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青花瓷有什么区别?
青花瓷是陶瓷中的一种,它是在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品种之一。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河南省巩县唐代大黄堡窑出土有点彩、条彩青花器物,有些青花还添加黄彩。大部分窑温偏低,胎釉结合稍差,同样器物在江苏省扬州市也有出土。而扬州还出土了部分胎釉结合较好,青花发色明艳,青白分明的青花瓷残件,器形有碗、盘、壶、枕等,较为成熟,但窑址内此品种发现很少。根据这些资料来看,唐朝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和结合的产物。因为一是其纹饰装饰上充满中亚、波斯风格,而蓝色也正是其地圣洁崇高的色彩。二是唐青花同时出土于河南和扬州,而扬州在唐代是一个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也能印证关系。三是青花的品种有精粗之分,说明可能有档次关系或存,有一个渐进发展关系。四是青料均为西亚波斯地区传来。五代以后至宋初巩县窑逐步衰弱,唐青花品种自此消逝。
宋代,可称青花瓷的黑暗期、酝酿期,或承上启下期。由于历史背景和大众的喜好问题此时期青花并不受人的欢迎。因此宋代青花瓷的考古发掘资料特别少,而且不具代表性,但有宋一代,各窑口瓷绘大大发展并趋于成熟,对今后的青花瓷大行其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以降,在青花重生的数十年来,加之瓷器二元配方的出现,其质量趋于稳定,数量大大增加,人民广泛接受。在当时不论是中西亚波斯等国家,包括东南亚诸国人民均十分喜爱。青花瓷成为一种流传地域广泛的瓷器主打商品,以幽青的色泽,成功占领了市场。
明代以后,青花彻底融为汉族人喜爱的品种,成为绝对的主流产品,其时不论官民窑,一片青色。其时,虽有许多单色釉及斗彩,五彩品种不时出现,但与青花相比,其数量百不及一。变种情况直到清代雍乾以后开始松动变化,其直到嘉道以后青花瓷逐步走向衰弱。
体现在瓷器上的青花,顾名思义就是以青色绘就的花纹、装饰,在浩如烟海的历代民窑青花器中,要作一个全面的论述,十分困难,因此,在这里只先论一论它的花,其次论色,设法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其余的胎、釉、造型、工艺等暂且不作主要论述。
青花瓷和其他瓷器区别如下:
1、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
2、纹饰永不褪色;
3、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4、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5、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
6、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扩展资料:
青花瓷的特点: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青花瓷
青花瓷器对于许多人的印象可能大概都是奢华高雅,古风韵味十足。那是什么情况导致大家对与青花瓷有了这么一些看法,对他的印象大多一致呢?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瓷器品之一,属于釉下彩瓷。那他与传统瓷器有什么不同呢?
青花瓷讲究纹饰构图丰富,层次多但是不显凌乱,笔法也是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且有力,且具有许多不同的寓意,寓意深远且富有含义;而传统瓷器则更多是一种总称,并没有什么特指含义,他有诸多类型也有诸多器型,传统器型有碗、杯、盘、壶、罐、盆等都是,这些不同的类型与器型构成了传统瓷器。但青花瓷不一样他历经许多朝代,分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等,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特点,唐代的青花瓷大多喜欢纹饰花草纹,而到了元代,青花瓷经历了诸多发展,纹饰越发丰富,形成各类形状与特点。
总而言之青花瓷的发展是长期且持久的,不同的时期赋予青花瓷不同的感受,到了现代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青花瓷文化,这都是青花瓷的发展史。那青花瓷是怎么烧制的,也有许多人对此抱有许多疑问?青花瓷的烧制首先也离不开大多数瓷器的第一部,需要选择胎土,且进行淘炼,然后对此进行制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绘画,这应该是重要的一步,它意味着青花瓷的造型是否完整,最后一步则是罩釉。听起来是不是并没有很困难,但它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
相信景德镇对于许多人来说都不能陌生,成熟的青花瓷技艺就出自于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窖。青花瓷就是景德镇技艺师傅一步步不断尝试不断试炼的结果,既让青花瓷逐渐闻名于世,也造就了著名瓷都景德镇的地位。所以青花瓷对于我国是伟大的瓷器品种,也是国家的一种标志,它有许多特点,也历经磨练。
1、性质不同: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
2、特点不同: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
3、起始时间不同:青瓷一名最早见于《百宝总珍集》(南宋无名氏撰)。陶瓷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扩展资料:
陶瓷选购注意事项:
