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红叶陶瓷百年荣光有收藏价值吗
有收藏价值
这是全国同行业规模最大、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国瓷馆,展出的瓷器,日用瓷、陈设瓷品种齐全;青花、青花玲珑、颜色釉、釉中彩、粉彩、墨彩、新彩、贵金属彩应有尽有。其中有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众多国际舞台设计生产专用瓷样品。如为北京(上海)APEC国际会议、雅典、北京两届奥运会赛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天安门观礼台专用
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瓷一一天安门城楼大阅兵专用瓷、珐琅彩平安瓶一一中央政府赠西藏50
周年庆典礼品、G20杭州蜂会专用瓷。还有多件作为对外交往的国家礼品瓷赠送给外国元首,被中外博物馆永久收藏的瓷器样品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祝愿红叶陶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立足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邵继梅,高级政工师,现任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副会长、景德镇市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编或合著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 《景德镇市瓷业志》 《千年瓷都》
《景德镇名人名产名胜》 《张松茂瓷画集》《景德镇陶瓷知识三百题》 《景德镇十大瓷厂风华
录》等书20余部,专著有 《瓷苑絮语》、《枕戈日志》等。曾获全国期刊作品一等奖2次,省市新闻和论文奖30多次。
外销为主。 海外世界相继发现的中国历代贸易陶瓷遗存,构筑起一条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的“陶瓷之路”。“陶瓷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大多可溯源到东汉至明清时期的东南沿海陶瓷,唐宋时期是东南陶瓷贸易的盛期。“陶瓷之路”正是东南古代瓷业面向海外市场的充分证据,也是东南陶瓷海洋性最显著的特征。
从内涵特征来说,东南海洋性陶瓷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东南陶瓷的海洋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了海外。宋元时期,建窑黑瓷销往日本等地,带动了当地茶道的初兴。另一方面,海外世界的社会文化也对东南瓷器品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元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瓷器品种主要为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
从技术形态来说,东南海洋性瓷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内地窑业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作为以仿烧内地名窑为特征的东南沿海古代海洋性陶瓷,其器类、造型、釉色、纹饰等工艺内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可以说海洋性瓷业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内地瓷业是海洋性瓷业的母体和技术来源,内地瓷业瓷器的许多重大的风尚变化及时影响着海洋性瓷业的产品风格。大多数东南瓷业窑口从成型技术和装饰技术入手,对流通于世的内地瓷窑产品进行外形的仿造,有些内地窑工可能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瓷业产品还有逐利的海洋性本质,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如北宋中晚期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吸收赣江流域青白瓷技术后,迅速完成了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钵——垫饼或垫圈,再到支圈覆烧技术的两次技术革新。漳州窑对原料的精工粉碎和淘洗不够,导致胎体结构疏松和胎质发灰;以泼釉或浇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器物放置于沙上导致“砂足器”的产生等,无不体现了漳州窑瓷器生产急功近利的特点。
“古外销陶瓷”是我国学者研究古代陶瓷的对外传播时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其核心是相对于内销而言的,强调的是古代瓷器输出国外。“外销瓷”实际上是将东南海洋性贸易陶瓷体系视为大陆性陶瓷体系的外销部分、成为大陆性陶瓷统一体中“旁枝末节”,无法凸显东南沿海古代陶瓷业的独立的海洋性性格。而“海洋性陶瓷”试图克服传统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强化整体、忽视多元的不足,重视中国古代陶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重视东南陶瓷面向海洋的相对独立性。
望采纳,谢谢~~~
艺人简介
欧阳秋霞 女,江西都昌人, 国家一级技师、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江西分院副院长、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全国陶艺教育教学讲师团教师、景德镇市陶瓷商会常务理事 。受中国著名画家高士尊指导,师从老一辈艺术家范自魁学习装饰绘画一直乐此不疲。
