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女人的头上都会戴一种银饰,这种银饰叫做什么?
苗族银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护头花、银顶花、银瓢头排等。
一、银童帽饰属于头饰,通常钉在童帽上。
二、贵州苗族银角,以地域分为三种类型: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
1、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一厘米。
2、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似扇骨而得名。
3、排调型银角,银角似角似羽。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
三、银帽分为三种类型: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
四、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
五、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六、插针的类型:有叶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方柱形银插针、钱纹镶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银插针、六方珠丁银插针等等。
七、银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
扩展资料:
苗族银饰特征:
1、以大为美,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错的,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2、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3、以多为美,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银饰
我们无需推测这位手艺人这么做的初衷,从结果看,用废金属包装替代贵重金属制作成饰物,首先,这是对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的尝试和运用,是一种非常好的艺术尝试!其次,它的效果包含了,对环保的倡导和宣传。结论,从结果看,这行为既宣传了手艺人,又宣传了苗族银饰传统,还宣传了旧物利用和环保。看到这套由易拉罐制作而成的苗族头饰,我跟网友一样感到惊艳!两个月,六十八个易拉罐,纯手工锻打,这番功夫令人钦佩。网友们也都赞叹这是变废为宝。
因为是模仿银饰,所以,这个事件中设计的易拉罐,应当是铝制品易拉罐。铝制品易拉罐的回收率,在我国还是很高的,超八成的易拉罐会被回收,然后被通过工业手段,重新制成铝锭。
这些铝锭,一部分会继续被重新制作成易拉罐,一部分会进入其他领域。对于铝制品的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了铝土矿的采掘,这是对地球资源的一种保护。
这一次,易拉罐与饰品的结合,其实并不是独创。还有别的女性将易拉罐制成饰品,也是美轮美奂。
任何时候,让人们更多关注对废弃物的再利用,都是好事情。垃圾换一种思路就是宝贝,普通人做不了艺术品,可以参与旧物利用和垃圾分类啊,使丢弃物能够不被浪费。
易拉罐在现代的产品中被广泛使用,从饮料到啤酒,充斥各大小商超。
如果这些被易拉罐饰品惊艳到的网友们能够受启发,更多的人加入旧物利用的队伍。如果这次铝制易拉罐与艺术结合,能够启发更多的艺术家将其他金属易拉罐和艺术结合在一起。那么忙世界一定会更有趣也更美好,这些都很令人期待。
头上戴可多银饰的是苗族,苗族盛装头饰是我国少数民族头饰中最奇异、最精致也最漂亮的头饰。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逐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银饰的加工,都是由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
扩展资料:
在明代以后的数百年里,苗族银饰经历了一个为服从民族审美定势需要的过程:
1、所有的银饰原有品种在苗族审美标准的取舍下,有的根本末被接纳,有的引入后即被淘汰,有的屡经改造l]而面目全非,当然,也有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特征。
2、苗族银饰的民族化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毋庸置疑,人类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源泉,群体的审美观念是艺术创造的规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苗族银饰
银帽又名凤冠,是苗族女性最奢华、最耀眼的首饰。它的正面通常是丰满的,头上绑得很紧,两端都有一条长长的绿带。皇冠的设计内容丰富,正面有一个大银花,下面插花12匹小马,每匹小马的蹄子上挂着3个小角,共12个,所以一个小角有150个,挂在花周围的有银凤凰、银蝶、鸟、花等,像鸟儿在花丛中飞翔,象征着富贵、和平与幸福。
凤冠的制作工艺精致,制作过程非常精细。一般需要经过几十次加工和焊接,银花、银鸟、银蝴蝶、银铃铛等装饰物应焊接在小凤凰冠架上,至少几十件,最多几百件,重量约1580克。就像佩戴银器意味着人口可以发展,人口数量可以繁荣。银饰是苗族传统装饰的精华,是苗族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苗族的灵魂,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声音。
人们死后,会用银饰埋葬,这样死者就可以顺利回到祖先的出生地,与祖先团聚。苗族银饰上的崇拜和巫术反映十分丰富,直接影响了苗族银饰的造型,产生了鼓钉银额带、鼓钉银手镯、鼓钉银梳等银饰。苗族人相信一切锋利的东西都能驱邪,尖角的鼓钉象征着闪电和光明。或者银角头饰,形状像牛角,但像龙角。在苗族民俗中,龙主要是作为保护神出现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有龙保护着他们的村庄。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在我们国家,除了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风貌,给我们国家增添了许多色彩和魅力。其中数苗族的配饰最引人注目,他们喜欢用纯银打造各种各样的头饰,钗环项圈等等,几乎每个苗族少女和妇女都是满身看起来沉甸甸的银制品,除了一定装饰作用外,还有很多实用价值。
一、苗族巫术里银器可以辟邪我相信大家对于苗族的巫蛊之术一定并不陌生,说起下蛊这个名词大家就会想到苗疆的这种很邪门的巫术。当然,因为他们善于制毒用巫术,所以他们也害怕遭到反噬或者是邪祟的的侵扰,而掷地有声、厚重的银器就是天生驱除邪祟的物品。而之所以女孩子带的比较多,那也是因为女人天生属阴的缘故,因为女阴的体质本身就比较招邪。
二、动乱年代好搬家苗族在云南那一带历史上不但有南蛮的骚扰,也有北边游牧民族的袭击,所以总体来说不是非常太平。所以苗族妇女省得把家里所有的家当都会用来打造银器带在身上,这样的话,即使从混乱之中也能很快的抽身搬家,毕竟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在这些银器里面了。在这里面也暗示着女子在苗族人中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三、可以及时反映身体情况这和古装剧所用的银针试毒原理是一样的,银器本身对于一些有毒的元素反应是最活跃的。所以把银制品戴在头上,耳朵旁,颈子上,手上,甚至是腰边都可以反映出人体五脏的一些健康情况。这样的话也能及时的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不过,这么多银器带在身上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慢慢适应,这或许是为什么苗族女子身体健壮歌声嘹亮的原因吧,因为从小负重前行也使得身体得到了锻炼。
1、苗族: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2、侗族:侗族妇女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在发髻上,插着各种银簪、银钗,簪上缀有彩色花卉,颈项穿戴护胸银板,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
3、彝族:彝族妇女包绣花头帕,喜戴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金银饰物。
4、白族:白族服饰会在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
5、畲族:畲族的特色服装凤凰装全身佩有银饰,银饰碰撞叮当作响,象征着凤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服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侗族银饰
另外,目前市面上所见到的苗银饰品几乎都没有银的成分,一般分为三类:
1、以黄铜(铜锌合金)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如云南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的银饰品。鹤庆的银饰品成分以黄铜为主,部分纯银饰品则是通过其它渠道进入到当地市场。
2、以白铜(铜镍合金)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如贵州省凯里市千户苗寨附近的银匠村。银匠村的苗银饰品成分以白铜为主,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的工艺处理,形成颇具特色的贵州苗银饰品。
3、以红铜(即纯铜)为主的“苗银”:
又名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红铜的硬度虽较差,但直接经过捶打就能制成各种工具和装饰品。
苗银好,但不代表景区里的“苗银”好。景区卖的商品化“苗银”都不是纯银,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在景区买银饰,那就是买个纪念,不要抱着买真正的好银子这样的想法。
什么是苗银?
苗银是长久以来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苗银产品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在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苗银制品有首饰,指环,发簪,头饰,餐具等很多种。在湖南西部和贵州等苗族聚集的地方常有出售,价格一般论件卖。
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
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
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