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海滩大全
下面我跟大家说下世界发生过最大的海滩。欢迎阅读哦。
“泰坦尼克”号的知名主要因为它是当时世界最大船舶,它的沉没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也对航运安全敲响警钟。其实在和平时期民船事故中,它按死亡人员排也只居第7位(最高的是1987年菲律宾渡轮“多纳帕兹”号的4341人)。如果换成战时,最高的沉船死亡人数高达9343人,这发生在被苏联潜艇击沉的德国客轮“威廉&middot古斯特洛夫”号上。它的沉没背后的伦理悲剧远甚于“泰坦尼克”。
仇恨进军
二战中的欧洲,土地的争夺频繁而戏剧。作为德国军国主义支柱&mdash&mdash容克贵族发源地的东普鲁士1939年随波兰西部一起被德军占领后,德国人大增,然而到1944年8月末,英国连续两晚向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投下1000吨炸弹,将其化为火海,1945年1月,对当面德军拥有11:1兵力优势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挥师150万,杀入东普鲁士。
这场战役,德国人是否打算保卫家园根本不重要,因为他们面临的是一支在德军近4年的残暴侵苏中蓄满深仇大恨的虎狼之师,大规模的摧毁、抢掠和强奸发生了,但多年不被提及。到4月的柯尼斯堡之战,德国人已根本无力抵挡苏军的大锤,6天狂轰滥炸后,苏军只用3天就从战斗转入抢掠。
对此,多数德国官员非常清楚,从1月23日起直到战争结束,一场称为“汉尼拔行动”的大撤退将被围在东普鲁士的平民、军人、纳粹官员从格但尼亚撤至德国和仍在德国占领下的丹麦。共有672艘民船和409艘军舰参加,共撤走80~90万平民和35万部队(这个规模是敦克尔刻大撤退的3倍。另一说共约250万人),直到4月26日撤退依赖的桥头堡彼劳港(Pillau)失守,仍有 其它 地方继续,当月共撤出265000人。5月前8天还有15万人从Hela海滩撤走。欧洲战事的最后一天5月8日,大小92艘船从拉脱维亚还撤回18000人。直到德国投降条款禁止此类行动。
乱世方舟
1945年1月30日中午12:20,4艘拖船拖着“威廉&middot古斯特洛夫”号缓缓驶出格但尼亚港。这艘长208米、宽23米,排水量2.4万吨的客轮在1937年下水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这艘核定载客量1865人的船上,登记在册的乘客就有173名船员(海上武装部队辅助人员)、第2潜艇训练师的918名海军官兵、373名海军女护士、162名伤兵、4424名难民,共计6050人,加上根本来不及登记的4000多难民,竟达10582人,平民中估计有4000名 儿童 。
鉴于63岁的弗里德里克&middot彼德森(Friedrich Petersen)船长已多年不航行,为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波罗的海上的安全,该船还配备了两名海军军官和一名撤退行动指挥,相当于4个船长。同时,还安排它与客轮“汉莎”(Hansa)号和两艘鱼雷艇一起离港。不巧的是,“汉莎”号和一艘鱼雷艇因机械故障很快返航,只留下一艘鱼雷艇(“吕韦”号,L?we)陪伴上万逃命者。
有 文章 称:出航前的深夜,彼德森船长收到德军波罗的海潜艇舰队司令部电报,称波罗的海中部和西部海域活动的苏联潜艇处在严密监视之下,上述海域未发现其他敌舰。其实从当时德国海军的潜艇活动来看,这纯属自欺欺人。
果然,船上4位指挥员很快对躲避潜艇的航线选择发生分歧,虽有来自潜艇部队的威廉&middot扎恩(Wilhelm Zahn)少校建议应沿海岸浅水闭灯航行,级别更高的文职船长彼德森仍决意进入深水。
冰海屠宰场
18时左右,彼德森船长接到电报,称一队德军小型扫雷艇正朝它驶来,请注意规避。由于这片海域仍处于德军控制,彼德森不假思索地下令打开舷侧的红绿导航灯。这则电报的真伪无从考证,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的舰队驶来。
更不幸的是,这片海域的水下已经不属于德军,苏军波罗的海舰队的S-13号潜艇正由亚历山大&middot马林涅斯科(Alexander Marinesko)少校指挥,在水下单艇游猎。
对马林涅斯科在夜间不良能见度下,从潜望镜中究竟能否分辨这艘航速不高、旁边还有一艘鱼雷艇的大船是德国重型巡洋舰还是客轮,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即使他看到乘客名单,也全无仇恨和立功意愿,也可以指出:该船虽是民船,但载有敌军部队和防空火炮,有军舰护航,根本不是专职的医院船。
19:30分,S-13号潜艇加速驶入“古斯特洛夫”号左舷与海岸之间,避开了鱼雷艇的视线。21时左右,S-13号加速后掉头,与缓缓驶来的“古斯特洛夫”号形成90度夹角,取得了理想的攻击阵位。
马利涅斯科一声令下,4条鱼雷以两秒的间隔,接连冲出发射管,雷体上被艇员们分别写着“为了祖国”、“为了苏联人民”、“为了列宁格勒”和“为了斯大林”。900米外的“古斯特洛夫”号在劫难逃,首条鱼雷命中左舷船首,第二枚命中中部前方,钻入船内的 游泳 池爆炸,第三枚钻入烟囱下方机舱,只有“为了斯大林”因故障未射出。
伴着剧烈的爆炸,“古斯特洛夫”号开始向左倾斜,人群一片恐慌,但德国人的素质值得钦佩,持枪官兵只允许妇女和儿童上救生艇,一些企图强行登艇的男人被无情地推下大海。
无力回天
不到40分钟,“古斯特洛夫”号船艏向下,沉入距海岸30公里、44米深的海底。
