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分

动听的草丛
潇洒的咖啡
2022-12-21 19:03:14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分?

最佳答案
大意的云朵
安静的唇膏
2025-04-20 05:04:17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最新回答
寂寞的天空
文艺的睫毛膏
2025-04-20 05:04:17

南定北定之区别笔者通过对不少宋代定窑及景德镇仿定窑瓷片标本细心揣摩后,基本上能将南定北定区别出来,这就是捡瓷片的乐趣。笔者从定窑瓷片感悟出,北定胎质比较坚硬,釉与胎贴骨,其中也有精细之分,且底足处理比较工整。纹饰颇多,海水纹、龙纹、狮子绣球纹等。一般釉面不怎么开片。而南定胎质比较松,釉面常开片,这主要是温度、胎质、釉水所致。其实,南定的开片,也并不是原有的,而是在地下受压力所致。至于刷丝纹,笔者观察了一下,主要在底部,而南定尤为明显。做工精致的宋北定,有的则不见刷丝纹,即便书谱上说的是刷丝纹,也不能死搬硬套。

无心的煎蛋
独特的万宝路
2025-04-20 05:04:17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定窑的 历史 背景,希望你喜欢。

定窑的历史背景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 化妆 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 成功 了仿古、 美术 、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定窑的基本简介

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发现定窑

有关定窑的文献记载很丰富,时代最早的当属现藏于曲阳北岳庙的《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碑阴处铭文包括有:“冶将”“冶副将”“都知瓷窑”等与瓷窑管理有关的官职名称(王丽敏等《曲阳发现<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文物春秋》2009年6期)另一条被定瓷研究者们广泛引用的材料是《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内容中出现了“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 税务 使”瓷窑税务官职衔,龙泉镇即今定窑窑址所在地(董涛撰、周斯亿等修《光绪曲阳县志》,光绪三十年曲阳小学堂本)。由此可知在唐代中期,曲阳已存在制瓷业并受官府的监管。五代还出现了税务使收取课税,不仅证明确有瓷窑,而且规模可观,管理有序。古代瓷窑址一般以州命窑,曲阳古属定州管辖,也是其主要的集散地,因此称为定窑。

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宋至清时期文献和方志中有关定窑的记载三十余条,元朝人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曾有“定窑花瓷瓯,颜色 天下 白”的赞誉(刘祁《归潜志》,卷八“联句亦诗中难事”条,中华书局,1983年)。刘氏所言的“花瓷瓯”是指定窑白瓷上那种以模印、刻画为主的装饰而言,其工巧富丽的程度,与花釉瓷器相比毫不逊色,可谓独步一时冠绝当世。宋代大文豪苏轼赞誉定瓷:“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著《苏东坡集》(上),卷三“试院煎茶”,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43页)。苏东坡北宋元祐年间曾知定州,对辖区内的定瓷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懂得 饮茶 器具在茶道中的重要性,道出了定瓷与好茶的相得益彰。南宋太平老人所著《袖中锦》给定瓷以极高的评价,把定瓷与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认为皆为“天下第一”的名牌产品。《邵氏闻见录》中记有宋仁宗一日去张贵妃处,见宫内陈设有一件“定州红瓷器”,仁宗问怎么来的,贵妃回应说是某大臣所献,皇帝听后震怒,训斥其不守戒禁,私自接受大臣的馈赠。说明定窑不仅白瓷天下知名,也产红瓷器,且在当时也属珍贵 物品 ,并为达官贵人所喜爱(邵伯温撰《邵氏闻见录》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第13页)。

定窑虽因其在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屡见于文献记载,但由于窑火的熄灭,遗址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人们依据文献资料在河北中部寻找定窑窑址,根据“窑以州名”的认知,认为窑址在定州,结果考察定州本地并没有发现窑址,窑址遗迹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上田恭辅《关于定窑的考察会》,陶雅会,1925年。尾崎洵盛《支那陶瓷小考》,宝云舍,1934年)。

1934年,时任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的叶麟趾先生,这位背负实业报国留洋归来的学者,决心揭开这个历史之迷,他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首次报道定窑遗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的剪子村(即涧磁村)和仰泉村(也就是燕川村)(叶麟趾《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北平文奎堂书庄,1934年,第10页)。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根据《古今中外陶瓷汇编》的记载,跟着日军扫荡的队伍进入了曲阳,对定窑遗址进行了一次调查,获取了一定数量的瓷片,同年他以《关于定窑遗址的发现》为题 报告 了窑址的情况(〔日本〕小山富士夫《关于定窑窑址的发现》)这批材料后来由东京根津美术馆结集出版(根津美术馆《定窑白瓷》,东京,小学馆,1983年)。

受伤的小懒猪
笑点低的水池
2025-04-20 05:04:17
    说起定窑,熟悉瓷器的朋友马上想到如泪痕流淌的釉面,竹丝刷痕,具有玉质细腻般的白色瓷器。下图这只小碗在拍卖场上曾卖出223万美元的天价,可见人们一掷万金而追棒定窑精品一斑。

