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无锡“阖闾城”遗址就是春秋吴国都城“阖闾大城”吗?
是的。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为春秋时期城池遗址,是扼守太湖北部的军事站略要地阖闾城。
该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时间。城址呈长方形,城中段有残存城墙相隔,形成东西两个方形城区。东城较小,在无锡境内西城较大,大部分在武进境内。城墙残高3-4米,墙基厚约20米,均系夯土筑成。城壕总长约4000米。发现陆门和水门、大型建筑群、护城河等遗迹。西城遗有练兵场和点将台,一土墩传为兵器库遗址。城东北胥山传为伍子胥屯兵处。
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红陶和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的曲折纹、回纹、菱形填线纹等几何形残陶片。为研究春秋晚期吴国历史和无锡的吴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闾城作为吴都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这个吴都存在的时期正是吴国最辉煌的时代,从吴国精神楷模季子到吴国最伟大君主阖闾。
扩展资料:
考古过程
200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开始了对苏州先秦时期古遗址的全面调查、发掘和研究。这同时也是对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大型遗址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通过近六个月的调查和发掘,一座面积大、遗存丰富、等级高的大城渐渐掀开历史的卷帘,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口传历史中不难发现,今天的苏州西南部山间盆地,也有多处与吴国建城有关的地名,如木渎、馆娃宫、胥山、胥口、越城等。宋人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城邑》也记载:“而流俗或传吴之故都在馆娃宫侧。”在考古队看来,除了上述的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外,这座古城所处的位置,也比现在的苏州市区更适宜用作春秋晚期的吴国都城。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付仲杨先生提供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古城遗址位于盆地之内,三面环山,只有一个主要的山口可供军队进出。将城门设在山口所对的位置,就可以形成极好的防御效果。胥口新锋村发掘点发现的水门遗址紧靠太湖,也与史料中,吴国拥有强大水军的记载相对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阖闾城遗址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苏州发现东周大型城池遗址 或吴国都城
?
隧道沿线共设置8个出入口:
金匮大桥东侧敞开段1个,
从运河东路、通扬路、兴竹立交进出隧道各2个匝道,
广南立交西侧主线敞开段1个。
相关阅读:
太湖大道隧道西起金匮大桥,东至广南立交,主线全长4045米,采用4车道和6车道两种断面形式,地面道路为双向6车道。隧道沿线共设置8个出入口:金匮大桥东侧敞开段1个,从运河东路、通扬路、兴竹立交进出隧道各2个匝道,广南立交西侧主线敞开段1个。工程同步对知足桥、金塘桥、冷渎港桥等3座简支梁桥予以拆除重建。
太湖大道隧道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5月竣工通车。太湖大道隧道的建成,更好地满足了沿线居民交通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中心区东西向交通与南北向交通的转换压力,并与2009年建成通车的红星路地下立交,以及后续建成通车的太湖大道东段高架,共同构筑一条长约11公里的沟通中心城与沪宁高速公路的准快速路。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无锡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隧道】,即可获得无锡隧道最新消息,开放时间、封闭时间,限速情况,无锡隧道长度等。
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分两段:太湖大道隧道和太湖大道高架
【关键词】太湖大道隧道
【位置】西起金匮桥,东至内环广南立交,设于太湖大道地下,横穿太湖广场、清扬路、通扬路、古运河、塘南路、沪宁城际铁路、长江北路,全长4公里
【注意点】隧道从金匮桥至兴竹立交一段为4车道,从兴竹立交至广南立交一段则是6车道,隧道内全程限速监控60码
【出入口信息】隧道设8个出入口,分别为:
金匮桥往内环/东亭/新区方向 入口——运河东路/凯宾斯基 出入口——通扬路/世贸中心/清扬路 出入口——兴竹公铁立交/兴昌路 出入口——内环广南立交 出口
【开车提示】隧道内开车容易开错出口,如需到地面道路,提前出隧道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6/032922356983.shtml
太湖大道高架西起内环广南立交、东至沪宁高速无锡东收费站,将于7月1日开通,全程高架无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