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古瓷片一般选什么

眼睛大的山水
幽默的耳机
2023-01-01 00:09:25

现在啥古瓷片最好卖

最佳答案
粗心的水杯
殷勤的鞋垫
2025-04-05 12:31:26

官窑瓷片,不过非常稀少,一般祖传或者机缘巧合才能遇到。

近年瓷器价格不断攀升,一片骨刺片的价格最贵的也就一万,非常稀少的十万,更普遍的几十块钱,几百块钱。

历朝历代的官窑,汇聚了天下最顶尖的能工巧匠,官窑的瓷器无论在外形还是形体上都代表一个当时的巅峰。

之前在澳门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背诵官窑古瓷片镶白金吊坠,拍出了70多万的价格。

最新回答
淡定的小天鹅
虚拟的音响
2025-04-05 12:31:26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专一的糖豆
谨慎的蓝天
2025-04-05 12:31:26
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一族们忙碌的身影。瓷片乃鉴赏、研习古瓷的辅助之物,亦属于标本学范畴。眼下瓷片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收藏以瓷片釉色取胜,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以北京、陕西、浙江为代表。其中陕西有位专集瓷片的老先生,各类耀州的瓷片已有数百片之多,釉色温润,秀色可餐;二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以南京为中心。据说南京有一大批这类瓷片族。三是被称为御瓷片族的景德镇、南昌一批瓷片藏家,专事集藏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瓷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之瓷片收藏。收藏行家郑志海说,有的瓷片没有原件,瓷片收藏品更显异常珍贵了,如宋代五大名窑、明清的官窑和一些特别的品种(如元青花瓷)价格比较贵,好的瓷片能值上万元。而且除了普通收藏者外,一些博物馆、研究机构都对瓷片有需求,名贵瓷片的量毕竟很少,令一些收藏者相信收藏瓷片也会随着收藏热潮而不断升价。而收藏爱好者舒浩光认为,瓷片利润并不高,增值前景也不大,收藏者最好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资料和鉴定的辅助工具,借以识别陶瓷伪品,重在其参考价值。不过,单片收藏瓷片价值不高。有收藏家表示,瓷片也要挑选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进行收藏;另外要系列收藏,如以某个朝代或某个窑口的瓷片为主题进行收藏。1.瓷片是学习资料和老师,但也蕴含了一部分仿制的瓷片,所以收藏瓷片要懂得排比,通过比较盈润程度、胎色等途径分辨出真假优劣,这是收藏瓷片的第一步。2.鉴别瓷片时,应该从釉面、纹色等方面入手,而不应该看断面胎。看断面胎的方法很容易走上鉴别的歧路。3.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从收藏瓷片转向收藏一些残而不缺的瓷器。4.

能干的茉莉
忧伤的星星
2025-04-05 12:31:26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清脆的口红
阳光的板凳
2025-04-05 12:31:26

中国是瓷器之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从生产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产生,那时的人们在烧制瓷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埋入地下。

明晚期珐华器盖残片

尤其是官窑烧制瓷器中产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专门负责此项瓷器烧制的官员,进驻窑厂,监督制作,而且在制作时不计成本,精工创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制做100件瓷器,那么必须烧制出几百件以上,精心挑选出100件瓷器后,剩余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许任何一片流入民间。

明宣德仿龙泉窑青釉碟残片

古瓷片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出土的古瓷片依然是考古工作者进行断代的最好标尺。另外,部分具有唯一性的古瓷片,还填补了科学空白。通过研究分析,古瓷片还对探寻人类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古瓷片也是藏家学习瓷器鉴定相关知识的最好材料。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残片

抛开这些就说一点,也是值得收藏的,那就是美啊,残缺之美也是一种美。

明嘉靖素胎六边梨形执壶残件

收藏古瓷片要有所选择。民国以前的瓷片,由于时间较近,存世量比较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大。明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古瓷片因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则皆可列入收藏范围。从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瓷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有名头作品的古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碗、盘、碟之类生活器;带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信息量大,研究和收藏价值相对较高。

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百家号《收藏家眼中的维纳斯―残片之美》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和前辈们交流一下,我所知的古瓷片的价值:

1:部分图案较完整的古瓷片是会讲故事的,述说着那个年代的人文风貌、生活百态、国民实力、匠人之心??等等。

2:古瓷片,对于中国的考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挖掘地层的时候可以根据出土的古瓷片判断某座城市的初始时间和当地在某个朝代某些年份当时百姓的生活品质状况、国力情况??等等。

3:根据古瓷片的年代、完整程度,存世量、窑的等级、工艺的程度、釉料的选择、胎体的选择??等等来判断其价值!

