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周朝历史

火星上的项链
阳光的水蜜桃
2023-04-30 17:02:45

周朝历史

最佳答案
怡然的诺言
温柔的短靴
2025-04-21 11:00:01

一.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英文名:The Zhou Dynasty1、周朝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2、西周朝的兴起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很深远的影响。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发继位, 称周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3、主要诸侯国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分封的列国诸侯中著名的有: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以辅周室。齐国---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封地,今山东青州府。燕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封国地为今幽州蓟县。魏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封国地为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封国地为今济阳定陶县。成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国地为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卫国---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章丘县。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封国地为今吴郡。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楚国---芈姓,子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丹阳南郡枝江。许国---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国地为今许州。秦国---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莒国---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国地为今莒县。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东莞县。邾国---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国地为今山东邹县。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睢阳县。杞国---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陈国---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封国地为今陈县。蓟国---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裔。封国地为今北京顺天府。4、西周王系西周朝:(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周文王 :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周武王 :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周成王 :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周康王 :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周昭王 :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周穆王 :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共王 :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周懿王 :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周孝王 :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周夷王 :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周厉王 :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周召共和 :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周宣王 :在位46年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周幽王 :在位11年,(前781-前771)。5、东周朝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前770年),周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1、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 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 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 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2、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6、东周王系东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周平王:(姬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周庄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周厘王:(姬胡齐),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周惠王:(姬阆),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周襄王:(姬郑),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周顷王:(姬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周匡王:(姬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周定王:(姬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周简王:(姬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姬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姬贵),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周悼王:(姬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姬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姬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周贞定王:(姬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周哀王:(姬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周思王:(姬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姬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周威烈王:(姬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周安王:(姬骄),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周烈王:(姬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周显王:(姬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周慎靓王:(姬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功臣名将:姜尚,周公旦,召公奭王后:褒姒(周幽王妃)7、政治制度周灭商后,国王大搞分封,把王族与功臣分封到国家各个地方,建立起众多诸侯国,数量超过百个。通过宗法制和封建制,又建立起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各个诸侯国围绕的封建王朝,同时建立起一套无孔不入的礼乐制度,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封建国家。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8、经济技术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西周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土地耕种制度即“井田制”,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这样,为封建制度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基础。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独裁,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限制私人从商。商贸的品种有作物、牛马、用具、珍异和兵器等,甚至掠卖奴婢。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铜币。9、科学文化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周易》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周代的另一种完善的文化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地图包括南越。二、北周:中国历史上代西魏而立的朝代。北朝王朝之一。为区别周朝历史学家把这段时期叫”北周”.宇文觉创建。后为隋所灭。西魏恭帝三年( 556 ),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遗命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因宇文护想早日夺取政权,即迫使西魏恭帝禅位。次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孝闵帝)建立北周,都长安(今西安)。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581年,杨坚簒北周,改国号隋。三、武周: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7 0 5 年 )是武则天在位时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革“唐”命,改国号为“周”,为了与周朝区别,史称“武周”、“南周”。武则天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四、后周:(公元951-960)五代时由郭威所建,为了与周朝相区分,故史学界称之为后周.后周于960年为赵匡胤所灭,其事件即著名的”黄袍加身”。五,周:吴三桂反叛清政权而建立的割据政权.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宋朝人名周朝,字祥光,湛次子,1077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农历三月初二午时生,原住武岗紫阳石洞桥,幼时聪明好学,年青有为,敢说敢干。23岁奉命回江西收理祖辈产业,勤于农事,苦攻经史,博学多才,由江西籍于宋崇宁二年1104年登进士,时年28岁。官至户部尚书,人称尚书公。当时皇上懦弱,时政混浊,奸臣当道,志士仁人不顺,公性耿直,仰先祖世代为政清廉,高风亮节,故而不乐仕进。于宣和年间(1119年)解甲归田,偕同宗兄弟五人,自江西徙居湖南上梅(新化)相约逢石下担,卜居隆回高坪石脚隐居,乐游山水,讲学于里诲人攻经史必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

