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日本瓷器品牌十大排名

英勇的天空
俊逸的画笔
2023-01-01 01:46:17

日本瓷器品牌十大排名

最佳答案
甜美的汽车
安详的帆布鞋
2025-04-20 10:40:19

1、香兰社

日本皇家御用香兰社就是日本十大陶瓷之首有田烧名品,是适合西方餐饮,也不失东方情趣的现代瓷品。香兰社曾经在巴黎的博览会上面获得了金牌奖。香兰社的瓷器看着不是雪白色,是象牙白,纹饰则是兰花纹。

2、鸣海

鸣海在1938年成立,经典的就是西洋风格瓷还有手绘瓷,很多五星级酒店都是使用的这种陶瓷。

3、日光

日光是1908年创立的,产品的图案都十分优雅,而且陶瓷产品都是晶莹通透的。

4、大仓

大仓的瓷器颜色都是纯白色,外表坚固光滑,已经被称为是日本的高级餐具,深受人们欢迎。

5、美浓烧

美浓烧的陶瓷色泽浓郁,而且样式也特别精致,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6、白山陶器

白山陶器的颜色是基本都是素白的,看着十分简约,但是却不失格调,属于很经典的日式风格。

7、西海陶器

西海陶器创始于1946年,该品牌也是日本的老品牌了,产品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8、Sabato

Sabato的陶瓷产品很符合生活气息,给人们带来了温润的感觉陶瓷的质量也是大家信得过的。

9、诺太克瓷器

诺太克瓷器在陶瓷界的名气是很大的,瓷器质量好,产品在其他国家也有销售。

10、NORITAKE

NORITAKE瓷器都很经典,质地优良,款式也很齐全。

最新回答
整齐的人生
明亮的向日葵
2025-04-20 10:40:19

大致分为普通陶瓷和先进陶瓷,

传统陶瓷产品如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等是用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烧结等过程而得到的器皿。陶瓷也可以说是粘土工业的通称,它包括粘土或粘土的混合物经原料加工、成型、烧结制成各种制品的制造工业,从普通的陶器到精细的瓷器都属于这个范围。由于它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物,所以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从古老的工艺与艺术进入到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这些陶瓷的新品种,如氮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复合物陶瓷等常称为特种陶瓷。他们的生产过程基本是原料加工、成型、烧结这种传统方式,但采用的原料已扩大到其他化工原料和合成的矿物原料,组成的范围也延伸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范畴中。基于这种情况,可以认为,凡是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均属于陶瓷之列。

陶瓷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尺度,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陶瓷最初是指粘土质产品,后来又包括特种陶瓷。在美国和日本,陶瓷称硅酸盐或窑业产品,他不仅包括陶瓷和耐火材料,还包括水泥、玻璃、搪瓷与珐琅再内。从产品的的种类来说,陶瓷系陶器与瓷器两大类产品的总称。陶器有一定的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泽,不透明,敲之声音粗哑,有的无釉,有的施釉瓷器的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半透明性,通常都施用釉层(某些特种瓷并不施釉,甚至颜色不白,但烧结程度仍是高的)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类产品,坯体较致密,吸水率也小,颜色有深有浅,但缺乏半透明性,这类产品通常称为炻器,也有称为半瓷,在我国科技文献中常称原始瓷器,或称为石胎瓷。

完美的战斗机
温暖的流沙
2025-04-20 10:40:19
‍‍

陶瓷在日本其实叫做“烧”,根据产地的不同而称做各种“烧”。目前产量和影响最大的主要有美浓烧、有田烧、波佐见烧和九谷烧,还有一些比如清水烧、信乐烧、濑户烧在中国人心中也有一定认知了。个人认为入门级日本陶瓷首餐具首选美浓烧,一是相比其他烧,真的不贵,价格几十到几百不等;二是虽然为了扩大产量采用了机器辅助生产,但仍然继承了日本瓷器300年来的优良工艺,和风浓厚,所以被认定为日本通商产业省的“传统工艺品”。作为日用餐具确是不错的选择。深川制瓷有田烧的著名品牌,以传统花纹为主,中国人看不懂,日本年轻人也不太喜欢了。

