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装饰画的风格有哪些?
工艺装饰画是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工艺装饰画品类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外来工艺美术的长处的基础上,并结合民族特点,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许多具有鲜明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作品。
工艺装饰画采用极为丰富的材料,如竹子、木材、玉石、羽毛、贝壳、陶瓷碎片、各色碎玻璃和塑料等,进行巧妙地构思、创作、施艺,由于材料、工艺制作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
(1)铁画
铁画是依据画稿,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的独具风格的工艺品。
铁画工艺具有构图简练,线条刚劲挺秀,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等特点。它的品种大致分尺幅小景,灯彩和屏风三类。
(2)漆画
是我国传统的漆器工艺。漆画是以天然漆和金、银、玉石、螺钿、蛋壳等辅助材料,运用雕、镂、嵌、填、晕、彩绘、金漆等多种技法而制作成的,充分发挥了漆的特性及其物质材料、髹饰技法的美。
在艺术上,它强调装饰性,多以我国传统的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在形象刻划和色彩处理上加以适当的变形、夸张,力求简练,有时也饰以金漆、银粉、贝壳、蛋壳等,更显瑰丽多姿。
(3)镶嵌画
利用有色石子、破碎的瓷片、珐琅、有色碎玻璃片或各色塑料片经过雕刻、镶嵌、拼组等工艺而制成的图画。
这些材料,其色彩丰富而变化微妙,在选材时,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自然色泽、纹理,并吸取我国古代雕塑、壁画等的传统艺术特点。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其用途主要用以装饰建筑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也适宜于作室内陈设。
(4)贝雕画
它以江河、湖泊、海洋的贝壳为材料,巧取其自然形状以及外表和内层的绚丽色彩,经过精心选料、雕刻、琢磨、组装等工序制成。
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借鉴了中国画的章法,构图简练。其雕刻技艺则吸取了玉器、牙雕、镶嵌等艺术的特长,制作精巧,作品莹光闪烁,风格华丽。
(5)布贴画
利用各种零碎布片来拼贴装饰画。纺织品的种类很多,有丝、绸、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这些纺织品粗糙与光滑,柔软与挺括,厚重与轻薄,吸光与反光,还有那千变万化的经纬纹理和色彩图案,经选料、剪裁和粘贴等工艺而制成的画种。
在具体的制作中,要能巧妙地利用这些布质感,色彩和肌理,来丰富布贴画的艺术语言。在表现手法上力求写意性,不求完全形似,强调构思的巧妙和借用的恰当,使拼贴后的画面产生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6)纸贴画
用各种彩色纸来拼贴装饰画,也是常见的装饰手法。另外,印刷品的彩色画页和黑白画页,也是很好的拼贴材料。拼贴时取其局部的大效果,让色彩、纹样尽可能的接近创作意图和需要,并竭力追求代用和巧借。近看可能是残缺的画面,但远看色调谐和,这正好是纸贴画所需要的效果。
在拼贴制作中,它巧妙利用了色纸的自然色泽,质地和纹理,并吸收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艺术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画面。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纹样刻好以后,用浆糊粘站在底版纸上即可。
(7)撕纸画
其材料与纸贴画一样,只是在撕纸画制作中,以手代刀用手撕纸。使纹样边缘产生不规则的效果,近看很毛糙,但拼贴后的整体效果,则别具一番风味。
(8)羽毛画
