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陶瓷工艺品
如何制作陶瓷工艺品如下:
1、练泥:用双手搓揉或双脚踩踏,直到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2、拉坯:泥巴揉成窝窝头形状之后,大力放到拉坯机转盘的中心,使之比较牢固的粘在转盘上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4、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5、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6、施釉:采用轮釉将坯体放在可旋转的辘轳车上,利用离心力的作用,釉浆均匀地散开,使制品施上厚薄均匀的釉后,多余的釉浆则向坯外甩出。
7、烧窑: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 。
8、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9、开窑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
01 制模
石膏模型是陶瓷制作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塑法和注浆法成型,都广泛采用它作为模型。它具有复制品棱角线条清晰的特点,制作过程:种模的制作、翻制母模、翻制主模、浇注工作模。
02 成型
成型就是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现在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种方法。
03 修坯
陶瓷工艺品在成型后需要用细小修批根据对陶坯进行修正或者擦拭。
04 风干
陶瓷坯体干燥经历过木炭作燃料烘干、无烟煤作燃料加热烘干、无烟干燥为锅炉蒸气干燥、窑炉干燥四个发展阶段。——不过陶瓷小饰品更多是自然风干。
05 绘制
纯手工创作的陶瓷首饰,每一个饰品都有着独有的韵味,纯手工意味的每个陶瓷首饰都有细微的差别,正是这差别给陶瓷首饰带来了独有的灵气与美。
06 上架
陶瓷工艺品会根据不同的现状及工艺要求而采用不同的上架烧制方式;通常上架方式有:平放、串放、吊放等。
07 烧制
陶瓷的烧制温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区间:高温瓷烧制温度为1200度以上、中温瓷烧制温度在1000-1150度、低温瓷烧制温度在700-900度;恋昌南陶瓷工艺品产品均为高温烧制。
陶艺不仅可以用来摆设与观赏,而且还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你知道陶艺是如何制作的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陶艺制作教程,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制作教程
瓷器全手工圆器制作工艺流程
圆器制作,是景德镇传统陶瓷成形工艺中的一类。它依靠陶车手工拉坯成粗形,进而利用陶范规整形制,是大量应用于日用瓷(杯盘碗碟)生产的一种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机械生产方式,手工圆器几乎退出了景德镇的舞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但是对于传统,具备一定的杀伤力。
1:揉泥
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进一步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9:写底款、施底釉
10: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带有釉足的支烧工艺,始见于官窑烧造宫廷瓷器,使用釉足支烧的瓷器器皿足部为满釉,即美观,又光滑而不至于划伤家具的表面,然而由于这种工艺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现代陶瓷工业仅用这一工艺烧造贵重的高档瓷器。
11:满窑、烧窑
将待烧的瓷坯合理的分布于窑体内,称之位满窑。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12: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和底足的打磨。
陶艺基础知识与陶艺文化
最初的陶器,露天烧成,粗糙易碎,约在八千年前,开始将陶坯放到窑中,用控制燃烧的办法来提高质量,陶器不仅较以前结实,也更美观,成为艺术品了。商代以前,陶器的颜色主要是红、灰、黑三种。後来人们掌握了涂釉的工艺,陶器的色彩也变得为鲜艳丰富。唐朝制成的工艺品彩陶,习称唐三彩最为有名。
由于有这长期积累的陶艺为基础,我国在世界上生产出瓷器,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西方人遂用CHINA即中国来称呼瓷器,也可以说是用瓷器来称呼中国。而在西方语言中china 一词,也是把陶器包含在内的。
关于陶器--彩陶、黑陶到白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步。它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我国最初使用的岩石陶器,由于考古发现不全,虽不知其全貌,但六、七千年前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在制陶技术上惊人的创造才能。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故名。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骨器,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陶器。因此,有人称它为“仰韶文化”。起后,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仰韶村的文化遗址,起分布极广,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往东到山西、河北、河南各省,遗存不下千百处,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仰韶文化彩陶所涂的彩料,大致有赭、红、黑、白四种,因含不同的矿物质而定。彩料都烧牢在陶片上,非常牢固,非用刀刮不下来。彩陶最初的装饰,受编制物的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发现烧制好的陶器不用编制物也可以使用,但纹路还是保留了下来。彩陶上常见的有席纹、绳纹、蓝纹等,又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逐渐衰落时,在黄河下游和东部临海的广大地区,又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章丘)龙山镇,故而也称“龙山文化”。
