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厨房 > 正文

为什么说“上”厕所、“下”厨房

帅气的烤鸡
唠叨的汉堡
2022-12-21 01:48:05

为什么说“上”厕所、“下”厨房?

最佳答案
年轻的水杯
大方的水杯
2025-04-19 13:40:45

为什么说“上”厕所,“下”厨房?

这里是出现一个故事典故,楼上楼下那些答主,都引用了大量古代的什么什么,觉得很好笑。在古代,那来的厕所,厨房这些字眼,还说得头头是道,有些还配有图片,好像是真的一样。

印象中,厕所两字是解放后才出现,小时候很喜欢看打仗的片子,某战士想方便的时候,都说不好意思,我去去茅坑就回来。抓到坏蛋的时候,很高兴地说,这个家伙从茅坑抓到的。

直到解放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前搭建的茅坑当然越来越少见了,有个别还能在鱼塘上看到。人们多数住大合院,或四合院,方便的地方是公用的,为了起名称,叫公茅一点不好听,毕竟不是茅草搭建的,后来称呼为公厕。一些公共单位,为了防范流氓,色狼。把公厕分为男公厕与女公厕,一般男左女右,门口会标有"男"字,或"女"字。入错公厕就等于耍流氓。公安会叫去饮茶的,讲笑了,当然没有这待遇。

至于为何说"上"厕所,是一个小孩最早说出来的,那时候,他们家住上了楼房,你们都知道,楼房的厕所都比地面高一两级,是为了安装如厕盘。当时,那家人都在打麻将,那个两三岁的小孩,内急了只好自己去厕所,不料级大高而水滑,摔了一咬,手都摔伤了。医生问什么原因时,他们都说上厕所摔伤的,医生听后,叮嘱他们,以后小孩上厕所要注意安全。从那以后,人们方便的时候,慢慢习惯说上厕所。

"下"厨房。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话不错,因为厨房经常都会有水的地方,地板肯定要比厅堂低些,或者用水泥级栏住。所以,去厨房也是下厨房。

答案会不会没那么复杂?

“上”与“下”应该是动词,表明去高处如厕,要落地入厨。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的晋国君晋景公(公园前559—581)是跌落粪坑而亡。可见那时皇家厕所都是离地有高度的,能致人而亡说明厕所绝不是个小坑。

在过去的中国北方,公众厕所常常是架在一个大坑上,要满足的是解决男女老少的排世需要,同时也要集大家之成并加以利用,人的粪便可是天然植物肥料之一,浪费是可耻的表现。现在的厕所随时可以按键冲水。在没水冲洗的过去,架起来的厕所不仅解决了粪便的散味问题,还保障了如厕者自身的干净。因此上厕所应该是上述功能的集中体现,得以成为俗语流传至今。

而下厨房的来历,相信与北方许多地方的土炕有关。北方的炕是家里取暖设施,白天吃饭聊天晚上睡觉休息都离不开炕,俗语说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曾是许多男人向往的理想家庭生活。土炕取暖是因为与厨房的灶台相连。灶台在煮饭炒菜过程中将产生的热量传到土炕里进行供暖,现在的朝鲜族家里土炕与厨房的灶台还是连在一起的,下了炕就是下了灶台,看看下面的图片吧。

随着 社会 发展,“上厨房”的说法出现过,略有耳闻。但“上厕所”的说法却一直保持,没被改变过。为什么呢?

