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山东省青岛市钢丝绳厂属于机械行业吗

舒服的煎蛋
坚强的香菇
2022-12-22 02:49:58

山东省青岛市钢丝绳厂属于机械行业吗

最佳答案
自觉的冬瓜
活力的音响
2025-04-29 00:55:32

嗯赞成楼上的意见,钢丝绳按其划分的话应该是属于机械类的,你打听这个是想找工作吗?你的专业是机械对吧,找工作咋不去#岛城人才网呢,咱们青岛本地的网站啊,企业也大都是咱们青岛,多好啊,以后找工作就建议你去这里。

最新回答
外向的高山
辛勤的信封
2025-04-29 00:55:32

钢丝绳有数百个品种结构,当地供货商存货一般仅限于常用的几个品种,如果没有需要的钢丝绳,可以网购钢丝绳的,多数钢丝绳厂都有电子商务,很方便的,如果需求钢丝绳数量大,整轴购买1000-3000米钢丝绳,可以享受出厂价的,钢丝绳执行GB8918-2006重要用途钢丝绳国家标准

中国年产180万吨钢丝绳居世界第一,磷化钢丝绳是世界钢丝绳领域革命性创新:

1.磷化涂层钢丝绳,钢丝经锰系或锌锰系磷化处理,钢丝耐磨、耐蚀防锈能力全面跃升,磷化膜与润滑脂的复合作用,有效抑制微动磨损的发生,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3倍左右,可通过疲劳试验验证疲劳寿命(亲己做疲劳试验最具可信性),是光面钢丝绳的升级换代产品,也可替代先镀后拔薄锌层镀锌钢丝绳使用(可通过盐雾试验检验耐蚀能力),目前货源紧张,供不应求。

2.镀锌钢丝绳,热镀锌和电镀锌

3.不锈钢丝绳,304或316不锈钢,防腐蚀效果好但是价格昂贵

4.涂塑钢丝绳,钢丝绳基础上,外层涂覆聚乙烯或聚丙烯

5.光面钢丝绳,将被磷化涂层钢丝绳全面取代。

贪玩的小笼包
激情的戒指
2025-04-29 00:55:32
钢丝绳索具作为青岛五金索具中的一部分,在吊装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钢丝绳索具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在吊装过程中也有很多必须要注意的事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钢丝绳吊装索具的使用要求。

1、使用铝合金压制接头的吊装索具时,金属馆陶不应受径向力或弯矩作用。

2、提升物品时穿入软索眼的金属销轴等物体,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且直径不得小于钢丝绳吊索公称直径的2倍。

3、钢丝绳索具不得在地面上拖拽不得使用有焊接疤痕的索具钢丝绳索具不得用作电焊的搭铁线。

4、吊钩、卸扣上不得进行焊接或钻孔,不得有裂纹、锐角、过烧等影响安全使用的缺陷。

5、与卸扣销轴连接接触的吊物耳板及其它索具配件的厚度应不小于销轴直径。

6、提升吊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索具分肢无任何结扣的可能性终端连接方法正确可靠索具弯折曲率半径大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2倍索具使用中,本身自然形成的扭结角不得受挤压,但终端索眼、套管或插接连接及其配件应安全可靠多肢索具不得互相绞缠。

这些是使用钢丝绳索具时必须要注意的事情,也是使用青岛五金索具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怕孤独的书包
无私的金针菇
2025-04-29 00:55:32
青岛迪世亚制钢有限公司坐落于城阳流亭新兴工业园—空港工业园的中心地带,征地面积132093平方米,净占地面积113117平方米,计划厂房建设面积83000平方米,是世界著名的缆绳制造集团公司DSR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本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计划投资总额为3500万美元,分三期完成。其中一期厂房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2004年11月开工建设,2005年4月竣工)。二期建设主要包括:(1)办公楼,计划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一期厂房扩建,计划面积5000平方米,(3)钢丝绳车间,计划厂房建筑面积32950平方米。二期建设于2005年9月份开工建设,计划于2006年上半年完工。三期厂房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计划于2006年9月份开工建设,2007年4月份竣工。

一期化纤缆绳车间,主要生产高性能的船用及渔业用缆绳,生产技术水平排在世界首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化纤缆绳车间目前除了二期待扩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并正常投产运行。二期为钢丝绳车间,主要生产各种高性能钢丝绳,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三期为不锈钢缆绳车间。

自由的保温杯
个性的外套
2025-04-29 00:55:32
钢丝绳卡头规格有:

1,玛钢类:M3、M5、M6、M8、M10、M12、M15、M18、M20、M22、M25、M28、M32、M36、M40……

2,304不锈钢类:M2、M3、M4、M5、M6、M8、M10、M12、M15、M18、M20、M22、M24、M26、M30.

