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文化是什么?
一、工艺传承:榫卯结构和人才传承
关于红木的来自于《格古要论》,在古代红木统称为铁力木,后来的《广西通志》给出了红木当时的特性描述,木性坚硬而沉重,呈黑紫色。而《南越笔记》又有着起记载,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梨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因其料大,所以用之制大件家具较多。
红木这一名词从狭义上说,就是木材颜色呈现红木的木头被称为红木,从广义上来说颜色呈现红色的木头只是红木中的一种,只能算一个支系,而红木一词的来源大红酸枝,从名贵程度和木材优良上来说,都是远远不如小叶紫檀木材的,所以世人也认为红木的名贵程度远远达不到小叶紫檀。
二、国际交流和贸易特性
我国大面积使用红木作为家具材料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大批红木的进入我国的广泛应用从而衍生出关于红木一系列产业,红木的进出口,红木的加工,红木家具的制造,福建莆田、仙游、江浙两地都是有着深厚的红木制造历史和制作工艺。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每年会从东南亚、非洲地区采购上百吨的红木原材,然后在运输到沿海地区进行加工,最后售卖到北上广等大城市中去。
三、艺术品的特性
红木家具多由昂贵的红木木材制作而成的,国内外收藏家都对明清两朝的红木家具倍受青睐,精巧的榫卯工艺和精美华丽的雕刻技术,再加上悠长的文化底蕴,成为消费者喜爱红木家具的原因之一。
四、保值增值特性
红木原材的稀缺性和传统工艺的繁琐,让红木家具的保值和升值都受到人们的认可,在清朝时期一套上好的红木家具甚至可以置换一套四合院。
红木原材的生长期极度漫长,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所以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国内的紫檀和黄花梨材料在民国时期便消耗殆尽,而随着这几年国内红木的出产地非洲和东南亚对红木出口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红木资源日益紧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红木升值潜力巨大。
五、中国风的重要体现
红木家具主要出产于中国,所以往往被制作成中国古典家具,其中包括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古典家具、新中式家具,浓郁的中国风特色,家具中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无论从红木原材的处理到后期被家具的雕刻,其中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红木家具设计理念自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无锡木雕城市场内展示销售的红木家具,以其古典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受到广大红木爱好者的青睐。业内人士表示,从红木载体中赏玩到的文化艺术,才是大家喜爱红木的真正理由。
第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红木家具设计理念影响深远,反映在红木家具设计上,则是其对原木材质的选择及其对木材纹理的运用。红木家具以其质地坚硬、色泽幽雅、肌理华美的自然之美,以其稳重大气、简洁流畅的态势之美,以及圈椅、牙板、马蹄脚等寓意生动的造型之美,充分表现出造物与自然之物的和谐。
第二、传统红木家具的色彩厚重但不显沉闷,华美而不艳俗,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中庸”哲学。而红木家具严密的比例尺度,园中有方、方中见圆的红木家具设计理念,更是体现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第三、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柔中带刚,虚实相生,灵动而沉着的红木家具设计理念充分显示出宗教文化中“顺应自然,崇尚节俭”的生活信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原则和“抱朴守真,寂空无为”的价值取向。
红木家具之所以能够成为身份的象征,这不仅是因为红木的稀少,同时也是因为它背后有着很深厚的文化思想以及高超的工艺。对于红木家具,很多人都给它贴上“奢侈品”,“有钱人的专用”等标签。毫无疑问,红木家具因为原材料稀缺而使得价格昂贵,但是与其说红木家具是一种奢侈品,我更喜欢称它为是一种文化产品。这里所说的“身份的象征”,并不是之有钱人的象征,而是指有内涵,有讲究的人的象征。
01、适应能力强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红木家具的昂贵正是因为它的原材料红木的稀少。虽然现如今的红木数量比较少,但是红木的适应能力特别好,这也就使得红木家具稳定性很强,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腐蚀或者磨损,反而会越放越有味道,越有感觉。由此可以看出,红木家具流传几百年是没有什么问题,就这一特征就可以很好地看出中国的“传承”。
02、工艺复杂想要制作出红木家具,不仅需要前期准备昂贵稀少的红木,同时还需要后期的复杂工艺。就红木家具的雕刻而言,一般好的红木家具是不会使用机器雕刻的,而是会请有经验,有实力的红木雕刻老师进行雕刻。如果了解过红木家具的人,可以发现东阳的 “丝翎檀雕”雕刻技术十分的精细和美丽。
03、背后的优秀文化红木家具能够成为身份的象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背后的优秀文化。在我国,红木家具拥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正是因为有着文化的加持,这也就使得红木家具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骨子里对红木家具充满着崇敬和热爱。红木家具虽昂贵,但它却包含着我国的优秀文化和精湛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