黑陶工艺的发展,东起山东半岛,西到河南、陕西地区,北到辽东半岛,南到杭州湾地区。黑陶工艺在生产上利用陶轮制作陶器,是技术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封窑技术是黑陶工艺的又一重要的发展,黑陶工艺的窑室扩大,火坑延长,提高了窑室的温度,缩短了烧窑的时间,也增加了扬室的容积。封窑技术是在烧制过程中,将窑口密封,而是陶土的含铁成分充分还原,这不仅使陶器的硬度提高,使陶器坚硬耐用,而且获得灰色和黑色的色彩效果。渗入碳素所烧制的黑陶,是一种质量很高的陶器。这种陶器的器体很薄,内外皆黑,表面光亮,有“蛋壳陶”的美誉,是黑陶工艺器中的精品。黑陶的工艺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即黑、薄、光、纽。黑是指乌黑如漆的色彩,薄是指器壁很薄,光是指它具有平滑的光泽,纽则是指在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陶器的制作十分精美,但它毕竟是用黏土值得器物,质地较疏松,还会渗水。我国的祖先发现用一种白色的高岭土,以千度的高温烧成器物,体洁白,致密,坚硬,也不渗水,这样的器物后人称为“白陶”。
白陶的制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6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大汶口、大溪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出土。到了商代,白陶胎质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饰纹精美,使陶器装饰与青铜艺术交相辉映。白陶不但和以灰陶为主的各种泥质陶器和夹砂陶器的颜色不同,而且两者所用的土质原料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根据对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白陶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化学成份非常接近瓷土(河南巩县瓷土)及高岭土的成份。在对安阳殷墟白陶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它的矿物主要组成与高岭土很相似(参见周仁、张福康、郑永圃:《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年1期)。这说明了我们的祖先至少在龙山文化时期和夏、商两代就已开始利用瓷土和高岭土来作为制陶原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烧制器皿的国家。高岭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再随雨水、河川漂流转于他处并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已分离,即可得高岭土。我国高岭土的储藏量很大,分布极广,品种繁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产地有江西星子高岭、江苏苏州高岭、湖南大德岭高岭。由于瓷土和高岭土的含铁量分别为1.59%和1.72%,遂使这种陶器的颜色都呈白色,再加上艺术装饰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白陶。由于白陶器比一般灰陶器有着胎质坚硬和洁净美观的优点,所以在夏、商时期,白陶器多被统治阶级生前享用,死后随葬于墓内。
陶质与颜色 瓷土或高岭土,呈白色。
器 型 夏代的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与墓葬中皆有发现,常见的白陶器形制多系鬶、盉、斝等酒器。盉为圆顶折肩管状流、细腰带鋬袋、状足白陶斝为敞口、细腰带鋬、袋状足。商代早期的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文化遗址与墓葬中也有发现,形制除鬶与盉外,又出现了爵。爵的形制为敞口、深腹细腰、扁形鋬、平底三锥状足。商代中期的白陶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不少遗址中都有发现,但多系残片。其中能看出形制的,除有鬶、盉和爵外,还有豆、罐和钵等。湖北黄陂盘龙城和江西清江筑卫城等商代遗址中,也发现有胎质坚硬而细腻的白陶器,其中有罐和钵等。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器的高度发展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遗址与墓葬中,多发现有白陶器皿,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数量最多,并且制作相当精致。常见的白陶器形制有小口短颈、圆肩、深腹、平底罍,小口长颈、鼓腹、圈足壶,小口长颈、鼓腹、平底觯,小口、鼓腹双鼻卣,敞口鼓腹平底盂和敛口、鼓腹、圈足簋等。
到了西周,可能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已经很少发现或根本不见了。
纹 饰 夏代有些白陶鬶的口沿饰锯齿状花边,上有长方形镂孔和鋬对称的乳钉装饰。部分白陶盉除腹部饰弦纹两周外,有的在鋬上还刻划有三角形纹。这时的白陶器一般他说来胎质坚硬细腻,胎壁也较薄。商代早期的白陶爵的鋬上和口部刻划有人字形纹饰,白陶盆器表拍印着绳纹和附加堆纹。中期白陶器的器表多为素面磨光,只有少量饰印绳纹。商代后期的白陶器,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器表多雕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花纹装饰。从有些白陶器的形制和器表的纹饰看,显然是仿制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为珍贵的工艺美术品。商代后期可说是我国白陶器烧制工艺技术发展到了顶峰的时期。
烧成温度 可能在1000℃左右。
陶制技术 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制,以后也逐步地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陶艺是针对西方工业化生产日益发展、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制作的现象而产生的。虽然大工厂生产出来的瓷器比手工陶瓷器更为精细、工整,而且价格更便宜,然而这种整齐划一的产品缺少个性和变化,因为每十件、每二十件的陶瓷器都是一样的,渐渐使人们厌倦,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于是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这时,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这些人成为最早的陶艺家。现代陶艺就此诞生了!