4:古瓷片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肯定是比完整瓷片便宜很多,也满足了很多爱瓷人对各朝代各种品相瓷器收藏。

5:近些年国内市场有一批专门炒古瓷片的群体,使得古瓷片的价格抬高了

俭朴的滑板
勤恳的服饰
2025-04-05 12:31:26
近年来,随着瓷器收藏的不断升温,与之相关的瓷片收藏队伍也在逐年壮大。天津的瓷片藏家更喜欢到处搜寻工地、河堤,期待着在淤泥里找到“宝贝”。事实上,关于瓷片的收藏也是有一些经验的,为此有关专家提醒瓷片收藏爱好者,收藏瓷片,可不是越多越好。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一是无特色的瓷片不宜多藏。有的藏友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不辞辛苦到工地捡拾瓷片,只要是老的,不分好坏,一概装入袋中,扛回家中。请藏友谨记:瓷片收藏,最重“物以稀为贵”,精致的瓷片一块就好。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二是不要过分依赖瓷片的借鉴作用。有些人认为“瓷片无假货”,把瓷片当作鉴定古瓷的唯一“标本”,这里也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古瓷鉴定是一项建立在综合信息判断上的科学,瓷片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断标准。明、清民窑瓷片多是一些碗、盘碎片,研究青花绘画风格尚可,依赖它们来鉴定实物,实在不可取。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三是要特别留意“假瓷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假瓷片,在本市的一些古玩市场上,由于人们对瓷片的警惕性较低,所以总有人在兜售假冒的古瓷片,也常有藏友不小心上当。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四是瓷片收藏研究价值大于市场价值。瓷片因其本身的不完整性奠定了其在市场价值上的地位。事实上,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名贵、稀有的品种,是基本上不具备升值空间的。那些希望通过瓷片收藏进行投资的藏友千万要注意。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近几年来,瓷片收藏似乎开始成为古瓷收藏的又一个热点,古瓷收藏者中,“瓷片一族”的人数多了起来,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一族”们忙碌的身影 。

瓷片乃鉴赏、研习古瓷的辅助之物,亦属于“标本”学范畴。眼下“瓷片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收藏以瓷片釉色取胜,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以北京、陕西、浙江为代表。笔者在“汉龙”网上常见有极高水平的此类精品瓷片展示、研讨,学术空气甚浓,有的水平已不让专家。其中陕西有位专集瓷片的老先生,各类耀州的瓷片已有数百片之多,釉色温润,秀色可餐二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以南京为中心。

据说南京有一大批这类“瓷片族”聚集在张浦生先生周围,定期聚会,研究切磋,其乐融融这个群体看来已越来越大。三是被称为“御瓷片族”的景德镇、南昌一批瓷片藏家,专事集藏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瓷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之瓷片收藏。笔者对瓷片略有所涉,但主要是景德镇御窑瓷片,其中至正型元青花、元釉里红、元钴蓝残片(件)、永、宣青花、成化斗彩等残片(件)已收集数百块,但在江西“御瓷片族”中只能算“老幺”了。

瓷片收藏热气正畅。朋友却以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时下瓷片收藏的“冷思考”。

的确,瓷片对于每个古瓷收藏者来说,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等“四大价值”。更多的人是看好最后一种价值。笔者的朋友谈了四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无特色的瓷片不宜多藏。有的藏友不辞劳苦到工地捡拾瓷片,只要是老的,不分好坏,一概装入袋中,扛回家中,有的收藏以吨计,把居室里外塞得满满的。但有用的、有特色的实际没有几块。“贵精不贵多”,太多的瓷片无异于垃圾,没有什么用处。

二是不必过分依赖碎片当作鉴瓷的法宝。不少人都把瓷片当作鉴定古瓷的唯一“标本”,把瓷片的参考性看得过高过绝。从一般意义上说,瓷片是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比如你拥有货真价实的龙泉瓷片,与实物对照确实很直观、实用。但应该看到,古瓷鉴定是一项建立在综合信息判断上的科学,瓷片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断标准,更何况大多数瓷片已脱离了原产地和原出土地,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很难反映其真实面貌。至于明、清民窑瓷片,多是一些碗、盘碎片,研究一些青花绘画风格尚可,依赖它们来鉴定实物,实在不可取。试问,哪一件明、清民窑碗、盘,用得着瓷片来对照真假?

三是奉劝瓷片收集者要特别留意“假瓷片”。目前许多唯利是图出售作伪瓷片,他们利用人们“破瓷片还会有假吗”的心理以售其奸,使许多警惕性不高的收藏者上当受骗。制假瓷片过去还只限于高档名瓷,现在竟然连一般窑口的瓷片也开始造假,不可不防。

四是不要过高期待古瓷片的价值升值。一般来说,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名贵、稀有的品种,是不可能具有升值空间的。有的书上对古瓷片价格标得过高,是一种误导。其实,对一些一般窑口、毫无特色的瓷片,收藏几块即可,大可不必过多、过滥收藏。当然,如有文字、特殊图案以及其它重要信息的瓷片,就另当别论了。

冷静的牛排
甜美的店员
2025-04-05 12:31:26
第一个好像值钱,同治年的,如果是真的,还是可以查查的,毕竟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不多,后面两个就不好说了,路过像这样的陶瓷器,完整的才最值钱,碎片很难有价值,除非你是比较久的,而且有历史记录的名款,才有好价格。

整齐的小蜜蜂
眯眯眼的往事
2025-04-05 12:31:26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鉴别:

  1. 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

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 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

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 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 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 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 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

去。

  4. 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

“蛤蜊光”。

  5. 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

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 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

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

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

淡定的烤鸡
爱笑的美女
2025-04-05 12:31:26
首先,在官窑制作地可以买到。如,南宋官窑瓷片在杭州,明清官窑瓷片在景德镇可以买到。由于杭州南宋官窑窑址、珠山御厂偶尔会出土一些碎瓷片,所以一些当地小摊上可以买到。但也有很多人用现在的瓷片冒充,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其它各地的古玩市场上也偶尔有瓷片,但是都要被中介剥过皮,价格都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