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禹公钧窑是谁的作品啊

哭泣的电灯胆
粗暴的灯泡
2023-04-01 04:04:05

禹公钧窑是谁的作品啊

最佳答案
尊敬的白开水
如意的项链
2025-04-19 07:14:35

禹公钧窑是刘志军的作品。

据了解,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刘志军复烧的《出戟尊》《鼓钉洗》《海棠式水仙盆》等14种器物24件钧窑瓷器入藏国家博物馆。这些作品采用传统工艺,从器型、釉色、胎质方面精细仿烧复制,再现了宋钧官窑瓷器的神韵和风格,造型规整、工艺精湛,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复烧仿制的水平,是钧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成果。8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刘志军钧窑瓷器作品启运仪式在禹州市钧官窑遗址博物馆举行。

刘志军出生于钧瓷世家,多年来致力宋钧官窑瓷器的研究和复烧仿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并被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日本大阪博物馆、德国国立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收藏。宋钧官窑是中国钧瓷发展的一个顶峰。此次启运的24件钧瓷作品中,有14件是仿宋钧官窑钧瓷作品。

最新回答
迷路的胡萝卜
健忘的微笑
2025-04-19 07:14:35

官钧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钉洗

直径20.5厘米

款识:六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Lot5496

成交价:RMB 17,250,000

备注:

1. 私人收藏,购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此后家族传承。

2. 伦敦苏富比,2003年6月12日,编号108。

3. 购自纽约蓝理捷公司。

本品原为钧窑宫廷陈设花器,因其形制古雅精致,置于案头亦赏心悦目,后世文人遂以之为笔洗。周缘存支烧痕十九枚,古朴豪迈,一侧清晰可见刻出「六」字款,笔道遒劲,荡漾出独特的时代气息。

遍查资料,北京故宫收藏有此类鼓钉洗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中共有5例,其中四例均为「一」字刻款,一例为「二」字刻款,近年拍卖市场同类钧窑数例中除「一」,「二」字刻款,也见有张宗宪先生旧藏「四」字刻款,临宇山人旧藏「五」字刻款,徐展堂先生旧藏「七」字刻款,葛沃得旧藏「八」字刻款, 而如本品落「六」字刻款者,疑为孤品,仅此一只,其珍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明永乐-宣德 官钧玫瑰紫釉盘

直径16.9厘米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Lot5495

成交价:RMB 4,600,000

备注:

1. 广州黄埔重要私人藏家收藏,1890-1920年代。

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357。

此式明初官钧盘存世极为罕有,元末明初之钧窑传世多见花器,清时深得清宫珍视,雍正乾隆两朝,多以之妆点内宫陈设;而本品小盘却应为赏玩之用,存世无多。传世此类官钧盘,除本品外,两岸故宫有藏例,北京故宫藏有两例,其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1996年,第194页,图176,台北故宫藏有一例。市场流通者除本品外,仅见一例,为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编号523,明14-15世纪,官钧葡萄紫釉盘,余例未见。

明 天蓝釉玫瑰紫斑折沿盘

直径:17.1 cm

成交价:402,500人民币

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Lot5126

北京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二例,其饰斑大小与本盘近似,一例载于1996年香港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 上》,图版225号;另一例载于1999年台北出版《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图版87号。

明 天蓝釉玫瑰紫斑钵式大碗

直径:18.8 cm

成交价:1,322,500人民币

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Lot 5127

备注:

日本藏家旧藏;

米内山庸夫珍藏,并于1958年题签。

北宋至金代天蓝釉玫瑰紫斑钵式大碗,此碗敛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窑变釉,圈足无釉,可见褐色胎体。釉面发色天青,口沿处内里两侧玫瑰色紫斑凸显,天蓝色过渡自然。色调多变,釉面流淌自然,胎釉结合紧密。造型端庄,器型硕大,十分难得。

