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有保质期吗
鹿茸应该怎么保存?1、春季或初夏雄鹿长出新角尚未角化时,将角锯下或用快刀砍下,称为锯茸或砍茸。将鹿茸在沸水中略为烫过,晾干,再烫再晾,至积血排尽为度,将鹿茸的茸毛用刀或玻璃刮掉,再用火慢慢烧燎,边燎边刮,最后用清水刷洗茸皮至干净或以瓷片或玻璃片刮净后,置密闭容器放阴凉干燥处保存。2、将处理好的鹿茸的封口时的结痂,然后把50度以上的白酒灌入其中,用毛巾或湿布把整个茸裹严放置一夜,次日鹿茸变软后,用刀具横切,茸片切的越薄越好,摆放在纸上,晾干后防潮湿,保管备用。3、作为中药鹿茸不宜放在冰箱里,药材放入冰箱内,和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长,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受潮,破坏了药材的药性,所以对一些贵重得药材,如人参、鹿茸、天麻、党参等,若需长期保存,可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然后投入适量用文火炒至暗黄得糯米,待晾凉后放入,将瓶盖封严,搁置在阴凉通风处。4、鹿茸的保存要特别小心,首要的是要注意空气湿度问题,如果空气太潮湿,鹿茸就容易发霉,接着就会生虫。所以首先要把鹿茸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鹿茸旁边,这样就不会招虫了。如果保存得当,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纯酒精),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能与水、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
组成/成分
乙醇分子是由是由C、H、O 三种原子构成(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分子中的羰键(碳氧键)和羟键(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相对分子量: 4607
危险特征
本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用途
溶剂。有机合成。各种化合物的结晶。洗涤剂。萃取剂、食用酒精可以勾兑白酒、用作粘合剂、硝基喷漆、清漆、化妆品、油墨、脱漆剂、等的溶剂以及农药、医药、橡胶、塑料、人造纤维、洗涤剂等的制造原料、还可以做防冻剂、燃料、消毒剂等。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理化常数
密度:078945 g/cm^3; (液) 20°C
熔点:-1143 °C (1588 K)
沸点:784 °C (3516 K)
在水中溶解时:pKa =159
黏度:1200 mPa·s (cP), 200 °C
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
折光率:136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19℃)
燃烧热(kJ/mol): 13655
临界温度(℃): 2431
临界压力(MPa):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2
闪点(℃): 12
引燃温度(℃): 363
爆炸上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离性:非电解质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 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化学性质
酸性(不能称之为酸,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与碱反应,也可说其不具酸性)
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CH3CH2OH→(可逆)CH3CHO- + H+
乙醇的pKa=159,与水相近。
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
CH3CH2OH+D2O→(可逆)CH3CH2OD+HOD
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及氢气:
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乙醇可以和高活跃性金属反应,生成醇盐和氢气。
醇金属遇水则迅速水解生成醇和碱
结论: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例如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条件是在催化剂Cu或Ag的作用下加热)
实际上是乙醇先和氧化铜进行反应,然后氧化铜被还原为单质铜,现象为: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草绿色,此反应现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醉酒驾车。
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
C2H5OH+CH3COOH-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此为取代反应,但逆反应催化剂为稀H2SO4或NaOH)
“酸”脱“羧基”,“醇”脱“羟基”上的“氢”
与氢卤酸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C2H5OH + HBr→C2H5Br + H2O或写成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OHC2H5OH + HX→C2H5X + 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氧化反应
(1)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一氧化碳,有火焰,放出热量
完全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不完全燃烧:2C2H5OH+5O2—点燃→2CO2+2CO+6H2O
(2)催化氧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2Cu+O2-加热→2CuO
C2H5OH+CuO→CH3CHO+Cu+H2O
即催化氧化的实质(用Cu作催化剂)
总式: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2H2O(工业制乙醛)
乙醇也可被浓硫酸跟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发生非常激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起来。(切记要注酸入醇,酸与醇的比例是1:3)
消去反应和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1)消去(分子内脱水)制乙烯(170℃浓硫酸)制取时要在烧瓶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以免爆沸。
C2H5OH→CH2=CH2↑+H2O
(2)缩合(分子间脱水)制乙醚(130℃-140℃ 浓硫酸)
2C2H5OH →C2H5OC2H5 + H2O(此为取代反应)
脱氢反应;乙醇的蒸汽在高温下通过脱氢催化剂如铜、银、镍或铜-氧化铬时、则脱氢生成醛、
药理作用
广泛用于医用消毒[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一般使用 95%的酒精用于器械消毒;70~75%的酒精用于杀菌,例如 75%的酒精在常温(25C)下一分内可以杀死 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更低浓度的酒精用于降低体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但是研究表明,乙醇不能杀死细菌芽孢,也不能杀死肝炎病毒(如:乙肝病毒)。故乙醇只能用于一般消毒,达不到灭菌标准!