3,常用的是:M6、M8、M10、M12、M15.

愉快的砖头
愤怒的溪流
2025-04-29 00:55:32
6月5日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后,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有针对性的确定一个宣传主题。市环保局在“七五”期间,每年都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市内各区及县(市)、区,在6月份掀起一个环境宣传高潮。1986年市环保局在台东举行了社会性的环保百题测验,组织市南区小学生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环保干部在街口给群众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咨询。各区、县还举办文艺晚会、电影晚会、座谈会和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198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市环保局长发表了电视讲话,举办了中小学生环保作文比赛,组织市区及县(市)、区绘制宣传牌、宣传橱窗,展示环保图片,悬挂大幅纪念标语,组织部分厂长和企业环保干部学习环保法规。198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以“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为主题,除组织群众性活动外,同时还结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各级环保部门还邀请人大、政协、环委会、企业有关人员及专家开座谈会。198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市环保局除举办中小学生环保书法、绘画、漫画展评外,主要印刷了《警惕地球变暖》、《地球的危机》宣传画。市区主要街道挂了宣传标语。青岛钢丝绳厂、青岛煤制气公司等单位举办了环保知识问答、演讲比赛;海洋化工厂举办了书法、绘画、摄影、木刻艺术展览;青岛铁路分局在火车站前办了所属单位环保黑板报展。崂山区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即墨市召开纪念大会,市委书记作报告;胶州市开办专栏宣传环保成就和地球变暖科普知识;平度市印制环保法规,开动宣传车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莱西县在城区开展环保咨询,并在重点环境污染大户——县磷肥厂举办环保知识竞赛。199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紧密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结合,开展了宣传月活动。各部门出动宣传车、进行鼓号游行、文艺演出、报告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书画摄影展等群众性活动。青岛市和县(市)、区及环保部门领导亲自参加群众宣传,开展环保法咨询服务。印发《环保法》小册子3万余份。新建起环保宣传栏72个,固定宣传牌53个。市环保局与即墨市环保局联合制作了800本“环保法”幻灯片,在市区各电影院和广大农村放映,并发行到华东地区20多个县(市)。世界环境日简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世界环境日由来

[编辑本段]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制定,基本反映了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间题及其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

世界环境日主题

[编辑本段]

历年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人类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Firewood)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Ground Water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环境与和平( A Tree for Peace)

1987年: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Global Warning)

1990年:儿童与环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One Earth One Family)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 Life on Earth)

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1年: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 Earth a Chance)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Don't Desert Drylands!)

2007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2008年: 促进低碳经济(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历届主办世界环境日的城市,国家:

2007 – 特罗瑟姆,挪威

2006 –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2005 – 旧金山,美国

2004 –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3 – 贝鲁特,黎巴嫩

2002 – 深圳,中国

2001 – 都灵,意大利 和 哈瓦那,古巴

2000 –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1999 – 东京,日本

1998 – 莫斯科,俄罗斯

1997 – 汉城,韩国

1996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1995 – 比勒陀利亚,南非

1994 – 伦敦,英国

1993 – 北京,中国

1992 – 里约热内卢,巴西

1991 –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0 –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9 – 布鲁塞尔,比利时

1988 – 曼谷,泰国

1987 – 内罗毕,肯尼亚

世界环境日相关

[编辑本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72年成立,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根据1997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作用和任务的内罗毕宣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任务是:

1、利用现有最佳科技能力来分析全球环境状况并评价全球和区域环境趋势,提供政策咨询,并就各类环境威胁提供早期预警,促进和推动国际合作和行动;

2、促进和制定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法,其中包括在现有的各项国际公约之间建立协调一致的联系;

3、促进采用商定的行动以应付新出现的环境挑战;

4、利用环境署的相对优势和科技专长,加强在联合国系统中有关环境领域活动的协调作为,并加强其作为全球环境基金执行机构的作用;

5、促进人们提高环境意识,为参与执行国际环境议程的各阶层行动者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国家和国际科学界决策者之间担当有效的联络人;

6、在环境体制建设的重要领域中为各国政府和其他有关机构提供政策和咨询服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的成员由联合国大会选出的58个国家组成,任期三年。其中,非洲16席,亚洲13席,东欧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0席,西欧和其他国家13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以来,中国一直是其理事会成员。