20多年来对陶瓷艺术的创作始终不懈,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三峡画院评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师,多件作品陈列全国政协接见厅,被北京中轻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收藏并入选各种画刊,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作品展,深受陶瓷艺术收藏家的青睐。
荣誉记录
2002年10月作品 600件粉彩缸《十二金钗》 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艺术 精品博览会金奖 。
2006年7月作品五尺 六寸粉彩瓷板《玉堂富贵》 获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奖赛 金奖 。
2007年6月作品三尺 六寸粉彩瓷板《富贵图》 获香港回归十周年紫荆杯江西省陶瓷艺术大赛 银奖 。
2008年5月28日向江西省红十字会捐赠陶瓷作品
《春满乾坤》 拍卖的全部款项支援汶川地震灾区 。
2013年12月作品 二十六寸(双骏图) 荣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中“ 巧夺天工”金奖 。
2015年12月被评为江西省高级技师。
2017年被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并授予校外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被景德镇特殊教育学院聘任为职训导师。
2018年7月,作品粉彩瓷板画 《游园惊梦》 荣获 江西省“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大赛一等奖。
2019年6月,欧阳秋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江西省非遗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中荣获“御瓷工匠”荣誉称号。
2019年被命名为 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2019年10月经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陶艺研学教育中心、景德镇市钟声教育中心、景德镇市钟声画院选举为常务理事,并担任副秘书长。同时, 被该组织聘任为全国陶艺教育教学讲师团教师。
2020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 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挥中心考核鉴定为国家一级技师。
多件作品陈列全国政协接见厅,被北京中轻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收藏并入选各种画刊。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作品展,深受陶瓷艺术收藏家的青睐。 20多年来对陶瓷艺术的创作始终不懈,集民间艺术之精粹和现代艺术只精神于一炉,已形成了风格神韵清丽,古朴典雅,故作品多次获奖。
人物经历
似乎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刻起,或造物,或想象,人们的生活作息便开始离不开对美的描绘于向往,而发现美,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与自然触发的一种奇妙的缘分。 欧阳秋霞,自小就对色彩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她从小时候就觉得自己对构图、色调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渊缘,爱好涂鸦,且比较容易发现美好的事物。
但凡有所成就之功力,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欧阳秋霞在学习陶瓷粉彩之前,有过一定的水墨画功底,但在瓷上画画儿,到底是需要花费时间功夫去磨练的。 虽然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她得以拜老艺术家范自魁老师学艺,可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门外汉”,欧阳秋霞在学艺的道路上未曾生出一分懈怠。
旧时候师父们教徒弟总是喜欢留着些后招,欧阳秋霞常趁着师父不注意的时候,去偷偷翻看师傅珍藏的书籍、笔记,只为了能够再多学点东西、多长点知识。
作品特点
多年的用心揣摩以及对外界景致的细心体察,使得欧阳秋霞的作品风格更加倾向在细腻的表达之上,作为现代粉彩艺术工作者, 欧阳秋霞在创作时根据粉彩技法的特点,使得粉彩艺术与国画艺术紧密结合,再根据陶瓷载体的特点,进行定位构图,按画面的组合规律和创作意境来衬托主题,极显功力,用笔细腻,且神态自然、活灵活现。
由于她熟练掌握水墨山水的笔墨规律,能将水墨和色彩两大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将“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随意赋彩”相融合,以墨线为骨写形,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辉,又辅以雪山、云气、水流之虚白,相互衬托,相互辉映,使作品格调鲜丽璀璨而又沉着典雅。
她综合运用层层加染、纸背拓染、勾皴提点、局部泼彩、以掌磨色等微妙的设色技法,达到厚而不滞、淡而不薄、艳而能雅、实而能虚,既明净清润又厚重凝练的艺术效果。他的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光感。
当我们走进她的陶瓷粉彩作品时,宁静、雅致、明艳等视觉感受里,带着安静、空灵的禅意扑面而来,她的作品清新淡雅,使人看后感到内心格外柔软。
非遗文化的守望者
作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欧阳秋霞在粉彩瓷创作道路上一呆就是30年,这30年来执着追求,使得她的粉彩技艺不仅如火纯青,而在传承粉彩工艺上也颇有心得,每每对着学习粉彩的学生她总是悉心指导、倾囊相授。
欧阳秋霞有时会担心自己所讲的不够全面,时常将范自魁和熊理卿两位恩师请来,给学生们讲讲粉彩的历史, 让学生们更加了解粉彩这门技艺。小小的工作室,承载着学生们对粉彩大大的希望,他们中有在读的大学生,有闲赋在家的社会青年,报着对粉彩技艺的喜爱,在工作室中汲取陶瓷艺术的营养,在未来自己也将一直不断进步。创新让粉彩技艺发扬光大!
