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和巴西对中国的陶瓷反倾销吗
有反倾销的
2014年1月17日,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发布公告称,巴方已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作出反倾销终裁,普遍反倾销税为5.14美元/千克,决定从2014年1月17日起正式对中国产陶瓷餐具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
墨西哥《金融家报》1月14日报道,墨西哥经济部于1月13日在《联邦官方日报》上公布了对中国产陶质和瓷质整套及零散餐具反倾销的最终裁决,裁决定于1月14日生效。
经济部经过对材料和证据的分析,认为中国产陶质和瓷质整套及零散餐具压低价格,对墨本国生产企业造成损害。其中主要证据是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价格比墨本国产同类产品低33%,与其他国家产同类产品价格相比则最多低70%。最终裁决规定:对每公斤价格低于2.61美元的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其计算方法为进口价格和参考价格之间的差价,但不超过对每个出口企业确定的具体倾销幅度。
针对反倾销的情况可通过转口的方式应对
更多转口、反倾销的情况可追问或百度昵称
巴西对中国的反倾销产品种类以下:
大蒜 反倾销税 0.48美元/千克
石墨笔 反倾销税201.4%
彩笔 反倾销税 202.3%
草甘膦 反倾销税 35.8%
蘑菇 反倾销税1.05美元/千克
环形永久磁铁 反倾销税43%
碳酸钡 反倾销税105.17美元/吨
金属镁 反倾销税1.18美元/千克
镁矿粉 反倾销税0.99美元/千克
热水瓶胆 反倾销税47%
台扇 反倾销税45.24%
自行车橡胶轮胎 反倾销税0.15美元/千克
锁具 反倾销税60.3%
皮鞋 反倾销税 13.38美元/双
圆珠笔 反倾销税 14.45美元/千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升宝国际转口网,查询各国反倾销税挺方便的,把商品HS编码给一下就能查,主要省事不用管,客服会免费帮忙的,关于第三国转口贸易规避反倾销税费的解决方案和案例都有,很实用可以试一下
计算公式反倾销税税额=完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瓷砖作出双反产业损害初裁(普遍生产商/出口商反倾销税率为356.02% 反补贴税率为:103.77%)
2019年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瓷砖(Ceramic Tile)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强制应诉企业Belite Ceramics (Anyang) Co., Ltd.的倾销率为244.26%、Foshan Sanfi Import &Export Co., Ltd.的倾销率为114.49%、获得单独税率的生产商/出口商倾销率为178.20%、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356.02%。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0年3月23日对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6907.21.1011、6907.21.1051、6907.21.2000等项下产品及税号6914.10.8000、6914.90.8000、6905.10.0000和6905.90.005项下部分产品。
2019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瓷砖(Ceramic Tile)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强制应诉企业佛山市兴辉经贸有限公司(Foshan Sanfi Imp &Exp Co., Ltd.)补贴幅度为103.77%、Temgoo International Trading Limited补贴幅度为222.24%、中国其他生产商和出口商为103.77%。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6907.21.1011、6907.21.1051、6907.21.2000等项下产品及税号6914.10.8000、6914.90.8000、6905.10.0000和6905.90.005项下部分产品。
更多反倾销或转口的情况可追问或找昵称
从高速发展步入平缓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瓷砖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产量为45.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瓷砖产量达到7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4.6%。这与2012年1月预测的2012年瓷砖产量增长在5%以下,以及2013年1月预测的2013年瓷砖产量增长大约在5%左右基本相符。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瓷砖行业已经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步入了平缓的发展时期。这一平缓发展期,可能不是一年两年,也许我国瓷砖行业以后很难再看到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2.话说瓷砖产量过剩与表现
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年人均陶瓷砖消费6平方米是一个临界数据。目前我国年人均陶瓷砖消费大约就是6平方米[(年产量-出口)/人口],换句话说,我国瓷砖产量处于过剩边缘。