我们为什么习惯说“上厕所,下厨房”呢? 其实是和厕所与厨房的风水有关。 先秦时期用 “坑侧” 还不这么说,要不怎么有那位史上死的最憋屈的晋景公。掉进厕所淹死了?呛死的?还是说他臭死的。这种死法真是太尴尬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 “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史官估计也很尴尬,纠结了许久,写下了这么一些字。

到了汉代厕所有了很大的改进,常常是建在高处,厕坑两边有脚踏。 汉代的厕所常常与猪圈在一处,或是干脆的下面就是猪圈。 还挺节省空间。

厕所+猪圈

高台上有两间厕所,不知道是不是这家已经有了男厕女厕之分。

带圈陶屋,陶屋的下面就是一群大猪小猪

但是不能想当然的以为是因为厕所建在高处就是“上厕所”了。汉代的厕所一般建在院子 北面偏东 的地方,因为北是水位,东是木位,五行相生,水生木,木位含有耕种的意思,考虑到积肥的特点,厕所就建在这儿了。同理,东为木,南为火,木生火,所以厨房要建在 南面偏东 的地方。 根据地图的绘法,有上北下南的规定, “上厕所,下厨房”就由此产生了。

作为拥有着五千年 历史 文化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的固定搭配,大家肯定也会偶尔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是“上厕所,下厨房”呢?不能是“下厕所,上厨房”吗?

其实,这是我国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因为在我国原始 社会 时期,人们居住的地方大都为地穴式的建筑,而厨房大都设立咋地底下,这样才能方便做饭燃烧的木炭和烟灰更好的向高处排放出去,民间称这种方法叫做“拔风”,久而久之,人们就称之为下厨房了。

而厕所的建立则恰恰相反,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处理清洁,很多人家的厕所大都设立在地面之上,这样做有利于异味能够很快的发散出去,所以人们习惯将之称为“上厕所”,久而久之,这种叫做“上厕所下厨房”的习惯就这样延续下来,一直到今天。

随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场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厨房大都设立在南边,而厕所都设立在北边,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的方位定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为这个也把“上厕所和下厨房”的说法流传开来。

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从文化和风水的角度来看,自古以来,北为上位。所以历来北方平原地区,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客厅摆放饭桌,家里的长着也是坐着上位。所以做皇帝的也有背北称帝的说法。而南是下位,所以臣子叩拜皇帝是在皇帝的南面的。平常人家晚辈吃饭的时候,坐的也是南面。所以后来就引申为往南去就去下,比如下江南。往北去就是上,比如北上抗日。按照风水的习惯,古人建厨房,都是建在正厅的南边的,自然去厨房就变成了下厨房。而厕所安风水学的角度要建在正厅北面,自然去厕所就变成了上厕所。

第二,从实际生活来看,厕所为什么一定要建在正房后面,厨房为何这你要建在正厅南面呢?因为,大门是朝南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夏天最热,长刮南风。冬天天冷,基本刮北风,而夏天也是厕所味道最重的气候,如果建在南面,把气味全部刮进门厅,想想都晦气。如果是厨房建在南方,飘进来都是饭菜香。冬天厕所虽然也有味道,但是,比夏天轻多了,再加上有后墙隔着,即使北风凛冽,也基本闻不到味道。所以厨房建房前,厕所建房后,也就有了实际意义。

不知道这个回答满意否?

后天八卦为应用,主要用在易经预测学和风水学上,它是有方位的,并且中医学理论也来源于此,所以“医易同源”。北方在风水上是实力的代言,自古帝王都要坐北朝南,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贵,所以臣子们要拜北,以示敬上,而中医把这个实力比做身体的元气, 健康 的体魄来自这份“实力”,在五脏里是肾,是最高“统治者”,而肾又与膀胱相表里,肾主封藏,那么人在上厕所的时候就是“动了肾气”,所以厕所要建在北方,代表最高,因此叫“上厕所”。南方在风水上是明堂(朱雀方),朱为红色,自古红色便代表吉祥,雀为飞翔,代表火焰的光芒四射),对帝王来说南方象征着统治者的心愿和图腾。而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因为有火就能煮饭,从生食到熟吃,也是人类进步的跨越,所以吃就是人活着最低下的一个本能,这是南方意义的表象。“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是说人只有温饱得到满足了,才会去学习礼仪修正自己,明白人来到世间,最低标准就是要做一个奉献者,而非只为吃(享受),此为深一层的含义,所以叫“下厨房”。

