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告诫我们不忘什么什么要使什么什么

称心的身影
热心的白羊
2023-05-01 07:41:41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告诫我们不忘什么什么要使什么什么

最佳答案
幸福的毛豆
糟糕的飞鸟
2025-04-22 06:36:02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告诫我们圆明园乃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它被毁灭了!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整个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前,曾是那么辉煌灿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瑶台、武陵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景色,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说,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现在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空高高飘扬,永不垂下。

最新回答
冷静的皮带
鲤鱼小懒虫
2025-04-22 06:36:02

浙江横店拟筹资200亿重建圆明园引发热议
146年前的此时,英法联军洗劫之后放下的熊熊烈火正在圆明园内日夜燃烧。一把大火将这个曾经承载康乾盛世政治、文化和艺术理想的旷世杰作烧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触目惊心的断壁残垣和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伤痛。
146年后的此时,中国的一家民间机构在争议之中,启动了构想宏伟的圆明园重建工程。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能否成功重建等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是淡忘国耻的
体现,还是为了更好的国耻教育?是商家的肆意炒作,还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之举?各种猜测和争论不绝于耳。一时间,让人无所适从。
200亿重建一座圆明园
今年9月,浙江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正式对外宣布,将筹资20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中部的横店镇重建一座圆明园。
联合会主席、重建设想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徐文荣说,圆明园的重建地址就选择在横店镇西面的一片荒山荒坡上,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按照他的设想,重建工程总占地面积347公顷,将按照146年前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的实景1:1恢复。
宣布重建圆明园的是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是一家由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经济团体。这家机构位于以“横店影视城”著称的浙江中部横店镇。这里拥有著名的仿秦汉建筑秦王宫,仿南宋建筑群清明上河园,以及参照故宫样式1:1设计建造的明清宫苑等10余个影视建筑群,《荆轲刺秦王》《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著名影片都曾在这里选景拍摄。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和与之关系密切的横店集团,是这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的建造者和拥有者。
规划中的圆明新园将投资200亿元,均通过社会募集和国内外企业投资的方式筹集。“在对这200亿资金的安排中,60亿将用于建筑设计和内外部
装修装饰,其余140亿则用于内部各种文物的征集、收购和复制。”徐文荣说,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及其所下设的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将具体负责圆明园图纸的搜集整理、圆明新园的工程建设和文物复制等工作。
在由原北京制片厂设计师张先春担任总设计师的设计图纸上,记者看到:即将重建的圆明园外围周长约10公里,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之间有垣墙相隔,最南边为绮春园,北边由西向东并列着圆明园和长春园。
张先春说,设计图是在几百张图纸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圆明园旧址原样复原的,尽最大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圆明园被烧毁前的布局。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历时一个多世纪基本建成。它汇聚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建筑和部分西洋建筑的精华,是中国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此外,那里还陈列着全中国罕见的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
1860年10月6日,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并于10天后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开始抢劫和毁损园内珍藏的各种珍宝。疯狂抢劫之后,还不满足的英法联军决意焚毁圆明园,以求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迫其就范。17、18日,几千名侵略者开始在圆明园内四处点火。经过三天三夜的燃烧,这一座经营了 150多年,综合中西方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
异地重建圆明园是72岁的徐文荣15年前就有的愿望。这位雄心勃勃的老者说,他有信心通过重建,“重现当年‘万园之园’的繁华胜景”,并借此体现国运之昌盛。
反对者:重建是炒作,国耻当卖点
然而让徐文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设想一经媒体透露,便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中国某知名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的投票者不支持重建圆明园,并认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历史的见证,另外还有9%的反对者认为重建是“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只有23%的人支持重建圆明园,其主要理由是“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警示后人”。
“圆明园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历史象征意义,因此不可以随便篡改和颠覆。”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壮美恢弘的圆明园已在大火和抢劫中死亡,如今的断壁残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因此,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
阮仪三的观点代表了包括媒体、学者和普通的群众在内的许多反对者的意见。他们认为,对中国人而言,毁在英法联军铁蹄之下的圆明园不仅仅只是代表中国高超建筑工艺的经典皇家园林的精髓,更是国人耻辱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圆明园的复建并不能提升国人的自豪感和骄傲。圆明园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它一片废墟的历史风貌”。圆明园不能重建,应该是国人的一种普遍共识与要求。
有反对者认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涂抹历史同样意味着背叛。无论新建“圆明园”多么气势恢弘,都将是一个以国人没齿难忘的历史屈辱为卖点的“游乐场”。这位反对者撰文激烈地抨击说:“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沦落为歌舞升平的主题公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甚至认为,和侵略者的浓烟烈焰相比,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更加令人痛心!
