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年制瓷器值不值钱 怎么鉴定真假
大清光绪年制瓷器款识辨别真伪。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民窑也大多书写“大清光绪年制”的楷书款,但书写潦草、字体歪斜,位置不正。民谣款还有落具体年号的,如“光绪辛巳年制”、“光绪十五年上月完立”、“光绪辛丑廿七年置”、“光绪九年世忠堂”、“光绪二十八年陶工仿制”等多种,年款一般不加圈框。光绪民窑的伪托款多用“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达到了晚清最高水平,拍场上的成交价及涨幅也最高。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一对“大清光绪年制”款绿釉开光雕鱼龙变化纹双耳瓶以77万元成交,2006年再次上拍,成交价涨至209万元。2002年,光绪官窑瓷器的成交价突破百万元大关——直径712厘米的光绪时期“储秀宫制”款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在上海敬华春拍拍出了110万元。具体的瓷器具体论价,现在说出一件瓷器的价格对总体没有任何意义。谢谢
在科学的瓷器鉴定价值体系中,以存世量为区分,“密瓷”最稀缺珍贵,收藏价值也最高。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80年代瓷器的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80年代瓷器的收藏价值
如果说清代康熙、雍正与乾隆时期的陶瓷是中国制瓷历史上的高峰,那么这三个时期的官窑就是精品中的精品。官窑,顾名思义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制皇室贵族享用的陶瓷用具,其中既有生活性的实用瓷,也有专供帝王欣赏把玩的宫廷“密瓷”。
上期栏目中特赴深圳鉴宝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鉴定泰斗李知宴老师认为,“密瓷”代表了官窑制瓷的最高水准,之前为藏友们介绍的深圳民间收藏的雍正抱月瓶,正属于“密瓷”之一。
抱月瓶胎体极其细润,白度深沉,不耀眼,符合雍正官窑“白里泛青”胎体特征;胎体致密,轻重适中,器型变化收放自如;瓶上牡丹与白头翁下笔传神、构图平稳、境界优美,没有一丝败笔;沿着抱月瓶彩绘边缘轮廓,可见反射出来五颜六色的隔离光,这是历经200年历史沉淀产生的自然现象。李知宴认为,上述这些细节特征往往只出现在工艺最为精致的宫廷“密瓷”上,按照皇家最高规格打造,这只雍正鸟纹抱月瓶是雍正官窑精品中的精品,吻合皇帝的欣赏理念和审美需求,是专为皇帝高级精神享受而制作,代表雍正时期高超的宫廷艺术形式之一,充分展现清代鼎盛时期帝王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
无论是后代官窑模仿,还是现代机械造假,都无法复制出到代官窑的时代特征,这些宏大造型、含蓄韵味或是巧夺天工,正构成了到代官窑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到代官窑自然是珍品,那么“不到代”的就是赝品答案是否定的。模仿宋明经典瓷器,正是清代官窑的一大特色,南京博物院就藏有清雍正仿明永乐官窑的青花牵牛花纹倭角瓶。晚清时期官窑也经常仿制前代官窑,但在工艺和质料上都有差异。例如嘉庆、道光、同治朝代的官窑,品质渐不及前朝。
期间有藏友带来了落款是明宣德的蓝釉碗给李知宴鉴定,尽管造型和明宣德官窑一样,但是李知宴却将其断代在晚清。李知宴认为,首先底釉太亮,有妖艳、发飘感觉,不符合明宣德官窑釉料特征;其次胎体较粗,不及到代官窑温润;落款字体拘谨,用力过猛,功力欠缺火候。为何晚清官窑仿前代官窑会有如此差别李知宴解释道,无非清朝国力逐渐衰弱,制瓷经费紧张,部分工艺失传导致。
但是不能就此认为后代官窑仿前代官窑的作品,就没有价值。以这件晚清仿明宣德蓝釉碗为例,李知宴说,现在还能找到这等工艺的晚清官窑,已经非常稀少,同样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除了正统官窑外,“官搭民烧”瓷器和民窑精品也值得藏友留意。从康熙前期时期,出现“官搭民烧”的制瓷制度,即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这一制度的实行,使民窑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精细,从而出现了一些精品瓷器。需要注意的是,民窑虽然艺术性强,主题鲜明,但从工艺和品质上,始终与正统官窑有差距。