古时候火堂及保火种是挖坑储藏的,所以火在下位,火在下边,人在上边才受热最大,因而到火源处称下火处。当有火房后,也称下火房了,而火房就是现在说的厨房。

古时候畜为牺牲的供品,供品在祈祝祀祭奠誓庆活动时,称为上供,而畜圈建在房下,现称这样下养畜上居人的房屋为高脚房或杆栏房,而侧所建在畜圈处,且饲喂牲畜时称上畜圈,从而去侧所也称上侧所了。牲畜畜牲都保留牺牲概念,上供以三牲的牛羊猪为最高规格,所以去畜圈虽向屋下去,却说成上畜圈的。

上畜圈或上牲口圈的说法,另一原因是,牲畜是农业时代最大的财富之一,所以家有多少骡马牛羊驴猪,都是财富的表示,从而对牲畜多少很看重的,甚至一个国家的强弱都用骡马数量表明的,只不过书上写成千乘之国了。

因而,下火房,上畜圈,被下厨房,上侧所替代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平常我们一般去厕所都会跟人说我们要去上厕所,或者去厨房做菜都说下厨房去做个菜,为什么会这样叫呢,难道是因为这样顺口吗?非也。

在古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之说,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也对后来的中医还有未来起这重大的影响,由五行诞生出来相生相克,古代人的智慧是相当令人佩服的,而这个五行也恰恰刚好分别对应着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

所以古代在建造房屋时都是按照风水方位来进行建造的,而古代厕所古大多都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就要建造在南面偏东的位置,而且出行去南方时,习惯说是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是北上(北上抗日),大有不同。

所以呢当我们要去厕所时就会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就会说上厕所。当如果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就说下厨房,并不是叫着顺口,而是根据方位来决定的。

古代穷人是没钱建厕所的,穷人能管好自己一日三餐就算烧高香了。有钱人或者有权利的人,衣食无忧,对待生活上的细节,自然也就比普通人讲究了。能有厕所的人,非富即贵,为了与穷人分开,用了“上”字,表明自己是区别于普通百姓的上等人。

而下厨房也同理,有钱人是不会或者很少自己亲自去厨房做饭的。一般都是自己佣人或下人去做饭,“下”字带有轻视意思,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也就没有这层意思了。

按照我国传统文化,一般称北方为“上”,南方为“下”。而厕所一般建在四合院的北方,故称去厕所为“上厕所”;而厨房一般建在四合院的南方,故称去厨房为“下厨房”。类似的,北京在我国北方,我们一般称去北京为“上北京”;江苏扬州在我国南方,我们一般称去扬州为“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即为此意。

最新回答
仁爱的果汁
迷路的黑猫
2025-04-19 13:40:45

《下厨房》是金银花露写的一部小说。内容摘录如下:

老大夫替月儿把了脉,看了一眼后脚赶来的连翘,摇头道:“月儿小姐脉象平顺,实在不像是生病了。”

这日后,戚婵大病—场,眼见还有三日便是新年,身子方才好转一点。

这日天色阴沉,屋外寒风肆虐,吹得门窗都在呜呜作响。

她躺在床,上上,想起了女儿。

往常这天气,她的月儿都会害怕一个人睡。

戚婵心里放不下,思忖了片刻,拖着病体出了门。

可是她才走到连翘的听雨轩,就听见院中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

是她的月儿!

戚婵心中—沉,抬脚就往院里跑。

院门口几个丫鬟急忙拦住了她。

屋里月儿的哭声越发揪心,戚婵心中又急又慌,也不知哪来的力气,推开了丫鬟往屋里跑去。

戚婵推开房间门,就见一个嬷嬷慌忙把手从月儿身上拿开。

月儿小小的身子蜷缩在床上,大哭不已。

戚婵心疼不已,忙上前将月儿抱在怀中:“月儿不哭,娘亲来了。”

听见戚婵的声音,月儿才缓缓止住了哭泣,紧紧的抱着她:“娘,疼……”戚婵只觉心都碎了,握住她冰凉的小手:“月儿哪里疼?”