明 天青釉玫瑰紫斑小盏

直径:8.5 cm

成交价:3,910,000人民币

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Lot 5128

备注: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日本茧山龙泉堂旧藏,购自1949年;

李汝宽家族旧藏。

北宋至金代天青釉玫瑰紫斑小盏,此盏造型隽秀,盈盈可握,直口微敛,斜腹内收,圈足。底部旋削,中心微微凸起,足墙斜削。釉色天青,色泽鲜亮明快。器身外壁施釉到底,圈足无釉。盏心内壁有两块玫瑰色紫斑,聚而不散,宛若双鲤相嬉,在天青色的池塘中游动,周身泛起水花,天蓝、天青与玫瑰紫交相辉映,妙趣横生。外壁紫斑如晚霞变幻又如山水氤氲,引人入胜。

明 月白釉三足鼓钉洗

直径:20 cm

成交价:5,405,000人民币

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Lot 5130

「七」款

备注: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02日,编号670。

明初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配有原装清代透雕紫檀座;造型仿青铜器式样、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二十枚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十八枚。通体釉呈月白色,边棱处呈酱色,底施黄褐色薄釉并露部分灰胎,十七枚支钉痕迹明显。底与足均刻有数字「七」。

明永乐-宣德 钧窑月白釉四方倭角水仙盆

长18厘米

款识:十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Lot5668

成交价:RMB 4,140,000

备注:

1. 张宗宪先生“云海阁”收藏。

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112。

此类花器为明代早期内府颁样并下发到窑厂烧造而成。此类钧窑陈设类器皿,质精式雅,备受世人珍视,且存世稀少。据万历一朝《大明会典•工部十四》记载:“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只,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二州……如遇缺乏,止行磁州、真定烧造,免派钧州。”可见至少自宣德年间开始,钧州(现河南禹州)即一直为宫廷烧造各式器皿。本品色纯一而无杂,妍丽动人,带来郁郁的古风和摒弃繁缛的妙境,代表了明代钧瓷之最高成就。

钧窑玫瑰紫斑盏

尺寸:直径9cm

估价:250,000~350,000 人民币

成交价:667,000 人民币

北宋 钧窰紫斑盌

尺寸:9 公分

成交价:14,520,000 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8春季拍卖会

 钧窑玫瑰紫斑折沿盘

尺寸:直径19cm

估价:1,000,000~2,000,000 人民币

成交价:2,990,000 人民币

元 钧窑紫斑盏

成交价:2,012,500人民币

多情的荷花
大力的香水
2025-04-19 07:14:35
是的,在有点年代的瓷器上经常能在胎釉结合处、露胎处等地方看到一种橘红色、橙红色或是褐红色的现象。我们一般叫这种现象叫做火石红,它是由于胎釉中游离的+2价铁被氧化形成+2价铁的一种特殊显色现象。

俊逸的灯泡
魁梧的金毛
2025-04-19 07:14:35
何谓古钧瓷?根据现代文物收藏和古董界的习惯认可,古今以1911年划界,即1911年以前生产烧制的钧瓷谓古钧瓷,1911年以后烧制的钧瓷叫现代钧瓷,我们也沿用这种划界方法。钧瓷自隋唐创烧至今千余年,对流传和出土的古钧瓷进行鉴定,无论在学术研究和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看到的古钧瓷有真有假,真的叫古董,假的叫赝品。古钧瓷的收藏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真伪。拿真品价格买到一件赝品无疑不仅不能升值,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收藏古钧瓷时,真伪的鉴定至关重要。

古钧瓷鉴定的内容,概括说来是“辩、断、定、察、评”五项内容,也称为鉴定钧瓷的“五鉴”,即“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察优劣、评价值”15个字。

辨真伪

辨真伪就是辨别被鉴定的器物是真是假,是老货还是新仿。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任务,也是主要任务。又是以下几项鉴定内容的前提、基础,是一件古钧瓷器收藏等级、收购、销售价格、出境放行与否的第一要素,也是进行古钧瓷学术研究的基础。

