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闭环管理是什么意思?
冷链闭环管理意思:系统是强化冷链食品全链条追溯管理的重要抓手,可以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浙冷链”上线后,南湖区第一时间迅速行动,以进口或来自重点疫情防控地区的使用冷链运输的畜禽肉、水产品及其制品为“重点产品”,以进口食品经营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提供生食类水产品的餐饮单位、生鲜电商、食品冷库为“重点主体”,高速高质推进冷链食品闭环管理。 在对“重点主体”的“重点产品”开展监督检查时,南湖区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如发现的环境脏乱差、防控措施不到位、食品票证不全、来源不明、抽查不合格、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等溯源倒查情形,立即启动相关核查,倒查产品来源、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加大‘浙冷链’系统对外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知晓度,供消费者扫码查询,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信心,倒逼经营主体自觉履行赋码工作。”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称。
“ 洛江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期对企业冷链食品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这一举措非常好,不仅可以对我们进行查缺补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福建省隆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代磊成对洛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冷链食品监管举措赞不绝口。
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辖区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经营秩序,近日,洛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及时排查辖区内冷冻冷藏食品风险隐患,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加强冷链食品监管
在福建省隆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小叉车,将货物单上的冷冻食品从冷库运输出来,并打包发往马甲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正对企业冷链食品的贮存条件、通风消毒、追溯管理、产品质量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据悉,福建省隆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冷冻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为一体的企业。其中,加工车间建筑面积17998平方米,冷库建筑面积为12800平方米。
“我们主要对辖区生食类、冷食类食品制售且拥有自有冻库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排查,并加强其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督促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核酸抽样检测。同时,对这些餐饮服务单位,我们严格要求他们落实‘三专’‘三全’要求,做到全核酸、全消毒、全链条追溯,专区存放、专区销售、专用通道,并在销售区域显著标示‘进口食品专区’字样,公示对应批次进口产品的‘四证’。”洛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林江水说道。
与福建省隆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似, 泉州市 伍氏企业美食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餐饮、膳食托管、食品配送、农副产品批发等,建有大型贮冻库,在洛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企业积极做好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工作。
落实冷库安全生产责任
在冷库内,只见执法人员随机抽取进口冷链食品,通过扫描商品对应的二维码,核对商品生产日期、批次、检疫合格证明、进口报关单、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等信息。检查中,执法人员再三叮嘱企业要严格建立健全进口冷链食品进销台账,确保所有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关于进口冷链食品管理方面,我们在进口原料前,提前和供应商索取‘四证’,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报备;运输原料车辆到达的时候,我们立即对其进行消毒,并对司机进行‘三码联查’等;每箱原材料外包装也要同步进行六面消杀,专区专放,并形成常态化安全管理流程。”泉州市伍氏企业美食有限公司品控部经理李云龙说道。
此外,企业还积极落实冷库安全生产责任,安排专人做好冷库消杀、维护等工作,在厂区营造安全氛围,促进安全生产。
下阶段,洛江区将持续针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重点单位、重点时段,实施一企一台账,将常态化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相结合,全面排查突出问题,逐一解决风险隐患;科学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制定的最新版防控技术指南要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陈家英)
7.如何防范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通知》要求对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进行严格管控。一是相关省份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确定并公告口岸城市范围。二是从口岸城市范围公告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前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抵达后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四是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要做好旅游限流、风险提示等工作。
8.进口冷链食品传播风险大、环节多,如何防范?
《通知》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冷链食品传播风险防控工作。在进口冷链食品的运输管理方面,跨境运输企业要落实“人货分离、分段运输”模式,实行甩挂、接驳、吊装等非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确需入境的驾驶员全程不下车、当日返回,不得与境内人员接触。在进口冷链食品消杀和检测方面,要求进口冷链食品入境量较大的口岸城市由政府牵头建设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入库统一消杀、统一检测。在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追溯方面,相关部门要按职责督促相关企业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入境、仓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疫情防控要求,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动全链条追溯。
9.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压力大,如何提升防控和处置能力?
