及标高、坡向箭头、平曲线半径、纵坡值及坡长。用箭头表示设计地面坡向。
2.3市政管线综合设计
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和管线的平面位置、间距、管径尺寸、埋设深度、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符合**市相关设计规范及市政有关设计规范要求。
2.4建筑设计图
各层平面图:轴线及编号,各种建筑构件位置及尺寸,室内外标高,各层标高;剖切线及指北针,需要时标准单元放大平面。
立面图:绘制有代表性的建筑立面;端部轴线及编号;立面外轮廓及可视构件。
剖面图:剖在有楼梯、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标注总高度及各层高度。门窗洞口尺寸。
2.5结构设计图
基础平面图及相关大样草图:确定基础尺寸、基础地板厚度及基础位置、基底标高、基底及桩端持力层、桩平面布置、桩大样草图、地基处理方法及草图、基础材料及施工方法等。
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确定楼层梁、板、柱、砌体、圈梁、剪力墙、楼梯的平面位置、标高和构件断面尺寸,以及主要非结构构件的位置、尺寸,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施工缝、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及构造大样草图,选用的主要材料及特殊施工要求等。
2.6给排水设计图
给排水总平面图,绘出全部建筑物位置,给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管径、检查井、化粪池及其他给排水构筑物;场地内外给排水管道连接点、进出口控制标高和坐标。室内给水平面布置及系统图,编制概算;主要设备材料表。
2.7电气设计图
供电总平面图:建筑位置和名称及电力、照明容量,电缆规格及敷设方法。
变配电所平面图:变配电所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控制盘等设备平立面布置图,接地系统图;
电力平面系统图。照明平面及系统图。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2.8采通设计图
设备布置、管道走向图,注明设备编号、主要管道尺寸。主要设备材料表。
道路场设计骨架首先进行场主要道路定线场四邻规划现状或控制高程确定场竖向设计高程坡向主要素场道路入口衔接场外市政道路高程场内道路与整其场竖向控制高程设计条件、依据控制高程竖向设计高程步骤:般先作道路作场根据设计规范道路排雨水坡度规定按照场坡向道路与节省土石要求考虑建筑室外场处于较高形前提说确定主要道路线交点、折点、起伏变化点标高始计算道路段度与坡度使道路高低同各点相连立体网架立体网架控制着整形切工程标高都与发关系受影响制约场形处理标高程反再调整道路标高般讲与道路相邻场标高要高建筑室外标高更高建筑室内标高高
由道路至形再由形至道路经几反复调整并结合同案土石计算结进行析比较确定合理结
()场道路标高作图
(二)场四角标高推算
(三)场绘等高线
先求建筑用四边控制线等高线通点或依照场需要标高点确定排水趋势设计意图各边建筑控制线或辅助线标高相同点连线形全新场等高线形图
1.形设计
建筑控制线转折点标高及相应每条边线等高线通点标高相同由于块内部确定点或确定高点及排水趋势同选择绘种同等高线图即种竖向设计案
2.建筑室外四角标高及场竖向设计
某楼其场四角高程变场竖向设计根据建筑师设计形需要做种形供选用本场未考虑土平衡及内部加设道路等问题提供六种同竖向设计图供家习理解用
(1)箭定控制标高记忆
利用推算场四角标高建筑室外四角略高于相邻场四角标高并口高点雨水远离建筑物场东南两路往西北角排
(2)绘等高线称形式等高线图
利用场四角标高推算建筑室外四角略高于相邻场四角标高自增设四红线标高点使建筑南北场单坡排水别东西两边北端角排
(3)建筑室外四角致角排水等高线图
利用推算场四角标高建筑室外四角同乎口处择场四角同高点连线作水脊雨水绕建筑流至西北角排场坡度均匀
(4)建筑室外四角致角排水等高线图
场与建筑室外相四角相同用推算标高高点连线脊;低点谷线积水场水流顺畅西北建筑室外高程要略加高否则易积水
(5)面坡排水竖向设计图
参考推算场四角自定称标高建筑室外四角标高平入口选作脊线场排水通畅等高线注意要满足坡度控制
(6) 点排水竖向设计
设计称场及建筑室外四角且相邻标高相同主入口定高脊线排水由间低点排该场铺装块材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