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个性的板凳
魁梧的飞鸟
2023-03-31 20:09:36

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最佳答案
害羞的母鸡
贪玩的牛排
2025-04-09 02:54:12

要说20年来升值幅度最夸张的高古瓷,建盏得算一类。建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制作工艺呈现的独特审美趣味,都吸引着新老藏家的目光,在各大拍卖会上,更是屡创高价。

      文风鼎盛的宋朝,文人墨客、富贾政客对建盏竞相追捧,而宋徽宗著作的《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更是将黑盏一举推崇为朝廷贡品,创建建盏历史新高度,从此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古代的建盏烧制要进过13道工序,以柴烧为加热,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由于受外界气温、气压、湿度以及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最终使得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出了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建盏。

      ▲鹧鸪斑 而这一变化即便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窑工也只能控制出普通兔毫,如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些窑变盏的生成也只能靠天意了,所以建盏的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如何辨别建盏真品?

 1、看器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件好的建盏一定要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紧密贴合说明器型规整。

2、看斑纹 好兔毫盏斑纹的底色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斑纹柔长为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兔毫能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好油滴盏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3、看胎质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4、看釉色 在窑内高温还原的过程中,胎土中的铁与釉面中的铁产生化学反应,析出各种铁系结晶,生成的各种由内至外的奇特花纹,是一种自然天成釉色。若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注意了。

 5、看幻彩 精品建盏都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七彩等幻彩效果,在阳光、灯光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也可以用放大镜查看。 建盏的作伪方式

      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然而市面这一类的低劣仿品,大多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法做到。

      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较高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和工艺。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因为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比较容易被识别,所以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以求更加逼真。 其中酸化消光是先将酸性物质与泥土混合,再将盏埋入这种人造的酸性土壤中,过段时间拿出来,“贼光”就不见了。 这种方法处理的盏,以放大镜观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坑。

 ▲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这是釉面被酸咬的结果,人工腐蚀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浅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会有这种不规则凹坑的。

 ▲宋代老盏标本 建窑遗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盏,只会有气孔,其余釉面平滑,不会有不规则凹陷。 此外,建盏的窑膜目前无法人工伪造,可以作为判定新老的决定性依据。

▲带有窑膜的宋代油滴大盏瓷片 真品改制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进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进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进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最新回答
激情的指甲油
甜美的水杯
2025-04-09 02:54:12

宋代时期盛行的斗茶之风,使得建盏闻名于世。在权贵之间流行的斗茶将游戏,斗的是茶汤之白及汤花之匀细和持续时常。

炉火造就传世经典,建盏自元代逐渐衰落以来,遇到了一个重新扬名的时代,建盏的市场逐年走俏,老盏不可多得,老盏中的上品更是价值连城。

那么在面对市面上的老盏时,我们如何辨别呢?

1、消光去音法

“消光”就是用强酸性物质在釉面上做处理,去除新盏釉面的“贼光”

而“去音”是因为老盏轻轻敲击声音古朴沉闷,新盏清脆,可以在高温烧制中取出直接丢进冷水,使声音不那么脆。

2、拉坯修胎手法

仿品上手,感觉比宋盏要略大些。外观过于规整,胎釉比真品要显单薄,制作过于灵巧。

常见的仿品胎土的加工过细,修胎过于整齐。胎壁稍嫌薄。圈足弧度过圆,底足常挖得稍深。

3、接底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出现接底法,即将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再挂釉入窑烧造。

此类判断起来有点难度,需要从多角度综合去判断。

4、老胎新釉法

将窑址上采拣的生烧品或者釉面不理想的建盏重新施釉或者不施釉入窑烧造。此类比较好判断,价格普遍也不高。

以上为几类常见做旧手法,还有许多比如老器后加款,后刻“供御”、“进盏”及臆造款等等。

1、看光泽

仿品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

有的粘"土锈",但不自然。

2、看器型

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

3、看器底刻字

少数仿品刻"供御"铭,但字迹甚差,毫无真品的潇洒、飘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论。

4、用手去感觉

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

5、听声音

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

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图1 为宋建窑兔毫盏,口沿残破,釉色光洁肥润,浅圈足规整并倒角(修刀),胎骨黑色、粗密、坚硬厚重,胎表深沉凝重,饰银兔毫釉,纹理清晰且有从釉中渗出之凸感。

图2 为新仿建盏,属中高仿,胎釉与建盏相近,重量亦接近。

唯过于小心,工整有余而自然飘逸之气全失。显得拘谨小气,胎表无老气,釉面火气重,有贼光,兔纹间夹杂褐斑为新仿配料的弊病,全无渗釉之肥厚感,只见浮泛气,从流釉看施釉亦不大胆,显做作。

图3,图4 为宋东张窑兔毫盏,完整无损,釉色、毫纹较佳,缺乏润厚。

为该窑早期作品,仿建较形似,圈足工整亦见修刀(倒足),胎色黑灰,细腻坚硬,胎体不及建盏厚重深沉。

饰黄兔毫纹,釉层稍溥,釉面见水锈痕,施釉不及施釉线,流釉过多与匣钵底部黏连。

图5 为新仿东张盏,为老胎新釉之作。较易迷惑购藏者,因为造型与胎体等均自然老到,为熟练窑工之作。

新釉覆盖老釉不留痕迹,破绽亦为配料配方和覆釉过薄,若为宋釉,烧透的产品定见聚流釉。

釉面虽经高猛酸钾等浸泡,又经土蚀,虽不见了贼光,但表层晦涩却无法压住胎釉新火之气。

图6 为宋元茶洋窑兔毫盏,胎骨灰色,浅圈足近饼,修足随意大胆,足底见剔出乳突留下的凹三角形,即为茶洋盏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日本“灰被天目”造型的母本。

图7 为新仿茶洋盏,高仿产品,亦为老胎新釉二次入窑烧造,不易识破。

该盏造型为茶洋窑束口中腹盏,是用元代胎坯施新釉后烧就,流聚釉自然,因釉裂又经修饰,给人以老货有缺陷而修饰之感。

新釉为仿建盏釉,该釉色茶洋窑不见,而胎体及造型是典型的元代茶洋“平肩”盏,“平肩”(即腹底与圈足间修成约90度直角)为茶洋窑主要特征,日本藏著名的“灰被天目”束口深腹盏即为南平茶洋窑生产,亦为“平肩”。

目前市场上,新仿建盏为多,许多大大小小各类体制的‘小窑’应运而生,大量高仿‘建窑’茶盏涌向海内外古玩市场,购者要留意。

积极的小懒虫
欢呼的向日葵
2025-04-09 02:54:12
建盏的气孔率,比其他瓷器高。装水的时候吸水了,就会渗出来。

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甜美的刺猬
斯文的羽毛
2025-04-09 02:54:12
是的,在有点年代的瓷器上经常能在胎釉结合处、露胎处等地方看到一种橘红色、橙红色或是褐红色的现象。我们一般叫这种现象叫做火石红,它是由于胎釉中游离的+2价铁被氧化形成+2价铁的一种特殊显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