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知识
瓷器的知识
购买中怎么鉴别瓷器的档次呢?民间收藏委员会文玩分会的杨克贵先生和马冀良先生针对不同购买群体分别介绍了不同的鉴别方法。
高档瓷器鉴别法
1、瓷器胎质:胎质一定要疏松,敲打时,声音必须清脆。买仿古瓷的时候,一定要分年代判断胎体的薄厚程度。比如,定窑分为南定和北定,北定的胎体一定是厚的,南定的胎体是薄的。
在购买瓷器的时候最好携带电筒。鉴别时,不要从里往外照(一般商家的做法),而是要从外往里照,然后观察瓷器内部的投影,用手摸瓷器,如果看到里面的影子是随着手而动的,就证明瓷器的胎薄。
马先生还介绍了怎样区分手工和机械制造的简单方法:手工制造瓷器,胎壁不均匀,摸的时候会有一棱一棱的感觉;机械制造的瓷器,表面非常均匀,薄厚程度相同。此外,机械制造瓷器的足非常低;人工制造瓷器的足比较高,而且沿内侧底部可以摸到一道足浆槽。
2、釉色:釉色必须准确、均匀。所谓釉色准确是指,民国以后制造的瓷器釉色为白色,清代生产的瓷器釉色为豆青色,这点在买仿古瓷的时候要注意。
3、画风:画风好。特别是在购买体积较大的瓷器时要注意区分手绘和贴花。贴花图案呆板,线条比较死。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棱角,这是由于贴花时使用胶水造成的。瓷器的边沿图案经常使用贴花,在贴花的结合处有时会出现接缝,或者左右两部分图案不均匀的现象。
4、器形:独特为好。
低档大型陈设瓷器鉴别法
1、瓷器胎体:胎体要均匀,不要出现塌胎的现象。
2、釉色、画风:只要掌握以上鉴别贴花和手绘的技巧即可。
即使购买贴花瓷器的时候也要注意仔细鉴别贴花质量的好坏,不要购买一些过于粗制滥造的贴花瓷器。
3、器形:瓷器的口平,底平即可。
陶瓷常识
陶瓷的起源与发源
中国陶瓷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始制造各类日用陶器,自从火发明后,烧造出各种汲水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并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各式不同器皿造型,还创造了绳纹、划纹、蓖纹、压印纹、指甲纹、锥刺纹以及堆贴、彩绘、镂空等装饰手法,便陶器在器皿的基础上,发展为原始社会灿烂的艺术之花。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已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夏、周、商三代文化,灰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商代原始瓷器的出现,为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商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为发展到瓷的实际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陶和瓷形成了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采用纯白的高岭土造器皿,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由战国至秦汉600多年间中过出现了第一个文化 *** (陕西兵马俑)。到了汉代有了彩绘陶壶,东汉晚期创造性烧成了青瓷,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国时期越窑青瓷造型质朴,纹饰单纯。南北朝北朝白瓷的烧成,是陶瓷史上又一件大事,其中白瓷莲瓣罐是后来彩绘瓷发展的基础,也是邢窑、定窑名瓷的先驱。隋、唐、宋时期,正处于中国陶瓷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在继承的基础,唐代的青瓷、白瓷都进入成熟阶段,釉下装饰开始出现,斑驳炫烂的三彩陶开始大量生产。宋代是我过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期,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各有特色的陶瓷制品名扬天下。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美术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元代的青化瓷器在中国制瓷史占有一席之地,我过制瓷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到以彩瓷为住的灿烂的黄金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其生产的精美陶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愧宝,是我们的骄傲。清代陶瓷的产地你叫广,且中国陶瓷输出量很大。19世纪后半叶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国内陶瓷手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总之,我国陶瓷生产已有800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陶工和科技专业人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陶瓷技艺的奇迹,流传于海内外。陶瓷器生产创作始终绵延不断,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是近年来国陶艺发展走在了我国的前面。现在是我们重振瓷雄风的时候了。
瓷器的资料和有名的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 瓷器 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 中国明代素三彩菊花耳瓶 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
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
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高级瓷器茶具。 编辑本段起源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汉族特长。
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同商代遗址。东汉出 日本美浓烧的茶道水指 现青釉瓷器。
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
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
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
著名“瓷都”景德镇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间为宫廷生产瓷器得名。所选瓷土必白埴细腻,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珑花。
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戗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
又有“霁红瓷”,以瓷色如雨后霁色而得名。窑变色从一种发展为窑变红、窑变绿、窑变紫三种彩。
清代生产“彩瓷”,图样新颖,瓷色华贵,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现在著名瓷器产地有: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和粉彩瓷闻名。
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广州石湾都能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烧制各种各色瓷器。此外,还有河南禹县的钧瓷、湖南醴陵的红瓷、临汝的汝瓷,浙江龙泉的青瓷等。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 中国瓷器 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
瓷器收藏的基本知识?
