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景德镇哪里挖出瓷片

等待的魔镜
痴情的水池
2022-12-21 20:00:52

景德镇哪里挖出瓷片

最佳答案
爱笑的烤鸡
重要的大山
2025-04-21 10:37:57

景德镇市是举世闻名的瓷都,整座城市原来都有许多窑厂,生产出了大量的瓷器,当然久而久之地下就有大量的瓷片,在景德镇挖瓷片是不好挖的,因为现在许多地方都成了遗址,像御窑厂遗址,民窑遗址,如果一不小心挖到那去了,是要付刑事责任的!所以还是别乱挖为妙!否则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最新回答
背后的路灯
傲娇的宝贝
2025-04-21 10:37:57

个人的心得体会:

作为瓷片收藏,首先要明白瓷片收藏的意义所在:瓷片是珍贵的瓷器标本,是旧瓷片虽残缺,但它的制做、绘画艺术仍然是高水平的,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工艺水平,另外瓷片还可以做为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瓷片,本来就是整件瓷器破碎后的残缺部分,中国是瓷器大国,千百年来产量巨大,产生的瓷片数量更是恒河沙数,不是所有的瓷片都值得收藏,瓷片的收藏要讲究:

1、代表性。所收藏的瓷片,要能代表历朝历代的制瓷水平,必须是精品瓷器破碎后留下的瓷片才有收藏的价值。

2、系统性。收藏瓷片,最忌讳想收就收,杂乱无章,最好分门别类,有层次,有脉络的进行收藏。如唐瓷,宋瓷,元瓷,明瓷,清瓷这样按朝代收藏。又或是如:青花瓷,五彩瓷,青瓷,白瓷,这样的按门类有针对性的收藏,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收藏。

3、准确性。收藏瓷片,不能偏专于“收”,边“收”边“学”才是王道。瓷片虽然相对瓷器来说假冒伪劣没那么多,但依然充斥着大量仿品。在收藏的过程中,要练就自己的眼力,把好收藏关,去伪存真,由真而精,学以致用,学以有为。

这样的收藏,方才能在瓷片的收藏中获得经验,获得乐趣,获得知识,获得收益

务实的老虎
傻傻的大树
2025-04-21 10:37:57

景德镇对于我来说,是少数愿意去非常多次的旅行目的地。

这个地方很特别,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其实特别糟糕。不得不说,它和我想象的旅行城市差太多了。

这里尘土飞扬,城市建设缓慢到令人绝望。老城区修路是常态,五年来可见的改变极其微小。从高处望去,你可以看到城中心汇集着不少破旧不堪的老屋子,仿佛时光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可是,一旦深入后,你会发现 这座城市因为与瓷器千百年来的连接,而产生了某些奇妙的磁场。

那些看起来破落的房子,有的是十大瓷厂曾经的办公地和生活区;有的是改制后忽然如春笋般冒出的陶瓷作坊;有的是陶瓷品商城……

每一处沧桑的角落,仿佛都留了一段密码,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走过才能得到它。而当这些密码组合在一起,就能破译出景德镇的奇特了。

去的次数越多,我越对这座城市充满敬意,毫不夸张地说,景德镇有全世界最顶尖的手工制瓷技艺。

陶艺家们慕名而来,我常能在小作坊看到外国艺术家用翻译器和老师傅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他们一起做出了某件有趣的艺术品。

和其他手艺城市相比,景德镇是包容的,它接纳各种可能的风格,鼓励创新,仿古只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来到景德镇,正确的玩法不再是逛景点,找打卡地,而是 逛工作室、逛市集、逛鬼市。 人是这个城市最有趣的部分。

景德镇能带给你的体验,也和其他 旅游 城市真的不同,之前嬉游有发过【 景德镇慢行:淘点器物,寻点好吃的 】,但我觉得还不够深入。这次来景德镇,我希望能把更多特别的体验分享给你们。

鬼市和鬼有什么关系?