月儿的小手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又指了指自己的手臂,抽噎着道:“疼……”戚婵眼圈红,握住了月儿的手,柔声安慰:“月儿不怕,娘亲这就叫你爹爹请大夫,大夫看过月儿就不痛了。”

戚婵急忙去找李玄瑾,开口第一句就是:“求侯爷救救我女儿!”

这是那一次不欢而散后,两人第一次见面。

《下厨房》也是金银花露完结版阅读

戚婵看起来越发瘦弱,她对他似乎也越发淡薄。

李玄瑾皱了皱眉,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跟着戚婵一起去了听雨轩。

戚婵再次走进女儿居住的屋子的时候,发现屋里的摆设都换了,女儿身上原本盖着的单薄被子也换得厚实富贵。

戚婵快步走到床边,心疼的抱着不停喊疼的月儿。

老大夫替月儿把了脉,看了一眼后脚赶来的连翘,摇头道:“月儿小姐脉象平顺,实在不像是生病了。”

大夫话音刚落,李玄瑾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小小年纪就会装病,好攀诬连翘照顾不周,戚婵我,你真是教的好女儿!”

戚婵一懵,就听见一旁的连翘柔声道:“侯爷,您别生气,姐姐可能是担心连翘照顾不好月儿,才出此下策的。”李玄瑾闻言更怒,他看着戚婵苍白的脸,攥紧了手指。

“我李玄瑾的女儿怎能学得你这般城府深沉,来人,将月儿带去祠堂罚跪!”戚婵慌忙抱住月儿:“月儿还小,怎么可能会装病,她定然是真的不适啊!”

可李玄瑾好像什么都听不进了。

“将夫人带回去,从今往后,不许她再见月儿!”他丢下这句,愤然离去。几个丫鬟硬生生将月儿从戚婵怀中抱走,

月儿小小的手紧紧的抓着她的衣裳,哭着叫娘亲,喊的她心都要碎了。

戚婵看着月儿被丫鬟抱着远去的身影,心口好像被隆冬的寒风呼啸而过,无力又绝望。

夜色沉沉,戚婵怎么也坐不住,她实在放心不下月儿。

她躲过院中看守的守卫,偷偷来到祠堂。

祠堂门口半个看顾的人也无,戚婵推开门,就看见月儿小小的身躯蜷缩在冰冷的地上。

靓丽的海燕
懦弱的裙子
2025-04-19 13:40:45

有人认为,所谓“下厨房”,是因古代人家的正厅一般高于地面,有阶梯,而厨房则处于下方。此外,有研究者认为,厨房在古代一直是女人的“领地”’而女人在当时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且,这些“烧饭做菜”之事,被看作是又脏又累的工作,是下人应该做的事,所以才叫作“下厨房”。

愤怒的小猫咪
友好的灯泡
2025-04-19 13:40:45
讲的是在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并且父亲给孩子弄饭的一个情况也是比较好的,主要是讲了一个故事,并且也是侧面细想表达自己对于家庭教育以及自己一个思想表达对孩子讲的一个话,也是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下厨房里面的一个问题,以及想改正的问题。

下厨房一般是指做饭炒菜。

大气的小甜瓜
神勇的汉堡
2025-04-19 13:40:45
是的。

下厨房 作者:金银花露 。

你们到底想怎么样?”下厨房男人俊美的脸上都是愤怒无助的神情,崩溃般的低吼道。他的事业一败涂地,女朋友琵琶别抱,前途黯淡无光,都是拜这几个男人所赐!“我只是想要你爱我而已。”清俊斯文的男子喃喃低语,看起来十分憔悴,而肃然冷漠的男子穿着军装,默默不语,把玩着打火机斜靠在门上的英俊青年哼笑一声,漫不经心地道:“我们看你了,不到你誓不罢休,就这么简单。”