社会上出现仿古陶瓷(即古代某些陶器瓷的复制品和仿制品),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对某些古陶瓷的爱慕,因真品太少或不易得到而仿造,这主要是封建帝王如此。如雍正帝酷爱宋代名窑瓷器,内府所藏尚不满足其把玩需要,便常将宫藏宋瓷真品交御窑厂仿造。这种情况历朝都有,只是仿的多少不同,仿品质量优劣有差异而已。199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举办真品与仿品对照展览,其中清代仿宋代钧瓷无论型、胎、釉、色都十分讲究,几乎乱真,可见当时仿钧水平之高。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盈利。自元明以来,许多人雅好古名窑瓷器,不惜重金刻意搜求。真品便价值日高,且供不应求。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便集名匠高手作伪仿造,或名家自行仿造。仿古作伪之风最为盛行时乃清末民国年间,主要是西方列强入侵,多次大规模掠夺我国文物,更包括大批陶瓷,当时的西洋人东洋人便知我国古陶瓷精美绝伦,无限爱慕,便来中国大肆购买,或托中国人代买。这一时期古代名窑瓷器价格更是十分高昂,于是许多古玩行人,制瓷高手投其所好,仿制钧窑瓷器向洋人们销售。

钧窑瓷器仿制品的大量出现应该是近几年来的事。现代仿钧的产地主要还在河南禹州市的神垕镇,这里不仅有烧制钧瓷的优良传统,而且还集中了一批当今最优秀的钧瓷制作高手。神垕镇的钧瓷制作近几年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釉色的变化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现在有些收藏者不喜欢新货。在这种情况下,神垕钧瓷也生产不少仿古瓷,如尊、瓶、炉、钵、碗、盘等,其造型一般是仿宋、金、元时期的民窑器形,制作工艺和斑彩装饰也力求与之相似。仿古瓷的制作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人为地将之做旧,充斥于古玩市场,不仅会对古钧瓷的形象有所损害,而且也容易使古玩市场产生混乱。

由于仿制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难度越来越大,但如果掌握各个时期钧瓷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造型特征、纹路、胎质、釉质釉色、工艺特征等,熟悉仿品作伪的方法,再依靠一定的科学手段,分辩真伪就有一定的把握。

断时代

鉴别某件古钧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叫“断时代”或“断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断代”,是为了查明器物制造的相对年代,尽量缩小时间的包围圈,使之接近历史真实。古钧瓷的断代(当然排除有纪年标志在外)是相对的,不能机械地按照历史纪年来看待。我们认为断代工作起了缩小时间界限的作用,使被鉴定的器物接近它历史真实年代,所以它不是绝对的。

钧瓷始烧于唐代,历经五代,成熟于北宋初年,兴盛于北宋晚期,钧窑技术普及于金代、元代,衰于明代,清代景德镇有仿制,比较成功。晚清奉旨恢复禹县烧钧瓷,经民国至今再未间断过,现在达到了钧瓷的昌盛阶段。钧瓷烧造上下达1 000多年,因此对每件钧瓷鉴定到哪个年代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与辨真伪乃一个问题的另一面。在鉴定时对古钧瓷器年代的断定,学术界形成了一些不成文,但成习惯的规定,一般明代以前的器物,能走出朝代即可。再细一点,那些历时较长的朝代,如唐、宋,能分出早、中、晚更好。在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那些能定出绝对年代的器物,在科学上最有价值,往往作为标形器,作为研究资料。这种绝对年代,多由器物本身铭文显示。明代以后(含明代),要求能定出以帝王年号为阶段的相对年代,如明天启,清乾隆等。