最新回答
傻傻的蜗牛
怕孤独的便当
2025-04-21 11:00:01

淄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日照自然景观不错。 淄博市主要旅游景点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 齐长城 博山淋漓湖风景区 周村古商城 聊斋城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鲁山国家森林公园 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古车博物馆 马鞍山风景区 沂源九天洞 齐国历史博物馆 开元溶洞 樵岭前 梓童山 中国陶瓷馆 王渔洋纪念馆 管仲纪念馆 原山泰山行宫 奎盛园 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 桓台马踏湖 梓童山景区 梦泉生态旅游区 奎盛公园 姜太公祠 东周殉马坑 峨庄瀑布群 蒲松龄故居 齐故城遗址 淄博市博物馆 泉河头 姜太公旅游中心 蒲松龄书馆 颜文姜祠 赵执信纪念馆(因园) 文峰山公园 萌山 淄川游乐园 沂源溶洞 桐林田旺遗址 稷山洞石墓群 观狐园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古钱币博物馆 东周殉马馆 梓橦山 黑铁山 古月楼博物馆 玉黛湖滑雪场 聊斋园 临淄墓群 渔洋祠 博山溶洞 管仲墓 王士祯故里 北魏造像 碑碣墓志 赵执信故居 青云寺 炉神庙 忠勤祠 四世宫保坊 磁村古瓷窑址 昌国故城 逢陵故城 杨寨塔 寨里大张古瓷窑址 辛店乙烯墓地 振衣阁 碧霞元君行宫 汇龙桥 景公殉马坑 於陵故城 小庞遗址 高阳故城 莱芜故城 焦裕禄纪念馆 沂源牛郎织女景区 沂源天湖旅游度假区 日照旅游服务 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2003年12月,日照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近年来,日照旅游业发展迅速,仅2005年,全市旅游业就接待国内外游客781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3%,占全市GDP的82%;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日照旅游交通便捷。市内公路、铁路线盘结交错,四通八达。同三沿海高速公路贯通祖国南北、日东高速公路直接通到菏泽,两条国道、九条省道,荷日、胶新铁路纵贯市境。青岛、连云港、临沂、潍坊四个机场环布在日照周边,距日照的路程都在90分钟以内。日照现已开通至韩国平泽的客箱班轮;每天发往省内外的客车达300余班次,城区公交车线路已开通21条,出租车1316辆,能满足游客所需。 日照旅游资源丰富。日照海、山、古、林兼备。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优质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有世界上最大的汉字摩崖石刻—河山“日照”巨书,天下银杏第一树—浮来山银杏树;江北最大的绿茶基地、最大的毛竹生长带、最大的野生杜鹃花生长带也在日照。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较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堪称我国文字始祖。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还是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姜尚、南北朝著名文字评论家刘勰、诺贝尔奖获奖者丁肇中等名人的故里。齐长城遗址、莒国故城、日照港等也都是游客的必游之地。日照涌现出一批旅游景点创造或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创造了多项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特色旅游项目众多。日照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依托海滨优势,推出了3S(阳光、海水、沙滩)休闲度假游;依托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推出了生态宗教游;依托浮来山风景区、莒县博物馆推出了莒文化游;依托水上运动基地和万平口景区,推出了滨海体育游;依托茶博会和茶文化旅游节,推出茶文化旅游;依托沿海渔家村,推出“渔家乐”民俗游,住渔家屋、吃渔家饭、赶海拾贝、乘船撒网,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日照有驰名中外的乌鱼蛋、乌鱼干、文蛤、西施舌、对虾、海米等海鲜珍品;有黑陶、农民画、地毯、石雕、根雕等艺术品;有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的抽纱、刺绣、工艺屏风等;日照绿茶正走出国门,展翅欲飞。 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日照旅游接待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全市旅行社达到92家,出租车1316辆,旅游饭店及各类社会宾馆600余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8家,旅游商品、纪念品定点生产单位12家。 4A级景区 我市现有五莲山风景区、万平口风景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刘家湾赶海园和浮来山风景区共5个4A级景区。