世界环境日:冰川消融 后果堪忧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增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冰盖缩小、冰架断裂。德国研究人员曾指出,目前全世界还有约16万处冰川,而它们正快速消融。比如,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三分之一,体积减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从1912年至今,其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区的永冻土层丧失了“粘合剂”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频发。

另外,气象观测发现,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大约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也随之变薄。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较低地势的海岛及海洋沿岸城市就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按目前状况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地球变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发达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诺减排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根本上扭转地球变暖的趋势,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并将这一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各相关行业。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将“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旨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世界环境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2007年4月2日,为在墨西哥城推广使用自行车,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长马塞洛·埃夫拉德带头骑自行车上班。汽车的普遍使用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熄灭主体灯光。当晚19时30分开始,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亚悉尼的电器推销员戴夫·埃雷特手举一只旧式白炽灯泡和一只新型节能灯泡。由于新型节能灯可以节约更多资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旧式白炽灯泡。

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东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伫立着一排风力发电机。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其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进行商业化开发,被人们誉为“绿色电力”。

2006年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附近海域,两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手举写有“金枪鱼全都哪儿去了”的条幅潜入水下,以呼吁人们关注并保护日渐稀少的金枪鱼。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宾的普林塞萨港,刚刚参加完集体婚礼的新人从他们种植在沙滩上的树苗旁走过。当天是情人节,一个由百对新人参加的环保集体婚礼在这里举行。新人们在沙滩上种植了红树。

2007年5月30日,志愿者打造的新“诺亚方舟”伫立在土耳其亚拉腊山上。它引起人们的深思:如果我们继续破坏地球,当最终的灾难到来,还有谁能将人类拯救?

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冰川消融、海面上升……这些并不只是少数人才应该担忧的问题,地球家园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还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们自身?

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5 中国主题: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2006 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 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传统的手套
无私的凉面
2025-04-29 00:55:32
青岛双虎集团(原橡胶集团橡胶制品三厂)始建于六八年,是全国最早从事橡胶制品、橡胶输送带的企业之一,并是全国规模最大而且是第一家研制生产大倾角波状挡边输送带的企业。

双虎集团自建立以来,本着“创新、诚信、精心”的企业精神,以不断进取求实的作风,于近十年来不断开发、创新。现已成为集生产输送机械、铸造机械加工制造、橡胶制品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成员单位,还是唯一获得《挡边输送带专利》证书单位,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双虎集团主要生产重型输送带和轻型输送带。重型输送带包括PVC/G整芯难燃输送带、裙边提升带、强力输送带、平皮带、煤矿用输送带、矿用阻燃输送带、钢网输送带、钢帘线输送带、钢缆输送带、传输带、阻燃输送带、PVC阻燃输送带、普通织物芯输送带、涤棉EP帆布输送带、涤棉EB帆布输送带、超耐磨型输送带、尼龙输送带、一般难燃输送带、普通难燃输送带、钢丝绳阻燃输送带、传送带、传动带、过滤机履带、Q3210履带、Q326履带、人字型花纹输送带、麻眼输送带、麻点输送带、花纹输送带、普通型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输送带、钢帘线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输送带、防撕裂钢丝绳芯输送带、裙边电子称带、挡边输送带、挡边带、大倾角输送带、大倾角挡边输送带、大倾角波纹挡边输送带、波纹挡边输送带。轻型输送带包括烟草带、行业专用带、铁氟龙布网带、食品输送带、人造板木工行业用带、轻型食品输送带、汽车钢板业行业用带、绿色隔板带、电子电器行业用带、平皮带、防静电输送带、食品PVC输送带、PU输送带、PE输送带等。