鬼市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瘆人。

如果对古玩的熟悉的朋友,其实会发现中国有不少城市,其实都有鬼市,比如北京、天津等。 鬼市是一种特别的地摊文化 :入夜撂地摊、做买卖,拂晓散市。

据说清朝的时候,就有这个名字了,那时因为是在天黑的时候做交易,摊主们为了方便会点一盏煤油灯,灯影忽明忽暗,来往的人群在摊位前晃动,有点像是鬼影,就用了这样一个名字。

所以,鬼市和鬼没问题,它一点也不吓人,可以放心大胆去。

景德镇的鬼市,在全国算是比较有名的。它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最早是在景德镇饭店门口开始的,如今鬼市已成规模,它摆在了 曙光路的古玩市场内,每周一凌晨三点开业。

我去过两次景德镇的鬼市,而除了鬼市外我从未逛过任何古玩街。和潘家园这样的古玩街相比,鬼市更亲民一些,千奇百怪的东西都能淘到。我自己也买过一些不贵的、好玩的小东西,比如建国瓷厂的八骏马,每一匹形态都不同。

还有一些匣钵土做的神兽,虽然买的时候摊主们一定会承诺这是老东西,只是有瑕疵。不过我的心态就很好,我就是把它当现代器来买,打水漂了就是几百元,但看着至少是舒服的。

对于鬼市,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旧货市集来看待,以玩和逛为目的,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

对于我们这样的非专业玩家,想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花几百元的小钱,买个乐趣,学个知识。

我有一个匠二代的朋友,父亲在训练他做瓷器时,就会让他一边读陶瓷史,一边去鬼市练手。后来实战了一年,和各路摊主们沟通后,他基本了解了瓷器发展的脉络以及每个时期瓷器技法、釉色上的特点。

所以,鬼市虽然只是个地摊市集,但只要你用心看、听,就能学到一些有趣的陶瓷知识。

而如果你是第一次来鬼市,建议可以多听少买。

我最近的体会是和十年前相比,鬼市现在能买到好东西的概率很低。

我有去过不少艺人朋友的工作室,里面都有一些从鬼市淘来的古瓷,比如 玳瑁釉盏 ,而这些我都没有再在市场看到。

现在的鬼市,里面有不少翻新、造假的东西,水很深,玩的意义大过买。

趟鬼市的规矩

在去鬼市前,我还要和大家科普一些它比较有趣的规矩。

首先“鬼市”其实不能叫逛,正确的说法是“趟”。用“趟”这个字,自然是因为水深了,这里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地方。

1)行家的标配:手电筒+放大镜

来到鬼市,行家和游客一眼就能看出来。行家手里,多半随身携带一个强光手电筒。而之所以要拿手电筒,是为了 鉴定器物是否有修补痕迹及附着物移植痕迹 。

但据说如今的造假能力,早不是一个普通的手电筒能看破的了。

感觉还挺好玩的,现在还有不少人是直接拿手机来照的。

我第一次去鬼市是十点,那会差不多摊主要收摊了。天亮之后就没有这种有趣的氛围。

所以,来鬼市要起早,才能感受它真正的氛围,至于手电筒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

如果更专业一些的人,还会随身携带放大镜,来观察瓷器的细节部分。

2)专业话术

在鬼市,货品的价格一般都是以块和毛来定价: 一毛等于十块,一块指一百 。

千万不要以为5毛钱真的是5毛钱就行!

如果实在不懂,就直接问摊主多少钱就行,没必要一定要跟着摊主来讲专业术语,讲不熟练的话还可能会把自己绕晕,影响正常的还价发挥。

3)不问来源

来买的人基本很少打探货品的来源,基本买家在分辨真伪后,就直接进入讨价还价的阶段。

我之前有咨询过朋友怎么还价,他说随心还。比如对方开价300,还价50也不为过,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如果不知道怎么还,就站在人多的摊位观摩。

大多时候,摊主真的不清楚自己卖的是什么。年代、工艺他都是和你一顿乱说,听过就好,不要被带了节奏。

鬼市可以淘到什么?

每一次去鬼市,我都能看到各色不同的东西,景德镇鬼市上卖的东西,以各路瓷器为主,其他也有文玩、家具类的,而且总是有非常离谱的,比如有人曾看到鬼市上有卖牌位,按理说这样的东西中国人是忌讳的。