落寞的火车
酷炫的世界
2025-04-21 11:00:01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一、国家级文化名城
曲阜 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南。春秋战国时为鲁国都城,秦置鲁县,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孔林和鲁国故城遗址。
济南 战国时为历下城,自晋以来历为州、府、郡治所,明以后为山东省会。市区有风景优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构成独特的泉城风貌。文物古迹有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灵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黄石崖等名胜古迹。
青岛 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明代中叶为防止倭寇侵袭,设浮山防御千户所。鸦片战争后,设总镇衙门。1897年后,曾被德、日列强先后占领。现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欧式、日式建筑。
聊城 位于山东省西部。古为齐国城邑。宋熙宁年间建土城,明清为东昌府治、重要运河商埠。城中央的光岳楼和城内的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北宋时建的13级铁塔,还有运河小码头、傅氏祠堂、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古迹。
邹城 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孟子故乡。秦代始置驺县,北齐天保年间迁今址,唐代改“驺”为“邹”。孟庙及孟府和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古建筑重兴塔、传统街道亚圣庙街和野店遗址、邾国故城、孟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
临淄 位于山东省中部。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等古遗址、古墓葬。
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泰安 地处山东中部,泰山雄踞境内。汉武帝东封泰山,将赢、博二县割置设奉高县,作为皇帝祭泰山的行宫。宋开宝五年县址和封禅中心移至岱岳镇。金设泰安军,清设泰安府。泰山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中心,至今保留了三十多处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和大量的石刻,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岱庙、碧霞祠、普照寺、经石峪、唐摩崖、大汶口文化遗址等文物古迹。革命文物有徂徕山起义遗址、冯玉祥墓等。
济宁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历史悠久。夏代设“任国”(或“仍国”),秦始皇设任城县延续至宋代,元代升为济宁府,清代为直隶州。济宁自元代开凿大运河后,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现存众多名胜古迹,有崇觉寺、北宋铁塔、汉碑群、寺�堆遗址、萧王庄墓群以及明清时代建造的商业街竹竿巷等,另外有东大寺、太白楼。
青州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古九州之一。自汉武帝设青州刺史部起,历经隋、唐、北宋、金、元,直至明洪武九年,其间近一千五百年,一直作为一级地方政府与一级军驻地。明清两代,仍为二级地方政府驻地。清雍正八年建满洲兵驻防城。民国时,设益都县。青州故地名胜古迹、珍贵文物甚为丰富,有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的隋唐石窟造像群、玲珑山的北朝书法刻石及纪念范仲淹的范公亭、真教寺、明代衡王石牌坊、清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园偶园等。另有中共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山东第四师范学校及一九四八年华东局、省政府办公楼等。
淄博 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组群式重工业城市。淄博市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作为齐国都城达六百余年,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秦设齐郡,汉置临淄县。张店战国时为昌国城,汉至隋设昌国县。淄川西汉时设般阳县,隋改为淄川;周村战国时属于陵邑,西汉时设陵县。淄博文物古迹众多,齐国故城闻名中外,至今古城墙、排水口等遗迹尚存,另有田齐王陵、齐景公墓殉马坑和众多的墓群;淄川有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故居和明清时期的围墙、围子门及保持明清乡村建筑风貌和地方民俗特点的蒲家庄;周村有明清时建造的以大街、新市街、银子市街为主体的商业建筑群;博山有齐长城遗址、颜文姜祠、隋唐古瓷窑址及具有北方山城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蓬莱 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唐贞观八年始置蓬莱镇,唐神龙三年升为蓬莱县,此后历宋、元、明、清各朝均为登州府治。现存文物古迹有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水城为明清两代海防要塞,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蓬莱阁建筑雄伟,海上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有“人间仙境”之称。此外,尚存戚继光祠堂及戚氏牌坊、上水门等古迹。蓬莱小街深巷老城风貌犹存,民居极富地方特色。
潍坊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世界风筝都。该市历史悠久,汉唐为北海郡、北海县、平寿县等,宋为潍州,明清为潍县。现存文物古迹有十笏园、汉代城墙、关侯庙、城隍庙、玉清宫、观音阁、石佛寺、陈介祺故居、松园子街传统民居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造诣很高,如风筝、木板年画、嵌银、核雕、仿古铜、布玩具、剪纸、刺绣等都享有盛名。
临沂 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虞夏为徐州之域,周改属青州,秦时属郯郡,东汉属徐州琅琊国,北周属沂州即邱县,隋将即邱县并入临沂县,清雍正十二年升为沂州府,设立兰山县,民国二年,沂州府撤销,兰山县改为临沂县。现存文物古迹有: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银雀山汉墓,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华东烈士陵园,还有王羲之故居、孔庙、天主教堂、五贤祠、王祥故里、宝泉寺、集柳碑等。
临清 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始设清渊县,隶属冀州阳平郡,西晋易名清泉县,后赵石勒建平元年,改清泉县为临清县,临清之名沿用至今。明永乐十五年,会通渠全线开通,临清成为汇集7省漕粮北运的中枢。明清时期,临清成为内陆通往北京的漕挽咽喉和战略要冲,此时临清发展到鼎盛时期。现存文物古迹有:钞关遗址、鳌头矶、舍利宝塔、清真寺、龙山、凤凰岭等。
莒县 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商代为姑幕国,西周为莒国,秦时改莒国为县治,西汉为城阳国,以后历代设州立县至今。现存文物古迹有:莒国故城、且于门故址、乐毅垒、国士桥、汉槐、状元林、纪映淮故里等,浮来山有刘勰故居、定林寺、校经楼、天下银杏第一树、莒子墓等。
烟台 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历史上,秦始皇曾三登蓬莱岛,昆嵛山是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在明清时期,烟台是中国海防军事重镇,其名称是因在奇山上设立的海防设施狼烟墩而来。烟台于1861年开埠,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有包括英、法、美、俄在内的十六个国家设立的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