友好的故事
老迟到的冬日
2025-04-29 00:55:32

青岛梅园 位于李沧区楼山乡十梅庵村村东的山坡上,占地700余亩 ,拥有126个品种的梅花共计10000余株。梅园与青岛禽鸣园、十梅庵碑林融为一体。冬春之际,各色各样暗香浮动的梅花、汇集全国书法名家手迹的碑林石刻与离鸣园的花鸟虫鱼相映成趣,吸引八方来客。199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第六届中国梅花腊梅展览会和老三届梅花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10余家单位和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展览会,游客达到50余万人。  乡村  沧口地区长期为青岛市郊区,乡村占比重较大。解放初期属四沧区,所辖村庄有:十梅庵、楼山后、坊子街、南岭、大枣园、小枣园、东小庄、石沟、文昌阁、姜家西流庄、褚家西流庄、晓翁村、西大村、东南山、窝铺、营子、板桥坊、阎家山、盐滩、沙岭庄、孤山、大水清沟、小水清沟、大山、湖岛、东广场、小村庄、十三村、十四村、十五村等30个。1951年7月市区调整时,四沧区划分为四方区、沧口区。沧口区所辖村庄有:晓翁村、姜家西流庄、褚家 西流庄、东南山、窝铺、营子、板桥坊、盐滩、沙岭庄、孤山、大水清沟等11个。后来几经变更,到1991年底又增加石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湾头、东南渠、西南渠、楼山后、坊子街、十梅庵、大枣园、小枣园、南岭,东小庄、阎家山、香里等15个村庄。上述各村,曾分属西流庄、楼山两个人民公社。楼山人民公社于1984年改为楼山乡,所属湾头、东南渠、西南渠、楼山后、石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十梅庵、大枣园、小枣园、南岭、坊子街、东小庄等13个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各村建有村民委员会。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属生产大队的农户,1982年10月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1984年9月,成立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1990年又改称沧口区第二工业局,原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6个工贸公司,1990年又改称企业总公司。  第一节 楼山乡  地理位置  楼山乡位于区境的最北端,是陆路出入青岛市的咽喉地带。东倚崂山山麓,同崂山区夏庄镇、李村镇接壤;西濒胶州湾,与崂山区红岛镇隔海相望,南与板桥坊街道办事处辖区相接,北同崂山区流亭镇毗邻。全乡总面积为11.93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部为丘陵山地,有围子山、虎头石、南尖口、凤山、楼山等山峦。西北部地势较平坦。境内有湾头村河、楼山后北河、楼山后南河3条季节性河流。乡境东南部土地、水利资源较为贫乏,适合发展采石、建材行业;西北部土壤疏松,地下水源极为丰富,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沿海滩涂盛产蛤蜊等贝类海产品。境域南部有楼山,楼山乡由此而得名。乡政府机关在小白干路523号。  历史沿革  楼山乡辖区原有17个自然村,建村最早的可上溯到明朝永乐初年,距今已有500余年。在德国、日本侵占青岛以前,楼山地区隶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后,德国殖民当局将胶澳租借地划为青岛区和李村区,楼山地区隶属李村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时,楼山地区南部诸村划入四沧区,北部诸村划入夏庄区。1938~1945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楼山地区划入仙家寨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楼山地区南部划入沧平乡归属四沧区;北部划入海滨乡归属夏庄区。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其乡区由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统一管辖,楼山地区13个行政村南部诸村仍归四沧区;北部诸村划入崂山办事处一区。1951年7月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将郊区调整为9个区。1951年10月成立楼山区,楼山地区13个行政村除石家宋哥庄划入流亭区外,其余12个行政村归属楼山区。1956年1月,郊区改划为27个乡,实行农业合作化时,楼山地区各村分别划入枣园乡和双埠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又全部划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3个行政村改为13个生产大队。1961年10月崂山县成立后,将楼山后,坊子街、小枣园、东小庄、西南渠、东南渠、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8个生产大队划入西流庄人民公社,归沧口区领导。1962年5月,又将以上8个生产大队仍划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归崂山县领导。1962年11月,经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楼山地区的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西南渠、东南渠、湾头、坊子街、楼山后、大枣园、小枣园、十梅庵、南岭、东小庄等13个生产大队从仙家寨人民公社划出,组成楼山后人民公社,归崂山县领导。196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楼山后人民公社划入沧口区,但农业生产仍由崂山县管理。1978年转为蔬菜专业生产后,全部归沧口区领导。  1984年体制改革后楼山后人民公社改为楼山乡人民政府,所属13个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  机构设置  1991年底,乡设有党委、政府、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及乡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机构。乡党委下设组织、宣传、信访等部门;乡政府下设经委、财政、审计、民政、司法、土地、计划生育、农机、农技等部门。区有关部门还设立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人民法庭等派出机构驻乡。  人口土地  1991年全乡总户数1.02万户,总人口2.9万人。  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和村民建房用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1991年底全乡可耕地面积仅有2 000余亩,粮食作物已停止耕作,只种植蔬菜和少量的花卉。有8个村分别于1982年、1984年和1992年办理了集体农转非手续。至1992年非农业人口已占全乡总人口的55.8%。全乡95%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商业等多种经营。  文物古迹  乡境内有文物古迹多处,现有址可考的有商周遗址——古城顶和大枣园石牌坊。  商周遗址——古城顶 位于十梅庵村东,据考此处属商周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处海防城堡,占地约10亩。1949年和1955年曾在此出土了箭头、短剑、陶片、骨器、石器等文物。还发现了夯土城堡的基础和穴居洞室。  大枣园石牌坊 大枣园村中心大街矗立的两座石牌坊(“文化大革命”时饰物被毁,现仅保留主体)。