尽管如此,陶瓷砖产量的过剩并不恐怖。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我国瓷砖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产量过剩”的包围下发展,似乎永远没有过剩,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国的陶瓷砖行业几乎是100%的民营企业,充分竞争,趋利导致过剩,市场调节提升。更何况,陶瓷砖产品属于个性化产品,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全行业产品过剩,更不会出现全行业亏损。2013年上半年产量仅增长5.8%,但喷墨印花机的增长超过50%,意味着喷墨印花产品增长将超过50%。
怎样理解正在或即将出现的陶瓷砖产量过剩?可能各有各的见解。我看来,现阶段我国陶瓷砖产量过剩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性过剩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动态性过剩相对过剩等等。
政策性过剩,主要就是国家出台影响宏观经济或房地产发展的政策,造成房地产成交大量下挫,如: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房地产大面积限购,“国20条”等等,而造成陶瓷砖产品销售萎缩,但政策取消后,又出现井喷。最近国家限制楼堂管所建设,直接导致不少新上陶板、薄板生产线受到销售的压力。
阶段性过剩,整个行业本身比较饱和,由于特大季节性变化,如:洪涝灾害、冰冻灾害、或农忙季节,而使陶瓷砖产品出现较大面积、大量滞销,产品积压。
结构性过剩,某种、某类产品大量过剩,如:全抛釉产品、微晶石产品大行其道,大量取代传统抛光砖产品,而使抛光砖产品出现过剩,大量私抛厂倒闭地爬墙流行,而是传统瓷片出现过剩。
动态性过剩成为常态,由于我国瓷砖产量基数巨大,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大理石瓷砖、喷墨印花砖等多种品种中,今年几类产品表现过剩,明年另几类产品过剩。
相对过剩,由于陶瓷砖产品是极为个性化的产品,整个行业几乎都由民营、私有企业分散构成,市场经济主导、行业充分竞争,行业自身具有极强的应对调节能力,各时期出现的过剩多是相对过剩,容易调整度过。
历史上2005年西班牙年人均瓷砖消费量达6.7平方米。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向上的趋势来看,表明我国瓷砖产量还有一些增长空间,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产量增幅渐缓,过剩趋势渐明。
3.瓷砖出口量增、价涨、平均单价升
2012年全球瓷砖产品贸易总量约22亿平方米,中国瓷砖出口约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一半,2012年陶瓷砖产品的出口平均价格持续上扬,达到5.85美元/平方米(增长1.16美元/平方米),均价同比增长24.73%其中:地砖(包括瓷质砖、细炻砖、炻瓷砖、炻质砖)平均提高86美分,增长
15.25%釉面砖(陶质砖)提高1.37美元,增长33.74%。2013年上半年陶瓷砖出口平均单价继续大幅度提升,达到6.93美元/平方米,增长1.08美元/平方米。表2的数据也同时表明: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出口量的增长幅度较前几年大幅减缓,仅个位数增长。
出口额与平均单价大幅增长,可能是政府与业内人士多年所期盼的结果,特别是2012年与2013年上半年,提升幅度每平方米都超过1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都是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与品牌提升的贡献,可能更多是因为近年人民币汇率与价值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两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仅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接近2%。对内人民币贬值具体体现在:原材料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国内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提高,增加了陶企的生产制造成本。
4.我国瓷砖出口不断遭遇发倾销
2001年,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立案反倾销调查,拉开踉中国陶瓷砖反倾销的序幕。2003年2月4日,印度对中国企业征收8.28美元/平方米的反倾销税,为其他国家对中国陶瓷砖反倾销树立了一个“榜样”。
2005年,韩国对华陶瓷展开立案调查。2006年4月对中国陶瓷砖产品仲裁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应诉或主动应诉企业,最低税率为2.76%,最高为
7.49%,其他非抽样企业则享受13.3%的加权平均税率。2011年5月,韩国宣布延长征收针对中国产陶瓷砖的反倾销关税,延长期限为3年,征收的反倾销税在9.14—29.41%之间。
2006年6月,巴基斯坦对我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14.85%—23.65%税率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
2009年12月,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式立案,对所有中国出口至泰国的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均进行反倾销调查。2011年5月,泰国对华陶瓷砖反倾销案终裁前的税率确定:其中48家未抽样出口制造商获得的反倾销税率为4.58%。
2010年6月16日欧盟27国对中国瓷砖启动反倾销调查,2011年9月17日欧盟27国的终裁:对部分中国陶企实行26.3%—36.5%的进口关税,其他实行普遍税率69.7%的惩罚性关税。