乙醇还可以用于食用,如酒。因为它能作为良好的有机溶剂,所以中医用它来送服中药,以溶解中药中大部分有机成分。
酒精在中药使用上的作用:1酒精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精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2酒精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溶解酒精之中;3防腐作用。
药物基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性味:苦;甘;涩;性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事项: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服;孕妇、哺乳期妇女、14岁以下及其他医生认定不适人群禁止饮用。忌铁、猪肉、血、无鳞鱼、萝卜、葱、蒜。同时要注意何首乌有制过和没制区别,没有制的何首乌有毒,慎用。
主要作用: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用小鼠跳台法及避暗法试验,何首乌煎剂60g/kg灌胃,对东莨菪碱所至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显着对抗作用。
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何首乌醇提物0084、084、84g/kg灌胃,连续6周,可抑制高血指症鹌鹑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升高,延缓动脑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给家兔同时喂饲何首乌和胆甾醇,其所形成的动脉粥样病变较单喂胆甾醇之对照组轻,血清胆甾醇水平亦较低,体外试验何首乌能与胆甾醇结合,在兔肠道能减少胆甾醇的吸收;有认为何首乌中含的卵磷脂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但有报道以何首乌喂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虽能使胆甾醇上升较迟缓,病变稍轻,但不显着,其疗效未能肯定。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鸽,无论是药物与胆甾醇同时应用,或用胆甾醇形成高胆甾醇血症后给药,均能显着降低血清胆甾醇,但对动脉内膜病变无明显影响。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之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有减轻作用,但也有报道对血脂质与主动脉病理变化无显著影响。有研究首乌延寿丹及其中4个单味药金银花、杜仲、金樱子、桑椹膏对大白鼠肠道胆甾醇吸收的影响,证明前两药似能减少大鼠肠道胆甾醇的吸收,但全方没有表现出肯定的作用,可能由于全方中杜仲和金银花的含量比单独应用的剂量小的缘故。
对造血系统的作用:何首乌水煎醇沉液1g/ml、02g/ml只皮下注射,用体内扩散盒方法证明,对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生首乌与制首乌(高压法制备)各以温浸液30g/kg灌胃,连续14天,对出血性血虚小鼠,制首乌可使血液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而生首乌无明显影响。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首乌、黑豆汁拌蒸32小时首乌(制品1)、黑豆汁九蒸九晒首乌(制品2)的煎液,6g/kg灌胃,连续7天,实验结果表明制品Ⅰ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鸡红细胞能力,并对抗强的松龙对巨噬细的抑制作用,制品Ⅰ增加红细胞免疫,使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增多,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生首乌和制品Ⅱ作用不显着。
对代谢的影响:生首乌、制首乌醇冷浸液各以350mg/只灌胃,制首乌可使去肾上饥饿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6倍,生首乌无作用。何首乌注射液016、003、001mg/ml体外培养法,对大鼠乳鼠肝细胞DNA复制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抗衰老:何首乌水溶性成分01、10g/ml,可降低大鼠和小鼠脑内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老年人及老年动物脑内MAO-B活性均升高)。何首乌煎剂1g/ml、05ml/只灌胃,连续7天,可使老龄小鼠肾上腺增重,并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
抗血小板聚集:首乌粉4g/kg于饲料中喂饲大鼠,连续8周,可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毒性:生首乌醇冷浸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55g/kg。制首乌醇冷浸液腹腔注射300g/kg,小鼠无死亡。生首乌醇渗漉液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50g/kg,制首乌醇渗漉液灌胃1000g/kg,小鼠无死亡。
对血糖的作用:给家兔口服煎剂后30~60分钟内血糖量上升达最高度,然后逐渐降低,6小时后血糖量比正常低003%。
抗菌作用:何首乌对人型结核菌、弗氏痢疾杆菌试管实验有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何首乌中提出的大黄酚,能促进肠管的运动,并能骤减神经的时值,促使神经兴奋,增加肌肉时值,使肌肉麻痹。何首乌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特别对疲劳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将何首乌茎部新鲜乳汁涂抹于小鼠耳的腹面,抹药后,耳的腹面及背面均见增厚,其在组织学上的变化与用磷脂类所得之结果相似;可用来治疗瘰疬。
何首乌有剧毒,多起报道致死新闻,请勿相信各类中药传言。 生首乌: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方块,晒干。
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每何首乌块100斤,用黑豆10斤,黄酒25斤。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斤,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斤,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斤,两次共熬汁约25斤)。 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赤、白何首乌各-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暴干为末),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牛膝八两(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晒干),当归八两(酒浸,晒),枸杞子八两(酒浸,晒),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补骨脂四两(以黑脂麻炒香,并忌铁器,石臼捣为末)。(《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
治骨软风,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痒:首乌大而有花纹者,同牛膝(锉)各-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于木臼内捣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经验方》)
治久疟阴虚,热多寒少,以此补而截之:何首乌,为末,鳖血为丸,黄豆大,辰砂为衣,临发,五更白汤送下二丸。(《赤水玄珠》何首乌丸)
治气血俱虚,久疟不止: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陈皮二、三钱(大虚不必用),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景岳全书》何人饮)
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半两,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治颈项生瘰疬,咽喉不利:何首乌二两,昆布二两(洗去咸味),雀儿粪一两(微炒),麝香一分(细研),皂荚十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上药,捣罗为末,入前研药一处,同研令匀,用精白羊肉一斤,细切,更研相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荆芥汤下十五丸。(《圣惠方》何首乌丸)
治瘰疬延蔓,寒热羸瘦,乃肝(经)郁火,久不治成劳:何首乌如拳大者一斤,去皮如法制,配夏枯草四两,土贝母、当归、香附各三两,川芎一两。共为末,炼蜜丸。每早、晚各服三钱。(《本草汇言》)
治疥癣满身:何首乌、艾各等分,锉为末。上相度疮多少用药,并水煎令浓,盆内盛洗,甚解痛生肌。(《博济方》)
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二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水调。封脐中。(《濒湖集简方》)
治破伤血出:何首乌末敷之即止。(《卫生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