据牌坊上刻字和大枣园村《王氏祖谱》载,该牌坊是清康熙帝下旨,为表彰“国师”王懿及其祖父、父亲而立,建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所属村庄  坊子街村 位于楼山乡南部,东临小白干路,西南临凤山,南接小枣园村,北邻楼山后村和青岛汽车制造厂。村庄占地0.28平方公里,住户460户,人口1 500人,均为汉族,是楼山乡较小的村庄之一。  据该村《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李氏祖先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后于、王、孙等姓陆续迁来,多以开坊子(小吃店)为生,故名坊子街。该村历史上延续下来一集市,农历逢四遇九为集日,俗称枣园集。村东原有一自然小村——刘家台,解放后划归该村为一行政村。  该村在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曾与楼山后、小枣园、东小庄联合成立一高级社——红日农业合作社,196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坊子街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坊子街村至今。  该村建有中共坊子街村支部、坊子街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南岭村 位于楼山乡东南部,东临虎石山,南与崂山区李村镇石沟村相接,西临小白干路,北与大枣园相邻。村庄占地面积0.35平方公里,住户680户,人口1 900人,均为汉族。  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初年,刘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地处丘陵地带,故名南岭村。  该村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果园。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南岭生产大队,1984年后改称南岭村。  解放初期有耕地1 000余亩,后土地被陆续征用。从60年代初开始创办一些副业项目,以采石、烧砖为主。改革开放后,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至1991年全村企业11个,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年总收入1 800万元,人均1 600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  该村建有幼儿园、小学、医疗保健、液化气站等设施,村民子女免费入学。1986年起,村民实行退休养老制度。1991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十梅庵村 位于楼山乡东部,东临围子山,南临虎头石山,西南与大枣园村相接,北与湾头村相邻。村庄占地0.4平方公里,住户993户,人口2 829人,均为汉族。  该村起源于明永乐初年,庄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后有臧、张等姓也陆续迁来。因村前山坡建有一庙宇,门前种植十株梅花树而得名。该庙于解放前战乱中被毁,遗址在“四清”时被清除。  解放前,隶属李村区、四沧区、夏庄区等。解放后,划归楼山区。1956年划为枣园乡。196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十梅庵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十梅庵村。该村建有中共十梅庵支部、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林、果。由于土地多为山岭薄地,贫瘠干旱、产量较低,加上人口逐年增多,靠单纯的农业经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从60年代起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建材业,以采石、烧砖为主。至1991年,村办企业已达30多个,固定资产1 000多万元,年总收入4 300万元,人均收入1 128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1989年开始发展外资企业。1988年和1989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花园式单位、文明卫生村称号,1987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沧口区文明村庄。198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楼山后村 位于楼山乡中部,东与青岛汽车制造厂相邻,西靠四流北路,南与坊子街村相接,北至遵义路。村庄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住户1 156户,人口3 650人,均为汉族。  楼山后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林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南临楼山,故名“楼山后”。  楼山后村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建有医疗保健、幼儿园、液化气站、体育场、公园等设施。1980年开始实行村民退休养老制度。1989年开始均被授予青岛市、沧口区文明村庄、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湾头村 位于楼山乡东北部,东、北与崂山区夏庄镇交界,西接东南渠村,南邻十梅庵村,西与东南渠村相接。村庄占地0.4平方公里,住户1 025户,人口3 069人,均为汉族。  据考,该村始建于1404年(明永乐二年),张、赵两姓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东有一天然大湾(池塘),故取名“湾头”。原湾头村西南有一自然小村——栾家泊子,村东南山坡亦有一自然小村——许家庵子,合作化时划归湾头村为一行政村。现栾家泊子与湾头村连成片,许家庵子住房也陆续迁至湾头村内。1956年湾头村与东南渠村、西南渠村共同成立高级社——群英农业合作社。196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为湾头生产大队。现称湾头村。  西南渠村 位于楼山乡北部,东临小白干路,南至遵义路,西靠青岛钢铁总公司,北到青岛人造板厂。村庄占地面积0.27平方公里,住户640户,人口2 100人,均为汉族。  据考西南渠村始建于1410年(明永乐8年),相传该村张氏祖先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东北处有一处土埠(现归东南渠村),村名定为安家(甲)埠。后因战乱,村民不堪骚扰和负担,又因村南有一小渠,遂将村名改为南渠(谐音“难去”)。1936年分为东、西南渠两个村。  西南渠村在农业合作化时,曾与东南渠、湾头村合并成立高级社——群英农业合作社。1962年划入楼??后人民公社,称西南渠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为西南渠村。  刘家村 位于楼山乡西北部,东接胶济铁路,西与徐家村相接,北临瑞金路,南靠楼山火车站。村庄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住户1 243户,人口3 716人,均为汉族,是楼山乡较大的村庄之一。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刘氏祖先从即墨县留村镇东葛村迁至,时已有石氏居于西部,后又有徐氏迁至中部,同用“宋哥庄”村名。民国初年建立村行政时分为三村,该村冠以刘家宋哥庄。合作化时曾与徐家村合为一个高级社。1958年划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划归西流庄人民公社,1962年为楼山后人民公社刘家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为刘家村。  