它采用大自然中各种鸟禽美丽的羽毛,经过剪、叠、镶以及热压成型、组合、粘贴等工艺而巧妙制成。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平贴、镶嵌、卷轴、壁挂、折叠等。
(9)喷笔画
是通过空气压缩机使稀释后的颜料呈雾状喷于画面。空气压缩机及各种不同型号的喷笔,是主要的工具。
在喷涂之前,必须将画面不需要喷涂的部分遮盖起来,原则上每喷一种色,就必须刻一块纸版。运用喷涂方法表现的画面,其效果十分均匀细腻,是平绘所无法达到的,尤其是表现色彩的过度,真可谓天衣无缝。
(10)无笔画
在清水的表面撒一些颜料,并放一点少量的油或油漆,根据需要适当搅动一下,利用油与水不相溶性,趁三者处于流动之机,迅速用纸覆盖水面,然后把纸拎起,就会得到十分有趣的画面,特别是油与水的浮游痕迹,呈现出一些优美、自然的曲线,这种流动式的花纹形似行云流水,生动无比。
有的画面如果再稍加手绘处理,便能使画面得到肯定明确的具象效果。这种创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创作时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构思。
(11)火烫画
又称烫画。它是在木板或三合板上烙画出茶褐色的画面。由于用电烙铁或特制的铁笔进行描绘、润色,所以画面明朗,层次清晰,线条流畅,富有表现力。
烫画十分讲究线条的浓淡、虚实变化。因此,在烫烙线与面时要把电烙铁或铁笔加热些,时间可略烫长些。如需虚和淡的线条,则要烫快些。另外,在烫画的选材要利用树木的纹理进行创作,木纹具有规则、变化的运动美感,这不仅为我们打开了烫画创作的思路,同时也增强了烫画的表现力。
(12)棉花画
是用棉花在深色纸上粘贴的装饰画。棉花具有洁白、绒毛长、易粘贴等特点,在制作中,要充分利用其特点,在深色的绒布或绒纸上粘贴小动物皮毛质感是再好也不过了。
它的题材主要是动物画、人物画等。经过选料、理绒、丝毛、粘贴等工艺制成,讲究结构、真实、自然、形体优美。具有高雅大方、美观之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3)拓印画
自然植物的纹理、质感,体现生动的自然美和艺术上的形式美,许多纺织品等,均呈现了许多美妙的肌理纹样,如果把它们拓印下来,则能收到奇妙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手绘方法难以达到的。有的粗犷、有的匀净。
借助这些植物与纺织物的肌理,构成美妙装饰画,既简便又有趣。它的制作过程则经过构思、选材、徐色、拓印等工艺。
在元代,宣笔的声名地位逐渐由湖笔代替。湖州产白山羊,这种羊毛长而色白,尖端锋颖长而且匀细,性柔软,特别适宜制作长锋羊毫笔。
长江三角洲气候湿润,水草丰美,这里饲养的一种白色山羊,所产的山羊毛毛色洁白似玉,毛杆粗细匀称,锋颖细长嫩润,透明发光,历来被推为制作毛笔的佳品。
这一时期,特别是太湖沿岸的湖州、宜兴、无锡、苏州等地区所产的白山羊,其羊毛质量更是出类拔萃,为优中之优,这就是世界闻名的“湖笔”。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追求以书入画,注重绘画笔法的写意,这种绘画用笔方法必然要求所用笔锋要软硬适中,弹性适宜,且储水量大,这些特性恰为长锋羊毫笔所具备。因此湖州所产长锋羊毫笔,适应了当时文人画家的需要而声名鹊起,成为湖笔最具特色的品种。
元代,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二是宋末元初,大量的笔工迁往湖州或徽州,以避战乱。三是湖州地区制笔的历史悠久,原材料丰富。由此可知,太湖地区的书画家对笔工的提携,作用不小。
据文献资料,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笔工不计其数。所谓“浙间笔工麻粟多”。当时,湖州笔工不但最多,而且声名最著。在元代,湖笔延续了宣笔的传统,主要生产紫毫笔及兼毫笔。
在元代,湖笔笔工在文士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冯应科,其次便是陆颖、陆文宝、陆继翁了。
湖笔笔工驾舟往来南北,又与文人交厚,于是便有相善的文人托笔船给远方的亲友捎带书鸿。
元代毛笔制作还使用了剔犀工艺。剔犀是指用两种或3种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积累起来,至相当厚度后用A剔刻花纹。由于A口断面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他雕漆效果不同,故称剔犀。元代剔犀工艺发展到至高的水准,为后世所不及。
