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鉴定成化瓷器
虽然仿制成化瓷器的挺多,但成化时期民窑的瓷器还是有的。以下是介绍:
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从传世品来看,明成化青花瓷大件少见,绝大多数为小件器。常见的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梅瓶、梨壶、盏托、玉壶春瓶等。
成化瓷器纹饰以香草龙最具代表
成化瓷纹饰开始出现了规矩化的宝相花、团花,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瓶罐类器物多用修长的蕉叶装饰。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花、兰花、栀子花、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其中莲托八宝纹应是成化时开始流行的纹饰,而树石栏杆的庭院图虽很早出现,但亦以成化时为盛。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和十字宝杵最具代表,夔龙的龙嘴常衔一枝莲花,因此又称香草龙。
成化青花用的是平等青,色调柔和淡雅
成化青花前期有的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不久青料已用完,后期主要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青花色调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淡雅的青花也为斗彩提供了陪衬效果,使成化斗彩不仅在当代或是后来创下了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成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
成化朝除了名噪一时的斗彩瓷外,还有继承宣德时期的彩瓷及单色釉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孔雀绿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红彩、白釉黄彩、白釉绿彩、素三彩、珐花、仿哥釉、白釉、黄釉、蓝釉、红釉等;其制作工艺均十分精致,但传世并不多见。在1975年与1987年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残片,不但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有许多品种在传世品中尚属首见,如红地绿彩、红釉白花等。
鉴定方法一:辨胎釉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鉴定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鉴定方法三:辨彩料
“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鉴定方法四:辨工艺
器物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鉴定方法五:辨款识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个别“成”字没有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为“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时期有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感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仿款字体较成化时显得漂浮。
成化民窑鉴定
精细的民窑器施釉表里如一
成化民窑瓷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细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成化民窑瓷器遗存较多,常见器物有盘、碗、高足杯、盖罐、梅瓶、香炉等,造型圆润、古朴。器物胎土淘炼较细,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面肥润,釉色灰青;器物底足施釉,足墙较薄;精细的民窑器,器里、器外、器底三处釉色一致,达到表里如一;成化民窑青花瓷,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底足外足墙饰旋纹两周;纹饰画法采用双勾填色的手法;青花用料为国产的“土青”,色调普遍晦暗,常见有蓝中泛灰黑和蓝中泛灰两种青花发色,凝聚出黑褐色斑点、但无晕散现象。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外围青花双圈款,还有银锭画押款和“福”字款等。
本人百度空间里有不少瓷片标本,可供参考。
仿品!估计这是收藏家们最怕听到的词语了。这个词意味着你的真金白银,又打了水漂。
玩收藏,没有不打眼的时候,也没有不打眼的藏家。今天有些大行跟你说,我那没有假货,赝品,这话你也就听听,别当真。
没有谁生下来就会鉴别古董,都是用时间和金钱砸出来的眼力。只是有的人可能砸了一辈子也没砸出个响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两个字:浮躁!
现在人玩收藏,那哪是玩啊?那就是生意!今天花了800地摊捡漏的东西,明天恨不得就有人出8万购买。哪有时间细细审定?!
收藏,只要一沾上钱字,那就难得入门了!为什么呢?
沾上钱字,你想着的首先就是回报。一想着这东西值多少多少,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请勿对号入座,只是闲聊而已)。哪里还有时间和兴趣仔细研究这玩意的真假和年代?心里想的只是我花了多少钱买的,千万不能亏了!越是这么想,东西那就越看越真,越看越可爱。
好,我们还来说说这个仿品!这个仿品不得了,2016年在英国一家公司拍卖出了82万英镑的价格。而1946年原藏家购买的时候,才花了9英镑!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70年,这件仿品增值9万倍!这是一件什么仿品呢?让我们来揭开这个仿品的神秘面纱。
这是一件成化斗彩天字罐的仿品!仿制年代是清雍正时期!仿制者是雍正官窑!可见,真,精,新才是瓷器收藏的王道!
好!难怪这件仿品增值这么高,82万英镑买回去,估计还有增值潜力!因为这件宝贝就是属于瓷器收藏圈说的“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雍正官窑!