    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高质量的彩釉瓷器。彩定的胎与白瓷胎一样,均为白胎。为喜爱古物的明友熟知的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提及“古定窑”时,记载有“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如白定,俱出定州。”而 “定州花瓷琢红玉“,宋代大诗人苏轼酒后茶余的一句闲诗,更是引起定窑研究者及爱好者的无数遐想。故名思义,红玉理当是红色。

      理想故然丰满,可现实是,在数次曲阳定窑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数千瓷片中,绝大多数都是白瓷,除少量黑色、酱色、紫色瓷片,个别三彩瓷片外,唯不见红瓷踪影。虽然世界各大博物馆一般都会藏有定窑重器,但难见红定真容。神龙见首不见尾,红定的存在成为悬案。然而史料的文字记载,白纸黑字,红定的存在确凿无疑。据宋人著《邵氏见闻录》所述,宋仁宗不满其贵妃接受大臣赠送之红定,而怒碎之。

上海博物馆藏有宋代小盏,盏底用类似矾红料写上的长寿酒三字,则显示烧制红定的工艺在宋代已不是问题。

  而同时期烧制的磁州窑,则能产出红釉瓷器罐,证明定窑的红釉工艺在当时应该了工艺是可能的。

  于是人们开始猜测,所谓的红定莫非是指酱釉类定瓷,如柿红色,紫红色等,看上去偏红,因而称作红定。

    有人认为红定应该是氧化铜釉料在高温中烧制获得。高丽瓷借鉴宋代制瓷成就,制备出可与妆窑相蓖美的高丽瓷。为了超越汝窑,古代高句丽人在青釉基础上或用铜料烧出绚丽的红色,或嵌入青瓷中(呈鲜红色),研究者推测红定应该是这种铜颜料在控制的高温中烧成。

笔者曾从一位资深藏友处转获一枚红定瓷片,故圈内常有朋友索见,称“过眼既拥有”。刚获之,用于伺寝数日,后珍藏家中某处,近年寻觅数次,均不得踪影,怀疑已被家里领导当作危险品处理,时常心中隐隐作痛。春节期间,再次翻箱倒柜,幻想牛年转乾坤,遗宝复得,而仍未能如愿。

几年前,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之子、陶瓷研究学者、收藏家沙家枥积累了上百万文字资料及大量图片考证的呕心之作《定窑瓷器探索与鉴赏》出版,该书提供了认为是红定的红釉罐照片(见下图),虽然造型颇有唐代之风,但瓷胎与釉质很难与定窑拉上关系。

藏友朋友收藏有摩羯图案的红定盘子。摩羯图案于两晋时期随佛教由印度引入我国,在唐宋时期流行于各种器物。该盘呈典型的牙黄色泪痕釉,只是红色釉不像是釉下彩,倒像是二次上彩后入窑烧成。胎质疏松,不及标准定窑坚硬,可能是定窑晚期作品(如明代)。

北大秦大树先生,曾两次带队考古发掘定窑遗址,虽未见详细考古报告,但已零星发表部分成果,其中明确定窑自唐代起既烧制三彩器,私人藏家也收藏有底部刻有尙药局的三彩定窑罐。

除了考古发掘出的三彩瓷片外,定窑遗址还出土了个别绞胎瓷片,曾在网络上见过精美的胶胎梅瓶。也有藏友珍藏绞胎茶杯。

另外,定窑可烧制绿釉器既绿定是不争的事实。鉴于绿釉料烧制温度不宜过高,烧成后一改定瓷坚硬致密特姓,与绿色唐三彩相仿。

其实彩定中是否有篮定也值得商榷。篮料由金属钴经高温产生,称作苏麻离青的元青花颜料一般认为来自西域。但邢窑/巩县窑唐代已烧制青花瓷确是不争的事实。

下图是圈内人士收藏的瓷盖。图案上点缀有钴料,出现类似青花浙料般的篮色,虽然有朋友倾向于该器物由定窑烧制,但更符合邢窑白瓷的特征。

藏友珍藏有篮釉定窑碟,从瓷胎,泪痕釉及竹丝刷痕特征分析,当属宋代定窑产品。

冷静的月饼
冷傲的金针菇
2025-04-20 05:04:17
现在古瓷片的收藏市场才刚开始,属于低谷时期,估计很快就形成气候了,前几天刚看央二的第一时间,有个热眼看冷收藏,其中就专题报道了古瓷片的收藏市场,报道称现在普通古瓷在地摊上一片价格在300-500之间,如果是在成规模,像天津瓷房子这样能保真的商店就得500-800了,照这个形势看,古瓷片的收藏空间是很大的,因为还处在起步期,瓷片刚开始走进拍卖市场,去年的残瓷专场拍卖,100多片拍得600多万的价格,不过古瓷片的收藏,还是见仁见智,就看个人的投资和收藏眼光。

古瓷片的收藏中,以稀少、珍贵、典型的价格居高,典型的有宋代五大名窑,您的宋定窑瓷得看品相,如果是瓷片上带有刻花工艺的,市场价格就在2000左右,纯属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