海面上到处是漂浮的人头,当时的海水水温约4&degC,但当天气温只有-18~-10&degC,水面漂着浮冰。
距该船只有15分钟距离的“吕韦”号鱼雷艇立即投入救援,但它实在太小,只捞起472人。“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洋舰也载着1500名难民,海因斯特舰长接到了望哨 报告 有鱼雷攻击后,未敢停船(另一说它救起564人后匆忙离开)。
附近的德国舰船纷纷赶来,无奈都是些小船。T-36鱼雷艇救起564人,M387扫雷艇98人,M375号43人,M341号37人,汽轮“哥廷根”号28人,TF19捞雷船7人,货轮“戈特兰”号2人,V1703号巡逻艇只救起一个婴儿。
由于该船实际载客量无法准确统计,战后对其死亡人数一直不明。最初,研究者埃尔文&middot卡佩斯在《航海经典》杂志上发表“船上超过6千人,死亡5348人”的结论,这一结论显然很不准确,直到海茵兹&middot肖恩(Heinz Sch?n)经过多年详尽研究,才得出死亡约9343人的结论。美国“探索”频道的“未解历史”(Unsolved History)节目还用EXODUS逃生软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考虑目击者报告的乘客密度、逃生路线和沉船时间内的存活可能性,估计10600人中有9400人必死无疑。
不大光彩的是,4名指挥员都活下来,而且居然只对提出正确意见的扎恩进行了正式的海军调查,只是因为纳粹的垮台,他的责任一直未确定。
现在,在波兰海图上标为“第73号物”的“古斯特洛夫”号已被划为一处战争公墓,坐标是55.0729&degN 17.4213&degE。为保护船上的财产和死者尊严,波兰格但尼亚海事局禁止在距残骸半径500米以内 潜水 。
不止于此
如果我们只以死亡人数最高才关注这一事故,显然是不人道的。事实上,就在同一海域,悲剧也不止一起。
1945年2月10日,苏联潜艇S-13再次击沉14660吨的德国豪华客轮“冯&middot斯陶本”(SS General von Steuben)号。该船也是1939年还只充当德国海军宿营船,1944年被征用为武装运输船,将德军运到波罗的海东部港口,将伤兵运回基尔。“汉尼拔”行动开始后,该船2月9日从彼劳启航时,装载了2800名伤兵、800名难民、100名士兵、270名海军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12名地方护士、64名防空炮手、61名海军人员(无线电员、信号兵、机枪手和指挥人员)、160名商船船员,共4267人。
当天午夜后,被S-13号的两条鱼雷击中,20分钟内就告沉没,死亡3~4000人,只有约300人被T-196鱼雷艇救起。
4月16日,5230吨的德国货轮“戈雅”号(MV Goya)也载着第25战车团的200名军人和6100名旅客(只是登记数量),驶回德国西部。在但泽湾出口经过黑尔半岛时,被苏联布雷潜艇L-3发现。虽然“戈雅”号比潜艇快,但船队因其它舰船发动机故障停下 修理 时,L-3艇长弗拉基米尔&middot科诺瓦洛夫(Vladimir Konovalov)于23:52下令开火。由于没有客轮的安全 措施 ,“戈雅”号7分钟内就沉入约76米的海底,估计船上约7000人中只有183人幸存。
当然,灾难并非单方面的。早在1941年11月7日,苏联建造的首批黑海客轮之一、后改为医院船的“亚美尼亚”号(Armenia)就在从克里米亚半岛的几所医院撤运难民、伤兵和物资时被一架德军He 111轰炸机用鱼雷击沉,估计有5000~7000人死亡,其中2000人是未登记的平民,只有8名幸存者被一艘护航船救起。该船两侧都涂有红十字。
道义困境
由于事关纳粹德国,战后对“古斯特洛夫”号灾难的评说,各方可谓五味杂陈。
一些德国人认为,由于死难者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苏联人当时犯下了滥杀无辜的罪行。不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原为纳粹工会组织德国劳工阵线旅游船的“古斯特洛夫”号1939年9月1日的确曾被德国海军征用,作为“医院船D”(Lazarettschiff D)。1940年11月20日,由于英国封锁德国海岸,该船又被德军买下,拆除医疗设备,停泊在格但尼亚,作为德国第2潜艇训练师近1000名学员的浮动营房,外观也从带绿条的白色喷涂成标准的海军灰。
因此,在被击沉时,该船装有防空高炮,没有医院船标志,也没有通报过它正执行医院船功能,而且船上的确载有作战部队,就否应受战争法保护,显然只能靠对方的仁慈。何况,希特勒1944年11月11日已宣布波罗的海为战区,命令德国战舰可对海面上任何敌国目标开火。再考虑到纳粹垂死挣扎时,将大量德国男子编入“人民冲锋队”,进行无谓的抵抗,在本已被仇恨占据的苏军眼中,哪里还有“难民”的概念。而且在当时,为避免国内民众陷入恐慌,所有幸存者均被要求严禁透露消息,德国报纸、广播对此只字未提。直到2002年,随着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G&uumlnter Grass)以该事件为背景的小说《蟹行》(Crabwalk)广为流传,这次大海难才浮出水面。
即使是格拉斯,2003年4月8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表示:“我写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是反驳极右的观点,他们说这起惨剧是战争罪行。它不是,它很可怕,但它是战争的结果,战争可怕的结果。”
