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款哈佛h6变速箱是钢链吗
16款哈佛h6变速箱是正时链条
长城汽车的销量当家车型哈弗H6,在SUV市场里有着颇高的热度,其搭载的就是长城自主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代号为7DCT450,这款变速箱能承受最大450N·m的扭矩输入,性能在同级变速箱当中处于领先行列。接下来便详细看看这款自主品牌变速箱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诞生背景和研发历程
长城汽车作为自主品牌里面的代表性车企,早在2009年就已经实现了首台汽油发动机的量产,但同样作为动力总成之一的变速箱,在当时仍然需要对外采购。
来自德国的格特拉克是全球几大变速箱供应商之一,旗下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具有技术成熟可靠、传动效率高等优点,加上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国产车企变速箱救星",影响力甚至和爱信齐名。而长城也是格特拉克其中一位大客户,初期的哈弗H6、H6 Coupe等车型均使用了格特拉克的7DCT300变速箱,对于格特拉克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但变速器供应商根本不会为自主品牌变速器单独设计和开模,只提供现成产品供采购,供应量控制在格特拉克手中。更重要的是,比变速箱本身更重要的调校和匹配,同样掌握在格特拉克手里,长城还需要支付软件匹配的成本。
多方面受制于人,要改变"卡脖子"的命运只能尽快实现自研自产。2013年4月,长城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项目正式启动。至于长城为什么选择自研湿式双离合而不是AT或CVT,个中原因也不难理解。
在变速箱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实际上不但长城,大部分自主品牌车企也是选择了双离合变速箱作为自研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双离合的结构相对简单,底层技术接近"开源",研发难度和成本低。
另一方面,AT技术和专利基本集中在爱信和采埃孚两大厂商手中,而CVT变速箱的传动钢带只有德国博世和舍弗勒能够生产。
第三方面,双离合变速箱相对AT或CVT也具备换挡速度快、燃油经济性好等自身优势。更重要的是对于长城来说,长期以来与格特拉克的合作也积累了不少双离合变速器的技术经验。实际上格特拉克7DCT300合作项目开始阶段长城已经明确提出自己将平行研发变速箱,格特拉克也签署了相关协议来帮助长城提升变速箱技术。因此长城直接研发双离合变速箱无疑在研发难度、研发成本、周期等方面均具备优势和成熟的条件。
当然了,真正实施,而且还要保证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自动变速箱对齿轮加工精度、零部件的耐高温性、耐久性要求极高,生产难度和工艺相比发动机还要更难。长城于是采用了更高效率的方法,借力人才。
研发环节,长城请来了变速器领域有着接近30年经验、先后参与大众DSG项目、奔驰9AT项目(参与研发戴姆勒7-Tronic和9-Tronic的AT变速器,)的专家格哈德·亨宁作为研发的总工程师。
最终经过4年时间,到了2017年3月,代号为7DCT450的第一代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成功实现量产。
随后在2018年,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推出了经过改良优化的第二代7DCT450,能够进一步适配四驱系统、电子换挡机构,支持机械或电子驻车、自动泊车等功能。
到了2019年10月份,该变速器累计产量正式超过100万台。2021年3月21日,7DCT450第200万台产品正式下线。随后,长城还先后发布了第三代代号为300S和400S的两款7DCT变速箱,预计今年年内实现量产。
长城的7DCT变速箱自13年诞生至今经历了三代,搭载在哈弗H6上的为第二代型号为7DCT450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款变速箱除了搭载在哈弗H6上,还广泛搭载在哈弗系列其他SUV的自动挡车型上。
软硬件构成及生产环节
零部件方面,长城7DCT450由157种零部件组成,其中壳体、齿轮及轴承等18种基础零部件由自己生产,剩下部件则来自进口或外资零部件在华工厂。
