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花瓶有哪些造型?如“美人瓶”,还有哪些最好有图片直观介绍。
玉壶春瓶
这是我的瓶子,前一段在臻瓷坊入手的,老师纯手工作品。
玉壶春瓶 是一种小口、大腹、造型修长的容器,最初用于盛放酒水等。从宋代起,瓷瓶更多地成为一种陈设器,大都做工精细,用科名贵。
蒜头瓶
这也是我本人的瓶子,也是臻瓷坊老师纯手工绘制的,这个瓶子也是我的最爱。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 注释: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玉壶赏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柳叶瓶 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梅瓶
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花口瓶 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天球瓶
我之前也有一个,送人了,也是臻瓷坊老师纯手工绘制的,当时特别喜欢,奈何长辈要要,只能割爱了。
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
胆式瓶 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宝月瓶 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象耳瓶 广口外撇,短颈,身如赏瓶,瓶颈带有象头形状做成的瓶子耳朵而得名。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和粉彩。
摇铃尊 清康熙年间的流行器式。其特点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弧形或筒式腹,浅圈足,平底,形似带把的摇铃而得名,以青花釉里红制品为多。由于此类器型罕见,存世量稀少,历来身价不菲,备受关注
这类照片 一是可以购买书籍 如“《清代粉彩瓷识真》,《晚清官窑瓷识真》等
二是到网上搜索查询。 例如 到百度搜索 的图片上搜 “清代瓷器” “乾隆粉彩瓷”,“清仿青花” “清朝将军罐” “清代陶瓷碗” …… 等等,会有大量的图片的。
作为一例 请看 清代瓷器·清咸丰粉彩翼龙缠枝花纹碗
一个造形较特的清朝碗
通体砖: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通体砖比较耐磨,但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分类分为防滑砖、抛光砖和渗花通体砖。适用范围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地面,一般较少使用于墙面。
釉面砖:
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一般来说,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起到防污的作用。但因为釉面砖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分类按原材料分为陶制釉面砖和瓷制釉面砖。依光泽不同,又分为亚光和亮光两种。适用范围厨房应该选用亮光釉面砖,不宜用亚光釉面砖,因油渍进入砖面之中,很难清理。釉面砖还适用于卫生间、阳台等。
抛光砖:
抛光砖就是通体砖经过打磨抛光后而成的砖。相对于通体砖的平面粗糙而言,抛光砖就要光洁多了。这种砖的硬度很高,非常耐磨。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分类可分为渗花型抛光砖、微粉型抛光砖、多管布料抛光砖、微晶石。适用范围除卫生间、厨房外,其余多数室内空间都可使用。
玻化砖:
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玻化砖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但是玻化砖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缺陷就是经过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灰尘、油污等容易渗入。分类主要是地面砖。属于抛光砖的一种。适用范围玻化砖适用于客厅、卧室、走道等。
马赛克:
马赛克是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的砖,它一般由数十块小块的砖组成一个相对的大砖。耐酸、耐碱、耐磨、不渗水,抗压力强,不易破碎。分类它主要分为陶瓷马赛克、大理石马赛克、玻璃马赛克。适用范围它以小巧玲珑、色彩斑斓被广泛使用于室内小面积地、墙面和室外墙面和地面。
1、起始时间不同
德化陶瓷: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
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
2、历史地位不同
德化陶瓷:德化陶瓷又称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景德镇陶瓷: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艺术特点不同
德化陶瓷:胎釉质量优良,说明从制作到装烧工艺都极其认真考究。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思造型、整体与局部比例协调、形象完美。擅长把握刻划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表及里,展示细腻生动的神情风韵。
景德镇陶瓷: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化陶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陶瓷
壁画,顾名思义,是指描绘在建筑物的空间或室内外的墙壁及天花板上的图画。那么,陶瓷壁画又是怎样的一种壁画呢?简单的说,陶瓷壁画不同于其他质地壁画,但是却是从其他质地壁画中发展演练而来的一种独具风格的壁画。具体来说,陶瓷壁画这种工艺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向大家详细介绍陶瓷壁画工艺,相信大家看完小编的介绍后,对陶瓷壁画将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陶瓷壁画工艺是利用建筑贴面的陶或瓷的原料,制成方块,拼成画幅,或刻或画,不是一次烧成,有的再加彩,又在一次低温下烧成或在没烧成的坯块上,用釉下彩颜料作画,在一次高温下烧成或在烧成的坯块釉面上,用釉下彩颜料作画,在一次低温下烧成。釉上彩也好,釉下彩也好,前者有古彩、粉彩、新彩等等之分,后者有青花、色釉等等之别,由于彩类种数繁多、综合装饰的陶瓷壁画,也有出现。不过,以新彩与粉彩相结合绘制的陶瓷壁画为最多。
陶瓷壁画工艺,既可仿古,也可创新,包括古今中外画种、尤其是国画、版画、油画、水彩画变形图案等等,均可达到其艺术效果,论画法,无论工笔重彩、还是兼工带写,也不论是描图装饰,还是明暗洗染都能任凭自由施展,这是任何材质壁画无法比拟的。如果能把所有陶瓷装饰方法都加以充分综合利用,融合于陶瓷壁画工艺之中,那么,它将会产生更加奇观瑰丽的艺术效果。 论色彩,亦相当丰富,表现力极强,陶瓷壁画工艺还有高温色釉绘画,使生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壁画,尤其是用仅一厘米正方大的各种不同颜色的釉面块瓷,直接在墙壁上镶嵌而成的壁画,更是一种创新。被装饰在我国首都北京饭店宴会厅里的《漓江新春》便是一例。久经不变,不怕潮湿寒热,还能抵御大气污染和光化作用的影响。
陶瓷壁画工艺和其它不同质地的壁画工艺一样,也成了建筑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建筑、古今名胜、楼台亭阁、别墅客厅、宾馆饭店、车站码头、机场地铁等等,一概适用,其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陶瓷壁画的工艺流程,必须考虑到其能否明确地表现出建筑物本身的特性,并要尽量避免那种不合逻辑、没有艺术境界的装饰,或脱离建筑物本身特性虚饰,否则,就会破坏建筑物在艺术上的整体感,致使两者各行其事,以致不能与建筑物在造型风格上取得一致。
看完了小编对陶瓷壁画工艺的详细介绍,以及附上的几幅关于陶瓷壁画工艺的图片,大家觉得陶瓷壁画工艺怎样呢?小编发自内心觉得陶瓷壁画这项工艺真的很绝美,抛开它悠久的历史不说,它融合了很多其它的质地壁画工艺,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独特并且惊艳的高度。想必这也是其它工艺作品所难以比拟的!
另一辅助光,在相机的位置,用灯箱,光线柔和。
几件陶瓷,不在水平线上,但相对都比较清晰。所以,要求用小光圈。同时,前后排陶瓷大小差别不大,应该用的是中焦镜头,而不是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