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龙泉窑瓷器好在哪里 现在又价值多少?
龙泉窑产品以民间生活日用青瓷为主。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绿,釉质薄匀晶莹,多以刻花、篾点或篾划装饰技法,表现波浪、蕉叶、团花、缠枝花、流云、婴戏等纹样。还有塑贴纹饰。器类以碗、盘、壶等为主,也有少量的盆、钵、罐、瓶等。造型端庄,制作工整,器底旋削平滑。18O381O3475
龙泉窑属于中国南方青瓷系列,是宋代民间名窑之一,因于今浙江龙泉县而得名。五代始烧,盛于南宋、元、明,清康熙后停烧,是陶瓷器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的窑系。龙泉窑早期产品在器型、装饰、釉色各方面与越州窑、温州窑相似,南宋中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对浙江、江西、福建境内的窑业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烧制龙泉风格的青瓷窑系,产品畅销全世界,并获得了中国瓷器史上唯一拥有国际身份的标识Celadon,其知名度仅次于China。
龙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北宋青瓷为石灰釉,由于石灰釉的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一般釉层较薄。由玻璃相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的映出刻划纹饰,因而北宋龙泉青瓷多以刻、划花为饰。
龙泉窑青瓷非常受英美、法国、日本收藏家推崇,中国内地收藏龙泉窑青瓷主要集中中江浙一带,对此他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龙泉青瓷由于是民窑系列,且主要为日用青瓷,所以存世量较大,市场上流通量仅次于明清景德镇彩瓷,在各大古董瓷器窑系中,以物美价廉闻名。
据调查目前瓷器古董拍卖市场上现存的南宋至明代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成交价已过千万。2006年11月份苏富比秋拍,高234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拍至1184万英镑,此瓶曾为日本近代著名茶道大师益田孝(1848-1938年)收藏。两年后,2008年3月纽约佳士得再以2281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88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同样源自日本藏家——茶道大师松平不昧收藏。与价格动辄数千万元的景德镇明清瓷器相比,龙泉窑青瓷的价格显然被严重低估。
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五地的拍卖市场中,龙泉窑青瓷与高古瓷器行情非常相似,而与明清景德镇彩瓷有异,龙泉窑青瓷大量的精品流散在日本及欧美地区。龙泉窑青瓷的价值最早由日本东京“龙泉堂”创始人茧山松太郎挖掘并推向瓷器古董拍卖市场。1906年成立的“龙泉堂”是20世纪早期成立的著名古董店,茧山松太郎非常痴迷宋代龙泉青瓷,他带动了日本收藏者对龙泉青瓷的研究热情,眼下内地古董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南宋到明代龙泉青瓷精品,不少来自日本回流。
宋代龙泉窑青瓷数据非常稀少,主要是北宋青瓷胎厚釉厚,釉面常有开片,青釉色深如豆绿;南宋兴盛期则是薄胎厚釉,不开片,以釉色的青翠变化取胜,釉面润如玉,粉青、梅子青为代表。
元代龙泉窑青瓷在古董瓷器拍卖市场上经常能见到,所以拍卖价格不如宋代龙泉窑青瓷。主要由于元代海外贸易发达,外销瓷器的品种、数量均比较大,釉色、器型虽然不如南宋瓷器那么唯美,但器型,纹饰等丰富程度远超宋代。
明代初期龙泉窑的生产非常兴盛,但逐步从民窑向官窑转变,相当数量的瓷器制品供宫廷使用。宋元传承下来的顶级瓷器制作工艺显然比当时的景德镇高出不止一筹。瓷器古董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大量高品质的龙泉窑青瓷多为明代初期所制。
2009年在香港由香港环球国际举办的春拍市场上一只直径40cm元代龙泉盘以398万港币拍出。
从历史上的拍卖行情来看,宋朝现存龙泉窑青瓷价高量少,多为传承藏品,来源清晰,以日本,欧美等私人收藏为主,近年来内地拍卖市的宋代青瓷数据明显增大,但真品赝品混杂,需要你去仔细辨别。
明代景德镇白瓷生产逐步成熟,取代了龙泉窑的主导地位,明末清初龙泉窑的瓷器烧制没落。但在雍正、乾隆两朝帝王有好古之风,非常重视对龙泉窑青釉瓷器的仿制,因此景德镇在这两朝中生产了众多数量的仿龙泉窑青釉瓷器。由于帝王的重视,这类仿青釉制品生产工艺水平极高,造型、纹饰精美,一直受到收藏家重视,且在瓷器拍卖市场上这个时代的仿龙泉窑青瓷价格远远超过历代龙泉窑青瓷精品。