元代存世文物中有一支剔犀心形纹毛笔,长21厘米,以黑漆为面漆,中间以红漆两道,色感稳重深幽,用A圆润婉转,打磨平整精到,整体曲线柔和,透露出一种沉静华贵之美。心形纹饰乃是剔犀中最古老的一种剔刻纹饰,早在南宋时期已经普遍使用。
此笔自笔套起,由上而下贯穿相应的心形纹装饰,而在握笔处用卷草纹作突节,手感舒适,连贯有序,一气呵成,而无唐突牵强之感。既体现出元代剔犀工艺大气、敦实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当时制笔工艺的高度发达。
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 、中式古典风格 日式风格 -----日式风格
现代风格 -----现代简约、现代前卫 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雅致主义 目前很流行装修成地中海式风格, 地中海风格具有着独特的美学特点。
一般选择自然的柔和色彩,在组合设计上注意空间搭配,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集装饰与应用于一体,在组合搭配上避免琐碎,显得大方、自然,散发出的古老尊贵的田园气息和文化品位其特有的罗马柱般的装饰线简洁明快,流露出古老的文明气息。在色彩运用上,常选择柔和高雅的浅色调,映射出它田园风格的本义。地中海风格多用有着古老历史的拱形状玻璃,采用柔和的光线,加之原木的家具,用现代工艺呈现出别有情趣的乡土格调。
别墅大师为你提供当地建房政策,建房图纸,别墅设计图纸
别墅外观效果图服务,千款爆红图纸任你选:www.bieshu.com?bdfc
姑娘们大都是颜控,比起科技含量高的单品,可能就首选颜值高的!但正因为这样,书桌上很多东西就变成了纯装饰,没什么用。这时候选一些颜值和功能都在线的单品,这样才能让书桌丰富起来,同时又能真正物尽其用。
书桌的装饰要既简单又体现质感,所以除了颜值以外也要注意功能性,收纳和照明是最重要的,这些选得好,才能让看书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哦。
颜值和功能在线の台灯姑娘们书桌上的台灯除了单纯的好看,也应该兼具护眼和柔和的功能,这样长时间看书才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优雅的外形,温润的原木和金属碰撞,很有质感的台面,让这个台灯尽显气质。按钮式开关,非常轻巧和方便。
一款可以化妆镜和台灯随时切换的台灯,非常方便,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小托盘可以放一些小的文具用品。另外轻触式开关,长按还可以调节灯光亮度,光线很柔和,不管什么时候看书都可以适应你啦。
颜值和功能在线の桌面收纳大部分的书我们会放在书架上,但是书桌上还是需要一个放书的架子,让我们把最近要看的书或者最新的杂志都放在桌上,这样才不用看一本又去书架上翻,书桌上也不会因为放了书而显得杂乱。
小小的书架浅原木色和豆绿色,十分清新自然。看起来很简单却很实用,既可以当作小书架,也可以放一些杂物。V型的设计让空间更加灵活运用。卡插式的设计,让你可以自由组装和拆卸!再也不怕桌面乱乱的了。
如果书时多时少,放一个大大的架子觉得很浪费空间的话,不妨选择这样的可以调解的书立。复古的铁艺和多彩的颜色搭配,颜值很不错,而且伸缩的功能也比较实用。
颜值和功能在线の迷你风扇夏天很燥热,连看书都无法静下心来,这怎么行呢?!所以才需要在书桌上摆一个好看的迷你小风扇,把闷热吹吹吹,吹到天边去!
好看的书很多,好看的迷你风扇可不多。除了颜值,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喷雾功能了,很细腻的水雾,加一点精油, 会更加镇定舒缓,让看书的你更心静,而且它声音非常小,所以看书一点也不打扰。
一款配色很可爱的风扇,放在桌面也是个很高颜值的摆饰。当然啦它除了好看还有很多功能,可以各种角度旋转,让看书的你超凉快!而且附有明暗两档调解的灯光,白天开台灯太亮的话就可以用它啦!
颜值和功能在线の水杯
冬天看书的时候捧一杯暖暖的茶,夏天看书的时候来一杯凉爽的水,别提有多舒服了,所以书桌上一定要准备一个杯子哦。
超可爱的外形让女生一眼就喜欢上。书桌上的杯子一定要小巧一些,要带盖带把的这样比较方便也比较干净。这款杯子的杯蒂是小兔子,而当你拿起它时,你就会发现它其实还是个勺子,这样就很方便了,不会丢勺子了!