当然,二战中双方都击沉过载有平民的船只,这的确是战争本身的罪恶。对“古斯特洛夫”号灾难,美国知道后也并未借题发挥,因为他们也不希望留下“德国人也是受害者”的印象。
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欧洲人已经能够坦率面对二战的仇恨时,随着苏军二战末期在德国疯狂报复行为(也包括进入中国东北后的军纪败坏)被逐步揭露,对这一系列灾难也应有另一面的评说。S-13获得红旗勋章,其艇长和L-3的艇长都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古斯特洛夫”号上的德国海军女护士也被歪曲为“集中营的党卫军”。
其实,只要看看东普鲁士,包括围绕它的波兰所在的这块领土,在欧洲近代史上的命运,哪怕仅仅是每个地名被改来改去,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民族仇争史。直到今天,这块地区才总算在欧洲一体化框架下恩仇渐消。
苏联著名诗人亚历山大&middot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也是1945年1月进入东普鲁士的红军上尉,后来在他的《古拉格群岛》(Gulag Archipelago)中写道:“我们都深知只要是德国姑娘,就会被XX后杀掉,这几乎成了一种作战荣誉”。在他的诗《普鲁士之夜》(Prussian Nights)中,描写了在东普鲁士城市莱登堡一所住房内目睹的景象:半死的母亲面前横陈着女儿被凌辱后的尸首,乞求“大兵,杀了我吧”。
二战当然有正义一方和非正义一方,这是大是大非,但战争本身的残酷绝对超出人类控制。虽然没有被拍成电影,但希望“古斯特洛夫”号在你眼中,绝不仅仅因为是史上死亡最多的海难而好奇。正如“泰坦尼克”号一样,在灾难面前,一切荣耀和卑微都是浮云,只有人性永恒。
含铬铁矿和梅林斯基铂矿的临界带,在东部莱登堡区长约110km,宽2.4~4.8km,略呈近南北向的弧形带状产出,其内的铬铁矿层以中组和下组发育为特征。计有6~7层铬铁矿层;西部勒斯顿铂赫区的临界带,长约160km,由布里次开始向西延伸到勒斯顿伯赫,然后向北经皮兰兹贝格继续以北北东方向一直延伸到贝罗科代耳河。所见铬铁岩层按空间相邻产出关系,分上、中、下三个组,计有16个铬铁矿层。产出上,它们呈相互平行排列的规则岩层出现,与组成临界带基性岩的假层理呈整合产出。它们的排列就像沉积岩层一样,可与沉积岩层中的煤层相对比(W.库费尔比尔格,1937)位置大约在梅林斯基层之下300~900 m范围内。故亦有以铬铁矿亚带之称。(图3.2)所见矿层在横向上有较明显的稳定性,在数千码距离内厚度上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变化。厚度一般在数十厘米—数米,最厚矿层为东部莱登堡区的斯提尔甫特(Steelpoort)层,厚度在2.5 m以上,一般在1~1.5 m之间为多。矿石以中等浸染—稠密浸染层带状为主,块状矿石也有少量产出,与围岩古铜辉石岩和斜长岩接触界线有清楚的也有过渡的。脉石矿物主要为古铜辉石、斜长石和部分包林皂石,矿石中 Cr2O3含量多在44%~46%之间,TFeO 多在24%左右。成分为富铁类型的铬铁矿。
图3.1 南非布什维尔德层状杂岩体地质略图(据卡多隆和艾麦逊,1959修编)
对临界带的主要特征,E.N.卡麦隆和M.E.艾麦逊(1959)曾明确提出过“临界带最明显的构造特征是假层理”。E.饶以宁(1928)也说到“构成梅林斯基矿带和巴斯塔德矿带在岩石结构上的一个特点,总的来说是这些岩石都具有特殊的平行构造”。威廉赛(1966)甚至还把具有明显假层理的主铬铁矿层,梅林斯基铂矿层和上部的主磁铁矿层作为层状岩序划分的标志层。这就是说,假层理构造在岩体上并非是普遍现象,而是具有特定层位,并常伴随成矿带产出而出现。
图3.2 左为东、西临界带铬铁岩层综合层序剖面图(据Naldertt,2004;Cawthorn 等,2002)
右按万·德尔·瓦尔德(1954)分上、中、下三组的大体界线
有关假层理的成因,E.N卡麦隆和M.E.艾麦逊(1959)解释为“岩浆流在不同岩石类型中起着主要作用,产生了岩浆中晶体下沉的分异作用”,B.V.龙巴德和尼格里(1954)却解释为“布什维尔德杂岩体的分带现象是正在结晶的主岩浆源的岩浆连续侵入的结果。然后,结晶作用和分异作用就在每一股贯入的岩浆中,在原地独立进行的”。类似还有施韦日努斯(Schwellnus,1939)的“……布什维尔德杂岩是由几次大规模的岩浆贯入形成的,这些岩浆同原先剩下的液体部分混合起来,然后发生了不同矿物有节奏性的堆积”等。
其实,在临界中除假层理构造外,多个层序中出现有各种岩石和铬铁矿互为包体的现象也是临界带另一重要特征之一。按E.N卡麦隆和M.E.艾麦逊(1959)资料和描述,东部莱登堡区包体的产出,有苏长岩、辉石岩、钙长铬铁岩及钙长岩中的铬铁矿包体,铬铁岩中的辉石岩包体,钙长岩中的铁镁苏长岩包体,块状钙长岩中的片麻钙长岩包体,以及苏长岩中的钙长岩包体等。包体的形态有的棱角轮廓状刀刃状接触,有些具浑圆端,接触线上似有熔蚀边缘,还有些呈渐变接触。此外,有几处包体是由变形和一种岩石或透镜体在另一种岩石中消失而形成。有些则呈分散找状不到来源地。包体一般是板状或透镜状,长轴平行围岩假层理,大小长不足6英寸,厚不足2英寸。产出大体有四个产出层位,即斯提尔甫特主铬铁矿层,及以上的F、H和M单元的铬铁矿层位等。特别是在铬铁矿、钙长岩、苏长岩和辉石岩紧密伴生处,包体更为发育。除此之外,还可见到铬铁岩与钙长岩或铬铁岩与苏长岩及钙长岩与苏长岩间的彼此穿插现象,如钙长岩侵入到铬铁岩或相反,以及二者又同时侵入到苏长岩中等。对此,卡麦隆解释为“此种集合体的形成是由于各期的构造运动或是岩浆活动,使已固结的岩层有时部分遭受侵蚀,有时破裂,如果遇到液体时便起了反应”。并指出:“每种类型的岩石都可以成为包体产于其他岩石之内,而使上述岩石单元间形成各种侵蚀面或呈假整合接触状态等。”