大胆的丝袜
心灵美的发箍
2025-04-19 13:40:45
有。

2011年3月下厨房网站上线运营。2011年7月下厨房APP发布。2012年6月获得天使湾和九合创投天使投资。2012年10月获得联创策源和挚信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11月“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

自由的棒棒糖
激情的人生
2025-04-19 13:40:45
下厨房的作者如果要说收益的话,肯定是会有的,但是或多或少,那就说不一定了,就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抖音网红的话,如果是小网红的话,根本就没有较大的收益,只有你成为最顶流的,才可能有一些较大的商品代言,直播刷礼物等来获取收益。

下厨房的话,作者我们一般就会写菜谱,但是菜谱的话,收益不是特别高。

例如下厨房是商业化能力最菜鸡的平台,写一堆也没啥用,想挣钱你必须是这个平台最顶流的几个人,然后接广告。平台本身你挣不了钱的,一分都没有,所以,在当今网红流量时代,关键看你怎么经营自己的热度和流量了。

彩色的康乃馨
飘逸的微笑
2025-04-19 13:40:45

slogan: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目标用户:

想做菜,但不会做菜的美食爱好者

会做菜,但无处分享的美食爱好者

由此分析得出,下厨房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20-29岁的年轻人群,男女比例保持平衡,它被央视CCTV新闻频道报道为年轻人流行的生活方式APP。

创始人为原豆瓣设计师、UGC行业专家王旭升

1)菜谱运营,一开始把卖相好的,被赞次数多的作品挑出来,放在前面;后来用户觉得太难了,不愿意上传;

调整之后,按照菜谱上传的时间倒序排列,让用户可以看到最近一小时、两小时、一天内的作品,“那他就会觉得这个菜谱好像确实很热门,并且其他人做得好像也不咋地,自己做的比别人好多了,就有信心拍张照片传上去。

2)结构化菜谱形成多分类食谱;

3)社区化关键就是要让每个用户感觉到平等,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内容体系里来;

4)一开始按最靠谱的热门度排序,新用户一搜索,出来的都是最经典、做过率最高的方子。但这样一来就会形成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新菜谱完全没有出头机会,影响新作者的创作热情。具有热度的老菜谱越来越热,而老用户总是看到这些,也会缺少新鲜感。新菜谱进到社区,先给5000次曝光。在搜索列表里,有一个位置是留给新菜谱的。

第一批用户很多是豆瓣上的一些热爱美食的美食爱好者,下厨房做好 之后就给豆瓣的那些美食爱好者发了一些私信,然后就请他们来看一看,他们来了之后看到下厨房,嗯确实这边非常漂亮简洁,就有一批豆瓣的用户在这里驻扎下了,然后这批用户因为确实质量非常的高,后续产生了很多UGC 的优质内容,然后再通过口口相传,这样下厨房的种子用户就积累起来了。首先做的是web,那时候比较早,后来是做了移动端,11 年做了移动端,所以第一批app的用户其实是从web 用户转化过去的。

依靠《万能青年旅店》歌词“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传播;每一句文案都考虑传播点?是否让人意想不到,原来还可以这样?首日3w独立访客;或者用户也很快留去;

花了1个月积累1000个作品,鼓励尝试,榜样效应与模仿效应。

豆瓣、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明星真人秀下厨类活动)

从2011年到2016年,下厨房完成了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的转变。

菜谱相关功能更新

广告 :2013年,“下厨房”收入仅100万元,大多来自品类广告。在“下厨房”上做广告的品类包括食材、调料、炊具、橱柜,甚至超市。既有首页的banner广告,也有将调料、炊具嵌入菜谱的“品牌菜谱”。但品牌广告存在一个问题,就像新浪微博一样,人气博主完全可以借助“下厨房”平台自己做广告,品牌商也更愿意与他们合作,平台最终为他人做嫁衣裳。