有田烧传统上就是走工艺品的路子深川制瓷的青瓷今泉今右卫门瓷也是有田烧的品牌,同样问题,面临转型,否则也难以为继。就像日本人画的中国画和书法一样,这种日式传统纹样,中国人多接受不了香兰社有田烧里边的高端品牌,传统日本风格居多,在日本也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买。伽罗君也不能免俗,专门去有田买了一个做拍照道具,将来伽罗手工皂再出新品,你们会看到它。淘宝上赫赫有名的菊皿,我们在有田的1616/Arita专卖店买了几只,大盘合人民币180元左右,比淘宝便宜一点这个方盘也很有时代感白山瓷波佐见的代表性窑厂,这几十年出了不少经典产品,尤其是瓷器大师森正洋的产品,很多都是他在白山工厂时期的作品。

‍‍

开放的老虎
温暖的云朵
2025-04-20 10:40:19

鸣海

— 始于1938年—

在江户时期,鸣海骨瓷厂就已成立,最经典的风格是手绘瓷和西洋风格瓷,经过历史的考验后,现在是世界顶尖骨瓷品牌之一。其产品风格既具西式餐具的华丽典雅又秉承日式餐具的细腻精致,并以其严谨的制作体系,成熟的工艺和优良的造型深受高品位人士及全球众多五星级酒店的青睐。

鸣海的骨瓷产品均采用高达47%的牛骨粉作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形,配合精湛的印刷技术,使得花色更精致,层次感更强。其产品上的金色部分全部是用24K纯金勾勒,所以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工细作的杰出作品。不但实用,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小提示

现在产地全在印尼了,公司在日本的部分只是负责销售。适合中国小康和普通家庭使用经济版的基本上都在印尼生产。

鸣海的价位高低都有,便宜的大概一个餐具要RMB100元,贵的一套餐具要RMB1万元以上。

则武

—始于 1904 年 —

1904年,创立日本陶器合名会社。

1932年则武开始骨瓷的研究和制造,成为日本首家骨瓷餐具的制造商,以镶金工艺和高级骨瓷见长。

则武作为日本首家用白色硬质瓷器制作西式餐具的公司,细瓷已成为旗下代表性的制作材料。

则武细瓷融合精湛技术和优质材料,其产品纯净洁白,光泽柔美,半透明度高。

图1为骨瓷,图2为细瓷

只有则武才能凭借其悠久历史提供各种手工制作的艺术品。

多年积累的设计灵感和高超技术,已融入所有系列的产品之中

以上两件商品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一个要4500元左右

小提示

目前绝大多数产品在斯里兰卡生产。

日光

— 创立于 1908 年 —

200 年前,英国首次 将源自东方的白瓷技术掺混动物骨粉于瓷焙烧,划时代地创制了骨瓷。

NIKKO 将骨瓷中的骨粉含量提高到 50%,研制出最高素质的骨瓷产品,上釉焙烧温度达 850℃至 1120℃,令瓷质更洁白,更有晶莹通透的效果。

NIKKO 的骨瓷碟不仅质地优良,设计上更体现着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精致韵味,柔和光泽的釉彩,优雅大方的图案,单是端在手上欣赏就 已经是一件人生乐事。