断时代与辨真伪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在古钧瓷中,有一些古人仿古器物,它们既不是被仿对象那种真品,也不是今人作伪,对今天来讲,它们也是一种古代钧瓷,精者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宋元时期小窑仿名窑器,明清时期仿宋代名窑器,等等。对这类器物时代的鉴定,要说出仿品的时代和被仿对象,如乾隆仿钧窑鼓钉洗、葵口花盆,等等。对这类确属古人仿古器物,仍应充分重视,它们照样有一定的收藏、研究、陈列价值,只要我们拿准了是否为仿品,仿制时间,不至于鱼龙混杂,就算可以了。

定窑口

定窑口即确定古钧瓷器物的产地。这一点,对宋代以后的古钧瓷尤其显得重要。禹县是钧瓷的故乡,境内窑址就达百余多处,并且影响到其他地域,北到内蒙古的赤峰,南到广东的石湾,东至浙江、江西,西到山西、陕西等。宋代以前钧瓷烧造范围小,窑口比较容易鉴定。如宋钧官窑烧造时间短,传世器物很少,而且清代仿制较多。金、元时期是钧窑技术普及发展时期,全国烧造范围大,窑口多,鉴定判别窑口就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鉴定者要对各窑口钧瓷的工艺、原料、当地气候、甚至风俗习惯都要有所了解。例如,从钧瓷器物的胎、釉等工艺上看:

胎:古代各窑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什么料烧什么货,所以大体上是各窑产品各具特色。现代科学的方法是通过仪器测出各已知窑产品胎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成分,将要鉴定的器物测出胎的成分与已知窑口产品胎料的元素组成对比,来确定器物的窑口。现在以郑州大学高正耀教授为主的古陶瓷实验室就利用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和加速器质子X荧光光谱分析的(PIXE)方法,测定不同窑口器物釉胎中微量元素的差异,制定图谱,建立数据库,来判定不同窑口器物。但是,当所鉴定器物不便测试时,只能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即通过观察胎体的色泽、火候、胎质等来判别。有丰富经验的古陶瓷鉴定专家,用传统的方法也能鉴定的相当准确,现在古钧瓷的鉴定主要是采用凭经验鉴定结合科学鉴定的综合方法。

釉:各窑工艺技术往往形成传统风格,因而形成各自比较固有的特征,比如元代钧窑的天青、月白色釉,不同窑口都有明显的差异等等,这些显著特征是我们从釉着手判别窑口的依据。当然,不能绝对化。同一窑口器物,由于时间不同,烧成时的情况不同,釉色也不一样。

工艺:各窑口所处地域不同,历时长短不同,技术影响、技术传承不同,原材料、燃料不同(如宋以后北方窑多以煤为燃料,南方多以木柴为燃料),窑场经营性质不同(如官窑不计成本,产品选料精良,装饰雕绘精细,相同品种、器形不多,次品销毁,而民窑追求利润,产品造型、装饰大多力求简洁、适用、美观,同类型品种、器形多等),反映在工艺上就大不一样。

器形:各窑性质不同,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不同,产品在器形上差别很大。一般说来,官窑产品器形单调,造型保守,少创新,而民窑产品器形多样,形式活泼,创新多,变化多。从地理、社会环境上看,各窑受当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制约较大,产品器形不很相同,如北方窑多产瓷枕,南方较少。北方窑所产钧瓷器物形体较大,南方窑所产器物形体较小,等等。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要鉴别陶瓷器的窑口,必须很熟悉我国各时期、各主要钧瓷窑场产品的特征。

察优劣

当一件器物真伪窑口判断准确后,还要观察优劣。就是把好的一方面察出来,劣的地方也察出来。从收藏的角度就是看器物的品相好坏。首先是器物的完整程度,有没有毛病和整修痕迹。例如:口磕、重皮、毛口、毛边、磨口、轧口、截口、冲口、釉泡、棕眼、斑点、漏釉、粘沙、磕伤等。这些都是影响器物品相等级的因素。察优劣需要鉴定者具有一定的钧瓷专业知识,对钧瓷的工艺、不同时期对器物质量的要求标准以及对古钧瓷的修复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在对古陶瓷鉴定中,历代行家已经总结了很多察优劣的方法,并把古陶瓷器物上出现过的毛病定名分类,并有详细解释,本节后面就附上这些专用术语,以利于掌握古钧瓷器物鉴定的有关知识。其次是器物的造型、釉色、胎质等,就是从艺术的角度、审美的角度观察总结器物的优点和独到之处。从钧瓷艺术品欣赏来说,对钧瓷的优劣分为外六相内六品,这在钧瓷欣赏一章会详细介绍。这里的察优劣主要是察器物的完整程度和烧成成色。