对存在于临界带一些主要铬铁岩层的各种岩石包体,E.N.卡麦隆和 M.E.艾麦逊(1959)提出的不是结晶重力分异是有一定事实根据和有一定说服力的。他们指出:“斯提尔甫特的主要铬铁岩层大约含有95%的铬铁矿(相对密度为4.4)和5%的辉石和斜长石,岩石相对密度为3.74。假如把它们转换成液态,让其相对密度减少10%,这样减的已不少了,但铬铁矿的相对密度(仍然)约为3.9 ,古铜辉石的相对密度为3.37 ,所以辉石晶体和辉石岩包体在这种残余成分的液态中一定要上升到顶部。虽然这可说明一个富铬液体的聚集,但为何辉石岩包体发现于铬铁岩顶部到底部,而不集中于任何一个固定层位呢?”。因此,结晶重力分异观点是难以解释临界带的假层理和包体发育产出特征的。
就此,卡麦隆等(1959)提出临界带的假层理和包体的形成“是由岩浆中的液体部分不断地流动着,有时流动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侵蚀和偶尔冲断早期形成的物质”。史密特(1959),根据梅林斯基矿带所见类似现象也认为“是由于岩浆流的侵蚀作用所造成”。这样看来,布什维尔德岩体临界带中的假层理和各种岩石包体的发育,也应像Г.Г.克拉夫钦科(1966)对哈巴宁岩体研究得出的“矿体和矿石中发育的流线、流面构造是在没有完全结晶的含矿-硅酸盐熔体运移的条件下和不稳定的构造环境下生成的”。或像阿尔卑斯型岩体一样由岩浆流动作用所造成。那种所谓假层理或“平行构造”,只不过是一种类似于流层流带现象。且根据包体发育的临界带中某些铬铁岩、辉石岩层内一系列小褶曲的形成,以及脉状铬铁矿和铬铁岩、钙长岩、苏长岩彼此间的穿插关系,不仅证明构造作用对临界带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而且从某些“防风草帽”状纯橄岩筒也出现在临界带这一事实,完全可说明,在临界带成岩成矿过程中,构造作用始终伴演着一种重要行为。或者也正是这种构造和岩浆流作用,才使得早先固结的岩石和矿物遭受到侵蚀破裂,而被带到相关部位,并造成某些层位中一系列褶曲现象和晚期铬铁矿脉的形成。
因此,从假层理的发育和相关构造特征,可以认为布什维尔德岩体的临界带既是岩浆流动带,也是一个活动性构造带。
音乐喷泉公园
喷泉公园(fountains valley)是比勒陀利亚人潮最多的周末休闲区和野餐的地点。
约翰内斯堡动物园
约翰内斯堡动物园(johanndsburg zoo)拥有3000种以上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虫类。
黄金矿脉城
黄金矿脉城是一个主题公园,距离约堡市区约 5公里,就建设在首次发现并开采黄金的地方。
桌山
桌山,状如平桌,虽仅有1067米,却因贴近开普敦市而被该市政府选为“南非之美”的宣传路标。
罗本岛
南非的罗本岛平均每天要接待上千名游客,这里的博物馆正努力把罗本岛建成南非客流量最大的地方。
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与阿尔弗雷德港湾,是开普敦市中心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先民纪念馆
比勒陀利亚有个先民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南非的历史。先民纪念馆是个很有特点的建筑,象一个石头垒的高大雄伟的土堡,外墙上镶嵌着先人雕塑。进门后是个圆形是大厅,圆形的内墙是一圈白色大理石浮雕,表现了南非人迁徙、被杀戮、征战、争取和平等场面。
比勒陀利亚动物园
普勒多利亚动物园(pretoria zoo)位于布姆街,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之一,园内的动物超过3500种。游客可乘缆车上达岛笼兽上方的了望台。动物园前方有一片街头市场,贩卖木刻、篮筐、石刻。
教堂广场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行政首都,也是南非的交通枢纽,南半球空中交通必经之路,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中白人、黑人各占一半。这里有许多空地,还有100多座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一座出色的动物园。
彼得斯堡
彼得斯堡有「小挪威」之称的彼得斯堡,除了五月中旬的挪威独立纪念有热闹的庆典活动外,彼得斯堡也是个悠静的好去处,近郊有壮观的莱康特冰河,以及弗列得瑞克湾的巨鲸可欣赏。
豪特湾
豪特湾是开普敦最有名的海湾之一,它藏于两山之间。乘船行十几分钟,来到一个叫德克岛的海岛附近这个岛离陆地只有百多米距离。
喷泉谷
喷泉谷是比勒陀利亚人潮最多的周末休闲区和野餐的地点。除了健行步道、游乐场和游泳池以外,这里还提供一趟小型火车之旅,路线贯穿整个喷泉谷,沿途风光明媚。
波涛谷
波涛谷是失落城中最重要的主题乐园,由娱乐中心经过时光之桥,或由皇宫酒店下台阶经过罗马剧场都能到达。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25米高的国会山上,是美国的心脏建筑。国会大厦建于1793-1800年,与华盛顿的多栋重要建筑一样,亦未幸免于1814年英美战争的损毁。
开普敦半岛
