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乌兹别克斯坦特产,买什么,乌兹别克斯坦

任性的早晨
专一的橘子
2023-03-31 18:29:51

乌兹别克斯坦特产,买什么,乌兹别克斯坦

最佳答案
如意的小鸽子
糟糕的短靴
2025-05-05 14:11:03

乌兹别克斯坦最著名的特产有葡萄制品和布哈拉的古地毯。

乌兹别克的葡萄吧,这才是乌兹别克最有名的特产,葡萄品质好,产量大。

乌兹别克斯坦的古市集依然活跃,布哈拉人擅长手工艺制作,布哈拉的古地毯是古董地毯中的精品。各色的丝绸、地毯、衣饰、乐器等货品随处可见,吆喝叫卖声不断,令人有恍如回到繁华的大丝路时代的感觉。

此外,可以尝试买一些纯天然的蜂蜜,还有巧克力,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新回答
含蓄的铃铛
高挑的萝莉
2025-05-05 14:11:03

乌兹别克以旅游为主。

特产:刺绣工艺。

有大型的、集体的、有个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们用的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还有最具盛名的绣花盘,工艺精巧。

柔弱的手链
香蕉人生
2025-05-05 14:11:03

2009年11月2日至5日,我有机会随团前往中亚国家乌兹别克考察。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简称乌兹别克,是一个位于中亚的 内陆国家 ,是世上两个 双重内陆国 之一(另一个为 列支敦士登 )。

11月2日15时20分,我们乘坐CZ6902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约19时经停乌鲁木齐,于23时55分重新起飞,经3小时飞行,于当地时间23时55分抵达(时差正好3小时)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从机场乘车前往城里,一路上我们的感觉是,塔什干这个城市比较繁华,街道宽阔,建筑高大。我们入住的洲际酒店,设施也很先进。

11月3日,早上起来,从窗外看去,高大的塔什干电视塔屹立在树木环绕的小湖边,湖边散落着一片片金黄的枯叶,湖面倒映着电视塔的倒影,景色迷人。

塔什干电视塔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塔高375米,它综合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和现代建筑风格。从1978年开始建设,于1985年1月15日投入使用,一直至1991年,保持着世界第三高建筑的美称。

塔什干市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和塔什干州首府,也是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约230万,是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塔什干,我们在完成考察任务外,还游览了独立自由广场、地震纪念碑和“哈斯特.伊玛姆”建筑群等名胜古迹。

独立自由广场。 1 999年3月,乌总统卡里莫夫发布命令,将每年5月9日(原胜利日)改为纪念和荣誉日。塔什干市中心的原无名烈士广场,被改为独立自由广场,并修建了哀伤母亲纪念碑,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为乌自由与独立献身的人们。

塔什干独立广场 自由之门上展翅飞舞的白鹳,传说是乌兹别克吉祥鸟。

在哀伤母亲纪念碑前燃有长明灯,纪念碑两侧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木雕长廊,廊上有铜版刻制的荣誉薄,里面刻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乌兹别克斯坦公民的名字

地震纪念碑 , 又称英勇纪念碑,是该国为纪念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大地震死难者而建的。 那场地震震级达到里氏7.5级,整个塔什干几乎被夷为平地,有8万个家庭(大约30万人,当时塔什干总人口约150万)无家可归。纪念碑就修在当时的地震震中区域,主体造型是一对男女组成的石刻雕像,纪念碑后面有一条断壁残垣,上面雕刻了各民族参与抗震救灾的勇士。

“哈斯特.伊玛姆”建筑群 ,是塔什干重要的伊斯兰教文化中心,这里收藏有大量《古兰经》古本,其中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证明为世界唯一现存的《古兰经》正本原版手稿的奥斯曼定本。

11月4日,我们乘车前往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市 是乌兹别克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首府,也是著名的 旅游 城市,位于塔什干西南270公里的泽拉夫尚河谷地。撒马尔罕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处于中国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在乌兹别克斯坦有这样一种说法,没到过撒马尔罕就等于没到过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被誉为“传说之城”,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 历史 ,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中亚枢纽之一。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上可以看到,两边都是连绵不断的农田,还有没有摘尽的棉花田。乌兹别克不像其它中亚国家属游牧民族,没有那么多的戈壁沙漠,主要以农业为主,农耕 历史 已有几千年了。由于这里 历史 上曾是著名的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帖木尔王朝的首都,至今仍遗留着许多举世闻名的清真寺和陵墓。