如果再盛上一杯溢满香气的,一切的一切将无限接近完美。

图1为收藏款 图2为和V&A博物馆合作款

小提示

骨瓷餐具最普及的就是白色餐具,价格相对便宜,三家比较起来,Nikko的最白。

大仓

— 始于1919 —

除了这三大洋瓷器品牌,日本还有个知名骨瓷品牌叫大仓陶园,百年前从Noritake(则武)分家出来,一直做更为高端的骨瓷。

大仓陶园采用日本传统的吴须青花法和欧洲的各种技术,擅长于制作高欣赏价值的高级瓷器。

产品兼具了美术工艺品一样纯白,坚固,光滑等优点,采用传统技术的产品,受到皇室迎宾馆的御用和「日本最高级餐具」的评价。

作为日本皇室招待各国政要的御用餐具瓷器和戴安娜王妃生前最喜欢的高级瓷器

神勇的花卷
沉静的钢笔
2025-04-20 10:40:19
餐具

箸:古时候,箸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竹、杉、柳等。现在则在桦、桑、南天、紫檀、黑檀、金银、象牙、兽骨、合成树脂等等。日本人烹调时使用的菜箸、鱼箸,请客用的客箸往往用竹、木材料制成。日常吃饭一般使用木漆箸。取点心用的“取箸”上都装有一些装饰品。新年吃年夜饭、年糕汤时,人们喜欢用柳木、栗木箸子。每年6、7月末,日本各地都要举行“新箸祝”“青屋箸”仪式。人们用新麦制作面条、团子,上面插上萱箸、芒箸供在神前。传说吃了这种面条可长命百岁。也有人第二天将供品送入河边流走。日本有些地区在孩子出生百日举行初食仪式的时候,特意准备箸子。根据日本古时风俗,每逢正月、播种、插秧、生日等节日、仪式时,都要使用从没有使用过的干净箸子。

根据日本人的风俗习惯,上山带饭不能带箸子。吃饭时可折两根树枝代替。传说在山上使用的箸子如果不马上折断扔掉,狐狸便会附身在箸子上,使人得病。日本各地有不少古柳、大杉起名为箸杉、箸柳。相传这些树木都是一些名流高僧吃饭后将箸子插入土中繁殖的。新泻县系鱼川市的箸立松据说是泰澄大师手插的箸子。插柳枝、箸子、杖等被日本人视为神圣的举动,因为它们往往成为神灵寄身之处。在日本人看来,作为食物工具的箸子具有特殊的神力。因为担心不得体的幽灵附会在箸子上,在野外吃饭时,必须把箸子折断。

为客人准备的,可一劈为两根的木箸以吉野杉制者为上乘。尽管有的日本人认为这种箸子一次性使用太不经济,但日本人给客人用木箸的习惯很难改变。因为它给客人造成一种感觉,这箸子是专为你准备的,在这以前没有人使用过。

日本人使用箸子有许多忌讳。日本人禁止用一支木箸配一支竹箸使用。讨厌用箸子接对方用箸子递过来的食物。不喜欢把箸子直插在米饭上。此外,日本人称手拿箸子考虑吃那种菜的行为为“探箸”。称从这个盘子夹完菜,接着又从另一个盘子夹菜为“移箸”。称吃饭时把箸子含在嘴里为“含箸”。这些均被视为没有教养的表现。将箸子接触的食物全部吃完则是有教养的表现。

碗:原始的碗称烷、琬、惋、盏。土制作称琬、金属制称碗、木器称惋、陶制称碗。日本《延喜式》就列举了“土碗、陶碗、朱漆碗、铜碗、大碗、中碗、小碗、平碗、咎付碗、丸碗、片碗、有盖碗、天盖碗、饭碗、羹碗、茶碗、水碗”等,可见日本的碗多为木制。直到今天,日本人使用的碗仍多为木碗厂制造的多为木制。直到今天,日本人使用的碗仍多为木碗厂制造的木质碗。日本人称陶瓷为石餐具。过去每逢婚葬嫁娶之日,日本人则使用涂上漆描着图案的木碗。大户人家为应付特殊需要,往往要准备30份或者50份餐具。没有那么多餐具的人家,往往从本家处借用。各村往往备有全村公共的膳碗。直到今天,日本人仍保留着正式场合使用涂漆木碗的风俗习惯。

濑户物,唐津物:东日本人称陶瓷器为濑户物。西日本人称陶瓷器为唐津物。这些名字均为陶瓷产地。日本最原始的陶瓷器是公元前的绳纹式陶器及弥生式陶器。尽管弥生式土器的种类不多,却已经包括了碗、皿、高坏、壶等。近些年来日本考古工作者从平城京遗址中相继挖掘出大量陶器。五世纪从朝鲜传入的木制转盘造形法。是日本登窑的须惠器做法在日本广为流传。由于在木制转盘上造形,所以很容易变化花纹,奈良时代北起秋田、南至大分都有制须惠器的烧窑。后期的部分须惠器以使用釉,但大部分仍为坚硬的素烧陶瓷器。《延喜式》中所指“陶器”便是须惠器。