开普敦半岛 有“小欧洲”之誉,目前是南非第二大城,仅次于约翰内斯堡。由于300多年来数易其主,因此充满多元文化色彩,成为南非的立法首都。
太阳城皇宫大酒店
皇宫大酒店 车辆驶出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向西北方行驶在平坦的非洲的旷野上,窗外的贫民窟逐渐被半荒漠化景象所替代,两个小时行驶了187公里。
布莱德河峡谷
布菜德河峡谷(Blyde River Canyon)位于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西边的布莱德河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姆普马兰加省仅次于姆普马兰加国家公园的观光景点。
克鲁格国家公园
克鲁格国家公园总部设在斯库库扎。1893年辟为公园,原名为萨比野生 位置 动物保护区,后经扩大,于1926年改今名。克鲁格为 荷兰人后裔,19世纪后期曾在境内建立南非共和国
桌山(Mountain Table),状如平桌,虽仅有1067米,却因贴近开普敦市而被该市政府选为“南非之美”的宣传路标。桌山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虽然辟南非最先成立的克鲁格国家公园晚了半个世纪以上,然而就因它较接近市区的地理位置,更能代表者南非人民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精神。
大康斯坦夏葡萄酒庄园
大康斯坦夏葡萄酒庄园位于开普敦市南半岛区康斯坦夏谷地的中央地带,是南非最古老的葡萄酒庄园,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背靠桌山南麓,面向福尔斯湾,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1685年,开普敦第一任荷兰总督西蒙·范德斯代尔(Simon van der Stel)选址此处建园并命名为康斯坦夏,1705年开始出产优质红酒。1712年范去世后,庄园几经易手,被分成几块,其中现在的大康斯坦夏庄园最为兴盛,出产的葡萄酒享誉世界,受到拿破仑、路易·菲利普国王等王宫贵族的青睐。酒园曾一度因病虫害而衰败,19世纪末被政府接管。1993年后,该酒园由政府指定的7人托管委员会管理,所有收入用于对庄园的维护。
阿多大象公园
在伊莉莎白港北边100公里处有一专门保育大象区,称作阿多大象国家公园(Addo Elephant National Park)。此公园建于1931年,由Trollopee创建,以专门保护非洲大象为主,初期只有11头大象,从1943年至1960年间,南非开普省地区的大象有计划的迁移入该园区内,使现今园内共有超过150头大象。
纳马夸兰花海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世界上最多元化最有魅力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将现代文明与原始自然美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南非国家的历史算不上悠久,但是七彩缤纷的人文文化,就象这片古老的大陆一样悠远宽广。从原始部落歌舞到欧陆风格的小镇,从古老的黄金城到现代化的大都会,这里都应有尽有,绚丽多姿。南非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世界最负盛名的旅游度假圣地之一。号称 "旅游一国等于旅游全世界"素有"非洲中的欧洲"之称。丰富而原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绮丽优良的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纯美憩静的葡萄酒乡、以及遍及全国和三千公里海岸线的自然保护区,,种族繁多是南非的又一特色,故有“彩虹之国”称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海外游客。
约翰内斯堡
南非最大城市,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约翰内斯堡( Johannesburg )素有“黄金之城”之称。位于东北部法尔河上游高地,海拔1754米。是德兰士瓦州黄金矿脉的中心。1880年,这里只是一座以两条牛的价值换来的农场。1886年建有一探矿站,随着金矿的发现和开采发展为城市。1928年建为市。四周绵延240公里的地带内有几十个金矿。市区街道下有一英里多深的坑道,进出频繁。埃洛夫大街一带是闹市区,商店、银行和旅馆等集中于此。市政厅建于1915年。市内有博物馆和教堂等建筑。公园和草地占城市面积1/10左右。著名的朱伯特公园在城中心的高地上,内有美术馆。此外还有密尔勒公园、唐纳德·麦凯公园、埃利斯公园等,市东北郊有开普敦公园。动物园位于史末资大道,其面积颇广,有花园和小湖。北郊有占地43英亩的植物园和占地26英亩的梅尔罗斯鸟类保护区。游客还可到市内的钻石加工厂去参观。城内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状况严重,城西南25公里的索韦托,是南非黑人最集中的隔离区。1976年6月16日,南非政权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索韦托惨案,激起全世界人民的愤怒谴责。
太阳城
这是一个古老的非洲神话, 在一个海天覆盖的丛林中, 有一座城堡, 记载着一段传奇美丽的故事….
