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墨园建筑布局有何特色?
龙图馆是宣扬包公政绩的地方,因为包公曾任龙图阁大学士而得名,其建筑具有岭南古代建筑的风格,砖木结构,前后有回廊,中间有天井,风火山墙。
龙图馆内外,均有不少砖雕、木雕、泥塑、灰塑等,造工精巧,古朴典雅。大门外18棵罗汉松排列成行,象征包公出巡时的仪仗队。旁边是一排红花紫薇,开花时节,嫣红翠绿,相映成趣。
在龙图馆门口,建造有四幅包公故事的砖雕,分别为《争儿记》、《黄菜叶》、《审郭槐》和《审乌盆》,反映了包公判案如神、为民请命、审理各种冤案得的故事。在“龙图馆”门厅内外的横匾下,左右两旁各有一副对联,颂扬包公辉煌政绩。
门口正面对联为:
木石有灵再现包公清正事;
匠师无憾巧传百姓仰廉情。
门口背面对联为:
投砚镇江流尚有遗待明古训;
蜚声留宋典不曾枉法负平生。
龙图馆内,正面是一座大型紫檀屏风,高35米,阔45米,由5扇组成。中间雕刻有包公像,一派刚正不阿之气,令人望而敬畏。
包公雕像两旁,是宋代民间故事“狄青平南平西”、“呼延家将大破五行阵”和“背刻包公家训”。传说包公不但为官清廉,对后代要求也很严格,如果不听家训,有贪赃者,死后不得葬于祖坟。
屏风顶部是云龙,屏边是瑞兽麒麟,通花锦地,极为精细,屏座为佛教的莲花须弥座,刻有精细的莲花瓣,底部是有西汉风格的草龙图案。整座屏风精巧绝伦。
龙图馆的铜像为包公七子之像,即包拯、公孙策、展昭、张龙、赵虎、王朝和马汉。台前铸有铜剑、虎头铡,形象逼真,造工精美。馆内两侧陈列着三组蜡像,是脍炙人口的包公故事《怒弹国丈》、《打龙袍》和《铡美案》。
在龙图馆后,有一紫竹园,园内种有20多种名贵竹,其中有紫竹、粉竹、佛肚竹、观音竹、金丝竹、银丝竹、四方竹、大琴竹、小琴竹等。紫竹园里有一座流杯亭,仿古人曲水流觞景观而建。
在宝墨园内,回廊高约46米,宽2至2、5米,以拱形青瓦作项,呈斜网格状上横坡,把园内各亭、台、楼、阁、池、榭等连接起来,千丈回廊取其“千丈”、“气象万千”之意。
全长1000多米的“千象回廊”,随地形高低曲折起伏,按建筑布局而建。不仅使游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更是移步换景,变化万端,使游人沉浸于岭南建筑与园林景致美丽和谐的境界中。
紫气清晖牌坊位于宝墨园中部,与宝墨堂、紫带桥、清明上河图同处在宝墨园的中轴线上,是纪念包公而建的,颂扬人民心目中的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以包公为代表的清官文化。
紫气清晖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构成,仿照古代礼制仪门,五叠四柱三拱门,即有五座檐楼,其中一座明楼、两座次楼、两座边楼,驼峰斗拱式结构,整座石牌坊规模宏大,象征着清官的高风亮节。
紫气清晖牌坊基座四周镶嵌青色花岗石十二生肖的图像及暗八仙,坊前有一对青石狮子,坊后有一对瑞兽麒麟;紫气清晖牌坊石匾正面书“紫气清晖”,背面书“鉴古通今”。
位于紫气清晖牌坊后的建筑是传统的九孔石拱桥紫带桥,横跨清平湖,如长虹卧波,造工精致,形态优美,是全部由白石砌成,岸边杨柳依依,美不胜收。
桥栏两旁有取材于《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和《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的故事的立体石雕,雕刻工艺精美绝伦,人物生动自然,马匹、交战场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紫洞舫是仿照珠江三角洲传统特色的画舫而建,源于明清时期的紫洞艇。
传说,在明末清初,南海县紫洞乡人麦耀千在广州做官,经常乘船往来于广州、南海两地,他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画栋的大船。
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鸟鱼虫,以名贵木头装饰,镶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摆筵席,船头有桌椅,便于观赏沿途风光,船尾是厨房。
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艺术品,因为往来于紫洞乡,因而称之为“紫洞艇”。后来有钱人家纷纷仿造,终于发展成为游船和水上茶楼,停泊在广州荔湾和长堤,成为独具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的高级画舫。