在生产环节,长城也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设备或交钥匙工程的方式来实施。
而软件部分,包括需求分析、技术标定、专利、系统匹配等全部环节,具体如新下线变速器在使用过程不同阶段的自主学习功能、变速器易损部位的保护及报警策略、换挡逻辑和策略、基于物理模型的离合器充油策略等等均由长城的技术团队来主导编写实现,把动力总成调校匹配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也让产品更适应中国的路况和车主实际需求。
同时,蜂巢易创也正在进行ASPICE软件开发流程、ISO26262 功能安全等国际标准体系建设,用来规范产品安全生命周期内软硬件和系统层面的开发流程,判定风险等级,以满足产品国际化发展需求。
性能亮点
7DCT450作为一款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相比以往的干式双离合,其离合片浸泡在变速箱油内,利用油液冷却摩擦片,并通过液压推动高低换挡,散热效果更理想,轴承和离合片等部件的磨损和压力降低,稳定性提升,也能承受更大扭矩。相比AT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没有液力变矩器,而是采用了两套离合器,能实现无缝换挡的效果,因此换挡速度更快,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也更直接,动力损失少,燃油经济性更佳。
具体性能参数方面,7DCT450的速比范围达到了8.0,属于较宽传动比范围的设计,最大可承受450N·m的输入扭矩,综合效率高达 95.6%,另外设计寿命达到30万公里,也超过了欧美24万公里的设计寿命标准。
具体到第三代哈弗H6上,其1.5T发动机最大扭矩285N·m,2.0T发动机最大扭矩325N·m。
变速箱能承受的最大输入扭矩与发动机的峰值扭矩之间的差就是扭矩余量,扭矩余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变速箱的耐用性。相对于第三代哈弗H6 1.5T发动机,7DCT450的扭矩余量为165N·m,而2.0T发动机扭矩余量为125N·m。
【太平洋汽车网】吉利帝豪gs是干式双离合,帝豪gs的长宽高分别为4440mm、1833mm、1573mm,轴距为2700mm,车身类型为5门5座SUV,变速箱为6挡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每小时为185千米。
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容易发热,理所当然它热熔性比不上湿式离合器,因而所承受扭矩也就同比较小。不过由于布局和采用摩擦材料的因素,湿式双离合器的外形尺寸比干式双离合器要大,不利于整车动力总成的布置。总体来说,湿式双离合更加耐用,成本更高,体积更大。
2018款帝豪GS除了延用现款的1.8L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外,还换装了可输出98kW最大功率和215Nm最大扭矩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并支持GSG智能启停系统,与之匹配的是爱信6MT变速箱或格特拉克二代6DCT变速箱。
吉利新1.4T发动机材质采用全铝,供油方式为多点电喷,在缸内直喷大趋势下,多点电喷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还降低了维护成本。发动机设计亮点方面,采用了免维护正时链条设计,使用寿命更长,后期维护成低。
得益于缸盖集成排气设计、小惯量涡轮和进气VVT技术,加上更轻的发动机总重量,这台发动机应该可以实现比老1.3T发动机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表现,性能上应该也有小幅上涨。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各位客官老爷们大家好,这是2020年的第一期节目,也是《ASK吱吱吱》的第165期,非常感谢客官老爷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三吱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拥有自己的Dream Car~
废话不多说,开始这周的ASK吧~
微博网友:南羌丶
鼠哥,转眼北漂8年了,手里有点积蓄,马上要过年了,想买个车回家过年,您觉得二手领克02的1.5T耀怎么样,我很喜欢这款车的外观,就是担心三缸机的动力会不会不够用,三缸机震动和噪音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夸张么?