瓷器收藏价值的体现1、历史文化价值。这点,是瓷器价值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古代时期,以元、宋、明、清时期的瓷器品,是较为盛行的。而宋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官窑瓷器,是最为珍贵的。主要是由于那段时期生产的瓷器数量少,流传下来的汝瓷更为少。因此,在瓷器收藏市场中,价格较高;
2、工艺题材价值。好的瓷器,需要精湛的工艺来展现。每件瓷器,都是需要运用一定的题材,来充分的展现出要表达的含义性。这点,就需要技艺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名家的瓷器,是瓷器价值的又一重要因素;
3、存世量、质量。无论什么样的瓷器品,现存量与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某个大师的作品,是瓷器界所推崇的。但保存的数量是较少的,而市场需求量大。这样,也是促使瓷器价格上升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瓷器收藏家与投资者来说,应该多角度的辨别瓷器。
道光年制瓷器
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制瓷器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道光瓷器鉴定的几个要素:
1、道光瓷器造型特征:道光一朝造型的时代风格较为明显。早期的器型有的仍能保持嘉庆时的风格;之后经三十年的演变,道光瓷器鉴定178——9883——2113渐由规整趋向笨拙;及至后来的咸丰朝,厚笨特点更为突出。因而道光、咸丰两朝的瓷器有其相同的特征,器物的外形线条折角多有板滞生硬感,还不及雍、乾时的秀美圆润。
2、道光瓷器胎体特征:自嘉庆后期开始,胎质日益粗松,同品质的胎体和前时相比,由于密度小而重量轻,道光时更甚。琢器的胎体多数较厚笨,民窑尤为突出。但民窑中,也不乏大量的胎质洗白,制作规整,口沿俏薄的薄胎圆器。
3、道光瓷器釉面特征:道光瓷器釉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施釉不匀,釉表有明显的水波纹样的折皱,俗称“波浪釉”。釉面稀薄,白而泛松,无莹润感。
4、道光瓷器纹饰图案特征:此时,瓷器的图案纹饰,深受以封建统治者为代表的及时享乐风气的影响,过去少见的斗鸡戏狗等图案在管、民窑器物上较多地作为主题纹饰出现。
5、道光瓷器款识特征:道光款与嘉庆款基本相同。官窑瓷年款多为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字外多无框,排列工整,字体有力,笔法圆润,笔划较粗,横竖粗细一致,以青花和红彩写款。民窑器多用矾红图章款,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但字体不正,书写随意,字迹潦草,多有省略,有的只写半边字。堂名款一般都是楷书,最著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
道光年制瓷器
官窑器足脊规整,一般碗盘是滚圆的泥鳅背足脊,较大型一点的器物,圈足经打磨成平底,两边经打磨光滑,成一个倒过来的无棱角的梯形。民窑器圈足多不规整,用手抚摸有扎手的棱角感。一些民窑粗瓷不垫瓷饼,直接垫粗砂烧制,因此有沾砂现象。冬瓜罐是道光时期出现的新器型,因形似冬瓜而得名,其基本形状是罐口内敛,口经打磨下凹一圈,罐盖内凸,圈沿打磨,小于罐口,罐盖正好盖入罐口,固定不滑落,俗称“子母口”;罐肩丰满,罐腹长圆,罐底假圈足;罐盖圆平,上有宝珠钮。咸丰以后,为了便于提拿,盖钮渐趋烛焰状。
道光时期官窑生产以粉彩瓷为主,青花瓷为次。道光官窑有不少仿康熙、乾隆朝的作品,即使是仿明代的作品,也具有康熙、乾隆朝的风格。民窑青花以日用瓷为主,陈设瓷为次;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
道光年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