不过,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是独特的,中国人很早就用陶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比如大家熟悉的唐三彩陶源就不是用来日常使用的,而是作为陪葬用的冥器,代表着死者和生者希望在冥间继续享受的生活方式。这件《唐三彩胡人骑骆驼》是一件随葬品,反映了当时东西交流的繁盛,湖人(外国人)骑着骆驼来到中国进行贸易。
花瓶也不一定是用来插花,比如清代的货瓶就是皇帝专门用来赏赐大臣用的十九世纪末,有一批陶瓷艺术家以盗当纸,用陶瓷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并题诗著名,其创作风格表现出对文人画欣赏趣味的偏好,他们实际上是我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先驱,是现代陶艺的鼻祖。例如王涛《刘海戏赠》瓷板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借鉴了中国画的笔墨和诗书画一体的特点进行艺术探索,他们的艺术实践比西方现代陶艺早得多。
归纳起来,现代陶艺就是在一种反对机械化、表现自我、表现个人的审美趣味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艺术,所以现代陶艺喜欢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即使陶艺作品并不完善,即使它留下了人工的痕迹,都不要紧,这种理念吸引了众多的人参与。近几十年来,当现代陶艺的观念在世界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国际上探索的主要问题是:怎样使作品更好地反映创作者的个人意志和思想?在技法上、艺术品位上如何获得突破,提高审美趣味?
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国人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发达国家的陶瓷艺术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了,而且每个国家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美国的陶艺教育非常普及,从中学到大学都有陶艺专业供各个年龄层的人学习,参与人数众多,美国的陶艺作品体现这个民族轻松活泼、色彩斑调的特性,喜爱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故事,直接而且生动。日本的陶瓷艺术是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 11艺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品追求工艺的完美、精致,以及风格的典雅、新奇……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其实,陶瓷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吃饭的碗,喝茶的杯,堡汤的项,插花的瓶,存钱的扑满等等,每一个 中国人自小就摸着各种不同风格和样式的陶瓷器长大,在无意识中形成了对陶瓷器的直接观感,虽然日常接触的陶瓷器未必具有艺术品的质量,但不要紧,她为你建立了比较好与坏、精与粗、雅与俗的基础。所以,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没有一种艺术品种像陶瓷器一样深入寻常生活,如果你想看国画,或者油画、版画、雕塑,你必须有一定的际遇,否则必须特地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惟有接触陶瓷器不需要,它就是生活本身。
法国Jean-Francols FOuihouX的获奖作品《大贝壳状容器》,这件作品的造型介于贝壳状容器和线形构造之间,正好“迎合”了国际上崇尚在日用器皿造型的基础上进行雕塑的潮流,它采用的釉色是我国传统的粉青釉,丰厚而莹润,有玉般的质地。
陶艺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
随着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用火经验的积累,对于火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火与上的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为陶器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陶器,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品以及文化象征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在人类创造发明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当人类第一次发现泥土过火焚烧变成陶器时,人类的文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陶器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新篇章,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纪元。陶瓷总是记载着每个时代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一部陶瓷的发展史,必然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更新的过程,这个家族日益丰富多彩。彩陶、黑陶、白陶、唐三彩、紫砂器、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缤纷的彩绘瓷……这一粒粒陶瓷史上的准康明珠,结成了一串最吴的珠链,陶瓷发展的历史便是串起这条珠键的细线。
陶器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从它产生之时开始,就和艺术密不可分,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是艺术的创造或模仿。也许,没有一种材料能像陶瓷一样在每一个时代都参与了人类的生活。而在当今的现代生活中没有陶瓷艺术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古老的文明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文化增添了无限的趣味。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陶瓷只能作为一般的日用品看待,无形中就制约了陶瓷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当今陶瓷这一古老的材料与制作工艺重新得到认识、理解与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门类——陶艺。陶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参与了现代人的生活,并协调于时代的审美追求。