领克02在自主品牌的紧凑SUV里,应该是最个性的一款了,外观确实好看。
1.5T的领克02主要分为耀和劲两款车型,价格是一样的,耀的特点是灰橙搭配的车身,而劲有其他颜色可选的车身,更偏运动的底盘调教,多了换挡拨片和反毛皮的座椅。
当时2018款1.5T的耀新车落地价格不到16万,现在二手价格在13万左右。
动力系统是一台L3的1.5T三缸机搭配7速湿式双离合,最大马力180匹,峰值扭矩265牛·米,百公里加速8.3秒,动力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充沛的,小排量的涡轮起压很快,开起来比较轻快,我第一次开02的时候都在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台三缸机。
关于三缸机的声音和振动,这点是肯定不如四缸机的,但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自动启停的那一瞬间稍微明显点,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户,不告诉你这是一台三缸机,根本感觉不出来。
要说是三缸机,你肯定觉得油耗应该在6-7L左右,但是领克02的平均油耗在8.5L左右,我觉得这个油耗水平在同级别里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而且毕竟和沃尔沃沾亲带故,维修保养费用自然也低不了。保养周期是1年1万公里,机油和机滤用的都和沃尔沃的一样,小保养1000元,超级大保健得3000多,真的不便宜。好处就是只要坚持4S店保养,就享受终身质保。
说说领克02的缺点:车机开机反应慢,大概要十几秒;后排空间小;底盘偏硬,尤其是后悬挂;网上有很多车灯进水起雾的投诉。
领克02的外观内饰确实不错,但如果很注重后期的经济性,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是实在担心三缸机后续的稳定性,那就加点钱上四缸2.0T+爱信6AT那款吧,虽然动力表现并没有好太多,但是稳定性会更好。
知乎网友:小骆驼儿
鼠哥鼠哥,求救啊,前两天刚买了一个13万公里的老伊兰特,今天在路上好好的突然哐哐两声,车就熄火了,到修理厂说正时皮带断了,说要大修发动机,至于吗?断了换上不就好了?是我买的车有问题,还是修理厂想坑我?
首先肯定不是修理厂坑你,应该是前任车主从来没有更换过正时皮带,而你买车时也没注意,正时皮带老化断裂,然后顶了气门,所以得大修发动机。要想搞明白这个,必须得知道正时皮带是干什么的。
正时皮带的作用:
正时皮带的作用就是当发动机运转时,活塞的行程(上下的运动)、气门的开启与关闭(时间)、点火的顺序(时间),在“正时”的连接作用下,时刻保持“同步”运转。正时皮带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曲轴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传动比来保证进、排气时间的准确。
我们简单理解一下,如果把活塞、气门、点火时间比作十字路口的“汽车”,而正时皮带就是红绿灯,由它来指挥交通,来保证这些机构不出现偏差,从而有序的运行。
除了正时皮带,还有一种叫做正时链条。它和正时皮带的作用一样,只不过是链条,一般高端车型较多,它的好处就是耐用性更强,大部分是终身免维护,但也有一部分是需要定期维护的。
为什么会顶气门:
要知道在气门打开时,气门是伸入气缸的,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有正时皮带的限制,在气门打开时,活塞不会运行到行程的最上端,也就是活塞和气门永远不会相遇,但是正时皮带一旦断了,活塞和气门的节奏就乱了,气门向下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导致它俩“撞车”,相对脆弱的气门自然就被顶弯了。
正时皮带更换周期:
一般都是6年或6-8万公里,有的车型可能会更长一些,具体参照用户手册。
所以正时皮带车型的车主们要注意一下这点,别觉得将就将就还能跑,一旦顶了气门就亏大了,另外在选择二手车时也要注意一下。
头条网友:叽里呱啦
