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陶瓷画价格及款式推荐

唠叨的斑马
沉默的刺猬
2023-03-31 18:25:57

陶瓷画价格及款式推荐

最佳答案
痴情的白云
外向的八宝粥
2025-04-20 05:15:02

陶瓷画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它采用成熟和先进的印刷工艺将书画艺术作品和摄影作品等印刷在上面,然后再经过高温烧制,使它的形象和色泽等具有和原来照片相同的艺术效果,它经久耐用,可以作为一件陶瓷艺术制品,整体上都充满了艺术魅力,目前在中国已发现的原始彩陶瓷画,其主要题材有动物、人物、各式图案和鸟类等,而且在其中绘有抽象几何图案的占多数,有的则是以水波纹为主体,其中还有圆点、网格菱形灯等组合综合性图案。现在陶瓷画让更多追求生活品位和爱好艺术的消费者又多了更多的新的选择,一张张的陶瓷画,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上的欣赏,而且使人的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愉悦。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几款陶瓷画的价格。

第一款是景德镇春闺调鹦陶瓷画:

这款陶瓷画的颜色分类为春闺调鹦,它的风格为新古典型,装裱方式为有框,外框的材质为实木,组合形式一般为独立型,采用印刷工艺,图片的形式为平面,它的厚度是15毫米,尺寸一般为46厘米×66厘米,一般适合挂在客厅,它的市场销售价格为468元。

第二款是仿古做旧四条屏风陶瓷画:

这款陶瓷画的品牌为百家陶瓷,它的工艺是采用手工制作,然后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图案一般为植物花卉,它的组合形式为四幅画为一套,图片的形式为平面,它的厚度为陶瓷艺术画的一般厚度,尺寸一般为内框瓷画75.5厘米*22.20厘米,它可以作为春夏秋冬古典家居的装饰品,它的市场销售价格一般为1000元左右。

第三款是景德镇花鸟陶瓷瓷板画:

这款陶瓷化的品牌是景德镇陶瓷,它的尺寸为其他长方形尺寸,颜色分类为富贵长寿型,一般为有框的装裱方式,组合形式一般为独立,风格是新古典型,它的销售价格一般为4279元。

以上几款就是小编为大家所介绍的陶瓷画的价格。它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而且更重要的是陶瓷画在中国一直深受着人们的喜爱,所以我们在追求新事物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我们原有的传统,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期待下期作品哦。

最新回答
健壮的跳跳糖
傲娇的画板
2025-04-20 05:15:02

洛阳唐三彩市场价:899~1699元。 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1905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故意的外套
激昂的西牛
2025-04-20 05:15:02

形形色色的艺术品中,瓷盘画以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已愈来愈受到收藏爱好者的推崇。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瓷盘收藏画的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瓷盘收藏画的收藏价值

中国绘画出现于瓷器之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宋代瓷器生产已十分发达,为烧制瓷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后画家在花瓶、笔筒等瓷器上作画题诗,提高了它的艺术品位。明清时期拓展了瓷画的品种,画家在瓷盘上画出优美的图案,于是也就产生了瓷盘画。旧时大户人家和读书人,在瓷盘画上配置红木座架,使它成为装饰性工艺品,陈设于博古架上,给客厅或书斋增添了艺术氛围。时至今日古代早期瓷盘画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为收藏品市场所看好。历来,青睐古书画的不乏其人,然而,对古瓷盘画身价高于古书画身价却鲜为人知。

瓷盘画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经历十年浩劫之后,瓷盘画又重返艺术天地。有些中青年画家应工厂商家之邀,开始在瓷盘上走笔,连西洋画画家也不甘寂寞,在瓷盘上临摹西方古典名画。不少工艺美术家将一些中国画画家的名作复制在瓷盘上,瓷盘画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瓷盘画是家庭高雅的装饰品,由于面积小,便于布置,颇受人青睐。这类瓷盘画作品目前的市场价格还不高,故深受广大工薪阶层收藏者的喜爱。但一些限量烧制的瓷盘画精品的价格却居高不下,景德镇曾出产过“水浒人物”瓷盘画,因存世量较少,现已价格不菲。

近年来,随着化学颜料工艺的不断发展,一些工艺美术师开始尝试直接在瓷盘上作画,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由于瓷盘使用的工具、材料与中国画的毛笔、宣纸、墨汁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艺术品单纯的复制和搬用,而是采用层次繁缛的工艺进行制作,精工细雕,一丝不苟,从而使其达到了毛笔在宣纸上作画的笔墨效果和韵味,这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因此,它比一般的瓷盘画具有更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一些著名工艺美术师画的瓷盘画作品在近几年间价格已上涨了数倍。

瓷盘画收藏前景

在形形色色的艺术品中,瓷盘画以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愈来愈受到收藏爱好者的推崇。瓷盘画融瓷器工艺与书画艺术为一体,既显示了画家的艺术水平,也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能。

中国绘画出现于瓷器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宋代瓷器生产已十分发达,为烧制瓷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后画家在花瓶、笔筒等瓷器上作画题诗,提高了它的艺术品位。明清时期拓展了瓷画的品种,画家在瓷盘上画出优美的图案,于是也就产生了瓷盘画。旧时大户人家和读书人,在瓷盘画上配置红木座架,使它成为装饰性工艺品,陈设于博古架上,给客厅或书斋增添了艺术氛围。时至今日古代早期瓷盘画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为收藏品市场所看好。

瓷盘画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经历十年浩劫之后,瓷盘画又重返艺术天地。有些中青年画家应工厂商家之邀,开始在瓷盘上走笔,连西洋画画家也不甘寂寞,在瓷盘上临摹西方古典名画。不少工艺美术家将中国名画家的作品复制在瓷盘上,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江寒汀的花鸟、陆俨少的山水等,名家瓷盘画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瓷盘画是家庭高雅的装饰品,由于面积小,便于布置,颇受人偏爱。瓷盘画的题材有戏曲人物瓷盘画、花鸟走兽瓷盘画、美术名作瓷盘画、山水风景瓷盘画等,这类瓷盘画作品目前的价格还不高,故深受广大工薪阶层收藏者的喜爱。但一些限量烧制的瓷盘画精品的价格却居高不下,景德镇曾出产过“水浒人物”瓷盘画,因存世量较少,现已价格不菲。

随着化学颜料工艺的不断发展,一些工艺美术师开始尝试直接在瓷盘上作画,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一些当代著名画家及著名工艺美术师所画的瓷盘画价格已上涨了数倍。如早在2005年6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林风眠所绘的一件瓷盘画曾拍出了71500元的高价,而当时估价仅一万多元在2010年上海崇源春季拍卖会上,程十发的《钟旭嫁妹图》瓷盘画又以64960元成交,显现出名家瓷盘画的投资前景被藏家看好。

文静的音响
大力的发卡
2025-04-20 05:15:02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