该村建有中共刘家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徐家村 位于楼山乡西北部。东连刘家村,西接石家村,南靠青岛钢丝绳厂,北至青岛电站阀门厂。村庄面积0.4平方公里,住户1 000户,人口2 900人。  据该村《徐氏族谱》记载,清朝初年,徐氏从莱阳迁至。时已有刘、石两姓居此,统称宋哥庄。民国初年宋哥庄一分为三,因徐姓最多,故定名徐家宋哥庄。1956年合作化时,曾与刘家村合并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两村分别划入西流庄人民公社,该村称徐家生产大队。1962年划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同年又划入新成立的楼山后人民公社,为徐家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改称为徐家村。  该村有中共徐家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大枣园村 位于楼山乡东南部。东临虎头石山与崂山区夏庄镇交界,南与南岭村相接,西临小白干路,北靠楼山乡政府。是楼山乡较大村庄之一。村庄总面积0.7平方公里,住户1 480户,人口3 988人。多为王姓,汉族。  据该村《王氏族谱》记载,该村祖先王氏于明朝万历初年由青州府临朐县礼让乡寺泊社四甲棘村迁至,村名仍沿用“棘林村”。后因此名陋俗,且本地当时多枣树,遂将村名改为枣园村。后因王氏家族分出一支迁至村西南处,至20世纪30年代,取名小枣园。原枣园村改名为“大枣园村”,沿用至今。  大枣园村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衍较快,且崇尚科举。清康熙年间族人王懿(字文子),其祖、父三代皆由科举入仕。据《王氏世谱》载,王懿曾入翰林院,做过胤稹(即雍正皇帝)之师傅,故有“国师”之说,盛极一时。现大枣园村内尚存建于康熙24年(1685年)为表彰王懿祖孙三代而修建的石牌坊两座(“文化大革命”时其饰物被毁,现保留主体)。近代书画家王知昌(字仙坡,1906~1987年)也是大枣园村人,青年时曾东渡日本留学,后因生活所迫回村务农,闲时潜心书画,尤对山水画造诣颇深,风格独特,曾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大枣园村解放前属四沧区,1951年划入楼山区,1956年以该村命名的枣园乡为郊区27个大乡之一。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时称大枣园生产大队。196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为大枣园村。  该村建有中共大枣园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总公司管理村办工商企业。  大枣园村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解放初期,有耕地2 000余亩,后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加上人口逐年增加,从60年代开始陆续办起了一些小型工、副业项目。改革开放以后,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到1991年共创办工业企业48个,商业网点34个,处全乡领先地位。全村固定资产总额1 747万元,年总收入5 870万元,年人均收入1 526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  大枣园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发展村民公益福利事业。建有医疗保健室、幼儿园、液化气站等各1处。村民实行退休养老制度。1990年被青岛市、沧口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小枣园村 位于楼山乡西南部。东临小白干路,西与青岛碱厂宿舍相邻,南接东小庄,北靠凤山。村庄占地0.18平方公里。住户250户。人口750人。是楼山乡最小的村。  东小庄村 位于楼山乡西南部,东邻兴城路小学、青岛造纸厂仓库,西邻原青岛园艺六分厂,南靠青岛泡花碱厂,北接小枣园村。村庄占地面积0.2平方公里,住户250户,人口800人,是楼山乡较小的村之一。  东小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村子周围土地原归即墨县大族黄家所有,并派家人住此管理,逐渐成村,取名小庄。民国时期,为与海西(阴岛)的“小庄村”相区别,遂改为东小庄。  东小庄解放前作为乡区归四沧区管辖,日本侵占青岛时期曾在此设“卡子门”(封锁线出入口)。解放后,划入楼山区。合作化时曾和坊子街、楼山后、小枣园合并成立高级社——红日农业合作社。196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为东小庄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东小庄村。  东小庄村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果园,随人口逐年增长和耕地逐步减少,从60年代开始兴办一些小型工、副业。改革开放以后,村办企业发展较快。至1991年,村办企业共5个,固定资产达123万元,年总收入256万元,人均收入800元。东小庄村建有幼儿园一处,从1986年开始实行村民退休养老制度。  第二节 西流庄人民公社、沧口区第二工业局  沿革  前西流庄人民公社所辖区域在青岛解放初期属四沧区,1951年7月划归沧口区。经过1951年土地改革和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8月,在原13个自然村形成的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沧口区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称西流庄人民公社。1963年7月,原属沧口区的西流庄人民公社划归崂山县领导,居民生活供应、文教卫生仍归沧口区管理。1969年9月,又全部划回沧口区统一领导。1982年3月和1983年2月,原属崂山县李村人民公社领导的香里大队、阎家山大队先后划归沧口区西流庄人民公社领导。1982年10月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属农业户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  1984年9月,公社体制改革后,原西流庄人民公社改名为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原生产大队,先后更名为经济公司、工贸公司、分公司等。1990年8月,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改名为沧口区第二工业局,各分公司遂更名为企业总公司。1991年底,设局党委、局机关、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共青团、工会、妇联、武装部等组织。下设板桥坊、晓翁、盐滩、水清沟、香里、阎家山等六个企业总公司。  地理位置  西流庄人民公社位于沧口区东南部,东至小白干路,与崂山区的李村镇毗邻,西接沧口区四流中路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南至水清沟南山,与四方区接壤,北至楼山,与楼山乡相连。面积6.9平方公里。境内多丘陵,牛毛山和东南山是境内的两座小土山。西流庄南河、西流庄西河、东南山河、板桥坊河均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向西流入胶州湾。  经济情况  1991年底,沧口区第二工业局所辖工业基层单位64个,工业产品品种51个。其中局直属工业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4 239万元,利润总额73万元;村办企业56个,工业总产值4 065万元,利润额443万元。另有第三产业网点36个,营业额4 515万元,利润总额111.1万元。