平安时代至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传入涂釉法。以爱知县为中心,大量生产中国式陶瓷器。镰仓时代至室町时期中国陶瓷器经镰仓、博多输入日本,这给濑户陶瓷业以很大的影响。其中的天目茶碗就是较突出的代表。位于濑户附近的常滑地区烧制许多大壶。当时社会上已广泛使用这种大壶装水、盛酒。桃山时代至江户初期,随着饮茶的流行,社会上对茶具的需要日趋增加,这时有大量朝鲜陶工来到日本,建立了京都的乐烧、山口县的秋烧、鹿儿岛县的萨摩烧等体系,并制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一部分从唐津移住北九州地区的朝鲜陶工烧制了大量的日用陶瓷,这种陶瓷被称为唐津烧。此外,另一些朝鲜陶工在日本佐贺县有田地区制造出白瓷,俗称“有田烧”。在日本用白底蓝花瓷碗吃饭的,只有庄户人家。所以直到今天日本仍有“用濑户物吃饭成不了大器”的说法

自觉的冷风
优雅的蜻蜓
2025-04-20 10:40:19
美浓烧

美浓烧是日本瓷器中的代表,距今有1300多年的制作历史,1988年被日本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如今已遍布日本各主妇厨房。其产地日本歧阜县瑞浪市制造的日式陶瓷食器产量占日本市场的60%以上。

美浓烧烧制窑温达到了1240-1260℃,生产出的陶瓷制品符合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非常牢固耐腐蚀实用。成品造型雅致优美,质地温润而富有质感,颜色的烧制也很具特色,不仅可用于日常生活,也具有收藏价值。

纯真的烤鸡
仁爱的小蝴蝶
2025-04-20 10:40:19
日本新型陶瓷窑炉技术

日本是一个陶瓷生产强国,它拥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与一大批名牌产品。在陶瓷窑炉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方面,日本的技术与产品有别于欧美各国,独树一帜。窑炉的使用性能与技术含量水平高,即使在世界上亦名列前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窑炉是陶瓷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在日本亦有“一土、二火、三手工”的名谚,说明了窑与火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在距今150年前,日本陶瓷业还很落后,采用木柴烧窑,窑炉多为分室龙窑(日本人称为登窑、依山坡而建)后来借鉴我国北方馒头窑技术,研制成功烧煤的倒焰型窑炉。日本由于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取欧洲科技的政策才得以发明倒焰窑炉,从而从生产要素与产品质量、烧成效率方面提升了窑炉技术的水平与档次,在陶瓷生产方面开始居于世界前列。在此过程中,日本还积极引进了由德国人发明的煤烧隧道窑炉技术。但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告别了煤烧生产方式,开始其煤气或液化气烧窑的新时代,并促进日本发展成为陶瓷强国。

1、日本窑炉公司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拥有数十家窑炉公司,经过近30年的相互竞争角逐与淘汰,现仅保留有5家著名的窑炉公司。由于现代新型窑炉的设计、建造,实现了窑、机一体化,许多陶瓷机械设备制作公司亦可购买专利发明,开发生产各种窑炉产品。其中最著名的陶瓷窑炉公司有高砂、日本碍子、诺里蒂克机材、南波公司、高浜等,此外象日立制铁、本田铁工、森铁工、后藤铁工也具备新型窑炉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技术。日本高砂工业株式会社专门制造窑炉设备,最先开发研制出组装式窑炉生产技术,因为它便于分节组装、运输方便。炉节长度约为5m~6m。保温材料采用轻质绝热材料。炉壁上嵌贴微孔高铝板,上面是高温保温砖,再镶一层80毫米厚的陶瓷棉毡。燃料使用轻质油与液化油气。而烧制砖瓦、匣钵的窑炉则采用C级重油燃料。近年来,高砂公司开发的电脑自动控制窑炉已畅销世界各国,其中以东南亚为多。为了使窑炉设备打入中国市场,扩大销售业绩,高砂公司近年来还研制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窑炉产品,如微型节能隧道窑炉等。森铁工主要研制开发辊道烤花窑炉,采用耐热不锈钢的滚动方式,整个窑炉长28m,烤花温度850℃,燃料采用液化天然气。窑车上采用新型耐热不锈钢板,延长其使用寿命,整条辊道烤花窑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据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此前有日本高砂、高浜、南波、日本碍子等几家公司的窑炉设备已出口到我国,有的已使用近十年时间,在烧成性能与燃料节能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日本名窑炉公司都在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开发更先进的窑炉技术,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但从总的方面统计,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引进的窑型以欧洲产品为主,主要是意大利,其次是西班牙与德国。日本的窑炉产品市场则主要在台湾,东南亚地区及拉丁美洲各国与地区。但日本名窑炉公司在争夺中国市场方面,亦显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这从每年一度的中国北京或广州的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上即可看出,不再赘述。