评价值

器物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评价古钧瓷的价值,是在前面四鉴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是真,器物的真是关键,作为古钧瓷只有是真品才有历史价值;第二是时代,一般时代越早价值相对越高;第三是窑口,官窑器比民窑器价值高;第四是器物的优劣,主要指是否完整,有无损伤,这在经济上尤其重要。在很多情况下,一件残损器物有时一钱不值,瓷器届有句俗言“瓷器掉了毛,不值半分毫”。在文物拍卖市场上,各方面均相同的完整的和残损的两件器物,残者价值至多值完整者的十分之一价。再一个是这件器物的艺术价值,也是察优劣的内容,人们收藏、购买多以此为主要标准。就古钧瓷而言,美与否,视其造型、釉色、纹路、窑变釉画等等。这些,在经济上更决定古钧瓷器的价值差异。例如,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晚期器物价值连城,而年代较早的平常器物却所值不多。

在评价古钧瓷价值时,“珍、稀、少”是决定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重要因素。世上的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如是完整器物,属稀少者,自然万分宝贵,可提高文物级别,或拍卖价格,就是残片,凡属珍、稀、少者,科学价值也特别大。例如钧官窑的瓷片,由于稀少,其价值可谓 “黄金有价钧无价”。

古钧瓷鉴定中评其价值,可概况一些共同的客观标准,如完整器比不完整者价值高;“物以稀为贵”,历史上生产得少的,或难得一见的,或出土传世极少者,或带铭文者,其科学价值自然高些,如钧官窑器历来价值比较高。价值高的古钧瓷器,必须胎质坚致,釉色鲜明,釉质莹润,造型优美等。但从经济上讲,就无一定之规了。中国古钧瓷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拍卖的最高价格,据目前所知,一件宋钧窑浅蓝色洗,在美国卖得280万美元( 1989年7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报等),随着世界市场上中国艺术品热不断升温,中国艺术品包括瓷器的经济价格还会升高。所以评鉴一件古代钧瓷的经济价值,就绝无定论了。

默默的乐曲
干净的茉莉
2025-04-19 07:14:35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北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花釉瓷经过长时期的探索,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窑变釉以其惊心动魄的美丽震动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到了宋徽宗初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这就为钧瓷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机。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最为动人心魄的窑变精品呈现出来。这些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建造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

火苗柔和,窑内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铜红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述: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钧红釉的创烧成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十年之间,宋钧官窑将钧瓷窑变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

宋钧特别是官钧窑的作品,窑变釉色自然温润,真正体现出火的艺术。我们能看到的宋钧瓷窑变釉色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窑变单色釉,主要有月白、湖蓝、天青、豆绿等;二是窑变彩斑釉,以天蓝红斑或乳白紫晕为代表;三是窑变花釉,主要有丹红、海棠红、霞红、木兰紫,丁香紫等品种。其中以窑变花釉的艺术价值为最高,因为它最能代表钧瓷自然窑变的风格神韵。大多数意境精妙的景观图画,都是由花釉窑变自然形成,从而使瓷器成为艺术珍品。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的神、奇、妙、绝,古往今来,吸引着不胜枚举的中外名流学者、各界要人纷至沓来,观光玩赏。新西兰友人称它是“无论放置在哪里,顿时万物都增辉”,“窑工绝技,摄我诗魂”。书画家韩美林誉之为“中华之魂”。