2011年7月25日阿根廷工业部通告我国,称其已收到国内业界的书面申请,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未上釉地砖和饰面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年8
月28日,决定对我瓷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4.62美元/平方米,有效期6个月。2011年8月16日,另一个南美国家秘鲁也相继提出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但最后决定停止对中国陶瓷砖(小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1年9月6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的瓷砖关税从15%提高至35%。2013年7月8日,巴西对中国瓷砖展开为期40天的反倾销调查。
5.我国瓷砖出口与反倾销的一些思考
我国瓷砖最具竞争力,拥有最好的性价比。世界广泛需要中国的瓷砖。十多年以来,我国陶瓷砖出口一直是:量增、价涨、平均单价上升,但近两年出口的增幅也在下滑。目前我国瓷砖行业,仍是一个非出口依赖的行业。到目前为止,产品出口比例仅12%,出口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人均瓷砖消费接近或超过6平方米时,随着产量的增加,扩大出口或到国外办厂可能是中国瓷砖行业继续扩张发展的方向。中国陶瓷砖出口的最大障碍是国内陶企间的恶性竞争和国外陶瓷行业的反倾销。反倾销将常态化,应做出各种应对预案。
韩国几乎没有抛光砖产业。2006年对中国所有陶瓷砖提出反倾销调查,为什么不提出:其调查诉讼对象不精确,而推翻其立案?2011年日落复审,延长三年,凭什么征收的反倾销税进一步加重?仅仅是怀疑反倾销五年间我国陶瓷砖都是以最低税率的出口厂家出货?但我们自己有没有严格控制?
2010年欧盟27国启动反倾销。实际上,超过20个欧盟国家几乎没有陶瓷砖产业,为什么我们不游说这些国家的政府、进口商、商会反对欧盟反倾销立案?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而现在正在进行的日用瓷欧盟反倾销,瑞典等一些欧盟国家的商会组织就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1年巴西已经将来自中国的陶瓷砖关税从15%提高到35%,我国海关有没有监管对巴西的陶瓷砖出口单价变化,有没有陶企与出口商进行桌底交易,压低单价逃避高额关税?
2012年泰国突然成为成为我国陶瓷砖第三大出口国,达到4311万平方米,而2009年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仅1942万平方米,是否有陶企借泰国出口(暗箱操作)欧盟?几年后的日落复审准备如何对待?
对反倾销我们有多少预知?为什么每次都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政府、协会等有关部门应该监控什么?有可能做出具体应对预案?又怎样对待日落复审?日落复审是有准确日期的,有应对预案吗?
面对我国瓷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的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诉讼将常态化,我们应该寻找系统的应对措施。
6.营销新动向
渠道下沉:三四线市场全面发展,经销商扁平化扩大,县、镇级的分销商纷纷独立扁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繁荣了三、四线市场的瓷砖产品销售。
工程比例上升:精装房比例不断加大,如:万科地产现在是100%的经装修房现在广州、深圳超过50%的新建住宅都是经装修房沈阳已经出台二环内不允许毛坯房的政策。经济适用房大量增加,档次也不断提升。
品牌集中度增加:尽管陶瓷砖行业由于产品的品种花色众多,消费层次从高到低差异极大,不太可能像水泥、玻璃行业形成寡头。但近年来的发展,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鼓励了品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向。
多产品、多品牌、多店面经营:经销商为了更好地占有市场,逐步扩充自己的经营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从单一的品牌向多个品牌,从单一店面向多个点面发展。如:杭州东箭建材旗下代理了TOTO、箭牌、东鹏、金意陶、法恩莎、安华、美加华、高宝、万斯敦品牌,在杭州辖区内有加盟店60余家,经营面积达到50000平方,同时还拥有分销商150余家。而总部在北京的远东神华目前经营的品牌有法恩莎、安蒙、欧神诺、L&D、冠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跨地域连锁经营模式:华耐集团是国内最早实现陶瓷建材连锁化经营的企业。华耐集团旗下最大的体系——华耐立家建材连锁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瓷砖零售企业,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建材流通企业之一。2010-2011年度,华耐立家建材连锁得到迅猛发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东、江苏、山西、河北、安徽、云南等地建起246家自营店、103家加盟店、176家分销商,成为集家居建材流通、卫浴制造、整体家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企业。2012年华耐立家陶瓷方面的销售超过20亿元,如果作为单一陶企规模可以进入前十的水平。类似的还有广东惠泉美居北京远东神华。