2、日本窑炉产品及技术水平评价:

日本碍子公司原来主要生产电气绝缘子产品,近10年也迈入窑炉研制开发的行列中。该公司以培育和发展陶瓷窑炉新技术为基础,从事生产辊道窑炉,可以供烧成陶瓷墙地砖、卫生洁具及所有其它种类的陶瓷制品,窑炉技术性能广受好评。其规格为:用于烧成瓷砖的辊道窑,窑长65m、宽1.2m、烧成温度为1300℃时、烧成时间为150分钟。窑长40m、宽1.5m、烧成温度在1150℃时,烧成时间仅为30分钟。用于烧成窑具制品的辊道窑炉,窑长40m、宽1.1m,烧成温度为1250℃时,烧成时间为8小时。日本碍子公司的窑炉均设置有先进的自动点火、熄火测知、窑内压力监测、地震监测、窑内氧浓度监测、气体泄漏监测、瓷辊损折监测及喷嘴用电偶记录仪等一系列监测仪器。从而保证了窑炉的省力、节能、快速烧成。日本高砂窑炉公司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实现使用电脑联网开发新型窑炉。该公司最近研制开发的辊道窑产品系列,可以从事日用瓷器餐具、茶具的素烧、釉烧及釉中彩装饰烧成。尤其针对目前国际陶瓷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陶瓷企业必须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该公司推出微型隧道窑窑炉产品系列,可用于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及窑具等产品的烧成,尤其适合中小型陶瓷企业的经营方式,并打开了市场。

在间歇式窑炉——梭式窑窑炉新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亦走在世界各国前列。梭式窑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喷嘴燃烧系列及轻量化的炉体,已被广泛用于日用瓷、艺术瓷及卫生洁具、特种陶瓷产品的烧成。为节省占用工作场地及操作方便,梭式窑炉均采取向上打开窑门,内部为全陶瓷纤维棉结构。日本的梭式窑炉的烧成采取人工操作与全自动控制两种方法。人工操作式的梭式窑炉装配全自动控制系统后,即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操作。全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测知,氧度监测、自动供气与闭气开关�可自动调节式、自动烟囱闸板开启开关及电脑信息处理及指令部分组成。一座4m3的梭式窑炉其本身造价约为25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 ,装配全自动控制的装置部分,其造价也在250万日元左右。据悉台湾几家瓷器公司从日本进口了几台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产品,他们反映窑炉使用性能稳定,便于控制,烧成效果好等,是未来即将大规模普及的主要窑型。

日本窑炉公司近年来还研制出全自动控制钟罩窑窑炉产品。钟罩窑顾名思义,即窑炉外形如一座高大的钟。烧成时需将窑体罩在高大的产品上,然后点火烧成。烧成完毕再将钟罩吊起来,放在一旁。钟罩窑特别适用于烧成特大型的绝缘子电瓷产品及大件的艺术陶瓷产品。

3、以高新技术推动窑炉技术创新:

日本窑炉公司特别重视技术创新,不断以高新技术来推动窑炉产品的创新。他们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大胆吸收各国领先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新型窑炉的研制中来。日本陶瓷窑炉机械设备加工精度高,定位准确,选用最优质的材料依照最佳方案设计、制造出各种窑炉产品,因而能保证窑炉的质量与工作性能。目前,日本陶瓷面临转机,这样促使各窑炉公司更加注重市场信息,自行开发或购买专利,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研制开发最新式的窑炉设备,从而保证了日本窑炉技术的领先位置。目前日本窑炉的研制开发与制造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如喷嘴、各种耐材、监测仪器及信息处理等关键性设备采用电脑控制加工、生产水平与加工精度提高。许多窑炉产品的各个部件由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协作生产,最后组装而成。一台先进的窑炉往往凝聚了燃烧技术、材料技术、节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领导着窑炉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现在日本陶瓷窑炉的技术水平,已实现运行辊道化,燃料气体化,烧成自动化、窑体轻量化及节能化的目标。由于不断降低窑内温差,缩短烧成周期、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已成功达到烧成质量提高,节能效果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降低窑炉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等效果。同时对相关的工序如装窑开窑、窑具材质与造型的改进等起到推动作用。窑炉性能亦具有明显的东方特点。