另外,也有人认为,重建后的圆明园不过是横店诸多影视拍摄基地中的一个,是横店为了吸引眼球而兴建的又一个主题公园。他认为,在时光过去近一个半世纪后,作为现代的中国企业人,意图“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简单模仿过去的事物,表明了中国产业经营者想像力的贫乏。这种毫无创新性的行为,即使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也未必可取。反对者举例说,目前中国约有2500个主题公园,投资1500亿元,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0%左右盈利。如此巨额投资难保收益。
还有人认为,当年圆明园是皇家调动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耗资数亿两白银建成,其惊人的花费和工艺水平非一般人能够企及。仅靠一家民间机构没有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完成如此的宏伟巨制。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重建持支持态度。一些赞成者认为,再造圆明园,与铭记国耻是并行不悖的。异地复建恰恰可以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形象的对比和精美的再现,对于渐渐淡忘这段历史的青少年是最好的国耻教育和荣辱观教育。
赞成者认为,一个民族对于国耻的整体记忆,应该化为深深的文化印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融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妥善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让之作为一种历史的刻痕传承子孙后代;但同时也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应宽容而理性地看待诸如此类“复制圆明园”的行为。
据悉,中国圆明园学会、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许多专家曾先后来横店调研考察,不仅共同论证了复建工程的可行性,还一致认为横店具备复建的环境和技术等诸多条件。为表支持,一些机构和个人还决定无偿提供珍藏的圆明园建筑和局部图纸,供重建时参照使用。
一位名为陈玉虹的作者撰文认为,圆明园的重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名作者认为,仿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的人们有个地方去惊叹、赞美以及瞻仰,没什么不妥。圆明园曾惨遭战火肆虐,但这不过只是它100多年漫长历史的短短瞬间,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伤痛和疤痕,而忘却了它所拥有的艺术魅力。一名网友也表示:“圆明园是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虽然被强盗破坏,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在家中留强盗的脚印来以示我们的牢记。要记住历史!重建圆明园就是最好牢记。”
对于是否商业行为的质疑,陈玉虹表示,作为一种民间的经营行为,只要合理合法,就无可指责。“我们可以热切期待迪斯尼登陆中国,似乎也不应该阻碍一个在中国建筑史上名声显赫的‘万园之园’现身横店。”她同时认为,经商赚钱与文物保护可以并行不悖。比如,横店圆明园的建成,将有效分流北京圆明园遗址的游客,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各种摄制剧组对遗址的破坏。
还有支持者表示,与其让这一曾经的恢弘建筑以废墟的形式长久沉默,不如进行一下大胆的尝试。更何况,复制圆明园的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自有市场经济的杠杆来调节投资者的行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资金筹集:争议声中悄然启动
处于“风暴中心”的徐文荣对各界的争论泰然处之。“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论过去几十年在学术界中一直未有停息。如今从专家讨论的层面延伸到了社会的全民参与,恰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圆明园的关心和重视。” 而圆明园专家李建平先生也认为,无论哪种观点,都是出于对圆明园的关心。其出发点都是希望加大对圆明园保护的力度,凸显这一“万园之园”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
徐文荣斩钉截铁地表示,在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是他多年的夙愿,并已为收集圆明园资料和图纸花费了整整15年时间,他的决定绝不会因为负面的议论而改变。他坚信,昔日的圆明园如今已雄姿不再,但其所积淀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以及带给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耻辱,不仅不会因为重建一座新园而有丝毫消淡,反而会更加浓郁厚重。
面对外界的质疑,这位雄心勃勃的老人表示,关于建设能力和工艺水平,社会各界大可放心。横店集聚了大量的能工巧匠,且在过去的10余年内,陆续建成了包括模仿故宫的明清宫苑,模仿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园,以及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一系列影视旅游基地,在模仿建筑、景观设计和具体施工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复建圆明园的建筑工艺和所需的施工工匠没有什么问题。