紫洞坊停泊在清平湖边,长21米,宽68米,高87米,分上下两层,每层面积70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由于造工精细,装饰巧妙,紫洞坊就像全是木材造成的。
全舫共有10个通花雕刻的挂落,其中有荔庆丰年、祥桃邀月、八仙贺寿、竹报平安、花开富贵、松鹤延年以及其他花鸟虫鱼。船头上的大型木雕“百鸟朝凤”更是栩栩如生,金碧辉煌。百多只鸟儿,各具风姿,雕工之精,令人赞叹。
舫内摆设,均以名贵的柚木、花梨木和酸枝木精工制成。宫廷式的几椅,配以仿宋代器皿,豪华夺目。“九狮会金龙”大型屏风和《清明上河图》精彩片段的雕刻,造工精湛,更称精品。
《清明上河图》是大型的彩绘浮雕瓷壁画,是宝墨园的另一个镇园之宝。
《清明上河图》浮雕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绘相结合的手法,整幅画立体性极强,气势磅礴,虽然描绘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却是当时我国社会商品交易繁盛的缩影。如何体现原画的高超手法,并通过1000多块瓷片雕刻出来,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工艺。
《清明上河图》壁画背面的整幅墙是宋代石刻书法长廊,一色黑底白字,雕刻的都是书法名家和极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碑记,古收藏家誉之为“黑老虎”。
长廊镶有著名的石刻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金文》,宋代四大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行书,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书蜀汉丞相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刻等,字体豪放、洒脱,各有特色,是中华文化瑰宝长廊。
聚宝阁是宝墨园主景之一,位于荔岛上。绿瓦飞檐,彩色花窗,云龙天花,白石栏杆,金碧辉煌。阁内珍藏有南宋铜十二生肖和彩色六角瓶内瓶及乾隆皇帝御用的方形墨。
其中,南宋铜十二生肖铸工极其精美,冶炼技术,在当时世界居领先地位;彩色六角瓶内瓶,这是清代皇家名瓷。最名贵的是方形墨,已有200多年历史。
在聚宝阁登楼梯口靠右墙上,悬挂有一幅行道菩萨像。他是从天竺,就是后来的印度,最早来我国宣传佛教的高僧,这幅像的作者是唐代有名绘佛画家韩虬的名作,该画已1000多年历史。
楼上正中有孔夫子铜立像及“麒麟吐玉书”。此外,聚宝阁内还陈列有南宋夏珪,明代文征明、董其昌、海瑞,唐伯虎《山静日长图》和仇英的《耕织图》的檀香木雕画、清代乾隆皇帝、刘墉的书画,俱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
聚宝阁的对面就是观景楼,是一座临湖而建造的绿瓦飞檐、彩窗红柱的两层楼宇,同荔岛一水之隔。晴天时候,这里天光云彩、水光映翠;雨天时候,阴雨迷蒙、若隐若现,系全园最佳观景的处所。
在聚宝阁的东北角还有“瑶琳幻境”,是个临湖而筑的人工小山丘,由三部分组成。假石山、溶洞、九曲桥。登山石级东西首尾贯通,一路花树扶疏,山虽不高,但悬崖峭壁,顶有思乡亭,亭匾集苏东坡书法而成。
下有钟乳洞,流水贯通南北流入湖中,水响淙淙,仿似鸣琴。置身于此,如入瑶琳幻境。小山之旁有九曲桥跨湖卧波,斗折蛇行。山背树林阴翳,虽是炎炎夏暑,自有进入“清凉世界”的感觉。
高迪打造的梦幻世界在这里成为了现实。无数的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踏上了这片土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家梦,无论是绘画还是建筑,这里都孕育了太多大师。久远的,现代的,还有许多即将成名的,只要来过巴塞罗那,没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是这里产生了那么多艺术大师。巴塞罗那让很多人来到了这里,就再没有离开过。
