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将进酒君不见的手抄报 古诗手抄报
将进酒李白古诗手抄报 李白的手抄报古诗将进酒君不见的手抄报 古诗手抄报将进酒诗情画意手抄报 诗情画意手抄报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古诗手抄报李白的手抄报《将进酒》诗词手抄报 古诗词手抄报春节时喝酒的手抄报春节手抄报语文八上古诗饮酒手抄报 语文古诗手抄报将进酒古诗简笔手抄报古诗手抄报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古诗手抄报 李白的手抄报唐诗宋词手抄报古诗将进酒手抄报五年级课-115kb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诗配画手抄报诗配画手抄报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要活动期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时期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期,他的饮酒诗正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征。本文就他饮酒的文化内涵及积极意义探究一二。
一、 借酒传情 以诗赠友
酒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饮料,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特殊食品。它给人们的作用很多,其中用来传载感情、媒介友谊,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常性的行为。李白借酒传情,以诗赠友,丰富了他饮酒诗的文化内涵。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统计出李白的饮酒诗占他作品总数16%,而赠别送行之作在他饮酒诗中的比重很大。李白饮酒为诗、以诗赠友,这些诗大都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浓厚友谊。如《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描写了诗人与金陵子弟分别时饮酒的情境,作者把他与朋友分别的感情来与东比长短,表现了诗人对金陵子弟深厚的感情和友谊。《题戴老酒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悼念一位平凡的酿酒师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十分感人,同时也显示了李白对友谊的珍视。李白蔑视王候公卿,对市井平发亲近热爱。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人喝醉了酒就在街上市民家睡觉,天子叫他也不理睬,这说明他与平民有浓厚的交情和友谊,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呢。《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赠王伦》也是此类作品。通过以上略作分析,李白对朋友的情,对平民的饮酒诗里表现得特别突出。酒成了他缔结感情和友谊的纽带,诗人浓郁的"酒情"一直为后人所欣赏。
二、 以酒助诗 诗美酒名
酒后出杰作,诗成扬酒名,文学史上大大有之。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王绩的《赠程处士》、曹操《对酒当歌》的“杜康酒”、苏轼《泗州除久雪中成章使君送酌酒》的“双沟”酒不就是如今名扬天下的酒后佳作和诗后的名酒吗。李白更是如此,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喝一斗酒,可以作诗一百首,这虽然是夸张之词,但可以看出李白饮酒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他饮酒之时,诗兴大发,挥洒成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此诗气概豪迈,语言奔放,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狂傲自负的性格。李白的诗作往往率兴而成,笔调酣畅,确似酒兴引起灵感。据黄岩柏《酒》“中国著名酒人述评之二”中记载李白饮酒名作有70多首,其中的《襄阳歌》、《将进酒》、《梁园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酒助成了李白的诗,使他扬名天下。但反过来讲,李白的诗更使酒增加了光彩,可以说李白给酒的美要比酒给李白诗的美多得多。例如:如今四川万县地区的“诗仙太白酒”曾多次被评为部、省、市名酒,1959年还在全国评酒会上被推荐国庆十周年宴会用酒,84年国家旅游局把“太白酒”调销日本,现年销售量达5700多吨,畅销国内外,给该厂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还有现在酒类广告中经常借李白的形象或他的饮酒名句为注册商标。“醉太白”、“太白楼”或“太白遗风”之类标志招牌,在城乡的商标和招牌的酒、酒馆也更加芳香和甘甜。所以,李白以酒助诗,诗美酒名,在今天仍具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
三、 寄酒为迹 以酒浇愁
酒可以使古代文人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获得暂时的解脱。中国的封建社会时间特别长,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沉重,反应也就特别强烈。陶渊明、竹林七贤、陆游、辛弃疾等就是以寄酒为迹、借酒浇愁来反对当时黑暗社会最典型的代表。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是唐王朝由极盛而逐渐衰弱的转折点。开元初,玄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仿效太宗崇尚节俭的政治,知人善任,取得了前所未有成绩。开元末,玄宗陶醉于政治成功、纵欲享乐,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宦官,权力旁落。玄宗个人的纵欲奢侈测验对下臣的赏赐无度,带动整个官僚阶层奢侈成风,享乐无度。李林甫、杨国忠长期把持朝政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残害忠良。李白是一个正直、进步怀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他必然为自己的才智不得施展而感到忧愁;为建立“济苍生”、“安黎元”的功业不能实现而感到痛苦。为了解脱这忧愁和痛苦,李白找到了酒,酒成了他最喜爱之物。他甜饮之时大发怒火:“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答王寒夜独酌有怀》)。骂李林甫、杨国忠奸佞之辈是苍蝇、鸡狗、屠沽儿,愤怒到了极点。当他情绪低落、忧愁万分时,又举杯劝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莫,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这“万古愁”是他巨大的悲哀,横亘宇宙、纵贯人类的悲哀;是他目睹大唐帝国从顶峰向下滑落而回天无力的悲哀,李白这“万古愁”几乎到了难以排遗的程度:“……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自悲身世,好像整个人生只有驾着扁舟邀游江湖一条出路了。寄酒为迹,以酒浇愁只能使诗人得到暂进的解脱,酒醒之后呢,诗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终于不能成为他真正的解脱工具。
四、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饮酒诗的形式丰富了饮酒诗的内容
李白的饮酒诗继承和发展了历代饮酒诗的形式,丰富了饮酒诗的内容。李白以前已有不少饮酒诗,如《诗经》中的《湛露》、《宾之初筵》、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20首,但他们都局限于四言五言。李白的饮酒诗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到七言、杂言、绝句。尤其是他的一些七言歌行,句法长短错落,短句仅三字,长句达九至十字。如此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形式正是李白大胆创新的结果。在表达内容上也是多方面的。有对封建权贵的鄙夷和富贵利禄的蔑视;有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情揭露和抨击;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愤;有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友谊。饮酒诗的形式和内容到李白手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个性豪放不羁,诗歌情绪往往奔放无碍,因此不囿于声律、对仗的束缚。另一方面也是诗人追求自然美,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内容的结果。
五、 创造了饮酒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使他的饮酒诗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形象鲜明,表达感情强烈。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是盆地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种种生活的诗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想做官就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当皇帝下诏其入京时,便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最喜欢酒:“遥年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棣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由于他追求自我表现 ,于是感情上的表达方式便绝不是掩掩抑抑,而是无拘无束,奔迸而出,“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驷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此等等,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展示了诗人既高俊不凡,又孤独抑郁的形象。这里没有什么委婉含蓄,而是顺乎自然地直抒胸臆。
2、主观随意,瞬息万变。读了李白一些较长的饮酒诗,给人起伏跌宕的感觉,往往从一个意象突然转到另一个意象,从一个境界突然跳到另一个。
如下图:
《将进酒·君不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创作背景: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导语:《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之作,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是难得的经典,下面是《将进酒》的赏析,欢迎参考!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其二》),古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气氛,诗句豪壮。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李白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称自己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却没人相信,所以说古人“寂寞”,同时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在政治上受到来自亲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击,郁郁不得志。“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