含糊的河马
尊敬的花生
2025-04-29 00:55:32
许振超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

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

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个一年内就两次刷

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许振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

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

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

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

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

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

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

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

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

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

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钻研上

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

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

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

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

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

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十几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

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

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

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

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

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

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

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说出口的道理很硬,没有说出口的道理更硬:桥吊队实行

的是计件工资,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

度,减少收入么?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

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

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

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人。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

作、青岛港的独创。

1997年11月,老港区承运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有可能

引发恶性事故。为了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身着防化服全

线戒严。船靠岸后,在许振超的指挥下,练就一手“无声响操作”的桥吊司机们个个精

心操作,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卸下,又悄然无声装上火车。船东代表感

慨地说:“你们的作业简直是‘行云流水’,太神奇了!”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

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

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

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

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

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

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

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

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

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

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

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

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

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

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

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

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

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

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

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

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

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

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的维修技术出了名,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传呼机,许振超的传呼机一天24小时

都开机,只要桥吊有故障,随叫随到,随到随修。

掌握了修桥吊的技术,许振超仍不满足。因为作业中桥吊一旦发生突发故障,如果

不能及时排除,将对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许振超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

—“15分钟排障”。他从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入手,不断探索,终于做到心中有数,手

到“病”除。目前,桥吊队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已缩短到15分钟

以内。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

钉。”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

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

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

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

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

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

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

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眼里布满血

丝,嘴上裂着口子。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其中一个,就是许

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

壳。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

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

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

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

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

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

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

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47

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

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

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

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而许振超总是谦虚地说:“装卸效率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

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

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现在,队里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

的装卸专家,不少技术主管成功地主持了许多桥吊的电控改造,桥吊队维修班还改进了

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的时间——这个时间又为全国沿海港口最短。

更令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振奋的是,“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