自觉的鸭子
温柔的果汁
2025-04-19 07:14:35
1.管峻窑址博物馆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这里有许多高级工程师、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著名工匠。是全国唯一的钧瓷专业研究机构,人才雄厚,实力雄厚。2.大红寨旅游景区集自然、山、水、洞、林于一体,止于山顶,远眺近视,四面环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其优美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3.兰花山洞位于九山镇金盆水库下1500米处,高、宽从2米到10米不等,长约1200米。喀斯特发育良好,钟乳石笋、石帘、石柱随处可见。是长江以北罕见的石灰岩溶洞。洞周围植被茂盛,松柏苍翠,溪水环绕,景色宜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彪壮的小馒头
冷艳的荔枝
2025-04-19 07:14:35
这个钧瓷瓶是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仿宋钧官窑双膛炉柴烧工艺制作的,宋钧官窑遗址就在该研究所,仿制窑址在遗址旁边150米,完全仿照遗址建造。2005年以后的仿制品,虽然是仿制品,但完全还原了宋代的制做工艺,鉴于成品率极低,这个瓶价值不能说连城,本人认为得万元以上,值得收藏。

丰富的超短裙
甜蜜的面包
2025-04-19 07:14:35
禹州有以下好玩旅游景点:

钧官窑址博物馆

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建筑形式为仿宋式水泥结构建筑群,坐南向北为仿宋双层斗拱重檐雕梁画栋门楼,依次向里为左右九开间明柱带廊画栋厢房,宽16米须弥座三间式大理石影壁,中大殿,左右偏房,东西殿,东西跨院等。设有博物馆陈列室、钧瓷精品陈列室、钧瓷艺术陈列室、钧瓷展销大厅、传统钧艺操作展示、专家工作室、青少年陶艺教育中心。钧窑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时期在北方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影响波及今河南境内诸窑及河北、山西、内蒙等剩禹州钧台钧窑在北宋徽宗时期被宫廷垄断为官办窑场,制作不惜工本。钧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尤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产品所不及。宋代钧窑首先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创造性成功烧造出铜红釉,产生出美妙绝伦的窑变釉色,打破历史上单一釉色格局,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效果。博物馆基本陈列分古代、现代、传统工艺现场演示三部分,古代部分有宋代钧官窑遗址双火膛钧瓷窑炉一座、倒焰窑钧瓷窑炉一座、宋代钧官窑瓷片标本、宋元时期民窑钧瓷片标本,还有部分青花、影青瓷片标本和扒村窑瓷片标本。现代部分有钧瓷恢复时期钧瓷、现代钧瓷精品、钧瓷陶艺品。传统工艺现场演示主要是展示传统工艺。

大鸿寨风景区

大鸿寨位于禹州市鸠山镇后地村,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开阔平坦的坷垃垛,在这三峰的怀抱里, 自西向东有水帘洞,金龟出海、雄鸡峰、观音石等30余处景观,这些景点或高悬于峭壁上,或掩映于森林之间,或盘踞于沟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巅。

神垕古镇

内部景点:

老街:古老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沿街两侧,景观独特。"伯灵翁庙"俗称大庙,里面是烧窑人供奉的神灵。

灵泉寺:有千年的银杏树和泉水

古玩市场:每周二开市,各种瓷器 铜器 古钱币 玉器 文玩等。

玩乐必去:永春陶吧体验馆,来到神后垕一定要亲自体验制作钧瓷的乐趣。

勤劳的网络
可爱的毛衣
2025-04-19 07:14:35
钧瓷(官窑),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

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2003年0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特点编辑

综述

钧瓷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出产的瓷器,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钧瓷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从而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 [1]

钧瓷

钧瓷

艺术特色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中国青瓷历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产的主流。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窑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烧成过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由同样的釉料釉色而成为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四海太平尊