开普敦
开普敦位于南非最南端,又名角城,是南非最古老的城市,亦为非洲的一颗海上明珠,风景怡人,并拥有繁忙的卓湾港口,还有渔村、广大的葡萄园、景色优美的海岸公路及半岛两侧无数美丽的海滩,如海点、基利夫顿等,都是深受水目运动者喜爱的渡假胜地。高1067公尺的桌山可算是开普敦的标志,其山顶好象是用刀锋削平,如桌般平坦、全山均为沙岩叠片构成,高出海拔3690尺,山顶巨大瀑布仿如白云弥漫,向角城倾泻,游客可乘吊车直线升空,抵达峻崖峭壁,西眺大西洋,东望印度洋,仿如置身于仙境。
约翰内斯堡艺廊
位于朱伯特公园(Joubert Park)里的约翰内斯堡艺廊(Johannesburg Art Gallery)坐落在一座结合古今建筑学的迷人建筑物里。馆中拥有足以代表国际及南非艺术的收藏和一间收藏品超过2500件的版画陈列室。非洲部落艺术的展出地点则在维瓦特兰大学的葛楚波赛尔艺廊(Gertrude Posel Gallery),该馆专门展出逐渐消失的非洲艺术品,如面具、头饰和珠饰细工等。
约翰内斯堡动物园
约翰内斯堡动物园(Johanndsburg Zoo)拥有3000种以上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虫类。狮子、大象、长颈鹿,以及大型猿类的围场四周只有壕沟划分,完全没有铁栏杆,因此大受游客欢迎。另外新设计的北极熊栖息地,以及人可在里头来回走动的大鸟笼也同样受到游客的青睐。位于约翰内斯堡地方的米德兰德(Midrand)有座特兰斯瓦蛇园(Transvaal Snake Park),园里展出各式各样的非洲蛇,布景相当吸引人。一天两次,专为游客表演如何抽取世上最毒毒蛇的毒液。
音乐喷泉公园
晚上,音乐喷泉公园内无数喷泉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或起或落,忽高忽低,配合着五彩灯光的变化,左摇右摆,就象无数仙女在闻声起舞。
开放时间:夏季每天晚上19:30-21:00,冬季每晚18:30-20:00开放供人观赏。
走出非洲博物馆
坐落于一个老市场中,有些像一座戏剧市场。收集和展出一些精美的绘画作品,以及模拟金矿和黑人聚居地的建筑。
地址:Bree大街121号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9点到17点开放
比勒陀利亚
比勒陀利亚(Pretoria)是南非的行政首都,也是南非的交通枢纽,南半球空中交通必经之路,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中白人、黑人各占一半。
比勒陀利亚动物园
普勒多利亚动物园(Pretoria Zoo)位于布姆街,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之一,园内的动物超过3500种。游客可乘缆车上达岛笼兽上方的辽望台。动物园前方有一片街头市场,贩卖木刻、篮筐、石刻。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30-下午5:00。
德维尔特印度豹饲养站
德维尔特印度豹饲养站(De Wildt Cheetah Breeding Station)位于由比勒陀利亚往布里茨(Brits)途中的R566公路沿线。以前,人们都以为囚禁中的印度豹无法繁衍后代,但在德维尔特却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德维尔特进行的工作同时显示非常罕见的帝王猎豹(身上花纹成条纹而非一般印度豹身上的斑点状)并不一定是一种独特的种类,而是帝王猎豹的父母双方都拥有隐性基因所造成的结果。另外在这座保护区里还可以看见野狗、野猫及棕色土狼。
克鲁格国家公园
天刚破晓,低沉的狮吼如箭划破微微泛蓝的夜空;远远传向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了尚在沉睡中的人们及动物....这便是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一天的开始。
喷泉谷
喷泉谷(Fountains Valley)是比勒陀利亚人潮最多的周末休闲区和野餐的地点。除了健行步道、游乐场和游泳池以外,这里还提供一趟小型火车之旅,路线贯穿整个喷泉谷,沿途风光明媚。鲁德普拉特水库(Roodeplaat Dam)在比勒陀利亚北方,是钓鱼、乘游艇、水上运动和游泳的理想地点。万德布姆自然保护区(Wonderboom Nature Reserve)位于该市北郊的马格雷斯堡(Magaliesberg)。本区主要有株一颗树龄1000年的无花果树神木,高23公尺,直经50公尺, 13根主干四面扩展在1公顷的土地上。
绿市广场
位于开普敦市区与圣乔治街相邻的绿市广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跳蚤市场,可追溯到18世纪,花匠们利用此处出售货物。这个古意盎然的鹅卵石广场,虽不见出售花卉,取而代之的是各式非洲风格的手工艺品河流行服饰摊位。而周边的圣乔治人行道商圈、教会街和长街也有各具特色的商店和工艺品引人驻足。古鲁特教堂是绿市广场的古地标,黑色的外观与绿市广场黝黑的圆石地板相互辉映,这座1704年由荷兰人所建的教堂,为全南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目前仍是附近居民做礼拜的神圣教堂。
奥茨霍恩
奥茨霍恩是鸵鸟的世界!这里的鸵鸟农场,被选为南非10个最受欢迎的观光景点。1863年,这个城市建立,与此同时,鸵鸟产业也在这一时间兴起了。当时,很多因饲养鸵鸟而发家的农户,在这里建造起了鸵鸟宫殿(Feather Palace)。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很多这样的建筑,十分有趣。
