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什么么要加入碎瓷
液体中的气泡在沸腾过程中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当液体中缺少气泡时,即使温度达到并超过了沸点,也不会沸腾,形成了过热液体.过热液体是不稳定的,如果过热液体的外部环境温度突然急剧下降或侵入气泡,则会形成剧烈的沸腾,并伴有爆裂声,这种现象叫暴沸.暴沸的结果是使液体的温度回到沸点.暴沸有时是危险的,应当增加液体中的气泡.
中学化学实验中,加热时为了防止暴沸,可在圆底烧瓶底部放置几片碎瓷片或者几块沸石.
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试验中为了防止催化剂/脱水剂浓硫酸暴沸溅出发生危险,必须放入碎瓷片或者沸石.
由于沸石或者碎瓷片的多孔性硅酸盐性质,小孔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常被用于防暴沸.在加热时,小孔内的空气逸出,起到了气化核的作用,小气泡很容易在其边角上形成.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装置图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装配实验器具
2、向大试管内装入碎瓷片
3、向大试管内加入3ml无水乙醇
4、边震荡边加入2ml浓硫酸(震荡)和2ml醋酸
5、向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6、连接好实验装置(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导管口和液面保持一定距离防倒吸)
7、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到沸腾
8、待试管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扩展资料
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
乙酸乙酯对空气敏感,吸收水分缓慢水解而呈酸性。乙酸乙酯溶水(10%ml/ml);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反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易于分层,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溶解度,易于分层;吸收随乙酸乙酯挥发出的乙酸,溶解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
(2)挥发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导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
长导管不能伸到B试管液面下,防止造成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故答案为:挥发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导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防止B试管中溶液倒吸入A试管中;
(3)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4)饱和一元酸与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Cn+3H2n+6O2,同时还会生成1分子水,利用原子守恒,
推断醇的分子式为Cn+3H2n+6O2+H2O-CnH2nO2=C3H8O,故答案为:C3H8O.
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长导管,单孔橡胶塞,镊子,碎瓷片
浓硫酸,醋酸,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
(1)取一支试管,加入几粒碎瓷片。加入3 mL乙醇,然后便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 浓硫酸。再加入2mL 醋酸。
(2)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另一端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液面上。
(3)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大试管。
(4)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
(5)取下右边试管,熄灭酒精灯。
(1)药品添加顺序: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然后加热
(2)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爆沸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
(4)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产生乙醚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
(5)导气管不要伸到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否则容易引起倒吸。
(6)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
(7)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吸收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https://chuanke.baidu.com/v5539021-234777-1702351.html
为了提高酯的产量,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
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不能使液体沸腾。
②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③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方便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浓硫酸一方面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另一方面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反应物的混合: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然后加热。
2、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点。
3、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二氧化硫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4、倾斜的导气管较长,在起到导气作用的同时兼起到冷凝的作用;
5、导气管不要伸到碳酸钠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6、用碳酸钠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虽然氢氧化钠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乙酸乙酯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水浴加热;生成光亮的银镜;-CHO.
乙酸乙酯用途:作为工业溶剂,用于涂料、粘合剂、乙基纤维素、人造革、油毡着色剂、人造纤维等产品;作为粘合剂,用于印刷油墨、人造珍珠的生产。作为香料原料,用于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精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的主要原料。香料制造、可以做白酒勾兑用香料、人造香精。萃取剂,从水溶液中提取许多化合物(磷、钨、砷、钴)。有机溶剂。分离糖类时作为校正温度计的标准物质。
浓硫酸 |
△ |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
△ |
(2)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溶液,加入酚酞后溶液显示红色,实验过程中乙酸沸点降低,容易挥发出来,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碳酸钠浓度减小,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实验中注意长导管不能伸到B试管液面下,否则容易发生倒吸,即防止B试管中的液体倒吸进入A试管,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碱性逐惭减弱;防止B试管中的液体倒吸进入A试管;
(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反应后混合液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分液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
(4)设醇的分子式为CxHyO,由于与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相似,则CxHyO+CnH2nO2→Cn+2H2n+4O2+H2O,根据质量守恒,x=2、y=6,所以该醇的分子式为C2H6O,
故答案为:C2H6O.
1、配制乙醇、浓H2SO4、乙酸的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在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迸溅,应当边加边振荡。当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这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而造成浪费。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
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防止未反应的乙酸、乙醇因蒸发而损耗。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
a2CO3溶液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反应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小火微热一段时间,再大火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小火微热是为了防止将尚未反应的乙酸、乙醇蒸出,后期的大火蒸发是为了使乙酸乙酯脱离反应体系,有利于可逆反应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