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钧窑瓷器有落款的吗?
钧窑瓷器始创于唐代,盛于宋代,目前看到和记载唐代钧瓷实际都不是真正意义的钧窑瓷器,也没有落款,宋代钧窑的落款是大写的“一到十”。我国瓷器落款开始的很早,大约是隋朝,但是形成定制是明永乐年间。谢谢
现存的北宋早期定窑瓷器,底部多有“官”、“信官”或是“奉华”等官款字样,足见其是一座官窑。宋徽宗时,皇帝曾下旨:“定窑有芒不堪用”,弃定而改用汝窑。陶瓷专家朱家溍说:“‘有芒’是定窑产品的重要特点,由于盘、碗之类采用足部朝上的覆烧方法,因此出现口部无釉,故而盘碗以铜、金、银镶口,亦谓之金装定器、扣器。
”然而收藏家马未都说,他翻遍古书资料,并没有找到“芒”字有涩口的意思,于是推测,宋徽宗口中的“芒”其实指的是“光芒”。徽宗笃信道教,他更喜欢道教的青色,故使用陶瓷器也偏爱汝窑的天青、天蓝和靛青等颜色,定窑的牙白色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定窑瓷器以日常生活用的瓶、碗、盘、壶等器型为主,故宫博物院珍藏了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是极为独特的一例。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瓷枕大多用作生活寝具,也有的专门用作随葬,一些尺寸较小的则是医生诊脉用的脉枕。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
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还有赞颂瓷枕的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钧窑瓷器的釉色有暗釉和亮釉两种。其中亮釉钧窑瓷器多出现在南宋晚期至元代,釉质多粗糙,釉层较薄,釉上多棕眼,而且有开片。
钧窑瓷器以“钧釉”著称于世,这种釉是一种泛蓝色和红色的乳光釉,十分莹润,色调有多种,如天青、天蓝、月白等是最为知名的。
除此之外,“钧红”也是非常特别的存在,而且“钧红”还因色泽不同衍生出了胭脂红、海棠红、鸡血红、玫瑰紫、茄皮紫等色。“钧红”的釉面上往往带有细小的黑色斑点,同时还有“蚯蚓走泥纹”特征和细小的棕眼。
相关说明
宋金时期,钧窑还创烧了一种混色釉,即美丽的窑变釉。窑变釉之美美轮美奂,是非人为所能占掌控的。
有时,蓝色乳光釉、钧红、窑变釉会同时使用,显得千变万化,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