为一号店导流 :和多数有人气没财气的APP一样,“下厨房”对商业模式进行了诸多探索。最初尝试是往1号店导流,但效果不理想。用户习惯就不是去网上打酱油。多数人看完菜谱会去超市买东西,价值转化发生在超市,没“下厨房”什么事儿。很快,他们放弃了。

食材导流 :2013年8月,“下厨房”上线了生鲜电商项目“有点田”,与北京周边多家有机农场合作,销售农场年卡、打包菜品。王旭升希望借这个产品验证用户网上买菜的习惯,但结果是转化率很低,甚至达不到广告价值。现在,“下厨房”已经把“有点田”的入口隐藏起来,食材导流的尝试宣告暂停。

市集 :主要以食材和厨房用品买卖为主。

衍生品销售 :下厨房从2013年开始,与下厨房美食达人合作出版了美食类图书,主要以菜谱为主要内容。美食图书的出版与销售形成作家分成与电商分成两部分的商业模式。

从最核心的环节,菜谱、清单、社交、电商四个方面进行功能拆解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菜谱的形式上,三款软件均以图文、视频为主。其中,下厨房与豆果美食是从图文蔓延到视频,而厨房故事则是主打视频,由于它的内容产生均由官方精心挑选和制作,所以在整体详细程度和美观程度都高于前两者。

在查找菜谱上,下厨房由于目前主打电商板块,菜谱的展示篇幅不大,在运营上推动用户去展示轻量级的美食秀,而不是复杂的整个菜谱,猜测也是因为平台的菜谱数量已经趋于饱和。

而豆果美食鼓励用户分享和制作美食和新菜谱的程度高于下厨房,从其最新菜谱、各类秀美食板块可以看出。

从菜谱查看的实用性来看,下厨房的优势更加明显,排版清晰,重点突出,尤其ipad版,让用户能在一个屏幕中看清楚整个制作步骤,还添加了计时器功能,但其缺点是留白太多,未充分利用空间。豆果美食的设计则有些粗糙,缺失美感;厨房故事的排版条理清晰,十分有美感,但就真实的使用场景来说,我认为下厨房不用翻页的设计更加实用,但厨房故事由于视频居多,这种设计更符合其核心。

将想做的菜添加到清单后,拿着手机就可以去超市进行菜品的选购了。在这部分的处理上,三款app的形式虽不尽相同,但本质来说差别不大,都能轻松查看、添加和删除。在删除操作上,前两者更符合用户习惯;在美观度上,厨房故事则更有优势。

豆果美食的社交部分强大,厨友间可以发帖交流、在各自感兴趣的圈子交流。且其个人主页展示内容也很丰富。下厨房目前的社交功能也逐渐成熟,甚至单独列出信箱一栏,从工具到平台到电商逐步转化。

对比三款app的电商部分,前两款app均采取商户入驻的形式,下厨房的商品范围目前以厨房用品和食材为主,食材暂时主打烘焙,而豆果美食的商品范围更广,生鲜等都涵盖在内。下厨房的每样商品做到和平台内的菜谱关联起来,而豆果则是在菜谱中生硬的插入不相关商品的广告,体验非常不好。

厨房故事目前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型app。

就整体的设计风格来说,个人更偏好厨房故事,大片精致的美图占据版面,真正把制作美食是种享受的理念传递给了用户,从其筛选机制、小贴士、烹饪时间、单位转化等细节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款为零基础用户准备的厨房app。

下厨房由于转型寻求变现,整个app的大部分版面全被推广的商品占据,让人有些失望。个人认为让广告打的低调些,让用户先看到菜谱再触发购买会更恰当。在产品细节上,不如像厨房故事学习,为用户考虑再多些,也有助于老用户的留存。

anyway,菜谱还是非常好用的,鄙人学会的自己爱吃的红烧鱼和红烧土豆,感觉要幸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