即将到达 撒马尔罕东北郊时,我们 参观了 兀鲁伯天文台和博物馆 。该天文台 是乌兹别克的重要古迹之一,由帖木儿帝国创建人帖木儿之孙、乌著名天文学家、学者、诗人和哲学家、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于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台之一。兀鲁伯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

到达 撒马尔罕 后,我们即去 参观沙赫静达陵墓群 。该陵墓群 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陵墓。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建筑的基调为蓝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湛蓝色、天青色和奶白色的花纹交错盘恒,整个陵墓的街道都是由这种花纹组成,虽然是陵墓,却有一种华丽绚烂的浪漫感。

接着,我们去参观古尔.艾米尔陵墓,即帖木儿家族墓。 该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伊斯兰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 穆罕默德 ·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 历史 上,帖木尔大帝曾建立了一个占据亚洲中西部的庞大帝国,并以撒马尔罕为都城。 据说,帖木儿的墓上写道“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有人掘了这个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进攻苏联。

我们最后参观的是雄伟的 列吉斯坦神学院 。该神学院 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建于公元15-17世纪,共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 兀鲁伯 神学院,正面为季里亚-卡利神学院,右侧为希尔-达尔神学院。这三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 清真寺 。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兀鲁伯神学院的正门和彩色的穹顶,用各种色彩的 陶瓷装饰 ,曾遭地震破坏,后得到重新修复。

在广场上,一位乌兹别克 老师带着她的学生在参观,见到我们,表现得很友好,不仅向我们打招呼,还主动要求与我们合影。在各个 旅游 景点,主要纪念品是所谓的核桃木雕刻的餐盘等。

当晚,我们一起欣赏乌兹别克民族歌舞表演,十分精彩。乌兹别克女孩,特别像俄罗斯女孩,年轻时身材都特别好。第二天,我们乘坐HY601航班,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注:所附照片均由作者拍摄 。

负责的冷风
含蓄的战斗机
2025-05-05 14:11:03
“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海上陶瓷之路”

年份不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肇始于西汉,“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

(具体如下):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肇始于西汉,从当时的首府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楼兰古城,过阿拉山口,出中亚、西亚抵安息、大秦等地,当然这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此外在中国的西南、东南沿南也存在。故“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域风貌有:沙漠、草原、高原、高山、平原、海洋等,蕴含着说不尽的艰辛和酸楚。“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发,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文化之路,现代将其命名为“亚欧大陆桥”,使之成为世界上诸多文化的母胎。在这条路上,传播得最为成功的是宗教。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这公元前60年的历史时刻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闪烁光辉。其后的岁月,“春风度过玉门关”,也有了“劝君少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的新型外交关系。是这条路,让中国人认识了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罗马人、日本人、朝鲜人、印度人和地道的欧洲人……

“丝绸之路”一词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其后的“文化使者”——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瑞典的斯文赫定等也曾踩着同行者的足迹,窥视中国文化的神秘。为此,许多无价之宝至今散落在世界各地。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无知的看守佛教寺窟的中国道士——王圆箓 ,区区几个铜板,拱手奉送了敦煌几乎一半的文化财富,所幸这些文物现已都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播,我想现世的中国人是否应该好好看看西方人如何对待文化、对待传统,在这些文物面前难道真的若无所思吗?可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8年开始实施了“丝绸之路考察”的十年规划,其主题是“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的综合考察”,进一步奠定了这条商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象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16、17世纪以后的“陶瓷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殖民掠夺之路。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道》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其意义深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整齐的信封
震动的戒指
2025-05-05 14:11:03

BESH MING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货币(索姆),如图

乌兹别克斯坦,简称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是世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联系。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悠久。公元11~12世纪以乌孜别克族为主的国家基本形成,建立喀喇汗国和伽色尼王朝等。

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征服。14世纪中叶,突厥人阿米尔·帖木儿建立以撒马尔罕为首都的庞大帝国。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乌孜别克族)建立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

扩展资料

乌兹别克斯坦著名景点介绍

1、兀鲁伯天文台

位于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古迹,位于撒马尔罕城东北郊。1430年为帖木儿帝国的创建者帖木儿之孙兀鲁伯所建。后来兀鲁伯天文台只留下一座巨大的、由大理石制成的六分仪。六分仪安装在离地面11米深、2米宽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坑道上面是兀鲁伯天文台博物馆。