混合营销体系组合:混合营销体系组合,主要是部分陶企调整一贯的区域代理体系而融入部分地区的分公司制。随着精装修房的比例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销售不断增加,分公司溶于区域经销代理制的营销体系开始出现。陶瓷砖产品营销整体战略的调整与各种方法的尝试主要是围绕着品牌、渠道、终端的建设。这几年不少陶企都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虽然有些开始是因为对一些地区经销商的业绩不满意而作出的调整。比较典型的东鹏陶瓷,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萨索罗等地设立分公司,近几年并取得不菲的业绩。一些大型陶企的产品营销将可能集区域经销、分公司体系、建材超市、电子商务于一身,寻求最大利益化。
7.瓷砖产业新格局
在经历了多次建陶产业转移之后,我国瓷砖产业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原有的佛山陶瓷引领四大产区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正在被打破。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建陶产量在2008年之前一直占有全国产量的80%以上,现在四省瓷砖产量占全国产量份额由2008年的84.37%下降到2012年的
65.74%。这个数据未来还将继续下降。
全国瓷砖产业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的概念已经被彻底推翻,2011年年底发布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显示:江西省陶企每天生产制造瓷砖的产能达到331.61万平方米,超过四川省250.95万平方米,瓷砖生产制造产能全国第四大
从统计数据来可,2008年江西省建筑陶瓷产量仅一亿平方米,全国第七,2009年增长134.4%(产量达2.43亿平方米,全国第六)2010年增长98.65%(产量达4.84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1年增长23.75%(产量5.93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2年增长6.9%,产量
6.39亿平方米,超过四川成为全国建陶产量第四。
在建筑陶瓷产业转移重新布局的过程中,佛山地区的陶瓷厂大量减少,近几年来,广东陶瓷砖产量几度下降。但是由于转移到内地的陶瓷砖生产制造企业,普遍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综合发展条件远不如在广东地区,在产业转移的后期,更多陶企选择了在广东省内转移扩张(如:恩平、开平、云浮、英德等),或选择与广东人文地理比较接近的广西地区发展,广东省的陶瓷砖产量又有所增长。根据2011年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广东省仍然是我国瓷砖的最大生产制造产地,生产线总量、总产能达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尽管近年来佛山地区的瓷砖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但在肇庆、清远、恩平等地大量增加了陶瓷砖生产线。以佛山陶瓷为中心的广东陶瓷砖在全国的龙头地位仍然存在。
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一梯队广东(2012年产量:22.27亿平方米)、福建(产量:21.71亿平方米)、山东(产量:9.32亿平方米)、江西(产量:6.39亿平方米)、四川(产量:5.82亿平方米)。2012年年产量之和65.51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72.85%。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二梯队(1~5亿平方米产量)有:辽宁、湖北、河南、广西、陕西、河北、重庆、湖南八个省市地区,2012年年产量之和20.58亿平方米占全国产量22.89%。
高速发展、扩张的同时,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旧的产业格局正在开始打破,新的产业格局雏形正在逐步形成,然而新的产业体系尚未全面构成,换句话说就是发展的新产业格局打破了旧的产业格局,显露了建陶产业新格局的一些发展方向,但距稳定的建陶产业新格局的形成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建陶产业与产区发展已经受到行业、政府与陶企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发展明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扩张,“十一五”期间产量成倍增长,连续八年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二是产业转移,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是我国建陶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产业转移,佛山陶企在全国各地建厂圈地4万多亩其三是整治提升,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实质的整治提升,使佛山地区关停转的陶企达70%,山东淄博产区陶企关停转近50%,福建晋江产区已经明显感到这方面的压力,夹江产区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甚至高安产区政府也有所动作其四是再布局,从表像上看几乎就是遍地开花,新兴建陶产区如雨后春笋,广东的河源、恩平、云浮,江西的高安、景德镇、丰城,广西的藤县,湖北的当阳、蕲春,湖南的岳阳、临湘、衡阳、茶陵,辽宁的法库、建平,陕西的咸阳、宝鸡,安徽的淮北、萧县,河北的高邑、内蒙的鄂尔多斯、山西的阳城、河南的鹤壁,内黄,云南的易门,新疆的米泉等等。前几年(2009~2011年)每年建陶产品产量增长超过50%的省份平均有8个,其中大部分都是超过100%。