对于未来陶瓷烧成方法及窑炉类型的发展方向,日本陶瓷界与窑炉制造企业都进行了认真与系统的研究。尤其面对传统能源储量日益减少,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日本正在抓紧研究开发新型的烧成方法,如陶瓷微波烧成新工艺。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对于陶瓷微波烧成理论的研究取得成果,已有多项陶瓷品种进入实施阶段,如特种陶瓷制品,象小件陶瓷齿轮、刀具,密封环等均可由微波烧成工艺烧制。陶瓷微波烧成工艺具有节能、烧成周期非常短等优点。特别是高温乃至超高温烧成1350℃~1600℃的精细陶瓷制品,传统烧成方法需要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采用微波烧成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此外,日本未来10年间的宇宙航天开发计划中,需大量的超高性能的精密陶瓷器具与部件,这对于目前日本陶瓷窑炉与烧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日本陶瓷窑炉业扎根于本国的实际需求,坚持以高新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开发研制新型窑炉,在许多方面做得很成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单纯的银耳汤
会撒娇的月饼
2025-04-20 10:40:19
1 日本陶瓷

信乐烧

●信乐烧的特征

●与伊贺烧的关系与区别

●作为茶陶的信乐烧

●信乐烧名器图片

近江国(滋贺县)甲贺郡信乐乡是信乐烧(しがらきやき)的发祥地。信乐窑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另五个是濑户、常滑、丹波、备前、越前),根据发掘出土的碎瓦片来看,当地窑业远在奈良时代的天平宝字年间(757~765)就已草创。在平安时代烧制须惠器(一种不上釉而素烧的土陶),镰仓时代改良烧成技法后生产出红褐色的陶器。这就是所谓“古信乐”,制品以贮种壶和其他农具、杂器为主。但平安、镰仓期的古信乐遗物不多见,信乐烧真正的繁荣实际上还是从室町时代开始的。

●信乐烧的特征

(1)胎土

份量重,质地坚致而不匀。胎土的成分很不纯,是由多种土质混杂、融合,形成不等质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给人以岩石般的感觉。胎土内还混有大小不一的长石颗粒。由于各种土质在烧窑时的膨胀收缩率往往有很大差别,成品多歪扭变形甚至崩裂,而与预想的形状有很大差异。胎体上极易出现窑疵。毋庸置疑,这些情况的产生是当时日本制陶技术落后的产物。

烧成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胎内含铁的成分越高,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斑(称作“蛙目”,がいろめ)。

(2)陶土的筛洗、塑造

陶土质粗而杂,混有砂粒的原因是古信乐不采用通常的水漉淘洗来提纯陶土(这样处理后的陶土质细而纯,称作“漉土”),而仅仅是将粉碎后的原土用大筛进行筛细(如此处理后得到的土称作“筛土”)。而成形时依靠手工的捏制、盘筑法,不使用辘轳,故成器歪斜不整。后来使用漉土,以辘轳成形的信乐器物,远较筛土制器来得工整。

(3)釉

最初的信乐烧并不施釉,但是在窑内高温下,附着于器表的薪灰熔解后自然生成一层润泽的釉膜(日语中叫“ビードロ”,也作自然釉)。其呈色不固定,有淡黄、淡绿、褐黄、暗褐、暗绿等色。

后世才开始使用玻璃质的偏绿色灰釉,与其说是用来装饰,毋宁说是在掩饰胎体上存在的缺陷。这种灰釉的成分依照不同的器物种类而采取不同的调配,在良工的制作下也有令人叹赏的佳作,但在一些粗劣作品上则一眼就能看出其掩盖的用意。较晚些时候,除灰釉外,还施挂一种光泽感强的乳白釉。与胎体的红色,窑火造成的黑斑(日语中称作“焦げ”,烧窑时因薪灰与强火力自然造成的熔岩般的黑褐色块,是茶人们鉴赏的要点之一)相交映成景。