但这位72岁的老人同时表示,重建圆明园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几年内一蹴而就。精确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经过合法审批的土地,以及足够的资金――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圆明园的重建工程决不贸然进场开工。
但这并不意味着圆明园的重建工程遥遥无期。事实上,重建计划的资金筹集已悄然启动。据了解,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报经浙江省文化厅批准、浙江省民政厅备案的公募机构――浙江横店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已于今年5月设立。按照规定,该机构将可以就圆明园重建工程向社会开展资金公募活动。近日,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还和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设立了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根据协议,该基金将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的方式,专款专用于在浙江横店异地复建圆明园工程和圆明园文物的征集征收工作。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复建圆明园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并不为各种流言和反对声所动。重建到底会带来更多什么样的效果,看来只能等候时间的检验。(完)

热情的花卷
靓丽的冷风
2025-04-22 06:36:02
下面我讲三个题目,就是圆明园的兴建、价值和焚毁。
现在讲第一个问题圆明园的兴建,大家知道满族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对北京的人文、地理、民族、气候诸方面的条件,很不适应,多尔衮说过,说:“北京春秋冬三季犹可居止,至于夏月,溽暑难堪”。就说北京这个气候,春天、秋天、冬天还可以,夏天就是太热,因为满族皇帝在关外,他冬天不怕冷,北京夏天那么热,他受不了,所以,多尔衮决定在塞外修喀拉城,为了避暑和游猎,清朝皇帝迁都北京为了春秋游猎,夏季避暑,所以在北京及京畿地区大修皇家园林。康熙朝修畅春园、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雍正乾隆朝修畅春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和圆明园,圆明园包括三个园子,就是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后改名叫绮春园。圆明园始建是在康熙48年,就是1709年,康熙把原来明朝皇亲国戚的一个废的园子,赐给了雍亲王。名字是康熙御定的,叫“圆明”。康熙死了之后,康熙经常在那个畅春园,主要是皇太后居住。所以雍正,就长期居住在圆明园,从雍正朝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圆明园,圆明园位置在北京西北郊,颐和园和今清华大学之间。周围二十华里,圆明三园规模最大的是圆明园。圆明园大宫门、二宫门,再往里就是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的外面有内务府、宗人府、军机处、内阁、六部、督察院、理藩院等等办公的场所,归置上相当于皇宫。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主要的宫殿,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和乾清宫,皇帝在正大光明殿朝会和听政。每年正月十五皇帝在正大光明殿接见王公大臣,接见外藩蒙古的王公,还接见回部等首领。正大光明殿的旁边有一个重要的殿宇,叫“勤政亲贤殿”,简称“勤政殿”。这个殿宇很重要,殿有一个匾额,雍正的手书,三个字,“为君难”。乾隆皇帝对他父亲这三个字,“为君难”做了新的解释,乾隆说,说“为君难,为臣不易”,就是做了皇帝难,做大臣也不容易,乾隆还阐发创业跟守城的关系,乾隆说,“创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就是守成难,创业难,两个哪个最难?有人强调是创业难,有人强调是守成难,乾隆的意思创业难,守成也难。清朝皇帝在这个殿宇做什么事情呢?文献记载三句话,叫“披览奏章,召对臣工,亭午始退”,意思就在这里批阅大臣的奏章,接见大臣议商国事,“亭午始退”,就到中午才开始退朝,所以就叫勤政亲贤殿,就突出了两个意思,第一是要勤政,不要怠政,第二要亲贤臣,不要亲小人。
圆明园总共有48个景区,重要的景区一个叫做“山高水长”,“山高水长”前面一片开阔地。每年正月十五前后皇帝在这里会见皇子、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等。正月十五的晚上是元宵节,山高水长殿的前头,竖了一个灯座,这个灯高六丈有余,大约有二十多米高,挂满了灯笼,整个殿前一片光明,在这里较射比武,耍龙舞狮表演马术还有其它杂技。档案上有一记载,有一次乾隆在这里过正月十五,一共放了大小炮竹是994个。还有一个重要的殿叫“万方安和”,“万”就是万字的“万”,就是这个殿的形状像一个“万”字,这个殿在水里面,地基完全打在水里面,上面盖一个万字形的殿,四面八方都是水,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惟独一例。它前面没有,它后面也没有。雍正在这里接见臣工,商讨国事,也在这里观赏湖中的游鱼。再有就是同乐园,就是圆明园里头的戏园,这个戏园很重要。每年正月十五前后,皇帝在这里听戏,请皇子、公主、后宫的妃嫔,王公贵族一部分朝廷的大臣,连演十天大戏,康乾盛世的时候,特别是乾隆的时候,这里体现出了一片歌舞升平,再有就是福海,福海的面积很大。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水面宽,水中有岛,岛中有建筑,建筑方面有园林,水,建筑,园林景观糅合在一起,福海的中间有个叫做蓬岛瑶台,就仿造李思训的那个意境建造了一个天上人间。后来清朝皇帝特别是乾隆时候,觉得圆明园规模还不够,又往东北方向扩展,就是长春园。