鼠哥,你一推荐小车就是飞度、雨燕这些,那天我在街上看到一辆小车,从来没见过,回家一查好像是铃木的英格尼斯,感觉这小车长的很有个性啊,本来想着给老婆买一辆平时开,一看有一家二手的还卖10万,这价格是不是有点贵了啊?你得帮帮我。
铃木进口的车型,除了吉姆尼,还有一款小型SUV,英格尼斯。吉姆尼走的是越野风格,它走的是精品化路线,可能是铃木回头率最高的车。
英格尼斯虽然定位是小型SUV,但看上去跟微型车差不多。前脸造型有点奶凶奶凶的感觉,类似MINI的Countryman或者Smart Forfour。车尾造型看着就有点丑了,侧面看尾部有一块断崖似的曲线,很像被削下去一块。
这是它的第二代车型,在2017年8月份上市的,全系只有一款车型。售价12.9万元,国外的四驱版本没有引进过来。
它在市场中的保有量特别少,我觉得我玩车都算是专挑小众的了,可是这辆车我都没有见过,问了好多车友,发现根本都找不到这辆车的车主,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
1.2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CVT变速箱,最大马力91匹,最大扭矩118牛米。1.2L自吸还匹配CVT,这简直就是灾难。
花10万买个二手英格尼斯,没有倒车雷达、倒车影像、没有天窗、手动调节座椅,后面还是鼓刹、扭力梁。价格贵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进口的身份,而且保有量非常低。
如果你买英格尼斯,10万有7万都是花在了追求个性上,但个性要付出代价的,兄弟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更推荐你看看2011款的MINI Countryman,MINI车友会了解一下。
微信网友:半月板杀手
鼠哥鼠哥,手里有四万块钱的预算,想要买一辆性能一点的国四车辆,德国车最好,要有改装潜力,求鼠哥推荐。4万的预算想买性能车,除了高尔夫的MK4,东南汽车的菱帅,其实还有一款更好玩的德国车,那就是2009款到2011款的大众速腾1.8T手动冠军版,这个车的乐趣还是很多的。
现在2009款的二手价格在4万元上下,2010款的稍微贵一点,在4.5万左右。
当时和它同期的还有1.4T和1.6L排量的车型,但是它们都不如这个1.8T的第二代EA888猛,再加上手动变速箱,车身相对比较短小,看着普通,开起来快乐。
这代车型的外观还是老款的外观设计,圆灯的那种设计,现在看起来还比较有情怀,属于耐看型。而且市场上关于它的改装件也不少,可玩性还是很高的。
当然这个第二代EA888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通病,2000公里一升机油,解决这个问题的成本我之前也说过,4500元到6000元左右,把活塞环、曲轴油封、缸垫、油气分离器等等这些换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要注意不是永久解决,大概在2年后左右还会出现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预算能到6-7万左右,还有一款更好玩的明锐RS。
2.0T的发动机开起来一点也不比GTI差,外观也不错,空间比GTI实用,缺点同样是烧机油,但是在这个价位里,它几乎没有对手,希望能帮助到你。
这期ASK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下期再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优点:绝对动力性强,油耗低
别的不说,大众的动力总成最擅长的就是极限动力参数实在,油耗还低。1.4T低功率的朗逸,96kw,225Nm,在不让弹射的情况下都能9.2秒左右破百。1.4T高功率的迈腾功率110kw,250Nm,0-100km/h跑出8.6秒(之家实测8.58秒),而209马力的2.5L凯美瑞不憋转速都进不了9秒。
油耗方面,我开朗逸的时候2万公里平均油耗5.4L/100km,差不多就是我2.0T蔚揽油耗的75折。纯高速或不堵车的城市快速路,表显油耗可以轻松跑出百公里4-4.5L的水平。在保证动力储备的前提下,这个油耗对于一台纯汽油动力车来说相当优秀了。
缺点:动力严重不线性、响应速度慢