在烧制过程中,还有故意覆烧(将器物倒置烧制)而使釉逆流产生所谓“逆釉”的产物。

(4)作风

最古的信乐多是农家用的贮藏器,大腹广口,口做成漏斗形等以利于承物,口沿略往上收。口沿向外翻呈唇状(日语中称作“捻り返し”)的是室町时代以后的产物。欠于烧窑的温度或时间,古信乐一般没有完全烧透。壶的形状各种各样,其中最著名的是“蹲”(详见下文)。安土桃山时代后大量制作茶道专用的茶壶(指日式的“茶壶”,贮茶坛。下文等处同,详见《中日的“茶壶”》),其中较知名的是“钱瓶壶”(也作“煎饼壶”),用辘轳成形,口唇外翻,烧成程度高,施釉,较传统工艺上大为进步,有的还记有年号铭文。

●与伊贺烧的关系与区别

信乐烧所在的甲贺郡紧邻伊贺国(三重县),与伊贺烧(いがやき)的地理、历史关系异常紧密,而两者的制器也确实很难区分,可以说是同一系统的产物。故而相关书籍往往并称为“伊贺信乐”或“信乐伊贺”,在同一题目下一起予以解说。

从地理的关系来看,两者分别位于国境山脉的南北,伊贺烧的中心丸柱窑与信乐烧的中心长野窑,其间距离仅十二公里。三乡山横跨边境,一端位于伊贺的槇山,一端在信乐的笹岳。伊贺的槇山窑与信乐的神山窑都取用三乡山的陶土,其中槇山窑距信乐边界仅百米。后来连纯丸柱和纯信乐中都混有三乡山的土,逐渐混同起来。

2 日本陶瓷

从历史的关系来看,两者创始的时代相同,而又因为位置相近,受到诸如源平、战国等历史变迁的影响也一致。天正年间(1573~1592)织田信雄征伐伊贺时,当地的陶工几乎全部转移到了信乐。天正十二年(1854)以后筒井定次统治伊贺期间,庆长十三年(1608)藤堂高虎入封伊贺后,都经常发生因伊贺、信乐的边界不明而导致对陶土产地所有权的纠纷。

信乐烧与伊贺烧的主要区别在于:

(1)伊贺的陶土肌理相对较细,而信乐较粗。

(2)伊贺的陶土中混有的砂石颗粒教大,信乐较小但数量较多(有例外)。

(3)伊贺烧的胎色如红色樱花一般的淡红,而信乐烧的胎色如桃花一般,偏深。

(4)伊贺烧的胎骨较重,信乐烧的较轻。

(5)伊贺烧的灰釉青中透黄呈鲜绿色,而信乐烧的灰釉多偏褐色,显暗绿色。

●作为茶陶的信乐烧

室町时代以前,信乐主要烧制农具及瓶、壶、摺钵等日用杂器。室町后期茶事兴隆,信乐烧瓶壶类的野趣被茶人们看中,从而得以步入茶器行列,信乐烧亦渐渐转以烧制茶具为主。最初被著名的茶道宗匠武野绍鸥引入茶道的信乐名器有“鬼桶”和“蹲”壶。

※鬼桶(おにおけ,也写作“绪に桶”)--

形容粗钝,恰如一个没有盖的大口桶。原是农妇放置麻纤维和线轴的用具。后被茶道转用作水指(茶席上储放清水的器具)。天文、弘治年间(1532~1557)茶人辻玄哉所持的著名鬼桶水指,当时就价值百贯。以信乐烧的最普遍,少数是伊贺烧槇山窑的产物(图2)。

※蹲(うずくまる,也写作“踞”)--

以古信乐、古伊贺所产为代表的一种小壶。形似茶壶而小,底大仿佛人蹲坐之形,故名。有两种:高约20厘米左右的壶形物本是农家的种壶或储茶坛;高11、12厘米的形如人坐姿的原为农家的油壶。都是在室町时代以前当地农家作为副业制作的产物,被后世茶人看中其枯寂之“佗”意而转用做吊挂的花入(茶席上的插花罐)或水指。其共同的特征是二重口,以及肩部留有栅栏状的修造成形痕迹。被茶人推崇的“蹲”以油壶为多,其中尤以形状奇特,底部有黑褐色块,自口沿至肩部有较厚的青黄色釉者为佳,是茶人们不惜重金追求之物(图3)。