雍正官窑号称清三代之冠,是有其独特原因的;
一,雍正一朝在清三代里时间最短,只有十几年,所以传世品最少!而康熙61年,乾隆60年,再加上乾隆做太上皇那几年。康熙,乾隆瓷器数量真不少。
二,雍正一朝审美眼光最符合当代审美潮流。康熙瓷器太古拙,乾隆瓷器就好像暴发户,而雍正瓷器清淡含蓄,姿态优雅,和今天人们的审美眼光不谋而合。
三,雍正皇帝个人特别喜爱陶瓷,命烧年窑,还有乾隆时期的唐窑,其实唐英在雍正时期就参加了御窑管理。皇帝重视,杰出督陶官也是雍正瓷器物稀价昂的原因之一。
再说成化。
成化斗彩天下闻名。鸡缸杯拍出了2个多亿,不管原因如何,也说明鸡缸杯属于硬通货。收藏圈里的朋友,十年以上的,一般都知道圈里有“硬货”一词。什么是硬货呢?就是那种知名度特别高,啥人都知道值钱的玩意。这玩意你别想以捡漏价格买回去,捡漏的肯定都是药,不是你想象中的仙丹。
比如某某牙某某角鸡缸杯大明宣德年制青花。
收藏家买瓷器有一个特点,初学者最爱买某某年制款的瓷器。资深玩家看到贷款的就绕路走!而只有顶尖收藏家,才敢拿起那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的玩意,仔细揣摩,认真研究。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说穿了也简单,初学者无法通过其他细节特征判断年代,瓷器的底款就是他们看年代的唯一标准了。所以,仿制者无法完全仿制出细节特征,但仿个款太容易了。什么款也就只有六个字,找个学生写个半年的,就练这六个字,还能练不像?没文化的都木有问题了!
所以,资深藏家最怕带款的!这贷款的就是贷款的,那是需要你付出高额利息的!拿到手上就烂在手上了,除非你再拿去忽悠别人,还不如没款的需要研究的东西,基本上能看上的都是老藏家,不再相信那些地摊捡漏的神话故事。
成化斗彩由于名气太大,历朝都有仿制。目前看到最早的是大明嘉靖年仿品。说实话,那玩意没有底款的话,专家也分辨不出是仿品。清雍正仿得最像,但精细有余,古拙不足。清代仿品彩一般都控制在轮廓线内,成化真品一般彩都溢出轮廓。清代仿品胎迎光都是青白色,成化的都是肉红色或牙白色。清代也有天字款,第四笔捺明显和成化天字不同。鉴定的要诀都在这,当然你要是不小心买进一件雍正仿品,你也不亏!呵呵!
斗彩始于宣德,成熟于成化。成化时期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斗彩。在当时,斗彩是作为宫延御用的精美细瓷专门烧制的,产量非常之小,历经无穷岁月存世的也就寥寥无几。据明代《唐氏肆考》记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可见其弥足珍贵。成化斗彩的胎、型、釉、彩有如下特点:胎质细腻,薄轻透体;造型匀称,多精巧可人;釉质洁白,莹润若脂;青花清丽淡雅,彩料艳而不躁,彼此烘托。配以高超画技,成品甚是出色,旷绝古今,是中国制瓷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器物。
天字罐,因罐底所落无框无栏青花“天”字款而得名,为明成化首创,是成化斗彩中最著名的品种。对于其为何落款“天”字,猜测诸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天字罐的落款在过去是根据编排文件的方式,按照《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首字而定的。天字罐如双拳大小,体态丰盈不失灵秀,器形中顶尖佼佼者。是古代皇家御用的瓷器,一直珍藏于宫中,天字罐则因此也有“天子罐”之称。成化斗彩天字罐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罕见的的艺术瑰宝,数百年来名扬中外,瓷器界地位甚高,一直是实力投资者、资深收藏家们的重点收藏目标。
此件明成化斗彩天字罐,口径5.2cm,底径6.8cm,带盖高10.25cm。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微凸,无纽。罐底以青花书写“天”字,故又称之为“天字罐”。胎质轻薄坚细,釉面肥润光洁。器身以斗彩工艺饰以云鹤图,纹饰线条柔和圆润,彩料纯正,青花淡雅,谐调亮丽,给人一种高雅的美感。此罐造型精致新颖,构图别具匠心,画意惟妙惟肖,寓意祥瑞太平,为典型御用精品。是不可多得的斗彩鉴赏佳器,具有非常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还有一种特殊的罐,上写“天”字款,无圈框,俗称“天字罐”。
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第一句是指款识上的“大”字,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过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第三笔直立向下和有向右方弯倒的。第三句是指“化”字的人及匕字上端相平或有高低,但差别不大。第四句是指“制”字上的衣字第二笔一横,不能越过右方的立刀,“制”字多半是上丰下敛。第五句是指“明”字左边的日字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与一般习惯写法不同。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笔的点,有点与头平的,有点与肩平的,有点在腰间的。上述情况是绝大多数成化窑瓷器款的书写方法,但也有例外的,即“大”字第二笔上端只要过高,“制”字衣横必然越过刀外,这种写法笔道较细较草,不过在彩瓷中极为少见。虽然如此,但其整个风格仍与前述的一致。
民窑青花有书“大明成化年造”款,六字两行,字体草率而不规范,字外有粗细不一的青花双圈。民窑青花自成化朝起屡见“大明年造”四字两行双圈或双线方框款。除此之外,还有“甲辰(1484年)年造”干支款和银锭、方胜一类图记款。
由于成化瓷有极高的声誉,明清两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嘉靖、万历朝的最为逼真。嘉靖朝仿品有“成化”双圈六字楷书款的婴戏纹杯、盘。在成化器物中没有书“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更无四字黑地绿款。凡书“成化”、“成化年制”的都为后世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