我深深地被**《午夜巴塞罗那》所吸引,无论是夜晚月光下庭院里的西班牙吉他,还是兰布拉大道上的各式鲜花,从古埃尔公园的彩瓷长凳上恋爱中的年轻男女,到夕阳透过石头长廊的忽隐忽现的光亮,浪漫慵懒的气息无处不在。于是,我们便开启了一段暴走巴塞罗那之旅,计划用脚步去丈量高迪打造的这座梦幻世界。
接吻墙El muro del beso——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凯旋门Arc de Triomf—— 古埃尔公园Parque Güell——文森之家——米拉之家Casa Milà——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
巴塞罗那真不愧是艺术之都,即便是在大教堂旁,大师的作品也随处可见。你们猜到了吗?这是一道颇具设计感的门。据说其出自高迪之手。
离大教堂不远,有一栋高大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加泰罗尼亚建筑师行会COAC大楼。大楼外墙上的简笔壁画格外吸引眼球。
据说,这个简笔壁画出自毕加索之笔。但说实话,毕加索的东西俺不懂,看不出和幼儿园小朋友的画有什么不同。
都说法国人浪漫,但我来了巴塞罗那之后却被西班牙人的浪漫感染了,不同于法国人,西班牙人的浪漫更加热情和强烈。建筑师大楼后的一个小巷尽头,树立着一面马赛克墙,远看整面墙是正在热吻的四片嘴唇。
这面墙远看是两个人正在热吻,特别性感的丰唇,接吻的样子很完美。近看则发现,接吻的大图案是由无数小照片组成的,这些照片都是巴塞罗那市民们拍摄得很日常的,再普通不过的照片。这种由近及远的反差让人感到非常惊喜,很特别。
这面墙是为了纪念1714年巴塞罗那战役而建的,艺术家向市民征集照片,最终用4800幅红粉色系的不同照片做成瓷砖拼成了这堵墙。巴塞罗那人的浪漫很特别,纪念战争的方式竟然不是英雄纪念碑,而是接吻墙。
我们继续在老城区内漫步,不远处一个有趣的人脸雕塑立在路边,它由一块扁平的石头雕刻而成,叫“一片脑袋”,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觉,远处望去,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头像效果。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他竟然拖着一条大辫子。
在“一片脑袋”身后的小巷里,不经意看到一个阿拉伯风情的小穹顶,不由自主地奔过去。好漂亮的建筑呀!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建于1905年—1908年,是巴塞罗那震撼的现代派风格建筑之一。
音乐宫外墙用根据民歌创作的组雕装饰,囊括了传统的加泰罗尼亚元素和阿拉伯元素,色彩斑斓,十分夺目。
这就是高迪的老师、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蒙达内尔的代表作,一座有着百年 历史 的现代主义杰作。
很难想像这样一个建筑瑰宝竟然深藏在巴塞罗那老城区一个非常拥挤的街区的一条小巷中。音乐宫门前的窄巷几乎只能容得下一车通行,纵然用广角也很难拍出它的全貌。
音乐宫底层是由巨大的圆柱支撑形成的拱廊,以红、黄、绿、天蓝色等表现欢快活泼的明亮色彩作为主色调,正中的廊柱顶部还雕刻着一个王冠的徽章。
廊柱上密布着由马赛克拼成的色彩艳丽的花卉图案。
廊柱上这个被马赛克图案所包围的圆洞其实就是音乐宫的售票窗口,非常可爱,颇有点童心未泯的意思。
要想进入这座神奇的音乐厅参观,只能在周一到周五的9:00——15:30,参加每天7场次的参观团,在官方讲解员的导引下按规定路线参观,讲解的语言有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五种,每半小时交替换一种,英文的讲解最多。
遗憾的是,我们前往当天是周日,没有参观团,如果想入内,只能购买晚上的演出票。我们只好无奈地放弃了。
音乐宫的正门为红砖砌成的略带弧形的方形拱门,并以浮雕装饰,色彩艳丽,且精致。
布满马赛克拼图的圆柱、巨大的群雕和鲜艳细腻的壁画将整座建筑装扮得繁花似锦。
音乐宫的二层是一个半露天的阳台,阳台上有一排宝瓶柱护栏,美轮美奂;花柱上端支撑起三个孔雀屏状的小阳台。无处不在的马赛克拼图和绘画作品,整座建筑宛如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色彩艳丽的雕塑和陶瓷马赛克装饰是这里最突出的特色。二层阳台上有14根花柱,每个柱子都是由马赛克组成的不同花朵图案进行装饰。