时光之桥
时光之桥长约100米,是一座人行桥,在太阳城的失落城里。
皮拉内山国家公园
皮拉内山国家公园在太阳城附近,太阳城里的酒店都有免费班车可以到达。在这里,可以看到著名的非洲五霸——大象、狮子、花豹、非洲水牛和犀牛,这些霸气十足的动物都能叫人感受到王者风范!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野生动物,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约翰内斯堡野生园
南非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主要是因为当地各类繁多且形态优美的野生动物,因此,参观当地一座大型野生动物园,看看生活在此的狮子、大象、长颈鹿和羚羊,成为游客不可错过的一项体验。假使你没机会一游大型野生动物园,不妨到市中心附近的小型动物园走走。位于霍尼都(Honeydew)的狮子园(Lion Park)和附近的克鲁格斯多普野生动物保护区(Krugersdorp Ganme Peserve)都有许多狮子和羚羊,而且距离约翰内斯堡市不到半小时车程。
金礁石城
金礁石城是位于约翰内斯堡中心部向南6公里处的,在采金矿遗址上建立的主题公园。是约翰内斯堡最为有名的观光景点,无论是饭店还是旅行社组织的市内观光旅行中肯定包括的。来约翰内斯堡旅游的人几乎都要到这里来。虽然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城市的商店都不营业,但是,即使是这样这里的人也还是大多。
好望角
好望角位于半岛南部的有7750公顷,规模很大的自然保护区,好望角和开普角都在保护区内。这里除乘观光汽车游览以外,任何汽车禁止入内。自然保护区内,绽放着被称为Fynbos、Protea、Efica (Heath)的花卉等各种植物;生活着南非羚羊、鹿、斑马、猫鼬、鸵鸟、狒狒等动物。除此之外,在近海处还有海豚、海狗等在游弋,如果运气好的话在8月--11月期间还能看到鲨鱼。
斯泰伦博斯
开普敦的西边,是地中海式气候的肥沃土壤,从很早以前这里就开始为制作葡萄酒种植大量的葡萄。甫非最早的葡萄酒,是1659年,在开普敦的创建者JanvanRiebeeck的参与下酿造的。他发现,开普敦的气候与葡萄酒的著名产地西班牙,法国相似。在这之后,由于殖民地的开拓者们的积极参与,南非的葡萄酒酿制造业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技术上,因被法国驱除出境的胡格诺新教徒的参与,而得到提高。在这30年,南非的葡萄酒,通过在世界性比赛中获奖,而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认可。
花园大道
澳沃贝格地区以东,沿着从海德堡到斯托姆河延续的海岸公路,森林,湖泊,悬崖,溪谷,沙滩,花园等,一个又一个的美丽风景展现在你面前。这条路线被称作花园路线。在内陆部分,有海拔在1000-1700米的奥特尼夸、齐齐卡马山脉横跨东西。越过这个山脉,就是奥茨胡恩等平原地带了,从途中的关口要道眺望连绵群山,景色十分壮美。
布莱德河峡谷
位于克鲁格国家公园西边的布莱德河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姆普马兰加省仅次于姆普马兰加国家公园的观光景点。看到布莱德河与1000米高的大峡谷交织在-起的壮观景色,任何人都会为此感慨。沿这个保护区的纵向开通有532R和534R,又称为帕诺拉马路线,是位置很好的驾车游览线路。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只有南非才有的那种和谐景观。被评为最受欢迎景点的第二位。还可以一同参观皮尔格里姆雷斯特、莱登堡等展现南非开拓史的周边城镇。
津巴布韦遗迹
津巴布韦主要景点之一,是南部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巨大石造建筑遗迹。由曾经在11--19世纪繁荣一时的摩诺摩塔巴王国,在11世纪建造完成。说起来,津巴布韦在西纳语中是"石之家"的意思。国名起源于这处遗迹。
黄金矿城
黄金城在约堡南部,是在金矿旧址上建立的主题公园,也是约翰内斯堡最出名的旅游点。园内逼真地重现了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淘金热潮时黄金城的建筑,有反映当时繁荣的银行、邮局、警察局、餐厅、酒吧等。乘着喷着蒸气缓缓行进的老式火车,流览着这些古老建筑,游客仿佛回到了18世纪。黄金城的矿井曾挖到地下3200米深处,现在游客最多可下到地下220米处参观当时开采黄金的实际作业状况。还可以参观黄金的实际融解和浇铸金币的过程。
国会大厦
位于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
先民博物馆