我是在周一凌晨五点去的,冬天的鬼市开业会晚一些,一般六点的时候最热闹。

醒来的时候,我也无比挣扎,走到路上的时候,整条马路空无一人。

但行家都是大清早赶第一波去选货的,等天亮了不光没有鬼市的氛围,好货也早已被选走了,所以,还是要起早。

打车来到鬼市的时候,有一些已经摆好的摊位,但也不少摊主仍在收拾,准备开张。

走进市场,可以看到最早来的人大多都自备手电筒,像我这样拿着相机拍照的人几乎没有。

有的摊位人来人往,聚集了不少看客,买家都是蹲在地上一边看一边聊。

有的摊位则是冷冷清清,零星地摆出几件货品。

这里交流基本都是轻声细语,老板卖不了货也不会大声吆喝。我一开始都是以观察为主,看别人怎么买卖,看的过程也挺好玩的。

鬼市上能淘到一些什么样的宝贝呢?我把我觉得特别的一些罗列出来。

1)明星产品:绝版老瓷片

景德镇在宋、元、明、清为主要产瓷地,所以这里的老窑口及窑口旁堆放破损陶瓷的地方很多,且明清官窑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为宫廷烧制瓷器一点都马虎不得,稍有瑕疵就会被砸碎埋在地里。

后来,在城市建造的过程中,大量古瓷片被挖掘出来。

于是,不少当地的百姓都开始自发去挖,据说上个世纪的景德镇,也有人因为挖到瓷片一夜暴富。

古瓷片埋在景德镇的角角落落,过去不少人会在逛公园的时候顺路挖,现在公园不能挖,有人每年就会等河流退水后在溪流里挖。

记得我之前去浮梁县采访的时候,涂老师有带我们在田野里捡,那会挖到古瓷片的概率特别大。对了,他还专门写过一本古瓷片的书,叫做《捡来的瓷器史》,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

再说回来,百姓挖来的老瓷片,平时会有专门的倒爷去收,然后拿到鬼市卖。

最初的鬼市,大家就是冲着这些老瓷片来的。到今天,也依旧有人背着一个大袋,里面放着一堆沾满泥的瓷片就来摆摊。

这个场景还是蛮有趣的。真的是没有最破,只有更破。

有人会说,都碎成这样了还有用吗?其实,这些老瓷片挺有价值的。瓷片因为破损严重,不太值钱,对于考古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但老瓷片可以帮助不少专门学习陶瓷的手艺人,去还原当时的纹样、釉色等,方便他们去做测试。

这些也能帮助学者去了解那个时代的艺术和技术发展等,因此,这类东西还是很受欢迎的。

当然,如果你眼睛够尖,这里面也有特别有收藏价值的瓷片,比如元青花的老瓷片,过去十几元一块,后来因为元青花保留下来的瓷器非常稀少,于是这类瓷片也被炒到了一千一块。

2)古瓷器

历代官窑、民窑瓷,各个时期的青花、粉彩等在这都能看得到,器型也很丰富,有碗、盘、合、瓶、壶、罐等。

这里感觉就是就是一个活着的瓷器博物馆。只不过,真假凭眼力,来练练手也是不错的。

如果你对陶瓷有一些了解,其实大致能知道颜色釉、珐琅彩等工艺分别对应的时代。大物件是真品的可能性比较低,小件的民窑的瓷器占多数,品相好的很少。

这些是翻新的现代器皿比不了的。

3)瓷厂的厂货

景德镇过去有十大瓷厂,每个瓷厂制作不同的陶瓷品类,比如建国瓷厂主要做颜色釉,雕塑瓷厂就会做各类雕塑类的瓷器等。各个工厂除了要承担生产和出口的任务之外,他们还有专门的美研所,来做研究的工作。

从这里生产的瓷器会出口到世界各地,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一半,过去都来自瓷厂。

瓷厂经历过非常辉煌的时期,那个年代所有好师傅、有才华的研究者都聚在这里,这里复刻还原了 历史 上的经典瓷器,也设计了不少属于那个时代的器物。

因此,厂货承载了一段时代记忆,如今虽然十大瓷厂都不在了,但不少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很愿意收藏它。