柱顶端饰有花型柱头,如盛开的鲜花。据说,这里一共藏着三千朵玫瑰花,它们分散在屋顶、墙柱、玻璃上,就像是一座演奏者的秘密花园。
三层阳台的外面悬挂着瓦格纳、巴赫、贝多芬三位伟大作曲家的半身雕像。
三层露台再往上,则是一幅由马赛克拼成的现代歌舞主题壁画,这让我猛然间想到,这里原为巴塞罗那合唱团的大本营。
我们极力向后靠,力求将整座音乐宫收入镜头。在音乐厅两个外立面的交汇处的一根廊柱上,醒目地雕刻着一组根据加泰罗尼亚民歌和寓言故事创作的宏伟浮雕。这组雕塑突破了狭小地形的限制,强调了主入口的存在,凸显了音乐宫外立面的优美和典雅。
红砖立面外立面、花柱、浮雕、彩绘、马赛克拼贴不仅在视觉上产生相互碰撞和交织,同时融合了西班牙元素和阿拉伯元素的建筑风格,也令整座建筑成为一件标新立异的艺术品。
门厅内的咖啡厅是音乐宫唯一免费可以进入的地方,厅内的天花板装饰奢华,但红砖砌成的廊柱又显得是那样朴实纯净。
咖啡厅是参观者的集结处与解散处。比起外部的装饰,音乐厅的咖啡厅的装饰精致华美了许多:大理石的立柱、饰有精美马赛克贴图案和几何浮雕图形的顶棚、五彩缤纷的大型玻璃隔断、古色古香的古典灯柱……
这里除了咖啡,还有一些美味小吃,让人们在等候参观或欣赏音乐会之余用以消磨时光。
再次看到开满鲜花的柱子,让我们瞬间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开满鲜花的咖啡厅。
四只猫咖啡馆位于附近一条狭窄巷道的深处。这里是众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毕加索、达利、米罗和高迪都曾是这里的常客。毕加索还曾为四只猫制作宣传海报,后来这个海报成了今天餐厅菜单的封面。
为了享受免费时段,我们决定傍晚前赶到古埃尔公园Parque Güell,途径巴塞罗那城市中最大的绿肺——城堡公园 Parque de la Ciutadella。
城堡公园与凯旋门Arc de Triomf之间是一条笔直大道,大道两边是整齐的棕榈树,以及造型独特的路灯。行进中,我们还惊喜地发现路面上绘有这一区域的地图。
街道一侧的宏伟建筑是巴塞罗那法院。
巴塞罗那凯旋门作为1888年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入口而兴建,是一栋用颜色浓烈的红砖砌筑的摩尔复兴风格建筑。金饰雕刻,古香古色,孤立高耸,所以看起来格外醒目而壮观。
凯旋门上的所有雕塑均为白色,与主体的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前面的门楣上雕刻有“Barcelona rep les nacions”(巴塞罗那欢迎各国);背面的门楣石雕名为 “Recompense”;凯旋门有12尊女性雕像,这些女性雕像代表着荣誉和声望;顶端装饰着西班牙其他49个省的省徽。
在欧洲,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凯旋门,但巴塞罗那凯旋门结构严谨而又不失浪漫,特别是红色的凯旋门并不多见,可谓独具一格。
巴塞罗那凯旋门,比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凯旋门更宏伟。临近傍晚时分,城堡公园凯旋门一带则是跑步和散步休闲和好去处。
乘坐了一段公交车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我日思夜想的古埃尔公园Parque Güell,高迪设计的一个世外桃源。
迈进公园的大门,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高低错落的地形上,高迪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走廊,它们建筑在山林之间,曲曲折折。
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采用当地不加雕琢的棕色岩石砌成,结构复杂,但颇有原始风格,将艺术趣味和建筑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走廊的支柱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造型基本都取自动植物,有的形似大象的腿,有的则宛如棕榈树,还有的是人体造型,而这些支柱的材料全部是采用当地的石材,虽然看上去粗犷质朴,但是却宛若天成。