0-100km/h加速和推重比只能反映这款车在油门到底、节气门全开时的极限动力,并不能衡量日常驾驶的动力表现。日常驾驶中,油门线性和动力响应比绝对动力更重要。迈腾/帕萨特的1.4T不被我推荐的原因就在于此。
1.无论是发动机本身的输出特性还是油门踏板的标定,大众1.4T的油门存在“踩小了太肉,踩大了太窜”的问题。起步匀加速和高速巡航还好,但遇到时快时慢甚至走走停停的时候,想精准控制油门和车速就不太容易了。特别是在咱们国内的路况下,轻踩容易被加塞,深踩又容易追尾。这和很多老日韩系自吸车型“轻踩就很窜,深踩也就那么回事”的感受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2.不要被“涡轮1750转介入”“1750转开始爆发最大扭矩”误导,这种说法和百公里加速一样,也是指油门全开的情况。你温柔加速的时候,节气门开度可能也就两三成,这样的排气速度远远不够涡轮上正压的。事实上,当你油门只用前半段时,基本上发动机2000转以内都相当于1.4L低压缩比的自吸发动机。这是小排量涡轮增压的通病。带A级车勉强过得去,带迈腾这样自重1.4吨+的B级车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别看凯美瑞2.5L加速成绩不如迈腾1.4T,但由于基础排量更大,它在中低转速行驶时反而比迈腾更轻快。
3.变速箱换挡逻辑和2.0T不一样。我试驾了N多款大众车总结出一个规律:现售的大多数搭载1.4t DQ200 7速DSG且不带驾驶模式的大众车,D挡的换挡逻辑其实是经济模式而不是标准模式。升档积极降挡懒,日常平稳加速1600-1800转就升档(动力更强的2.0T反而是1800-2000才升档),需要果断超车时油门必须踩到2/3以上,否则就算发动机只有1200转也不肯降挡,高档低转大油门还有明显的拖档激震。刚才说了,日常油门深度下,发动机需要2000转以上才能释放出足够的动力储备,变速箱偏偏总把转速压在2000转以下,这不是成心跟你作对么?爬坡、超车的时候可捉急了。但你要切换S挡,动力风格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巡航转速2500+,油门极其敏感,低于2500转ECU会自动降档补油,噪音、油耗和过剩的动力,注定这个模式根本不可能长期频繁使用。
喜忧参半:平顺性
说句可能政治不正确的话,从大约2015年开始,大众双离合的装车量不断增加,换挡逻辑也是越来越完善了。如果按时间维度纵向对比,可以说是一批比一批好。
1.比如在中低档位且温柔驾驶时,DSG会牺牲一定换挡速度换取平顺性。尤其1升2、2升3的过程,可以感觉到换挡动作小心翼翼的,对于快和顺的矛盾权衡得比较合理。
2.比如起步工况,只要不是大油门,车子动起来后很快就升到2档,只要车速不低于5km/h,就不再回到1档。即使到5km/h以下降回1档也是压着离合器进行的,不影响传动状态。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起步阶段的平顺性和动力连贯性。缺点就是起步动力比较弱,因为5-12km/h速度区间内,2档处于半联动状态,发动机的动力无法全部传递到车轮上。
3.再说双离合初期“升挡王,降档亡”的说法,也不再适用于近几年的DSG新车了。38说得没错,双离合只有在齿销副预位正确(猜对你下一个要选的档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又快又平顺的换挡。以前的DSG,在中国积累的驾驶环境不够丰富,标定思路过于单纯而且比较粗放,比如你在4档平稳加速,ECU总是傻乎乎猜你过一会儿要升挡,所以在奇数档传动轴上给你预先挂好5档,结果你需要急加速超车,应该降回3档,变速箱发现自己猜错了,就得仓促地解耦5档齿销副重新啮合3档,所以就容易造成升挡利索得一B,降档却又慢又顿挫的现象。然而随着标定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现在的DSG越来越聪明,标定逻辑越来越细腻,会综合你所有的行车数据细节来判断你下一步需要哪个档位,猜错的几率已经很小了。就拿朗逸来说,匀速或准匀速状态突然给一脚大油门(前提是踩得足够深),即便是降到同轴档位也很快,平顺性也不输同级别主流A级车。