2、沙赫静达陵墓

沙赫静达陵墓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

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兹别克斯坦索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兹别克斯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兀鲁伯天文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赫静达陵墓

玩命的小土豆
俊逸的水池
2025-05-05 14:11:03
克里梅茨出生于1992年1月27日,身高1米93,司职中后卫。 [1] 2010年6月22日首次代表棉农队在国内杯赛中出场,而在过去的两个赛季中,克里梅茨逐渐成为球队后防的核心人选,帮助球队先后夺得2011赛季杯赛冠军和2012赛季联赛冠军,累计出场51次,在贡献了4个进球的同时,却也领到了16张黄牌和1张红牌,是一名作风顽强、防守彪悍的球员。2013年,伊格尔·克里梅茨正式加盟北京国安。

2014年选择离开北京国安队。 [2] 2014年U22亚青赛上,克里梅茨91分钟攻破中国国家队大门,绝杀中国队。 [3] 2016赛季,克里梅茨重回国安。

看长相 不是归化球员,应该就是乌兹别克本民族的

冷艳的战斗机
冷酷的母鸡
2025-05-05 14:11:03

西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入西域。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扩展资料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了生机,做为一带一路起点的陕西,面临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这条丝路的开拓者,首推两千年前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古代丝绸之路

汉朝时,西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自玉门关以西至葱岭以东,即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包括准噶尔沙漠以南,西藏高原以北,巴尔喀什湖附近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包括葱岭以西的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

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据说开始于西周时期的第五个君主周穆王,驾八骏,率六师,行数万里,到西方的瑶池会见西王母国君。据传,西王母国即在西域。但是,西域同内地频繁的联系,则是始于西汉王朝,特别是汉武帝统治时期,所以史称西域以孝武时始通。

公元前2世纪左右,即中原地区的秦和西汉初期,西域地区分布着36个国家,大者有几十万人,小者不过数千人。从地理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塔里木盆地南缘为南道诸国,包括楼兰、且末、于阗、莎车等国。

塔里木盆地北缘为北道诸国,包括疏勒、龟兹、焉耆、车师等国;准噶尔盆地东部散布着姑师、卑陆、蒲类等一些小国。盆地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来居住着塞人。

西汉初年,居住在敦煌祁连山一带的月氏人,由于被匈奴所迫,西迁到此处,赶走了塞人,建立了大月氏国。不久,河西地区的乌孙人为了摆脱匈奴人的压迫,向西迁徙,把月氏人赶走,占领了这块土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无辜的心锁
传统的背包
2025-05-05 14:11:03

1、路线不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2、意义不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

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扩展资料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参与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的中外嘉宾普遍认为,应优先促进国际合作、发展互联互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也反映了推进亚洲区域合作的需要。

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了不少障碍。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改善区域内营商环境,有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丝绸之路:从互联互通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绸之路经济带

着急的小笼包
谨慎的大米
2025-05-05 14:11:03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用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的是:和田玉;汗血马;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

1、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

2、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

3、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

4、唐代,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

5、对于草原丝绸之路来说,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中原旱作农业地区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

这种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的关系,是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因而草原丝绸之路则因其特点还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扩展资料:

丝绸之路出现的原因,在于亚欧大陆其他文明区域与东亚文明轴心——古代中国的交流沟通。

具体而言,世界早期文明区域分别是东亚的中国文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非洲的埃及文明、南亚半岛的印度河文明、欧洲的地中海文明。相关研究表明,亚欧大陆最早只有两个文明核心地区:一个是中国,大概在1万年前开始;另一个是在差不多同一时代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开始。

这两个文明的核心内容完全不同:东亚农业以粟黍、水稻的种植和猪、狗驯养为主;西亚则是小麦、大麦的种植与黄牛的驯养为主。最早的丝绸之路是距今1万年前后东亚、西亚的早期农业文化慢慢地向世界各地传播,因而中国文明具有非常明确的丝绸之路原生性,起始就是人类文明的高地。

在亚欧大陆两个农业核心地区之间,有一个大范围的荒漠绿洲与草原地区,从而把中国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连接起来。国际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是,上述两个文化系统共同推动了世界文明早期历史进程。在亚欧大陆或者在古代世界历史中,中国史前历史的厚重身影不可回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际>>丝绸之路 熔铸古今(遥望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