古埃尔公园居山朝海,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是高迪大师的倾心力作。这里原本只是一座光秃秃的小山。1900——1914年间,高迪在这块毫无色彩的画布上,任意挥洒、尽情泼墨,使这座“秃山”焕发了无限生机。
这座稍微偏离主干道,掩映在树丛中粉色的小楼,如今已经是一座高迪博物馆。虽然本身是由高迪的徒弟设计而成,但也充分体现了高迪的经典元素。再加上当天晚霞的映衬,更使这里宛若一处落在人间的童话世界。
沿着山路,我们来到了大平台广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很多长椅,它们由多彩的碎瓷镶嵌而成,蜿蜒曲折,形似舞动的长龙,又像起伏的海浪,构成诗一般的意境。
用石头砌成的蜿蜒曲折的长椅,表面用马赛克碎片随意拼贴,有丰富的图案和细节,且隐含寓意。在这里,无论是空间形态,还是光影色彩,从整体到细节,都做得情趣盎然,美奂美仑,处处给人惊喜。
大平台的边缘,就是我最喜欢的,堪称是世界第一长度的流动型马赛克长椅。斑斓流动的长椅,除了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在此或坐或躺,都惬意十足。
来到高迪之城,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打动。在这里的道路上走着,看着沿途这些色彩绚丽的颜色,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漫步其中,仿佛走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
马赛克长椅同时作为广场的围墙,随着我们一步步走近蜿蜒长椅的靠背,心里不由升起一种朝圣般的感受,那座蓝白相间的卡通高塔率先映入眼帘。
蓝白相间的高塔之下,则是一栋更为卡通的“姜饼屋”,屋顶上站着一个“小红帽”,四周围拢着许多小塔和突出物,尖顶下的圆形窗户上镶嵌着高迪的标志性十字架造。
当两个门房蓦地出现在眼前时,我们才知道,这才是古埃尔公园的正门。
这个门房绝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门房,门房上面饰以白色波浪形的陶瓷片,在蓝天和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调皮,富有童趣,难怪都亲切地叫它们“糖果屋”。
这仿佛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一座房子,犹如覆盖着一层奶油的姜饼屋,包覆著亮丽釉彩。看到这可爱的房子,我更想睁大眼睛,带着探险的精神走进这个梦幻般的门房。
在蓝紫色晚霞的掩映下,五彩斑斓的古埃尔呈现在眼前,这不仅是高迪创造的一个奇迹,一个不老的乌托邦,一座献给上帝的游乐场!
这里处处能带给你惊喜。此刻的公园就像一个即将进入梦乡的童话世界,又像一件悬挂在空中的巨型艺术作品。
高迪用乡土材料,将建筑雕塑、休闲广场、道路走廊、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城市空间。
随着天色渐暗,我们贪婪地再次远望,穿越巴塞罗那辽远的云层,那些密密麻麻的五彩缤纷的建筑远远地矗立在碧海蓝天下······
我们从傍晚,一直坐到了华灯初上。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和我们一样,久久不忍离去。
巴塞罗那是大海的儿子,水是巴塞罗那建筑设计里重要元素,于是,这里以蓝色为基调,而蓝紫色天幕的衬托下,就像大海一样柔和而宁静。
在恋恋不舍中,我们沿路下到了一个拥有86根石柱的百柱厅。如此密集规律排布的圆柱阵容犹如森林,圆柱的顶部构建是很壮观的,凹凸如云波水澜的天花顶。
百柱厅顶部设计很漂亮,全部采用马赛克图案装饰,抬头看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感。
百柱厅下方,就是著名的彩色大蜥蜴台阶。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廊柱顶端儒同浪花般不断波动的精美的穹顶。
这就是古埃尔公园最著名的彩色大蜥蜴喷泉。喷泉由蜥蜴和变色龙两部分组成,表面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接而成,色泽艳丽、造型生动。每到大雨磅礴的时候,蜥蜴和变色龙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泄的流水,显得格外生动可爱。