4.1.4T使用的DQ200干式双离合,带有Neutral Idle功能,在D档深踩刹车怠速时,变速箱离合器是脱开的,相当于N档。刹车踏板松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半联动。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D档临时停车时离合器不必要的摩擦,缺点是起步时动力衔接要慢一拍。湿式双离合的大众则没有这样的设定。D挡踩刹车离合器始终保持轻微半联动,松刹车车子马上就动。
但受制于双离合的先天结构限制,有些地方还是远远不够平顺。比如手动模式的前四个档手动降档顿挫明显,还能听到离合器接合的咔声;1-3挡滑行有明显拖拽感;坡起时的半联动抖动会加剧,需要多踩一点儿油门;超低速走走停停工况的行驶品质依然让人焦灼。
总的来说,大众集团的双离合发展到今天,驾驶感受可以说是所有双离合车型的标杆了,综合表现不输标定水平中上等的AT。但是要应付严重拥堵的工况,DSG的表现仍然比AT车有着质的不足。各类大众系双离合车型中,低速表现从好到差大致符合“纵置-横置-横置中的DQ200”这个关系。如果你买车就是为了堵在市区的,那双离合车型不适合你,踏踏实实买一台两田混动才是王道。那货的平顺性、静谧性和经济性,仿佛就是为了堵车而生的。
大众的1.4T发动机+7速DSG变速箱还是很常见的,比如朗逸、速腾、迈腾、帕萨特、途观、途岳、探歌、探岳都有搭载。
以上这些车型基本上都开过,其实我个人对于大众的这套动力组合还是比较认可的,这台1.4T发动机虽然排量不大,但是有150匹马力,几乎和早些年的一些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不相上下了,再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只要车身自重不是太大,开起来还是比较轻快的,特别是朗逸、速腾这样的车型。但是在迈腾、帕萨特、探岳这样比较大的车子上就显得略微有些不够用,特别是跑高速的时候转速会比较高。
大众的这套动力组合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省油,以前大家都觉得日系车省油,其实现在大众已经比日系车更加省油了,1.4T+7速双离合,日常使用的平均油耗在7升左右,跑国道或者高架甚至只需要5升多的油耗。
以前的大众双离合变速箱顿挫比较明显,但是这几年已经有了明显改进了,除非是故意低速加速减速,不然正常驾驶的时候基本上感觉不到明显的顿挫,只是大众的DSG分为干式和湿式的,干式的容易过热,故障率相对高一点。
大众每年在国内卖出几百万辆的车子,其实故障率还是比较低的,这套1.4T+7速DSG也是比较可靠的,完全可以放心选择。
1.4T搭配的是DQ200 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一般应用在A级车或者B级车丐版,我开过速腾和高尔夫,两个车子很轻盈,所以提速很迅猛,真实体验1.4t的速腾在0-60提速330迈腾要快。要说顿挫肯定有,4档降3档能感觉出来。
视频里我自己开了大众高尔夫7的大傻瓜变速箱的真实感受,望采纳!
奥迪a3 时尚 版,1.4t+7速干式双离合,目前5500公里,说一下吧,二三档低速顿挫,d挡起步偏肉,有拖拽感,加速感觉有延迟不线性,s挡就会好很多,120以后动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油耗最低能到5个,激烈驾驶8个左右。总体感觉还行吧,毕竟是大众经典组合了,但愿后期不要出问题就行,整体满意吧
我的1.4高尔夫,2015款,目前行驶85000公里,偶尔不好的就是堵车时间长了,会有顿挫,换挡转速升高。不过一会儿就好了!一箱油现在跑了八百多公里了。是真他娘的省油啊[捂脸][捂脸][捂脸]
大众1.4T的车适合平原开最好,山区爬坡弯多的路开着要吃力些,并且对干式双离合不好。