乾隆到南方,六次下江南,他下令一些匠师把江南的名胜描绘成图,在圆明园里面仿造,也在长春园里头仿造。长春园建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西洋楼。这是其它园林没有,乾隆皇帝要朗世宁、王士诚等等来进行设计。按照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特点,在圆明园里面,就是在圆明园里面的长春园设计成西洋楼。这个西洋楼的特点,它是一个东西走向,是一个“丁”字形,南北东西一组建筑,长春园的建筑,南边这组叫谐奇趣,北面那组叫万花阵,中间靠西是储水楼,靠东叫养雀笼,养雀笼以东依次是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线法山和方河,整个西洋楼的建筑重点有这么九处,譬如说远瀛观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它是南北向,北边是远瀛观,就是人造喷池,南面是观法,就是皇帝坐的看人造喷泉的宝座。它这个景观,就是这组西洋楼景观是设计得非常好,譬如说十狗逐鹿,它做了一个铜鹿像奔跑的一样,两侧有十条狗,这狗喷水的时候,都喷到鹿的身上,所以说叫十狗逐鹿,这个造诣都是很新颖很奇特,也很好看。海晏堂,它这个喷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个生肖,做了十二生肖的头像,是用铜做的。象征着十二个时辰,到了时辰点的时候,这个动物就喷水,中午12点的时候,这12个生肖的肖像同时喷水,很壮观,也很巧妙,就是把中国的建筑,十二生肖属于中国的,和西洋的建筑水法,就是人工喷泉,把它结合起来,所以西洋楼是西洋的建筑和中国的建筑的特点,融合到一起的产物,这是长春园。
在长春园的南面是万春园,后来改名叫绮春园,这组建筑也是三十个景点,精巧自然,著名的天地一家春就在万春园,就是绮春园,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寻欢作乐主要是在万春园,就是绮春园。慈禧最喜欢的地方,也是这个万春园。圆明三园我们通常称圆明园,我刚才说过,周围二十华里,一共108处景点。这些景点集中了中国南北园林的长处,结合了东西造园的手法,把中国从商朝以来,近三千年的造园艺术达到了一个造园艺术的顶峰。可以说,圆明园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的精粹,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圆明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就是圆明园的价值,圆明园的价值我想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圆明园不是一个普通的一个公园,普通一个花园,而是整个我们中华各民族五千年文化艺术的一个创造。它把南方园林胜景移到圆明园里面,譬如说杭州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断桥残雪,苏堤春晓,雷峰夕照,麴园风荷,柳浪闻莺,南屏晚钟仿造在圆明园里面,名字也是用了杭州的名字。譬如说宁波天一阁,仿造在圆明园里头,建了一个叫文源阁,比如说苏州的狮子林,在圆明园里面建了一个狮子林。比如浙江海宁的安澜园,也在圆明园里头建了安澜园等等。所以圆明园是集中了中华各个民族南方和北方,东方和西方的智慧和精华,108处建筑景区。譬如说嘉庆的时候,叫“省耕别墅”、“接秀山房”这两处景点,门窗家具用紫檀木建造的。紫檀木叫做寸木寸金,里面的陈设,珊瑚、玛瑙、珍珠、钟鼎、陶瓷、字画等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说都是国宝。大家知道12生肖的猴头,铜制的猴头花了一千多万才把它收回来。这种是有12个的,就是这12个动物的铜首,在整个圆明园宝库的汪洋大海当中也只是沧海一粟。那里面的唐画,宋画,明画任何一件都可以说价值连城。我们想一想,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的国宝,那个价钱根本想不到。所以圆明园是中华五千年的一个艺术博物馆,里面的陈设,龙袍也好,被褥也好,锦缎,云锦、浙秀、苏绣,任何一件珍贵的云锦的制品,今天的价钱都可以说价值连城。圆明园的价值,乾隆有一句话,乾隆写了一篇文章叫《圆明园后记》他这么概括的,乾隆说:“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天下没有一处可以超过圆明园的,这是乾隆皇帝的评价。外国人怎么评价呢?法国的大文学家雨果,他对圆明园有一个评价。雨果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雨果又说:“圆明园如同月宫式的仙境,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无可比拟的杰作”。雨果的这个话,并不过分,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圆明园里面还珍藏着1792年英使马嘎尔尼进贡的文宝,中国文化的精粹一部分是集中在皇宫,另一部分就集中在圆明园。中国的皇家园林,重要的有三个:一个是避暑山庄,一个是圆明园,一个是颐和园。避暑山庄主要是康熙和乾隆时期,那里面珍宝也多,它究竟是皇帝在那儿生活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再一个就是颐和园,颐和园主要是在光绪和宣统的时候,这时候清朝已经没了。清朝强盛的时候,主要的皇帝生活在圆明园。皇帝是过了正月初一,郊祭完了之后,就到圆明园,一直到冬至大祀之前回到皇宫,常年在圆明园。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个皇帝死在皇宫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乾隆,剩下都死在皇家园林里头。可以说,圆明园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151年,集中举国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兴修的圆明园,集中了中华五千年各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于一处。所以圆明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无论怎么估计都不算过分。但是,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下面我要讲第三个问题,圆明园的焚毁。