代表加泰罗尼亚守护神的“变色龙”。最让我感到传神的是它的四只脚,那么用力,仿佛生怕自己掉下去一样。
代表加泰罗尼亚徽章的“巨型蜥蜴”。
台阶两侧的矮墙曲折蜿蜒,墙身上贴着五颜六色的瓷片,组成怪异莫名的图案,仿佛一条弯曲蜷伏的巨蟒。
待灯光完全亮起,五彩斑斓的墙壁便披上了一层暖**的薄纱。
华灯初上,在暖**的灯光照射下,蓝白相间的蘑菇塔,状若糖果的石头屋,让人恍若进入一个超现实的世外桃源。
公园外墙上用碎瓷片拼接而成的古埃尔公园的字样。
夜色中,我们沿着公园的外墙,一步步向山脚下走去。
前往餐厅的途中,我们在路边遇到了一座超级漂亮的建筑。看导航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森之家Casa Vicens,是高迪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当年他只有26岁。
文森之家建于19世纪80年代,虽然已经历了130多个春夏秋冬,这栋归私人所有的建筑一直保持低调神秘的姿态,且至今仍是这么的充满活力,像一个打扮时髦新潮的年轻女郎,伫立在巴塞罗那的街头,流目顾盼,风情万种。
文森之家的外墙上大多瓷砖都是绿**调,还有绿白两色西洋棋盘式样组合瓷砖图形,色调统一美观。
文森之家绝大部分的装饰设计都由黄绿色调金盏花图样的瓷砖呈现。据说,金盏花其实是高迪在文森之家的建筑地上寻获的原生于此的植物,这真的很符合高迪大师的性格,他的好多建筑细节都喜欢取材于大自然。
当初,此地茂密的棕榈树给了高迪极大的灵感,因此,文森之家的窗户护栏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棕榈树叶造型铸铁结构。
文森之家的外立面上布满了各式瓷砖,上面绘满了各种植物和花卉,让人感觉到处生机勃勃。
转角处,高迪打破传统建筑简单枯燥的直线交角,巧妙利用红砖凹凸堆叠的简单手法,搭配拱形花窗以及磁砖装饰,让平淡无奇的外情立面产生立体层次的丰富变化。
这是一栋属于摩尔风格的建筑,外表采用了大量的陶瓷砖,色彩十分艳丽。初见到花花绿绿的文森之家,有种遇见童话般的愉悦心情。
我们一步三回头地与这座梦幻般的建筑告别,我真想将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离开文森之家,没走多远,便是我们事先选好的一家当地居民喜欢光顾,朴素、实在的Taverna El Glop餐厅。也许是因为正逢晚饭时分,整个餐厅座无虚席,显得有些喧闹拥挤。
海鲜饭吃过好多次了,这次我们专门点了墨鱼海鲜饭。虽然黑乎乎的卖相不是很好,但墨鱼海鲜饭更鲜一些,也更有滋味一些。
在这里,墨鱼海鲜饭几乎是桌桌必点。我环视左右,欣喜地看到,邻座的两位台湾女孩吃得很开心,还特意露出漆黑牙齿,自拍了一张。
还点了一份烤猪排,中规中矩,没有任何惊喜。
晚饭期间,一查导航,发现餐厅离米拉之家Casa Milà、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只有不到15公里。于是,我们决定消消食,步行前往。
步行来到一个路口,远远地就看到,一栋白色的建筑醒目地伫立在街角。整个墙体像波涛汹涌的海面,高低起伏不断,屋顶上树立着奇形怪状的烟囱和通风管道。这就是高迪的又一作品——米拉之家Casa Milà。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处私人住所,多用流线结构,承袭了高迪一贯的怪异风格。来到近前,抬头仰望错落在波浪起伏的屋顶,仿佛置身于海洋。
波浪形的外观,白色的石材外墙如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岩体上是扭曲回绕的铁条构成的黑色围栏,加上宽大的窗户,使人浮想联翩。
这是一栋怪诞的石头屋。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建筑外体的曲线设计。它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设计奇特的大门,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特别富于动感。
穿过格拉西亚大道,在马路的另一侧,我们邂逅了一栋童话城堡般的建筑,这就是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一栋外形标新立异的公寓楼,高迪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之作。虽然同为高迪设计,但是风格差别很大,艳丽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似乎更受当时贵族们的喜爱。