佛山陶瓷的概念正在向全国各地渗透,原先佛山陶瓷一枝独秀的概念正在扩大、变化,没有出现像很多人担忧的逐步淡化。随着佛山陶瓷的大规模转移,佛山陶瓷的概念越来越宽,越来越模糊,目前没有逐渐淡化的迹象,随着其范围的扩大,将来是否会被淡化,值得注意。全国建陶产区进入了群雄纷争的后佛山陶瓷时代。由于物流成本的比重增加,建陶产品市场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并直接导致了生产制造区域化。由于建陶产业集群性的特征,但过于集群又易导致环保与能耗的压力,新的建陶产业格局将全面表现出大范围的相对分散,小区域的有限集中,(也许一地集中100-150条生产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在建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建陶产区彼此将在原材料优势、能源优势、相关区域优势等方面的竞争中逐步完善新的建陶产业格局与产业体系,各个建陶产区将完成自身的产业定位,我国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正在形成的瓷砖产业新格局将对老牌瓷砖产业基地(如:淄博、夹江、闽清、晋江、佛山等)的产能、销售、品牌等各方面都将形成冲击。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淄博陶瓷,其次是福建陶瓷与四川陶瓷。佛山陶瓷由于其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名闻遐迩的区域品牌特征,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使佛山当地聚集着更多的陶企总部及机械装备、色釉料配套企业,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的实际效益仍在不断强化,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引起了佛山陶瓷概念的变化而没有淡化。2010年、
2011年大量佛山陶企将战略的重点放回到广东(恩平、开平、清远等地)、广西,泛佛山陶瓷的概念与广东陶瓷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及我国瓷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已经进入尾声,我国瓷砖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后佛山陶瓷时代开始来临,我国瓷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8.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法规,直接影响我国瓷砖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等。
2010年福建晋江政府发文《晋江市陶瓷行业污染深化整治工作方案》(晋政文〔2010〕442号),下达了晋江市陶瓷行业限期淘汰煤气发生炉使用天然气的工作计划。下属乡镇纷纷发文承诺2013年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煤改气”工作计划。2012年10月广东清远市政府就也出台了《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类似的还有江西高安市政府、广东肇庆、辽宁法库、山东淄博。事实上,强制所有陶企使用天然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全国仍有不少产区可以使用煤制气,就意味着政府在正面制造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大家都完成“煤改气”,天然气的供应是否能够保证(当年夹江产区就是无法保证天然气的供应,而有不少陶企转用煤制气),建陶产业是一个连续性生产的产业,如果因为断气(无法持续供应充足的天然气)而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负责
天然气是被垄断的,以后它的价格波动是依据什么机制,谁来监督。
2013年4月工信部发布JC/T2195-2013《薄型陶瓷砖》行业标准发布。最近工信部最近在其官网公开征求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13年10月8日截止)。《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正式发布开始实行,势必对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印度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的宗数最多,商品涉及钢材、化学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多个领域。
从商品角度来看,各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比较集中的商品有钢材、纺织品、汽车零件、轻工产品等。
美国至今已对我国汽车零件发起了近10宗反倾销调查,涉案商品包括车轮垫圈、刹车毂、刹车盘等多个品种。今年欧盟和阿根廷又分别对原产于我国的铝合金轮毂和钢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则对进自我国的用于商用车的前轴传动杆和转向铰链开展反倾销调查。