当然,虽然瓷厂的货量很大,但很多摊主拿来卖的很可能是等级比较低的残次品(当时厂里都有评级,按级别卖价格)。

而且一些现在比较有名的传承人所监制的,也几乎不会在其中。这些通货有没有收藏价值就很难说了。

4)文玩书籍

这次在鬼市,最吸引我的是卖书的大爷。他的书品类丰富,我之前为了写稿还买过浮梁县志的电子版,没想到大爷这居然也有卖。

想要快速了解县城,读县志是很好的方式。

一本县志的价格差不多20元,非常划算。

还有一个卖石头的摊位,车上的石头有点酷似太湖石,不少形状还蛮好看的。

我个人蛮喜欢看石头的,这些形状各异多的石头可以放在茶台,也可以放在鱼缸里,或者作为一个小型枯山水的一部分。

5)匪夷所思系列

在鬼市,万物皆可卖。

乱入古瓷器的,有萌萌的中国风圣诞老人。

有很像言情小说封面的瓷板画……

有老家具,好像是从民居收到的。看起来还有点破破的。摆在路边售卖,上面还有镇宅的守护神。

有来自异国他乡的略微诡异的人像。

有批发高仿铜钱的……

还有卖小狮子的,狮子的表情活灵活现,远看还有点喜气。

全场最奇特的,是居然还有人卖军大衣。我真的不知道受众会是什么样的人……

写在结尾

景德镇的天差不多是从六点左右开始慢慢亮起来的。

我到达鬼市的时间是五点半,到了七点,拿着手电筒的人差不多也都走了。游客陆陆续续地进来。

人群散去,这个摊主吹起了笛子

除了鬼市之外,曙光路的古玩市场还连接着当地的海鲜市场,不远处的马路上还有沿街叫卖的蔬菜摊。

这应该老城区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离开鬼市,我还建议大家可以去“吃天光”,早起三小时,能干的幸福的事可太多了。

我吃到了久违的抚州巷的油条包麻糍,在杭州出现网红款前,我第一次吃到油条包麻糍的做法,就是在景德镇。

逛鬼市+吃天光,让你一个早晨都能保持满满元气。

/交通贴士/

相关阅读:

景德镇慢行:淘点器物,寻点好吃的

这里有座深藏不露的文艺小城,好逛好买又好吃

体贴的飞机
魁梧的果汁
2025-04-21 10:37:57
1 窑址是可以挖的,前提是,这些窑址还没有明确的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你去挖那些已经确定为保护单位的窑址,那肯定不行的. 比如杭州官窑,处州龙泉窑.

2 中国古代窑址千千万,比如浙江,福建,河南,山西等地,尚有许多窑址没被发现,或者没有被当地文物机关管理,那你尽管去挖好了.浙江丽水和福建的山里肯定有的. 还有比如景德镇,前几年常有明代官窑废坑挖出来,当地一些人就是靠这些发财的.但只怕你一个外乡人,恐怕很难从当地人手里讨到好处.

温柔的胡萝卜
虚拟的蛋挞
2025-04-21 10:37:57

在收藏界有一句俗语:眼力不狠,收藏不真。藏家往往因为眼力不够“狠”就被打眼,行家的“眼力”往往不够“狠”,看不死藏品而错失良机。对于收藏人,眼力是决定是否入门的关键,没有眼力就谈不上收藏。好的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好的眼力是经历出来的,而狠的眼力是磨练出来的。那么古玩行里的“狠眼力”到底是如何练就的呢?鉴于笔者还没有资格说自己已经具备“狠眼力”,但身边却不乏具备“狠眼力”的藏家和行家。耳融目染,也就知道了他们是如何“狠”出来的。