我买的17款迈腾B8 280TSI,也就是1.4t,先说发动机缸体是全铝的,工艺不错,散热好精度高,我对全铝发动机情有独钟,故障少因为是一体加工非常精密,不会有铸铁发动机的沙眼,公差大的现象,另外就是全铝发动机重量轻,国外现在其实很少用铸铁发动机了,尤其欧系车,再说动力,如果小油门起步可以说动力不足,不把油门踩到一半以上升档都是问题,但是只要升到3挡以后油门轻盈反应灵敏,换挡积极,dsg以前认为可能比较娇贵,驾驶三年半已经开了11万公里,依然正常,发动机变速箱等等也没有烧机油和油液渗漏,从3万公里开始市内如果拥堵严重不停的起步停车偶尔会有变速箱抖动,和手动挡脱档很像,也会有一二档顿挫估计是变速箱过热,因为干式双离合是风冷结构跑起来反而没事,此车型冷车挂前进档或倒车档不能立刻行驶必须等待两秒钟,这是系统设置变速箱保护,还有在严重颠簸路段有变速箱异响好像振动的离合器脱开一样的感觉,但是从6万公里以后颠簸异响又很少了,由于排量小夏季开制冷空调低速动力影响比较明显(深踩油门除外)速度一旦高过50基本没什么影响了,最后再说说油耗,那可以用完美来表示,夏季最严重拥堵路段也不会上9.5(比如两公里走了半小时以上,基本是起步停车)这低油耗和自动启停应该也有关系,如果一半高速一半市内一般5.6-6.5之间,全程高速那就太省油了一箱油跑个1400-1500公里很正常,总之dsg没那么娇贵,省油很明显,换挡积极,1.4T+DSG动力够用,省油,购置税减半,说明书明确保养周期是一万公里更换机油,一次使用量最多4升,后期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油(因为没有油),可惜是正时皮带要吐槽,为何不用正时链条,是要保证4S店的利益吗,1.8t2.0t都是正时链条,但是每6万公里要换变速箱油(湿式双离合),这个不换油,但是每12万公里需要换正时皮带,还有就是说明书中要求每两万公里要换火花塞虽然费用不高一次连手工带火花塞一共279元,但是也比较坑了吧,而且是全系都一样,1.8t2.0t也是,但是更换火花塞费用高一倍,还有悬挂刹车轮胎油液等等使用感受就不说了,只说和发动机有关的问题。
大众的DSG变速箱分为很多种,排量不同搭配的变速箱也就不同 ,1.4T发动机匹配的是DQ200的干湿双离合变速箱。
再说缺点,目前搭载这款变速箱的车,就算是新车低速起步变速箱内部也会有异响,但是厂家声称这是正常现象,包括走颠簸路段,变速箱内都会传来很廉价感十足的异响,虽然说不影响使用,但是听上去真的很廉价,不符合 这个车型定位,会让新手错以为是车的变速箱有故障,这个应该也不是大问题,厂家应该可以解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款变速箱耐用性较差,超过10万公里,如果经常城市内拥堵驾驶的话容易出现变速箱过热高温保护的现象,这个需要注意,并且这个不是个例。
优点:绝对动力性强,油耗低
别的不说,大众的动力总成最擅长的就是极限动力参数实在,油耗还低。1.4T低功率的朗逸,96kw,225Nm,在不让弹射的情况下都能9.2秒左右破百。1.4T高功率的迈腾功率110kw,250Nm,0-100km/h跑出8.6秒(之家实测8.58秒),而209马力的2.5L凯美瑞不憋转速都进不了9秒。
油耗方面,我开朗逸的时候2万公里平均油耗5.4L/100km,差不多就是我2.0T蔚揽油耗的75折。纯高速或不堵车的城市快速路,表显油耗可以轻松跑出百公里4-4.5L的水平。在保证动力储备的前提下,这个油耗对于一台纯汽油动力车来说相当优秀了。
缺点:动力严重不线性、响应速度慢
0-100km/h加速和推重比只能反映这款车在油门到底、节气门全开时的极限动力,并不能衡量日常驾驶的动力表现。日常驾驶中,油门线性和动力响应比绝对动力更重要。迈腾/帕萨特的1.4T不被我推荐的原因就在于此。
1.无论是发动机本身的输出特性还是油门踏板的标定,大众1.4T的油门存在“踩小了太肉,踩大了太窜”的问题。起步匀加速和高速巡航还好,但遇到时快时慢甚至走走停停的时候,想精准控制油门和车速就不太容易了。特别是在咱们国内的路况下,轻踩容易被加塞,深踩又容易追尾。这和很多老日韩系自吸车型“轻踩就很窜,深踩也就那么回事”的感受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2.不要被“涡轮1750转介入”“1750转开始爆发最大扭矩”误导,这种说法和百公里加速一样,也是指油门全开的情况。你温柔加速的时候,节气门开度可能也就两三成,这样的排气速度远远不够涡轮上正压的。事实上,当你油门只用前半段时,基本上发动机2000转以内都相当于1.4L低压缩比的自吸发动机。这是小排量涡轮增压的通病。带A级车勉强过得去,带迈腾这样自重1.4吨+的B级车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别看凯美瑞2.5L加速成绩不如迈腾1.4T,但由于基础排量更大,它在中低转速行驶时反而比迈腾更轻快。