如果你怕看书的时候不小心打翻水杯,不妨试一下这样的既可爱大方又很实用的不倒杯。杯子的底部有精心设计的吸盘,侧面推不倒,垂直却能轻松拿起。而且既可以保冷也可以保热,夏天和冬天用都很适合。
好啦,一个最简单的又高颜值的书桌必备的就这几样小物啦。当然你可以再添加一些单纯装饰性的小物,让书桌更丰富多彩一些。
1、陶瓷
陶瓷,英语: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2、木雕
中国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已有木雕品。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施彩木雕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
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3、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
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
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4、剪纸
剪纸是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云南省、陕西省地区的传统美术。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为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
当代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中,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
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毛笔与墨、纸、砚一道肩负着我国传统书写绘画的传承重任。时至今日,毛笔虽不再是创造之初的无可替代,但它依旧在书写绘画,乃至修身养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如其他工具一样,毛笔,因需要而创造,因实用而发展,因发展而被赋予情感灵性。与其他工具不同,毛笔因其文化传承性而独具魅力。
一、笔之源
追溯毛笔之始源,广为流传的乃是“蒙恬造笔”的故事。史记中曾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然传说与史料终究不敌事实。1954年,考古工作者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中,挖掘出一套写字工具,其中便有一支用上好兔毫制成的毛笔。此笔乃我国存世最古的毛笔,它诞生的年代,早于传说中蒙恬发明毛笔的时间。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记载:“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由此可推断,早在蒙恬之前,毛笔便已存在,只是到了秦朝,毛笔称呼得以统一。
二、笔之形
笔之正宗,当以竹管为杆,兽毛为毫,并配有笔帽,以护笔毫。但笔之优劣,则取决于笔头(或称笔毫、笔毛)。以材质不同,笔毫又可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种,因性能各异,所以用途不同。
硬毫笔所用材料主要有紫毫(老兔颈毛)和狼毫(黄鼠狼尾毛)两种,均为棕色,坚韧挺健,弹性强而蓄墨能力弱,书写线条苍劲利爽,多用于制造小楷笔。因中国古代书画同源,水墨画中树木的立干、出枝、勾叶、点叶,山石的勾勒、皴擦、点擢,屋宇、人物、舟、桥、水波、瀑布等细线,都需靠弹性强的硬毫才能得以表现。
软毫笔,主要以羊毫(山羊毛,多为白色)制成,笔性软,弹性差而蓄墨性强。多用于制作大楷笔,山水画的渲染亦多用之,往往能收笔酣墨饱、水墨淋漓之效果。
兼毫笔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不同的动物毛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介乎柔毫和硬毫之间,软硬适中,刚柔相济。如,以三成兔毫和七成羊毫配制而成的“三紫七羊毫”,“九紫一羊”、“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二紫八羊”等,或偏硬,或偏柔,各因其材,各成其笔,而书写者各有所好,各得其宜。
三、笔之类
回顾历史,笔之主流,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先为宣笔时代,后为湖笔时代。宣笔发轫于两汉,兴起于魏晋。其时书法大兴,与制笔业相辅相成。东晋时,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故而宣笔得成其名,促进了毛笔工艺的迅速提高。唐宋时期,宣州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在笔毫之选材、制作技巧和笔杆的雕镂技术等方面,都已日臻完善。
自元代始,制笔业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轫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则被誉为“笔都”。《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通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巅浮屠,其卓如笔。”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被尊为“笔祖”。又传蒙恬之妻名卜香莲,生于善琏西堡,制笔技艺精湛,被尊为“笔娘娘”。蒙恬夫妻将制笔技艺授予村民,以为生计。笔工为纪念其恩德,特于村西建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溪易名为蒙溪。明代,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陆文宝、张天锡等,他们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湖笔”之名大震,并完全取代宣笔,湖州也成为制笔中心。
四、笔之美
毛笔除了讲究实用以外,美感的追求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便是带有审美价值的笔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毛笔制作及品种也不断地提高、增多,工艺的改进,也让毛笔日益完善、精美,特别是用珠玉、玳瑁、象牙、珐琅等制作毛笔杆之后,毛笔更成为人们鉴赏珍玩的艺术品。不可否认,它有夸耀财富地位的因素,但更多则是装饰之美,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有这样句子:“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
现今笔杆都有镌字习惯。笔杆一经刻字,并填于朱砂、石绿和铅粉,以使显晰,毛笔就平添了典雅和书卷之气。无疑,从审美角度看,笔杆上的刻字对毛笔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五、笔之涵
笔与文人雅士朝夕相随,不离左右,久之便赋予了它诸多雅号,不少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诗经•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则笔得“彤管”之名。曹植《薤露行》曰“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笔又得“寸翰”之号。左思《咏史》有“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笔自此可称“柔翰”。此外,笔之别称不胜枚举,读来既使人兴趣盎然,最值得一提者,乃唐代大文豪韩愈以《史记》笔法专为笔所作之传记《毛颖传》。此传立意新颖,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后“毛颖”、“管城子”、“管城侯“等,皆成笔之雅号。
笔还是文采之代称。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后人便以“梦笔生花”比喻才情横溢,文思丰富。在先贤目中,似乎才华不是出于自身,而在于笔,足见其在文人心中之地位。
笔尖柔软无骨,然先人五指发力,静气凝神,写出之字方正刚直,万钧难撼。尤其是颜体楷书,宽博雄健、气势恢宏、骨力遒劲、厚重凛然。每每观之,皆给人以心灵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