陶艺分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传统陶艺主要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传统陶瓷的材料、工艺制作、成型手段、装饰技艺、烧成效果与艺术效果,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各个不同时代所创造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现代陶艺则是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去更新工艺材料、发挥技艺手法的表现力,去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与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的。现代陶艺在世界各国都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欧洲。美洲、日本等国家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退然不同的作品。因此,现代陶艺使古老的陶瓷材料更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无论科技发达的现在,还是人类起源的远古,火与土对于人类来说始终充满了激动与就力。陶艺是一种集历史、科技、技艺、艺术创造为一体的艺术。对于材料、造型、装饰、色彩、肌理以及制作工艺,陶艺同其他艺术形式有很大差异,正是这些特殊的材料、工艺与烧成,构成了独特的表现语言与表现形式。
中国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但现代陶艺的起步应当说还比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代陶艺以它独特的特性,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空间,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热衷的一项艺术活动。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陶瓷产区遍布各地,国内许多艺术院校相继成立了陶瓷及相关的专业,陶艺界也出现了一批深具实力的先行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国现代陶艺将会以其独特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爱陶人和作陶人。
1、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 。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2、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3、瓷板画是在平板素瓷上手工绘画后再经高温烧制所成的陶瓷艺术品,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收藏界人士表示,历代传世的和出自近现代名家的瓷板画都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4、瓷板画既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状又具有绘画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开始,瓷板画日益兴盛。由于烧制工艺的逐步改进,瓷板尺寸相应增大,绘形与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又由于创作者对传统文人画的移植,瓷板画终于从最初被当作镶嵌附件的附属装饰物。
5、瓷板画制作工序多重、复杂:首先如同绘画一般,将各种颜色的釉料涂抹在素瓷板上,形成画幅;然后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高温烧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方才成型。
6、瓷板画的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等;纹饰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鱼藻及吉祥图案;形制也呈多样化,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板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探秘民国瓷版画精品时代
1、选择适合的黏土
制作一件陶器之前,最基础的工作是选择适合的黏土。黏土是制陶的原料,而它又分为陶土和瓷土。瓷土含铅量较少,没有很多杂质,氧化铝含量较高,熔点也较高,而陶土却有可能含一些微量的金属或其它草类,所以陶土成形需要的温度低,瓷土成形需要的温度较高。
2、构思
把要的形状(在此我们制作一个变形的花瓶)在脑袋里构思好,再来要依靠拉胚机把湿泥拉成圆柱体,然后随着拉胚机的旋转,把圆柱体向构思的形状靠近。
3、凝结
根据瓶形制作底部造型,等到陶土半干的时候,再沾上水将瓶形和底部粘合,就是很简单的器皿了。着把泥浆倒入器形,让泥浆在接近底部的部分进行凝结,时间根据温度、泥浆浓度、自我需要等因素自由控制,到了一定的厚度,把里面的泥水到出,直到没有水为止。
4、烧窑
窑里烧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有耐心
手工陶艺DIY制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做陶艺时间上就长,我们眼睛去仔细的观察陶艺老师是怎么做的,一点点的慢慢完成,不要操之过急。
2、保持手的干净
陶艺的工序比较复杂,用的材料是挑的淤泥,粘性非常好,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是一定要去触碰这个泥巴的,并且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想捏的形状去做,做完后第一时间不要先吃东西,把手洗干净最重要。
烧制陶瓷产品可以使用的窑炉种类很多,用于批量生产的窑炉我就不说了,针对你需的可能选择梭式窑,目前比较流行的窑炉种类,这种窑炉主要使用电、液化气或天然气加热。使用简单,操作便利,易上手。
你所说的土窑,我对“土”理解就是原始,原始的窑就很多了,最原始的就是用泥捏成器具,然后放柴火堆里一烧,这就成了。
对于你的想法,实际并不难实现,你去买上几个高温匣钵(莫来石质的或碳化硅质的都可以),你的陶瓷放里面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想办法把这高温匣钵加热到1200摄氏度左右(温度确定可以买测温锥)。至于窑的样子,你可以发挥你的想像力,自己设计即可。
以做陶瓷碗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要把陶瓷泥压出空气,放到一个可以旋转的盘子上,启动马达,让这个盘子旋转起来。这样,方便于制作碗体。
2、然后,就可以制作出你心里的模型了。先用手掌轻轻的挤压泥堆中部,使其上部慢慢地拱起来,千万别挤断了,也不要压得太窄,否则压出来的碗就会像沙漏一样了。
3、接着,在拱体(现在还不能称之为碗)的周围挤压,给碗塑型,免得太大了,也是为了碗能光滑,圆润。切忌在这时用力不能忽大忽小,挤压程度也不能忽深忽浅。如果这样,碗就变成椭圆形的。
4、就把碗的中间用大拇指往下压,使其中部变为中空的,这样碗才能盛东西。然后,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挤压碗壁,使其尽量变窄,但不要太窄,否则碗壁太薄,易碎。之后,用手掌平压碗顶,压一下就好了,不要太重,目的只在于使碗顶在同一水平面上。
5、最后,就是用手把碗取下来,千万别把碗形弄坏了,在接下来就是风干,一个星期左右,再把碗放到窑里烧,也分两道:第一道叫素烧,可以在上画一点画或写上字,再去烧第二道。第二道是上釉,也叫釉烧,这样一件碗就算完成了。
扩展资料
保养方法: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二、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
三、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四、 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
五、在洗刷油污等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烧制法
百度百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