清代仿青釉制品着意追求的是龙泉青釉的釉色之美,以及刻划纹饰的工艺风格,器型、风格具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200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高40厘米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拍到了4492万港币。同场中,高315厘米的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夔龙纹双耳瓶拍到1132万港币。
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高508厘米的六字篆款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估价400万至600万港币,拍至2082万港币。
我们都知道文物都非常的贵,在一些博物馆当中都会有一些历史文物展现给大家观看,以此来了解历史,而这也代表着一代人所使用的物品。在一些街边上也有一些淘宝文物的摆摊者们,他们手上的文物大多都是仿品,仿照历史文物的做法,但这当中也有许多淘宝爱好者们买到真正的文物,他们都具有非常的收藏价值,因为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些物品的价格也都非常的高,在一些拍卖会议当中可以看到一些清朝的文物多多,则拍到上千万少则也在几百万元当中。
中国文物在浙江的一个村民,他到田地里挖笋,却挖出了三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其实这个村民也表示自己没有见到过这些瓷器,他甚至以为只是家庭普通的瓷器,但他上交到博物馆当中经过鉴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瓷器。他挖到国家历史文物也主动上交到博物馆当中,而这些陶器都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陶器也都保存的十分完整,也是十分难得的宝贝。因为文物都是属于国家的,任何人在挖到历史文物都不应该私藏起来,而是上交给国家。
文物具有历史价值一些考古学家,来到村民挖笋的这个地方进行考古,从人来寻迹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生活轨迹,从来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在观看到这三样文物时,应该是古时候人们吃饭用的碗,而这一件事也需要经过专业的陶瓷中心和考古学家们来认证。这名村民也被大家称赞,他在发现文物时主动上交给国家,也让国家能更好的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瓷器。
在一些古代人的坟墓当中,也有许多盗墓者选择盗墓挖到一些文物时都占为己有,从而达到自己收益的目的,他们大多挖到的文物也都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这些盗墓者们却选择将文物占为己有从中获得利益,而不是上交给国家,这一行为是遭到人们的唾弃的,因为国家的文物是归属国家的,而不是属于个人的。
南海一号,为南宋时期的商船,来往于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最为鼎盛时期的宋朝其运输宝物的数量巨大程度可想而知。
南海一号,长度418米,宽度11米,高度约4米。同时它也是到今天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排水量约为800吨,载重约为400顿。直到2019年3月20日为止,一共清理船载文物已高达达14万余件,预计总文物将会超过16万件。
考古学着从中挖掘出很多来自宋代顶级官窑的陶瓷工艺品,这些东西非常受当时西方国家的喜爱。有些陶瓷的外观也受到了西方,阿拉伯等地的文化影响。
博物馆藏的《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也出自这里。壶又称“注子”、“注壶”,是隋代出现的酒具。其高254cm,足径55cm。主要用来盛放酒水的器具。、
还有就是在特展中拍摄的,“南海一号”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也是给予我们非常大的震撼,不得不说古代人的工艺精湛。
据不完全统计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凝结物55吨、标本2575件。而且陶器占大多数,一共有13000余件。如瓷瓶瓷壶、瓷碗、瓷盘以及其他瓷器等。样式繁多,且制作工法都出自最好的官窑,由此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