1、外观质量:消费者首先可查看产品包装箱或箱内文件所标明的产品名称和等级,其次可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实际质量,选购时应尽量选择表面无明显缺陷,器型规整的产品。盘、碗类产品,可将几规格大小一样的产品叠放在一起,观察其相互间的距离,距离不匀,说明器型不规整,变形大。
2、对单个产品可将其平放或反扣在玻璃板上,看是否与玻璃板吻合,以判断其变形大小。对瓷质产品,可托在手上,用手指轻敲口沿,若发出沙哑声,说明有裂纹存在。
3、彩瓷产品。釉中彩、釉下彩陶瓷的表面看起来很平滑,有玻璃光泽,用手摸无凹凸感明显,光滑如玻璃。釉上彩陶瓷由于颜料在釉层表面,用手摸凹凸感明显,肉眼观察制品表面高低不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我个人更喜欢青花瓷的餐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意义。青花瓷的独特颜色来自从波斯进口的钴矿石,钴矿石在当时是一种稀缺成分,用量有限。据信,早在公元前 2000 年,钴矿就在西亚被广泛开采用作颜料。 在中国,它们是在战国时期首次用于玻璃制造的。
丝绸之路商路的兴盛,进口钴传入中国,并与其他铅基釉在低烧陶器上的应用,带动了三彩三彩瓷器的快速发展。宋朝标志着单色器皿生产的高峰,但这一时期的工匠认为使用钴蓝是不可能的。 直到蒙古统治的元朝,青花瓷的制造才逐渐成熟,这导致了更丰富,更复杂的主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发展具有宗教成分:蒙古人将“朦胧的蓝色”狼和“白色”小鹿视为他们的神话祖先。 青花瓷被保留用于特殊场合或用于外交礼物。
元器所用的萨马拉蓝或苏门答腊蓝钴含铁量丰富,釉面有较深的蓝色斑点。 这种所谓的“堆积”效应是由氧化铁在钴颜料表面某些区域的积累引起的。 青花瓷器被当地政要使用,并广泛用作外交礼品和商品。
洪武年间,进口钴的供应因几次对外贸易限制而短暂中断。 在宣德时期之后,当地开采的钴以高比例的锰为特色,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成化到正德时期,当地的钴呈现出更柔和的淡蓝色。
另一种本地钴,称为“矿物蓝”,来自江西省。 它的特点是暗淡的铅蓝色,常用于民窑青花。 但是,当与来自中亚,新疆和云南等省的最珍贵的“矿物蓝”类型“穆斯林蓝”混合使用时,它会产生独特的紫蓝色调。 釉色的鲜艳程度,从紫蓝色到银蓝色,取决于所含“矿蓝”的数量。
各种色调的可取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皇帝的口味。 例如,宣德帝喜欢具有堆积和堆积效果的紫蓝色,而成化帝则喜欢淡色。
青瓷是整体施以青瓷,烧好之后通体为青色的瓷器。按窑口要分成哥窑和弟窑,哥窑出品多有开片,可用茶水养之,弟窑出品温润,器型美观,色彩纯正,另外,青瓷也可以按颜色来分,比如像粉青、梅子青、天青、影青等等。
青花瓷是以白瓷为胎底,施青花彩绘,上釉烧制而成,青花彩主要的成分是钴,上彩手绘之后施釉烧制,会显现出青蓝色,所以叫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简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器。一般青花瓷都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石为主要原料,然后在陶瓷坯体上绘制装饰图案,再涂上一层透明釉,最后用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用钴烧制后呈蓝色,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终烧率高,后期颜色稳定。开始是唐宋时期出现青花瓷,后来到了成熟期,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现了青花瓷。
后来青花成为明代瓷器的主流。青花瓷是一个统称。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很多品种,有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明青花。青花瓷和绿色材料有很多种:平等青、石子青、惠青、马谡李青、化工绿色材料等等。从绿料的颜色,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件青花瓷的朝代和制作时间。从绿色材质可以看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苏尼玛的青料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平等青青料为明代中期。青花瓷具有珐琅透明如水、坯体轻薄的特点,纯白的青花瓷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深受世人喜爱。
青花瓷的种类很多,有瓶、盒、牌、豆、罐、杯、花盆、文具、笔筒等等。可见青花瓷的发达和辉煌。但在不同时期,青花瓷的题材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元代青花瓷人物的刻画没有工笔细腻,青花瓷画家减少了笔法,但只有寥寥几笔就能传神地刻画人物。对于人物服饰,也是通过大块色彩的对比来区分身体结构,基本上是按照褶皱的走向分块渲染,不像工笔画。它是中国瓷器的故乡。所谓瓷器,说白了就是用泥巴把画上的花烧出来。
中国人喜欢瓷器,因为它薄如纸,亮如镜,明如磬,白如玉。俗话说君子温润如玉,瓷器生气后越来越青白,以至于显出君子之色。所以君子戴玉,爱瓷饰。中国的瓷器色彩繁多,青瓷、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粉彩、斗彩,可谓异彩纷呈。瓷器是中国崇玉文化的延续。长期受玉文明的影响,追求陶器的玉质效果可以满足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共同需要。
青花是指图案以青花釉料即氧化钴料绘制。
玲珑指胎体上有玲珑眼,即将胎体上镂空出如米粒形状的小眼,然后以透明釉料填满该眼,入窑烧制而成。上等的玲珑胎薄透光,显得晶莹剔透。
故青花瓷就是一般瓷器上画青花;青花玲珑瓷就是玲珑瓷器上画青花。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