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青花龙纹高足碗有几种颜色苏麻离青料
明宣德青花龙纹高足碗有几种颜色苏麻离青料宣德时期的青料有进口和国产两种。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有晕散的效果,颜色为黑蓝或深蓝色,凝聚处可见自然形成的褐色结晶斑,凹陷在胎骨中。据说这一时期所用的青料,是郑和下西洋从伊斯兰带回来的,由于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所以青花颜色像蓝宝石一样,并伴有黑斑,往往出现湮散的现象和黑色大小不一的斑点。国产青料发色清淡,蓝色不稳定,有时会流散走釉,特别是浅色的青花色料常与釉面混淆,致使纹饰模糊不清。而将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青料结合使用,则发色明快,浓重与淡雅错落有致,浓者,色泛黑蓝或淡蓝,淡者,色灰暗,也有淡淡鲜明的色调。这种以浓重的进口料渲染为主,国产料轻描为辅,更好的突出纹饰层次的效果。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谅解,龙一般都是四只龙爪,根据龙爪趾头数命名为三爪、四爪、五爪。楼主所说应该为五爪龙。
元,元代龙的体态为四肢和躯干一样粗,有腋毛或腿毛,二到四根不等,腋毛为宽而长的带形,爪有三,四,五,以三爪、四爪居多,少量五爪,爪的形态无定规。爪有甲且锋利,爪形强劲有力,有双勾和实心两种画法。
明代早期的龙体态更为粗壮,但是颈部细长,有像蛇一说。龙腋毛作飘动状,有多根同向飘动,有中间数根飘动,有两边向外上卷的,也有向一边卷的。爪有三,四,五爪之分。官窑龙大部分都为五爪龙,龙爪尖利有勾。三爪龙的爪都向后,五爪龙的龙爪,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爪的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民窑以四趾居多,这一定规延续至清。象征着王权的龙纹唯官窑青花有使用特权。明中期起,随着禁令的松驰,民窑青花装饰渐采用龙纹, 但不见五爪龙, 造型也谓简单。
清,由于清代帝王对身为极为重视,龙的描绘更庄重精细,少见粗率潦草之笔,并且五爪基本为官窑象征。清初时,龙纹造型尚有明代遗风, 爪的拇趾和其他几趾距离拉开,相对如人身,已和明代不同。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另外,明宣德前基本无年底款,宣德后,见年款,不一定在外底,有的在器物外部,有的在内底。宣德后,年款逐渐在外底出现,而且越来越规整。
根据楼主所述器物特征,从年款和龙爪的绘画的精细程度看,肯定不是宣德后至清末瓷器,若为真品应该是明初之物,那可就值钱了,也有可能是民国或后世仿品,这得看器物,仔细鉴别,不能妄下结论。
能量有限,也许有不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