先民博物馆位于南非行政首都班托市郊的一座小山上,所谓先民博物馆就是反映南非玻尔人与本地祖鲁人斗争的历史,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玻尔之战。此建筑物也称之为沃特勒克斯纪念碑。整个建筑物雄伟稳重,有非常厚重的雕塑感。建筑物上方为一个大的穹顶,穹顶上有一个孔,阳光可以射进来,每年的12月16日12点(也就是玻尔战争中西河之战的那天)阳光直接射到在建筑物底层设置的墓碑上,射进的阳光象征上帝对沃特勒克斯人的祝福。整个建筑物的四角有四座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的人物雕塑,他们分别代表四位沃特勒克斯的领袖,全部由灰白色花岗岩刻制而成。在主体建筑之前有一组青铜雕塑——《母与子》,主要是表现在此次战争中妇女和儿童发挥的极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因为妇女在整个战争中为保存并发展文化和基督教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建筑物的外侧正前方雕有一个巨大的非洲水牛头,由于水牛被认为是非洲最危险的野生动物,由水牛的头保护纪念碑免受外来人的侵害。四周围墙上刻有战争时代的货车图形,并以此来象征对纪念碑的保护。
联合广场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联合广场
市政厅
市政厅建于1915年。市内有博物馆和教堂等建筑。公园和草地占城市面积1/10左右。著名的朱伯特公园在城中心的高地上,内有美术馆。此外还有密尔勒公园、唐纳德·麦凯公园、埃利斯公园等,市东北郊有开普敦公园。动物园位于史末资大道,其面积颇广,有花园和小湖。北郊有占地43英亩的植物园和占地26英亩的梅尔罗斯鸟类保护区。游客还可到市内的钻石加工厂去参观。城内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状况严重,城西南25公里的索韦托,是南非黑人最集中的隔离区。1976年6月16日,南非政权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索韦托惨案,激起全世界人民的愤怒谴责。
失落城
关于失落之城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西方拥有文明之前,来自中非的游牧民族,在“太阳之谷”建造了一座空前伟大的城,其山光水色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但后来的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使得该城市被熔浆所掩,成为传说中的失落之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斯纳不惜耗资8亿3千万兰特,用了28个月的时间,于1992年12月终让传说中的失落之城重现世上。失落之城开幕后,城内千奇百怪且不乏韵律趣味的娱乐世界,成了世界各国游客纷纷造访太阳城的目的之一。据称,每年到访太阳城的游客超越3百万人次,人数有增无减。迷失之城内的每一样景物,完全仿造传说古城的模样,随处可见破裂倒塌的石柱、巨门,很容易让人错觉误堕时光隧道,走入古代。
信号山
信号山是位于桌山一侧,因正午时鸣炮而得名的海拔350米的小山。其另一端因外形象狮子头又被称为狮头山。信号山是晚上观赏被誉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开普敦夜景的最佳地点。在山上有多个角度欣赏美妙的景色。光彩夺目、晶莹剔透、一望无际的连绵几十公里的火树银花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豪特湾
豪特湾是开普敦最有名的海湾之一,它藏于两山之间。乘船行十几分钟,来到一个叫德克岛的海岛附近,这个岛离陆地只有百多米距离。小岛方圆顶多几千平方米吧,没有树,也没见花草,光秃秃的石头。岛上全是海豹,据说有几千只。我们的船贴近海岛慢速行驶,那海豹的各种姿态都看得清楚,有趴地安祥休息的,有爬来爬去的,有互相厮咬的,有纵身下海的,也有从海中正艰难爬上岸的。有的海豹又肥又大,胜过一头肥猪。岛边的海里,水清见底,也是海豹的世界,它们或跃出海面,或翘起尾巴摆水,或两头在一起嬉戏,或相互追逐,千姿百态,惹人喜爱。
开普半岛
好望角是南非西南端一个长4.8公里的岩石岬角。所谓"岬角",即伸向海中的尖形陆地。在葡萄牙文和英文中,岬角均称"开普"(cabo和cape)。南非西南沿海多岬角,其中好望角名气又大,因而这一带的好些地方都以"开普"命名。整个地区原来统称开普省,现在则分为北开普、东开普和西开普三个省。原开普省的首府,也是南非的立法首都,即开普敦。横贯这一带的山脉叫开普山。好望角所在地叫开普半岛,半岛南部有个开普自然保护区,延伸于40 公里海岸边的凡波斯花盛产高原栖息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羚羊与鸟类。
在露天烤肉设施齐备的游乐广场,有徒步旅行线路、驾车游玩线路、潜水用呼吸自给装置、游泳用更衣室、餐厅、小卖店等和纪念碑。
在停车场的前面,有被称为Look out Point的去灯塔展望台的轨道车车站,即使是步行也能很快到达,还也可以到开普角前面去看看,步行也只要20分钟左右。在轨道车车站的侧面有观光服务中心,在那里可以得到自然保护区的地图和宣传手册。
从展望台能够看到半岛最南端的开普角。在这里,有时还可以看到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两股海流交汇形成巨大的漩涡。原来这里的灯塔是建在海拔248米的地方,海上船只经常因雾而看不到,所以将其改作展望台。1919年,在开普角海拔87米的地方修建了非洲海岸最明亮的灯塔。
从展望台向北看到的白色砂石的小沙滩,就是Dias海滩,在它前面突出来的就是世界闻名的好望角。到那里有步行道,从停车场出发步行需1小时。然而这里有个与风景不和谐的悬崖,崖的下面立有用英文、南非阿非利加语写着"非洲最南端(真正的最南端在厄加勒斯角)好望角"的标牌。在这附近遭遇强风而遇难的船只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