偶然提交设计方案却被一眼相中
黄春茂是江西九江人,因为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年幼的他渐渐爱上了毛笔字和中国传统文化。1996年,黄春茂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随后去了美国深造。回国后,他在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设计工作室任教,与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黄春茂参与了APEC峰会国宴的瓷器设计。这套瓷器以“如意”为元素,黄金色体现了富贵吉祥、福气安康。后来,黄春茂又参与了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宴瓷设计、2016年钓鱼台白地金牡丹餐具设计等。
对于45岁的黄春茂来说,为G20杭州峰会设计餐具也是“意外之喜”。今年3月,他偶然得知G20杭州峰会楼外楼宴会正在征集餐具设计方案,抱着尝试的心态,他提交了一份设计方案,没想到却被一眼相中。
灵感来源西湖表达中国式闲情与浪漫
“楼外楼的宴会是中国第一夫人宴请外国元首夫人的宴会,这意味着餐具设计不能太霸气、庄严,要更符合女性气质,注入更多轻松雅致的生活气息。”黄春茂思前想后,决定以“杭州西湖之灵气”作为这套夫人瓷的灵感。
在黄春茂的印象里,杭州西湖淡淡的粉蓝色,传达着云水天际的通灵、宁静、清新、平和;高贵华美的金色兼具了“民俗”“清新”和“文艺”的气息;娇艳欲滴的牡丹花与“西湖蓝”相互映衬,如楼外楼那古老窗框中透出的那片蓝色格外通透,达到古老幽远与清灵生机并存。
“我希望这套餐具能够传递中国式的闲情与浪漫。”于是黄春茂花费了一周时间,确定了初步方案,几乎所有的餐具形象均来自于市井生活:仿生葫芦形、寿桃形做调料罐寓意“福禄寿”,根雕的元素做器皿的把手和壶嘴,用中国的“山水”做筷架和勺托。“这些元素极富中国生活气息,充满了中国式的热闹与顽皮。”
设计修改数次最后一件会前三天才完工
今年4月,黄春茂得知方案通过的消息,这意味着接下来的5个月,他将无数次地更改设计细节、制作餐具样品、历经重重审核。就连一份看似最普通的菜单,黄春茂也制作了十余个不同细节的款式。
而最“惊险”的一次经历要数点心盘,因为这套仅有饭碗大小的餐具是在G20杭州峰会召开前三天才全部制作完成。
黄春茂说,点心盘的设计前后修改了三次,最终选取了第三次的款式。“最初点心盘是一个手掌大小的扇形托盘,宴会方面希望能以荷叶莲莲为主题,于是我又出了第二份设计方案,带有荷叶形盖子的小盘子,颜色选用了青瓷效果。对方认为颜色过于出挑,希望保持西湖蓝色调,”黄春茂说,最终方案是大概3cm高的小盘子带有荷叶形盖子,如同女孩首饰盒,选色是蓝金配牡丹。
黄春茂调侃说,这个点心盘是G20峰会前三天才赶制完成,他也没有看到成品,没有照片,也不知道具体是啥样。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化阶段的飞跃,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当代人见证了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工业大国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扩展资料: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70年工业化进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进程,集曲折的过程和辉煌的成就于一身,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从哲学层面看,新中国成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在于遵循了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就是遵循了一个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共性规律,同时又尊重了自己的独特国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业化道路,最终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