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马家窑陶瓷怎么画

听话的毛豆
纯情的宝贝
2023-03-31 23:26:13

马家窑彩陶

最佳答案
靓丽的奇迹
愉快的黑猫
2025-04-05 04:45:36

马家窑彩陶

马家窑文化产生在距今57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包括的主要类型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它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一带,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晚期一种地方类型。它显著的特点是彩陶的发达。仰韶文化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庙底沟类型彩陶,多为红地黑花,全为外彩而无内彩,纹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涡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和圆点纹等,亦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交互组成,并不均匀周整,也无一定规律。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图案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陶器以橙黄陶为主,有少量灰陶。纹饰非常精美,以漩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动物纹为主,彩陶上的图案表达当时各氏族部落有着共同崇拜意识。陶器形状出现了较大变化,盆、碗、钵依然存在,但存贮器瓮、罐、瓶逐渐增多。烧制陶器的技术和陶窑较之前有了较大进步,火塘和窑分离,烧窑温度明显升高。并且出现了集中的作坊式制陶窑址。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的一座墓中出土了一件彩陶盆——彩陶舞蹈纹盆,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高14厘米,盆的内外壁及口沿都有彩绘。最引入瞩目的是它的内彩,内彩的主题纹饰是三组人行图案,每组5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一斜道,似为发辫,摆向划一。人下体三道,接地面的两竖道,无疑为两腿,而下腹体测的一道,似为饰物,每组纹饰之间有弧形纹将其隔开。整个画面,笔法流畅划一,人物突出,形态逼真,从不同方向摆动的辫发和尾饰,体现了舞蹈的韵律和节奏。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舞蹈也是图腾活动的表现。而在马家窑文化晚期出现的半山类型陶器,纹饰较复杂,动感强烈,以红彩和黑彩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

彩陶发展到马厂类型,又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厂彩陶多半以红色陶衣为地,其上再用黑彩绘出花纹。这时候的彩陶图案以四大圆圈纹、波折纹、拟蛙纹、小菱形网纹为主,其中以直线构成的各种纹样特别发达,年代越晚,这个特点表现得越突出。在半山和马厂文化的彩陶中,都有变形的蛙纹形象,——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这是先民的蛙神崇拜,它源于人类对洪水灾害的祈福。蛙水陆两栖,不怕洪水,繁殖能力强。人们模仿它,崇拜它。随着原始先民宗教意识的不断发展,蛙的形象自然而然大量出现在纹饰之中。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

最新回答
俭朴的航空
醉熏的黑夜
2025-04-05 04:45:36

     陶瓷物体大多都以主体物出现在画面当中,能否成功地表现主体物,也是画面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陶器、瓷器从色相上看分为固有色与光原色两类。

首先我们准备好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铅。

第一步我们先画出瓷器的大体轮廓,一个净瓶的模子,上面窄下面宽。成一种净瓶状。然后我们再从上面画上第一个图案。

然后我们接着再瓶子周边画上一些零碎的图案。

然后我们再从上面画第二个主要的图案蝴蝶状的纹路。

然后我们再从周围画上一些杂草状的纹路以便装饰一下。

最后我们再画上第三个图案荷叶状的图案,最后涂上颜色,这样就画好了。

雪白的大树
乐观的冷风
2025-04-05 04:45:36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以上是传统的制作,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接是“轩艺高温瓷像”,一步到位。

轻松的白昼
尊敬的缘分
2025-04-05 04:45:36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彩陶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它不仅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源头,同时它源远流长地孕育了我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的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用的陶碟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彩陶是我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马家窑文化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马家窑蛙纹彩陶也向人们揭示了蛙纹出现、变化,最终发展成雏形龙图案的演绎过程,而整个演绎过程与先民避免和战胜水患的愿望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家窑文化彩陶画可以证明,中华龙的形成起源于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