(1)世贸组织;规定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规则,促进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2)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俄罗斯从中国进口鞋、包等皮革制品,还有服装、布料等纺织品,中国可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3)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要依法经营,合理竞争;遵循贸易规则,积极应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国际贸易中,关贸总协定要求成员国把关税降下来的目的是促进和发展国际间的贸易,但也会出现有些国家的产品在向其他国家出口时进行不公平的贸易情况,比如倾销,这就有了反倾销。一般来讲,反倾销就是反对低价倾销。说明组织有一个反倾销的协议,就是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如果有倾销,各国都可以采取措施制止或者消除这个倾销造成的影响。可以对这个倾销产品再加征一个反倾销税,使这个产品价格恢复到一个正常水平,这样就使进口国的国内产业有一个正常的竞争环境。其实,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像日本、韩国被反倾销的案例很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我国施行反倾销的国家和案件越来越多,我国渐渐成为世界上被反倾销最多的一个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我国一些产品刚刚进入国际市场,贸易行为不规范,比较乱,也不管当地的市场是什么样子、当地的产业是怎么反应,只是尽可能地销售产品,后来遭遇人家反倾销了才意识到还有这么一个法律问题。
二是无序竞争。早期我们国家进出口都是国家控制,由国家统一进出口。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外贸公司越来越多,再加上外商企业、民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刚放开,也有不规范的现象,如低价抢客户、抢市场等等。尤其像我们过去也有一些鼓励出口的政策,甚至有的外贸公司过去每年有必须完成的出口指标,有的甚至不赚钱,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出口,这就难免会出现低价倾销了。
三是国家经济地位问题。西方国家认为我们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他们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时候,不是看你是不是低于正常价值、是不是考虑正常成本,而是找一个替代国,这样他们一打就赢。因为我们的劳动力便宜、场地费便宜,所以我们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到了国外的时候,他们就不认为你的产品成本低,而认为你是计划经济,你的低成本不是正常的成本。因此他们找一个替代国来比较,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为很多行业或产品在不同国家本身就有差距,成本不可能是相同的。比如像钢材,因为印度炼钢的煤是进口的,自然就要贵。而我国炼钢用煤是自己生产的,自然就便宜,但是他不管,按印度成本给你算,那你肯定就是倾销了。我们一直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入世后,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已开始松动。如澳大利亚已经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和欧盟也开始慢慢松开一个口子,承认我国某些行业是市场化了。
四是中国企业对于花钱应诉还存在一个认识问题。反倾销有一条原则,在一国产业告另一国产品倾销的时候,被告倾销的一方需要提供不存在倾销的材料来证明,就是申请应诉。如果不应诉,该国调查机关就会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进行裁决。而所谓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实际上就是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肯定一告就赢。我国很多被反倾销的产品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没有去应诉而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从这些年出现的情况看,这也是告诉我们案子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前些年我们进出口加起来才3000多亿元,去年达到8350亿美元,一下子就上来了,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我们4000亿美元的出口,必然对其他国家的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仅欧美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也告你倾销。所以现在这类案子很多。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像美国进出口贸易额上万亿美元,所以他被告的多,他告人家的也多,美国被反倾销的案例也是名列前茅的。随着贸易量的增大,势必会有一些摩擦。
进口方面,过去我们可以靠关税、行政措施进行进口限制,用不着搞什么反倾销。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就不能这么做了,尤其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自然要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所以不能以行政措施限制进口,或者是单独提高关税。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研究和进行反倾销立法。像1994年的《外贸法》里面专门列了三条,就是在有倾销、有补贴,或者过量进口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国内的产业,这个也是WTO的精神,是允许的。
1997年新闻纸反倾销是我国第一个反倾销案。新闻纸产业联合起来,通过法律手段,运用反倾销手段,使国内新闻纸产业得到了保护。从1997年到现在,我国已经提起了20多起反倾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