四海太平尊

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钧釉的乳光和窑变赋予钧瓷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效果,与钧釉的化学组成和工艺过程分不开。钧釉乳光和窑变的形成机理,钧釉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外观特征与工艺过程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许多陶瓷工作者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的探讨,对于陶瓷工艺学及钧瓷生产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象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的牡丹,或肖深红的海棠;蓝紫相间,如蔚蓝水光中泛出的片片紫浪,绚丽多姿;紫红相映,如莹润的玛瑙,凝厚深沉。钧瓷的这种窑变艺术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且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精品。

钧瓷虽属北方青瓷系统,然而,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看,钧瓷又不是一般的青瓷。中国传统的青瓷釉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高温釉,而钧瓷的乳光蓝釉是靠釉中的液滴状分散相对短波蓝光的散射作用而呈色的。突破了单色的范围,巧妙地利用氧化铜的作用,通过烧成其间氧化焰和还原焰的相互转化,使传统高温色釉由单一的青瓷发展为五色的多彩釉。钧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玫瑰红、胭脂红、火焰红、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蓝、海蓝、月白、鱼肚白等,以朱砂红为贵。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

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制瓷工匠合理地利用各种原料制坯,基本上掌握了原料的烧缩性能,再加上高超的成型工艺,所制器皿规格统一,尺寸一致。原料的使用上,能够合理使用,保证胎釉的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基本一致。釉质玻璃化程度好,促进胎釉间钙长石中间层的形成,使胎釉结合程度高,釉层一般无剥釉现象。釉料配制含磷、钛、铜、锡等元素,为复色窑变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钧瓷工匠还利用含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各种原料,进行多次分层施釉的方法,使产品形成绚丽多彩、自然生动的窑变流纹。陶瓷研究者用仪器观察宋代钧瓷标本,发现钧釉结构异常复杂,大体上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这种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选择性反射能力,使釉层含蕴晶莹,优美动人。再加上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从而形成特殊的断面结构和绚丽多彩的外观。

钧瓷

钧瓷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菟丝纹等。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一种自然窑变纹饰。在钧瓷的釉层里,不断出现一条条不规则的如蚯蚓走泥的痕迹,蜿蜒曲折,耐人寻味。其形成原因,过去说法不一,通过匠师的实践和考古发现得知,钧瓷系两次烧成,素烧后施一层厚釉,烧成初期,有的釉层开裂,釉面出现不规则裂缝,再经高温,釉层熔融,釉面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裂缝,予以弥合,烧成后因受温度影响而形成走泥纹。这种流纹一般出现于釉层温度偏低部位,色泽深浅不一,有暗红色,也有青色等。

冰片纹也叫“开甲”,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釉面开裂,在日用陶器上本是一种致命的缺陷,而它有幸出现于美术瓷上,却是一种艺术美。钧窑器釉面开裂,增加了的开片装饰,衬托得器物古雅有趣。釉面开裂的原因是釉内过高的硅量和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冷却时出现开裂。

莬丝纹是在烧制过程中的高温阶段,釉内的铜、铁等元素,因高温和窑内的气流影响以及造型起伏和釉汁巧妙的流淌而出现的。它如栩栩如生的免毛,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动感,把釉面装饰得分外细腻柔和。

飘逸的蜡烛
背后的蜜蜂
2025-04-19 07:14:35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兴建,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技术研发、学术交流、钧瓷制作、宣传教育为一体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的详细介绍。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是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典范。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主题建筑由东南大学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两院院士齐康教授主持设计。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由主展馆、遗址本体保护和钧瓷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主体展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东西跨度126米,分为六个展厅:四个钧瓷文化展厅、一个禹州历史文化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的标识由著名设计大师、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设计。中心设计理念来自于古语九宫格的“九宫之中曰为钧”,主体标志形象是一个烧窑的窑口,里面是满满当当的瓷器,用图案的不同突出“中为钧”的含义,外围的图案是中国汉字“宋”、“官”、“窑”的共同部首“宀”的艺术加工,内部图案看似一片片的瓷片,俗语有云: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