作为新入行的收藏人,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对圈子跟对人”。很多新手可谓是“钱壮怂人胆”,以为有钱就可以进入收藏领域,就可以到古玩市场上买到真品,这肯定行不通。收藏是个特殊的行业,一直是收益风险自负,制假卖假行为基本没有行业约束和法律制裁,使得收藏圈变成实实在在的血腥江湖。既然是江湖,江湖自然有江湖的圈子,玩真品的圈子,玩赝品的圈子,仿造的圈子,做旧的圈子,布局杀猪的圈子,摆摊开店的圈子,拍卖的圈子等。圈子与圈子之间错综复杂,作为收藏新人通常是一头雾水。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玩真品的圈子一般都很务实,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圈子,对圈子内的人要求非常严格,要求财力、眼力、精品、人品俱全。国内民间玩真品的圈子大致分北京圈(明清瓷器为主)、河北圈(定窑和磁州窑为主)、河南圈(唐三彩、钧窑、汝窑、磁州窑系为主)、陕西圈(耀州窑为主)、南京圈(宋、元、明、清残器为主)、杭州圈(南宋官窑、越窑、龙泉窑为主)、景德圈(宋、元、明、清、民国窑址残修器和建国后的厂货为主)、南昌圈(以景德镇窑口为主,吉州窑附)、长沙圈子(长沙窑为主)等。作为务实藏家和初学藏家,能经常参与到这些圈子,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从这些草根藏家身上学习到很多有用的收藏知识和锻炼“眼力”的机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收藏也是同理。如果你很幸运地进入一个正道的收藏圈子,首先古玩基础知识和收藏方向是必须确定的,你不能什么都收藏,必须得有主次和轻重,如唐宋元明清各朝瓷器,或者某个地方窑口的瓷器,从文化历史、器形工艺、色釉等各个方面考虑,制定你的收藏计划。你有大钱可以从大处着手,小钱可从小处着手,子弹最好打在一个门类藏品上。然后不要急于下手买整器,应该认认真真地搜集窑址标本和基建工地出土的相关标本。研究窑址标本的工艺特征和各种釉面特征,熟悉各个地层出土的“坑口”皮子特性和釉面腐蚀的老化程度。甚至还要仔细研究标本断面胎料烧结状况和手感。反反复复地研究和对比,同时还要和相同的馆藏藏品对比,什么时候感觉这些标本和馆藏都如同自己的父母和儿女一样熟悉,你的悟性和眼力自然会大大涨进。圈里都知道,挖墓和挖瓷片的铲子,虽然不是专业搞收藏的,但他们非常熟悉自己领域里的瓷器真赝。原因是他们经手多了,各个坑口出土的真货在他们脑子里已经形成牢固的思维定式。比如景德镇的铲子和摆摊贩子就非常熟悉景德镇窑口的整器和窑址残件标本,在景德镇高仿如日中天的今天,他们大多数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练就一副好眼力。尤其星期一二的国贸市场,总能碰到全国来此练眼力的专家和藏家。

收藏圈历来没有常胜将军,行家或者藏家平时的“眼力”再牛都不算,关键是下手的那一刻。行家打眼,在圈子里都是难以启齿的事,退货就更丢人,有些行家打打眼一两次被行里知道,混不下去的大有人在。这说明行家的“眼力”就是生存的资本。所以行家或者藏家“打眼”一般都是偷偷的自咽苦果,吃一堑长一智作为自己的教训。“眼里”的练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历技术层面的考验和社会心理学的认真思辨才能最终达成。

古玩战场上行家和藏家的“眼力”是发现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物精品。没有眼力,什么都谈不上,即便你有雄厚的资金,如果自己不具备发现具有“毒眼力”的人才或者自己具有“毒眼力”,资金照样会打水漂,而且是血本无归。

一些藏家具备一定能力之后,总以为只要在市场上捡漏、在拍场上举拍、在圈子里能出货就很神气。其实还要磨练的还有许多。从古玩圈子里货卖行家这点来看,往往巨大的陷阱和隐秘的布局时刻陪伴着,只要你的欲望大过理智的“眼力”,或者邪恶一旦盯上你,那是非常麻烦的事。资深的藏家和行家都是拿血本买出来的,拿教训磨练出来的。没有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人,古玩界尤其如此,古玩界真正具备鉴定能力的全才少之又少。所以,把一个门类做通、做扎实之后,再做其他门类。就陶瓷而言,从原始陶器到原始瓷器,再到战国两汉陶瓷,唐代南北窑口瓷器、宋代五大官窑和南北窑口瓷器、元代南北窑口瓷器,明清官窑和民窑瓷器,民国瓷器等等,跨度数千年,延续几十个朝代,每个窑口的各个时期的传承和工艺特征以及现代后仿的差别,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实践中总结鉴别经验。这样庞杂的窑口和种类,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专项研究几个门类,把子弹打在目标上,才是最为关键。不要欲望太强,要克制和节制。记得著名演员陈道明有过一段话很经典,同样用在资深藏家身上也有其借鉴意义:“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说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人性的弱点”永远是藏家的最大敌人。捡漏、冲动、贪婪、幻想、犹豫、后悔、虚荣等始终相伴左右。如果能克服这些毛病,极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大行家和大藏家。

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回复,让万千网友看见你的心声。

艺术品市场收藏资讯,聊谈圈里那些事,传播古陶瓷、书画收藏知识,宣扬中国古文化。

健康的小蝴蝶
怕孤独的大碗
2025-04-21 10:37:57
你是想挖瓷片吧?修地铁盾构的时候都专业的大型汽车运输队把土给运到能倒渣土的地方去了,通常都在晚上12点左右开始运输,你可以晚上在工地边上守候,车队出来你跟着他们走,一般的距离不会超出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