在桃山时代,茶壶在茶具中占据着不亚于茶入(抹茶小罐)、茶碗的地位(参见《中日的“茶壶”》)。以壶类制品为主的信乐烧借此得以迅速提高地位。茶人们或亲临信乐指导,或取信乐之土于京都等处自行烧制。茶人指导下的信乐烧被冠以他们的名字:绍鸥信乐、利休信乐(也叫“宗易信乐”)、宗旦信乐(千利休之孙千宗旦订制的信乐烧)、远州信乐、空中信乐、仁清信乐和新兵卫信乐(庆长年间京都茶人有来新兵卫订制或自制)。不过这些名字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已经含混不清了。元和、宽永年间(1615~1644),信乐还受德川幕府之命烧制一种称作“信玄壶”的茶壶,用以向皇室、幕府进贡。

※远州信乐--

小堀远州订制的信乐烧。与其他信乐烧显著不同处在于使用了漉土,所以胎薄而轻,非常精巧。其中有风格类似萩烧与唐津烧的器物。

※空中信乐--

本阿弥空中是本阿弥光悦之孙。尾张德川家藏的铭“白云山”的茶碗据说就属于空中信乐。

※仁清信乐--

江户时代京烧杰出的大师野野村仁清制作的信乐烧。与空中信乐都是用黑谷的陶土与信乐之土相混,以粟田口(京烧的一个窑)的技法在京都制作的。器底左侧有仁清的铭。另有所谓“仁清无印”,其实并不是仁清的作品。

※信玄壶--

元和八年(1622)起奉命烧制,专为进献皇室与将军家的贡品。釉色上部为茶色,腰以下为白色,肩部有耳。据说是武田信玄喜欢的式样而得名。

还有图片,自己看下

http://tieba.baidu.com/f?kz=68147661

英勇的河马
大力的火车
2025-04-20 10:40:19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日本人认为:美食健壮人的体魄;美器则健全人的心灵。日本日用瓷器器型种类非常繁多,在保证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欣赏功能。如在碗类产品的造型设计上,除考虑到器物容量之外,仅器物的口部形状就有很多变化。如碗的造型通常设计成为直口、侈口、敛口、菊花口、菱花口、压边纹口、台形口以及六边形、八边形口等,突出了观赏性。盘类产品则因实际使用要求,有深有浅,有折沿,有平沿,还有花形口沿,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饮食或饮茶配套需要。日本人有在就餐时边食用、边饮茶的习俗,茶壶成为一刻不须离臾的制品,因此对茶壶的造型设计颇为讲究。茶壶以扁圆形为多,再配装以竹藤、或铜丝提梁,以增加古拙、敦厚的气氛。壶的形制则有瓶形、直筒形、方形、椭圆形、扁方形、瓜棱形等。有的壶体上还带有凹凸旋纹。壶的嘴、把、口、盖搭配协调、匀称,比例适中。壶嘴一般朝下流水,壶把持握舒适,倒水时壶盖扣合严紧,不会掉落。茶杯与茶碗器形和主体壶的造型纹样配合协调一致,赋予了变换与统一的特点。总之,日本日用瓷器造型设计的特色是求新、求变、求精、求美。由于新产品的造型设计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长期畅销不衰。并且创出了诺里梯克、鸣海等公司的品牌与产品名牌。

花痴的棒球
忐忑的大雁
2025-04-20 10:40:19

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日本瓷器图案和画面颜色比较明快,多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同时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边沿多有金色釉。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

在唐代中后期,越窑青瓷输往日本,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

七世纪末,唐三彩开始传到日本,是由当时的遣唐使船只带去的。现在日本已有十个地方发现了这些出土品,特别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几件唐三彩。唐三彩的传入,对日本的制陶工艺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在三彩的技术体系之下日本在烧制时带有与汉族不同的特色。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样显得五彩斑斓、华丽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绿釉,整个陶器多以绿釉为基调,显得比较素朴,甚至带些稚气,日本人一直对绿色情有独钟,这与日本民族爱好自然有关。目前,三彩陶器藏品最丰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仓院的57件作品,被称之为正仓院三彩,又称为奈良三彩。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景正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对于收藏来讲,日本古代瓷器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