八月二十二,10月6日,英法侵略军沿着北京城的城墙,到了德胜门。因为城墙高大,德胜门外沿着城墙西走,就到了海淀,遇到了北京军民,特别是民众的抵抗。这一天英法侵略军就到了圆明园,先攻大宫门,又攻二宫门。圆明园的技勇太监就进行抵抗,八品太监叫任亮殉职。1983年清华大学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块石碑,这是关于任亮的石碑,碑文是这样的:“勇哉明亭,遇难不恐,念食厚禄,必要作忠,奋力直前,寡弗抵众,殉难身故,忠勇可风”。牺牲的不只是任亮,以任亮为首的很多的太监,为了守卫圆明园阵亡。这里我要说一点,既然圆明园这么重要,几乎是同皇宫同等重要。皇宫有高大的城墙,墙外有很深的护城河,防卫森严,圆明园是修在清朝的太平盛世,虽然有围墙。还是这天,法国的公使、法国侵略军的司令率领军队攻进圆明园后,就占领了正大光明殿。守卫圆明园的总管太监叫文丰,一见寡不敌众,就投了福海自尽,里面的宫女妃嫔就一片惊恐。八月二十三,就是10月17日上午,英法联军的头目就在正大光明殿就商量怎么样抢掠和瓜分圆明园的财物,就这样圆明园的珍宝惨遭劫掠。九月初四,就是10月7日,有一个参与侵略的记者他后来记述到:“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军官与士兵疯狂抢夺,每个人都是腰囊累累,满载而归,这时全员秩序大乱,法国兵驻扎园前,法人手持木棒,遇珍贵可携者则争夺,遇珍贵不可携者如铜器、瓷器等物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英法联军犯下了抢掠圆明园的罪行,为了掩盖他们的罪名,想出了一个毒谋,就是放火焚烧。英国侵略军司令额尔金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一烧了之,分不清谁抢了谁。当天,英法侵略军就开始四处放火,焚烧圆明园,九月初五日,10月18日,这一天永远值得中国人民记住,就是这一天英法侵略军大规模地焚毁圆明园。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司令格兰特派马队三四千人,闯入圆明园。以正大光明殿为指挥部,派兵四处纵火,全园一片火海。第二天下午,正大光明殿和大宫门地区放火焚毁,大火燃烧、浓烟冲天,三昼夜不绝,圆明园珍宝化为一片灰烬。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是黑烟迷漫,掩蔽天日,万千火舌,往外喷发,火声若吼,草木箫瑟,悲戚之状,惨不可言”。焚烧圆明园的英法兽兵,野兽的“兽”,四处横行,有个人叫格赫,他在《我们是怎样占领北京的》,这里面记载,他说:“所有庙宇,宫殿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富有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园内的建筑大约有17万平方米,完全化为一片焦烟,法国有个翻译官叫德里松,在《翻译官手记》里面,它记述了英法侵略军抢掠圆明园的情景,他这么说的:“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唤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来。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向四面八方跑去”。英法侵略军到德胜门的时候,只有一辆车,装着他们将军的一些东西,到他们撤退的时候,车队接起来有几里路程,车队摆着有几里路程,里面装的都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国宝,英法侵略军的暴行引起了各国监督舆论的谴责。
1861年11月25日,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在谈到圆明园的时候说:“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他又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放火焚烧”。雨果痛斥到:“一个胜利者,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这是法国文学家说的话,圆明园惨遭西方侵略者的焚毁和劫掠,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第一,圆明园惨遭焚劫,是清朝150年举全国物力、财力、人力和智慧凝聚的皇家园林,被化为一片灰烬。第二,圆明园惨遭焚劫,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丰富的宝藏,或被劫掠或被焚毁,这是中国从宋朝以来一千多年从来没有过的巨大的空前的文化灾难。我说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一场巨大的劫难,而且是世界文明的一场巨大的劫难。第三,圆明园惨遭焚毁,对清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大伤元气,加快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第四,圆明园惨遭焚劫,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的耻辱。这件事情永远教育我们的后代,不能忘记这个耻辱,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历史。现在圆明园还有一片遗址,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前面还有一对华表,中山公园还有一个兰亭八柱,仅留下的这些遗迹永远告诉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要奋发图强,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任何侵略势力都不敢欺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