3.变速箱换挡逻辑和2.0T不一样。我试驾了N多款大众车总结出一个规律:现售的大多数搭载1.4t DQ200 7速DSG且不带驾驶模式的大众车,D挡的换挡逻辑其实是经济模式而不是标准模式。升档积极降挡懒,日常平稳加速1600-1800转就升档(动力更强的2.0T反而是1800-2000才升档),需要果断超车时油门必须踩到2/3以上,否则就算发动机只有1200转也不肯降挡,高档低转大油门还有明显的拖档激震。刚才说了,日常油门深度下,发动机需要2000转以上才能释放出足够的动力储备,变速箱偏偏总把转速压在2000转以下,这不是成心跟你作对么?爬坡、超车的时候可捉急了。但你要切换S挡,动力风格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巡航转速2500+,油门极其敏感,低于2500转ECU会自动降档补油,噪音、油耗和过剩的动力,注定这个模式根本不可能长期频繁使用。
喜忧参半:平顺性
说句可能政治不正确的话,从大约2015年开始,大众双离合的装车量不断增加,换挡逻辑也是越来越完善了。如果按时间维度纵向对比,可以说是一批比一批好。
1.比如在中低档位且温柔驾驶时,DSG会牺牲一定换挡速度换取平顺性。尤其1升2、2升3的过程,可以感觉到换挡动作小心翼翼的,对于快和顺的矛盾权衡得比较合理。
2.比如起步工况,只要不是大油门,车子动起来后很快就升到2档,只要车速不低于5km/h,就不再回到1档。即使到5km/h以下降回1档也是压着离合器进行的,不影响传动状态。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起步阶段的平顺性和动力连贯性。缺点就是起步动力比较弱,因为5-12km/h速度区间内,2档处于半联动状态,发动机的动力无法全部传递到车轮上。
3.再说双离合初期“升挡王,降档亡”的说法,也不再适用于近几年的DSG新车了。38说得没错,双离合只有在齿销副预位正确(猜对你下一个要选的档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又快又平顺的换挡。以前的DSG,在中国积累的驾驶环境不够丰富,标定思路过于单纯而且比较粗放,比如你在4档平稳加速,ECU总是傻乎乎猜你过一会儿要升挡,所以在奇数档传动轴上给你预先挂好5档,结果你需要急加速超车,应该降回3档,变速箱发现自己猜错了,就得仓促地解耦5档齿销副重新啮合3档,所以就容易造成升挡利索得一B,降档却又慢又顿挫的现象。然而随着标定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现在的DSG越来越聪明,标定逻辑越来越细腻,会综合你所有的行车数据细节来判断你下一步需要哪个档位,猜错的几率已经很小了。就拿朗逸来说,匀速或准匀速状态突然给一脚大油门(前提是踩得足够深),即便是降到同轴档位也很快,平顺性也不输同级别主流A级车。
4.1.4T使用的DQ200干式双离合,带有Neutral Idle功能,在D档深踩刹车怠速时,变速箱离合器是脱开的,相当于N档。刹车踏板松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半联动。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D档临时停车时离合器不必要的摩擦,缺点是起步时动力衔接要慢一拍。湿式双离合的大众则没有这样的设定。D挡踩刹车离合器始终保持轻微半联动,松刹车车子马上就动。
但受制于双离合的先天结构限制,有些地方还是远远不够平顺。比如手动模式的前四个档手动降档顿挫明显,还能听到离合器接合的咔声;1-3挡滑行有明显拖拽感;坡起时的半联动抖动会加剧,需要多踩一点儿油门;超低速走走停停工况的行驶品质依然让人焦灼。
总的来说,大众集团的双离合发展到今天,驾驶感受可以说是所有双离合车型的标杆了,综合表现不输标定水平中上等的AT。但是要应付严重拥堵的工况,DSG的表现仍然比AT车有着质的不足。各类大众系双离合车型中,低速表现从好到差大致符合“纵置-横置-横置中的DQ200”这个关系。如果你买车就是为了堵在市区的,那双离合车型不适合你,踏踏实实买一台两田混动才是王道。那货的平顺性、静谧性和经济性,仿佛就是为了堵车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