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年来,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

求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

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

高速增长。

在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岛港码头采访许振超时,这位朴实的“老码头”指着海

上熙来攘往的货船,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货走得快,走得好,咱心里就踏实。”

许振超的“绝活”

新华社青岛4月12日电(记者刘海民、林红梅)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绝不敢相信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会是那样神奇。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

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外国船员称“匪夷所思”,但中国的码头工人许振超出神入化

般地做到了。

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

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

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

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

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

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

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

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

“绝活”。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

凭借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一钩准”是许振超20世纪70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

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锁

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练成

“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

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着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

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

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

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

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

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斗伸张开有3.4

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尺

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

厘米,码头工人叫起“龙骨”。打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

篷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

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

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

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

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的另一个“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出了

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呈现无故

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是技术主管昼夜值班制,二是出

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制度;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作业前要技术主管事

先检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事先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

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轮

保班全部100%”的目标。

工友们都说许振超能琢磨也会琢磨,他创造的那些“绝活”推广后,铸造了青岛港

的新优势,也引领了工友们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我国码头工人许振超团队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林红梅、刘海民)我国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

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效率,近日被交通部

认定为世界最新记录。

据交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交通部反复核实,并与世界权威机构沟通后确认:2

003年9月30日,许振超桥吊队在接卸“地中海阿莱西亚”轮的作业中,创造的每

小时381自然箱的集装箱装卸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

2003年10月,世界航运业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专门刊发了许振超团队创

造的381箱的世界记录。世界著名船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专门写信到青岛港致贺。

此外,2002年3月4日,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在对英国铁行公司“托米

斯轮”的货物装卸作业中,以每小时装卸299.7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中国大

陆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

2003年4月27日夜,许振超团队在接卸“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

以每小时339自然箱的单船效率,首次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上一个记

录是由香港现代货柜码头于2001年2月1日创造的,单船效率为每小时装卸336

自然箱。

青岛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桥吊队队长许振超的名字,命名这一世界效率为

“振超效率”。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我国特大型亿吨港口,2003年完成

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中国港口第三位。

和谐的钢笔
寂寞的口红
2025-04-29 00:55:32
钢丝绳输送带因其承荷量大和较高的运转速度,被大量地应用在煤矿主进运输上。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对输送带阻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技术上不过关,输送带的耐磨性能下降了。如果输送带磨损严重,钢丝绳裸露。不加以及时修复的话,就无法运行。面临报废。这样会给矿上的生产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及时快速修补钢丝绳输送带的局部磨损对保证正常的生产具有很大的意义。

局部磨损修复方法的比较:

1局部橡胶硫化法:用小硫化器对局部破损处进行硫化。因受到硫化器尺寸的限制,修复速度只有0。5m/h左右。这一方法不适合进行长距离的修复。

2胶皮贴补法:采用德国技术的胶皮贴补法,其最大优点是修补速度快。在对待贴补处进行打磨清洗后抹上粘接胶,贴上胶皮,即可开机运转。其缺点是:通常在运转60-90d后,胶皮会脱落。更大的问题是,如果输送带是在潮湿的环境中运转,水汽就会积聚在粘合面的空隙之中,锈蚀钢丝绳。日久就会锈断钢丝绳。乃至造成整条输送带的突然断裂。另外,这种修补法造价也较高。

3橡胶修补胶覆盖修补法:国内外生产的橡胶修补胶均为双组份聚氨酯胶液。使用时将两者倒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填补到待修补面上,在一定的时间内固化后成为与橡胶类似的弹性体。固化所需时间一般为0。5-6 h,与固化时的环境温度相关。固化后的胶体与输送带表面有很好的粘接性能,在试验室内的实验数据表明可以达到6kn/m(180度剥离强度)。所以修补面的结合及密封性很好,不会出现水汽进入结合面而锈蚀钢丝绳的情况。更有利的是其耐磨性能相当优异,阿克隆磨耗值比橡胶低4-6倍。而优越的耐磨性能正是输送带局部磨损修复重点要求。综上所说,这种方法是修补钢丝绳输送带局部磨损的最有效方法。

通过对三种修补法的对比和修补实践,我们认为橡胶修补胶覆盖修补法是效果最理想,而且有效防止输送带由于磨损不加以密封覆盖而形成锈蚀,造成断带事故。要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必须进行修补。最后,欢迎大家采购青岛双虎输送带生产的各类优质输送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