《通知》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口岸城市防控和处置能力。一是统筹资源,加强相关机构建设。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资源和力量,支持防控任务重的口岸城市加强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点等建设,提高流调溯源、基因测序、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等能力,确保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的要求。二是提升人群免疫接种覆盖率。要求口岸城市要加强组织,尽可能提高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三是尽快完成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对口岸通道、货场、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及时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口岸卫生检疫、边防检查、人员闭环管理、入境货物分段运输等防疫要求。四是提升口岸城市的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口岸城市的疫情防控信息化支撑,通过建立完善口岸防控、边境管控、冷链防控等数据闭环,支撑对入境人员、货物等“人”、“物”同防和闭环管理,提升区域协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10.发生疫情如何保障口岸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通知》要求,各口岸城市应将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公布并畅通民生保障热线,一方面,口岸城市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广大群众对防疫措施的理解和支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民生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步研究,定期排查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价格等方面的苗头隐患,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及时解决和主动回应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让疫情防控措施变得更有温度。
据百度百科得知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低温冷链各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安全。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
冷链物流该怎样管理
在冷链物流企业中,设备、技术和资金等作为硬实力不可或缺,而管理作为软实力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最硬的实力。企业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除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提升软实力也迫在眉睫。下面我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冷链物流管理困境
众所周知,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管理者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如今的冷链物流企业中,不乏优秀的管理者。然而,不得不承认相对于近年来的新兴行业,冷链物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算高,这不仅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上,也体现在管理者的工作细节中。
国内某家大型食品企业老总就曾如此感慨过,冷链物流公司硬件条件都不错,拥有国内一流的仓储运输设施,可管理人员素质却跟不上企业节奏,经常出现无法解答客户疑惑的情况。
如客户询问货物通过干线运输到另一个城市后是如何配送到门店的市内拆零配送的运送方式都有哪几种运费是单算还是记入总运费中客户的货物在有的城市改用“专车”配送后为何提高了运费……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后,这些管理者们会推诿、塞责、敷衍,久而久之就得罪客户了。
其实,设备、技术和资金都是硬实力,管理则是软实力,也是最硬的实力。改革开放需要两手都抓,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靠硬实力与同行竞争的物流企业更需要软硬结合。那么,靠什么才能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准呢?办法很多,最根本的就是靠标准和对标准的动态监管。
以不变应万变的标准监管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早在两千年前就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则是绝对的。这是最朴素的辩证法,适用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论是对人的管理还是对物的管理,都有动静之分。
既然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就是靠标准监管,那么相对于人的监管而言,从宏观来说,标准的监管无疑属于静态管理,因为标准不可能总变化,但被标准所监管的对象是存在变数的人和物。
诚然,现在冷链物流行业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的标准制定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实践中所实施的均为企业标准。其实,只要严格按照企业标准管理与操作,其效果一点也不比实施国家标准差,因为企业标准往往比国标更严格,更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如今的问题是,物流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对标准的监管往往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和粗线条的监管层面上。而且,很多企业管理只是对人进行管理,认为人尽其才就是管理到位了。由此派生出的问题是,忽视对管理细节的严格要求和依据标准进行日常的动态的管理。
众所周知,麦当劳最大的成功在于对细节的动态管理非常到位、严格。细到什么程度?不仅有着几百页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甚至连每一片面包的厚薄、气孔大小以及吸管的直径都有严格限定动到什么程度?不仅每家分店经理每时每刻都要检查工作流程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而且总店每天都要通过电脑终端,检查每一个分店的经营业绩和标准实施情况。
所以,麦当劳在全世界消费者面前,尽管每天都是同样的面孔、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消费者依然络绎不绝,因为管理者们有着一个始终不平静、以不变应万变的内心世界。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话其实有点片面。因为只有把已有的标准真正付诸行动并体现在操作实践中,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如静水急流,才能使企业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谁来干,不管谁来管理,都一样!
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来看一个这样案例:有A、B两家冷链物流公司,两者老板为多年好友,其企业规模、硬件设施装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均不相上下。前些年市场份额也相差无几,可是去年的营业额却大大拉开了差距。A公司在营业额下降的同时,客户也流失了不少,而流失的客户中有很多选择了B公司。
弄得B公司老板哭笑不得,碍于情面,总是向A公司老板反复解释:这些新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的,甚至还劝客户不要轻易离开A公司。可笑吧?而这可笑的局面背后隐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B公司这两年有了秘密武器——食品冷链全程解决方案,而A公司还停留在原有的仓储配送解决方案上物流管理
进一步得知,这个食品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相比老方案,最大的优越在于加大了管理环节电子商务的比重和科技含量,还将电子商务管理的触角向上下游作了延伸,这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包括仓储配送软件,还包括与仓储配送软件相配套的食品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内部物流软件。
A公司老板在得知真相后痛悔不已,因为同一套解决方案,曾经有人也向他推荐过,却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其实也不完全有问题,只是A公司老板理解的“人”是陈旧、单一解决方案的实施者而已。对“人”理解差异的直接动机就是不舍得在新解决方案上的投入,其直接后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有舍才有得,不仅体现在交朋友和做买卖上,在管理软硬件的投入上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更何况管理软件也有骡与马之分,谁个好谁个劣,在客户面前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