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50。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50,一级公路是1/100,三级公路为1/25。洪水频率的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的可能出现次数,也可折合成每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
每一年的洪水都有一个最高水位。将过去的N年每年的最高水位统计后,制成一张表。假如要设计一件构造物,又考虑不能被洪水淹没,就必须考虑这个构造物的标高设为多少好点。当然不能说做得越高越好,应当有个限度。在工程上,国家行业有个规定(《规范》),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高确定后,统计这个标高在历史上出现的概率有多少,这就是我们平常用到的多少年一遇。如果设计规定为100年一遇,就要查查当地在近100年之内出现的洪水水位是多少。设计者就要考虑在这个标高出现时,路基还能正常通行,我们把这个设计标高称为100年一遇的洪水频率。
资江二大桥1992年10月5日奠基,1996年2月8日正式通车,总投资1.7亿元,占用土地38.66hm2。全长1287.28m,其中主桥长581.34m,双箱单室截面结构,引桥长705.94m。
主、引桥下部均为双桩、双柱式墩。桥面宽24.5m,四车道,两侧设防撞樘杆,路灯共88盏,中间以防撞 墙隔开。设计洪水频率1/300,通航等级4级,通航水位35.2m。该桥由湖南交通规划勘测院设计,省路桥总公司一公司负责主桥、引桥的施工。
益阳人民为资江二桥建设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物力。1993年,省政府决定新建长常高速公路,因为资江二桥正好在高速公路的走线上,所以决定上收资江二桥作为高速公路的专用桥。
扩展资料:
市委常委会2017年第12次会议,在综合考虑命名融入益阳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经前期公示听取市民意见、专家论证、广泛调研收集意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和市委常委会审议,已将一桥命名为会龙山大桥,二桥命名为清水潭大桥,三桥命名为龙洲大桥,四桥命名为青龙洲大桥,五桥命名为西流湾大桥。
二桥历史:
资江二桥坐落在清水潭之上,1992年10月5日奠基,1996年2月8日正式通车,连接长常高速。
资江二桥命名清水潭大桥。二桥坐落在清水潭上,清水潭属于当地的老地名,大部分市民都熟悉这个地名。
参考资料:益阳在线—定了!今天常委会上决定城区跨资江五座大桥就叫这些名
洪水频率一般指某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流量等)出现的累计频率。即在多年时期内,该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的可能出现次数。
也可折合成每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
例如百年一遇即在一百年内可能重现一次,累计频率为1%。按照自然规律,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须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
扩展资料:
洪水频率计算时,频率曲线的线型应采用P-Ill型。对特殊情况,经分析论证后也可采用其他线型。采用P -Ill型频率曲线进行分析时,与频率计算部分的方法类似,也采用适线法。
首先采用矩法或其他参数估计法,初步估算统计参数再根据经验频率点据和选定的频率曲线线型,通过调整统计参数使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拟合得最好,此时的参数即为所求的曲线线型的参数。
洪水频率的研究把流量、水位、水量及其发生的概率或超越概率相关联。所推导出的洪水频率函数可为以下工作提供信息
1、估算洪水损失减少工程的经济效益。
2、在指定的目标超越概率水平下进行洪水控制措施的分级和设计。
3、建立水库运行准则,报告性能业绩。
4、建立泛滥平原管理规则。
5、制定地方土地利用管理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水频率
首先要进行洪水计算,方法有水文比拟法和推理公式法;其次如果是水工建筑物要进行调洪演算,确定相应频率洪水对应的水位;如果是一般的河道,一般选择较为顺直的断面,用谢才公式推流,再结合历史洪水调查,综合确定洪水位。
洪水过程一般都在洪水计算时,软件自动生成的。
水文上除采用洪水频率衡量洪水的大小外,也常用重现期(以年为单位)来表示,重现期是指某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如某一量级的洪水的重现期为百年(俗称百年一遇洪水),是指这个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为每隔百年出现一次。实际情况是这种洪水可能100年内不止出现一次,也可能一次都不出现。
洪水频率和重现期实际上是衡量洪水量级的一个标准,是确定水利工程、堤防建设规模和等级的重要依据。
结合我国的江河防洪能力,对洪水的等级一般划分如下:
重现期在10年以下的洪水,为一般洪水;
重现期10年至20年的洪水,为较大洪水;
重现期20年至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对一条江河某场洪水的等级,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主管部门审定并发布的,不是指某个单一测站的洪水频率或等级
为了安全,用高于设计洪水的洪水(比如1000年一遇的洪水)对大坝的设计进行校核,这个洪水叫校核洪水。而达到校核洪水时的水位叫校核洪水位。
显然,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