中国自唐代起就向国外出售瓷器,自那时起,我国就被国外称之为瓷器大国。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他是由陶瓷像瓷器发展的过渡阶段。
现如今,投资已然成为了大众喜爱的活动之一。而人们热衷的投资产品也从单一的黄金等贵金属发展到了如今的多种多样的藏品,比说今天说到的瓷器,还有玉器,字画。
这些都是一些定价较高的收藏,还有一些定价较低的纪念钞,纪念币等。总之,在投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投资收藏的基本知识,比如说瓷器收藏的选择以及瓷器的清洗与保养方法就是我们在进行瓷器收藏时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瓷器与其他收藏品有所不同,它相对来说比较易碎,所以完整的瓷器在市场上的价格就会表现的相对突出。一般来说,决定瓷器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几种:首先得看,瓷器的年代,如果瓷器的年代比较久远,且保存的完整度很高,那么,这个瓷器的市场价格就会很高。
其次就是,瓷器的做工,做工越精致,艺术性越高,那么瓷器的价格也就越高,当然,这是在除去历史影响后的第二位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即使这个瓷器的做工有多精致,它的年份距今很近,那么它的市场价格也不会超过历史悠久的瓷器。
第三点就是稀缺度,一个瓷器在当今世上的现存度很低的话,根据物以稀为贵的规律可以知道这种瓷器的市场价格也很高。其实瓷器的稀缺度往往和瓷器的年代感有一定的关系,历史越悠久的东西往往现存度很低。
在购买瓷器收藏时,与其他藏品一样要注意两个基本的要点,即购买的瓷器的真伪性以及购买瓷器后的保养工作。
当然是仿古砖,
瓷砖越小越难贴,所花费的工时也越多,工价也越高。
尤其是这种小规格的仿古砖,砖小且硬,裁切费事,铺贴时往往要留缝处理或45度斜贴,更加费时。普通瓷片工人一天能贴个七八个平方,这种小砖一天贴一两个平方很正常,所以工价高上几倍也不足为怪。
人工现在太贵了,尤其是瓦工!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4、去火光: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如果觉得太亮,表面涂点色拉油,会使它温润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给人一种已用旧、若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
6、做土锈:在缩釉处、露胎处以及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502胶水,拍上黄泥,黄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带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个部位放上几枚铁钉,撒点盐。一个星期以后,瓷面上的铁锈用刀刮不掉,盐酸也难以洗去。
7、陈旧感:器物的底部扔点甜食碎渣,吸引虫子,结上蜘蛛网,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尘。
扩展资料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中国特产。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做旧
秦汉时期的陶瓷 :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1)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2)汉砖: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最近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3)兵马俑: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4)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 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 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隋朝时期的陶瓷: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品。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 :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宋朝时期的陶瓷 :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 元朝的陶瓷 :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1)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2)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3)釉红:釉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明朝时期的陶瓷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永乐轩德时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虽然比不上甜白、脱胎的精致,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元代以来回教的输入也给此时带来丰富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的运用,布局内容清晰明朗,感觉出他的雄浑古朴。成化、正德为青花瓷的中期,此时苏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更无散晕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细致的表现方面发展,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达到精致的目标。嘉靖、万历年间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给嘉靖诸窑带来盛况,色彩浓艳而强烈。此时产量较大,并由荷兰船运往欧洲。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 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是千变万化、增加许多。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 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的陶瓷: 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1)粉彩:雍正时期则以粉彩最有成就,粉彩主要特徵是用色调柔和淡雅,比例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采用白粉扑底成立体状再加色彩,并染成浓淡明暗层次,清新透彻,温润平实,深具工笔花鸟之意味及浓厚的装饰性。(2)珐琅彩:乾隆时期继承前清二朝风气,产生不少秀丽精巧作品,而后则不惜资本,追求创意,综合各种工艺技法,运用在陶瓷之上,仿其他各种素材的产品也很多。在彩绘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珐琅彩,最早采用进口的颜料烧制,所以也称「洋彩」。珐琅彩所用的材料,色择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之感。景德镇瓷胎运到宫廷,命画院化工加以彩绘,多属「内廷秘玩,所以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狻具宫廷气息,加上宫中的「古月轩」作款式,全属内府,成为有名的古月轩瓷。(3)紫砂:宜兴紫砂到清代产量更大,名家辈出,除宜兴壶的制造外,日常各式用品如碗盘、花瓶、花盆等都有,保持胎本色、古意盎然、各种色陶也都具有创意。(4)织金:「织金」就是用金线沟边再填彩,相当具有特色,采用景德白胚在广州加彩出口,也一直延传到今天。(5)黑瓷:山东博山的黑瓷,是北方农家流行的生活用品。(6)石湾塑:广东石湾塑造人物近年来很受重视,釉色变化万千,栩栩如生,尤其以故事人物,表情生动有力又具趣味。
中国近代的陶瓷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中国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