巴特罗之家已有100多年的 历史 ,并经历了多次整修。整栋楼的外墙面贴着彩色的马赛克,色彩鲜艳;屋顶的样子酷似龙鳞,处处充满了魔幻色彩。
外墙用彩色碎瓷片装饰,不仅色彩鲜艳,也比刷漆更耐久。受到贝壳形状启示的阳台围栏特别具有活物的生命感,是机器时代难得的一缕清风。
柔和的灯光使巴特罗之家多了几许温婉。抬头仰望,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面具阳台,以及骨骼形状的立柱,无不增强了传奇氛围。
这座房子的阳台酷似外星人的眼罩,让我倍感炫酷。整幢建筑具有耀眼的美感,令人不禁要赞叹大师的奇思妙想。
二楼正中的大窗的支架,灵感来自于人骨,看起来虽然创意十足,但在一般人眼里确实有点儿恐怖和疯狂的感觉,因此,人们戏称它为骨头房。
入夜后,远远望去二楼的全宽彩窗,活像一张巨兽呲牙的大嘴,但我却丝毫感受不到一丁点儿的狰狞。
这一带被称之为不和谐街区Illa de la Discordia,分布着几座出类拔萃的百年建筑,它们自成一派,彼此风格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巴特罗公寓左侧是一栋以摩尔式铁花格为装饰的,色彩缤纷的建筑,即阿马耶之家Casa Amatlle。
阿马特耶之家,原属于巧克力大亨安东尼·阿玛特耶。灯光下,闪闪发亮的阶梯形山墙上,妆点着美丽的粉红色图案,我怎么看都觉得酷似一块块包装精美的传统巧克力。
如今底层被改建成一个非常别致的咖啡馆Faborit, 入口处有销售西班牙最古老的巧克力——阿玛特耶巧克力的专柜,价格非常实惠。
繁复的浮雕花窗格外吸引眼球,也使整栋建筑更加美轮美奂。
位于街角处的狮子和桑树之家Casa Lleó Morera,始建于1864年,1902年改建。与当时许多建筑不同,它没有以业主命名,而是以装饰图案中的狮子和桑树来命名。如今底层是Loewe的旗舰店。
狮子和桑树之家与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是同一个建筑师,他特别擅长使用花饰,各式各样的花卉植物雕饰,让外观显得明亮,同时充满清新的少女气息。
花柄瓷砖、浮雕、彩色玻璃都非常精致、优雅,完全演绎出蒙达内尔“花之建筑师”的风格。
和全世界所有 历史 悠久的文化古城一样,巴塞罗那也是天才和灵感,自由与创造的摇篮,这里甚至被称为世界前卫艺术的"麦加"。人们常说,若没有高迪那极富个性的作品,巴塞罗那将不再是巴塞罗那。
没有哪座城市像巴塞罗那,因为一个人而熠熠生辉,达芬奇、梵高、毕加索都在巴塞罗那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但都停留在平面的纸上,惟有高迪以一座座美轮美奂,鬼斧神工的建筑,让巴塞罗那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梦幻之城。
整个巴塞罗那是一座由高迪”托起的艺术之城。行走在巴塞罗那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是这位鬼才留下的痕迹。
高迪这个疯狂又浪漫的天才,用自然的曲线勾勒出城市的轮廓,用卓越的建筑艺术赋予巴塞罗那新的生命,并留下了古埃尔宫、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和古埃尔公园等一座座不朽之作,像是上天遗落在巴塞的颗颗宝石,一刻不停地发着光。
巴塞罗那就是高迪的城市,高迪就是巴塞罗那这座世界名城的灵魂。
至此我们的伊比利亚半岛的自驾之旅将画上圆满的句号,然而,不曾想,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原定于2月10日从巴塞罗那回国的航班被取消,临时改签又没有航班,无奈之下,我们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选择一边继续在欧洲旅行,一边寻找回国机票。
下一站我们即将前往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Prague。
冬日暖阳拔“牙”记(34)巴塞罗那:高迪打造的欧洲之花(上)
冬日暖阳拔“牙”记(三十三)巴塞罗那:高迪打造的光影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