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力量:跟随你的热情,就永远是对的方向
跟随你的热情,就永远是对的方向
—
2020年的这场至今未停止的人类灾难,让许许多多的人改变了人生轨迹。有人从大城市搬去乡村,以防随时出现的封城;有人减少出门转向线上工作;有人辞掉高薪工作,带着狗找一处幽静的地方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变动的世界让每个人被迫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人生。而有这样一些人,幸运地找到了让自己沉醉的事业,找到了自己心的归属。 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换一种生活,人生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01
从500强法务到手工艺人
—
满华是手作品牌miniMax 的创始人,在这之前的人生却是迥然不同的。她曾是一名世界500强公司的法务,有着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但无论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何等的人生赢家,满华自己却对朝九晚五一板一眼的生活有一种莫名的抗拒。
工作的压力让她在平日里关注乐活,只要有闲暇时间便沉浸在手工制作中。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手作。直到有一天,满华终于决定结束这种灵魂与肉体分裂的生活。她辞了职,全情投入到创造和手作的生活中。
她对所有的手工制作都充满了好奇:从手工缝制巴洛克、金缮、木艺、植物染色、传统榫卯到金工锻造,她都找老师认真学习。系统地掌握了这些手作技艺,让满华在设计时更加自由,原材料的选择不拘一格,也因此能够更完美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她的作品也包罗万象:有手工皮包,植鞣皮雕刻,也有纯手工缝制的男鞋,手工木质厨具以及银器和金银首饰。
对东西合璧的设计,她也有不一样的理解:中国风,并不等同于大红大紫,龙凤图案。 她不去做那些买了之后很大几率上会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那种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用到,与它的每一次相遇和对话,都能让你忘却烦恼,瞬间收获愉快心情的日用品。
在父母和多数周围人的眼里,满华显然“疯了”。高等教育花费的时间,以及因此而来的高薪和 社会 地位,都被她轻易抛弃了。只有满华自己知道,她不愿自己的一生都在做不喜欢的事,她另有志向。 面对一个已经被工业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地球,她想从自己的角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良好的教育和多年看世界的经历,让满华有非凡的眼界。她的每一个设计都蕴藏深意,有着与众不同对世界的反思。在人人“断舍离”的今天,满华觉得, 设计师的责任,应该从源头上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减少浪费,让人类生活可持续。
所以,满华选择用简约的设计语言去表达,用精良的品质和令人惊喜的设计去打动消费者,从而延长一个产品的使用寿命。
简约意味着高效,使用纯天然的材料作为素材去设计,无疑是其中效率最高、节能环保的方式。因为原材料来自天然,保证了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循环过程,都是对人体和大自然无害的。
对于满华来说, 大自然蕴藏着如此多的美好,设计师需要做的,只是发现并找到它们,用最匹配的设计与手艺,将它们的美丽展示出来。
02
远离都市的白领,在乡下做出了第一件作品
—
独立首饰设计师黄一川的生活转变是从把家搬离喧闹的都市,来到浙江富春江畔开设工作室开始的。这里远离闹市,依山傍水,每天清晨,村民们会带着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在村口开市集。
往村里沿着上山的路步行20多分钟,有一个风景绝佳的水库,还有竹林,沿着水库在竹林中走一走,所有疲惫和冗杂的思绪都会在呼吸间烟消云散。
这是她多年前就已在心里勾画过的理想隐居环境,能让她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心境变得纯粹,非常安静地创作。
北漂时,黄一川做过室内设计、平面设计、艺术商店的管理及媒体推广。这些在旁人眼中值得羡慕的工作,却并没有让她感到成就感。
在她内心,最有成就感的是有一次拿父亲收集的几块老瓷片找师傅做成别致的项链。戴着自己设计的首饰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一个设计者的激动心情。此后每当她戴上这件自己制作的首饰,总会收到很多朋友和艺术家的赞美。
她尝试着找金工师傅按自己的设计稿做成首饰成品,但效果不是很满意。直到参加了专业的首饰工艺课程,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就可以把图纸上的设计变成现实。
就这样,一川从一个单纯的设计师转变成为匠人,但挫折与成就感也从此相伴相生。手作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有丰富的经验,在打磨了成百上千块瓷片后才能自如地控制尺寸,方寸之间每一个弧度、每一条边都必须是流畅的,不能有一点儿急躁和马虎。
但所有瓷片的打磨,她从不假手于人。六七年下来打磨过的瓷片不计其数,她说这是每个设计者和手艺人都会经历的孤独时刻。
创作虽然是孤独的,但当手工技艺能够驾轻就熟时,那些涌动的灵感就纷至沓来。一川在这个远离白领生活的小村落里,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第一件首饰作品:一对中国古瓷片做成的蝴蝶状的耳环。
对大众来说,作为古董而存在的、保存完好的古代瓷器多少有些高不可攀,而碎碎的瓷片却有着千万种进入当代日常生活的可能,深度体现“日用即美”的精神。
一川的同名首饰品牌就是以残缺青花古瓷片为载体,设计成日常可佩戴的艺术饰品。经过几年的慢慢摸索,也逐渐扩展到其他传统的材质和工艺。
她希望把传统艺术、工艺的经典性、本土性和当代的生活趣味相结合,将 历史 的尘垢一点点洗净,再加上现代审美意识与精神,“重新诠释”成为一篇温故知新的故事,给古老以新生。
一川感激生活给了她转变轨道的选择。她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爱好激发出更多志同道合者心中的共鸣。
03
银行高管变身迪奥签约花农
—
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法国姑娘卡萝莱,20岁时离开故乡到戛纳上大学,大学学的是经济,迫切想要离开农村成为都市上班族的她,毕业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银行工作。
婚后她有了一个女儿。每天看着女儿在拥挤的城市里只能去有限的几个公园里玩耍,她想起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那里有新鲜的空气、广阔的大地、芬芳的花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应该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银行的工作开始让她喘不过气来。直到有一天,她意识到想要的生活不在城市里,她需要回到故乡格拉斯,她的家一直都在那里。
于是她辞去高薪的工作,回到格拉斯(Grasse),接下年迈的祖父母经营的农场,重新学习种植花卉的知识和技巧,成为一位每天在农场上风吹日晒的花农。
从30年代开始,卡萝莱(Carole Biancalana) 一家人,就一直在被称为香水之都的格拉斯地区种植香水花卉。但随着20世纪初合成香精的出现,自然鲜花所萃取的香精需求日益减少,到了2000年初,所有的花卉的总产量不足30吨,可见当时萧条的状况。
回到农场的卡萝莱,就像小时候的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一样,没有机械,没有化肥或杀虫剂,没有任何捷径。一切都靠手工完成。比起在银行工作, 生活并没有更轻松,有时候也会觉得筋疲力尽。但跟大自然相处一整天下来,她感到特别充实,没有都市生活的紧迫和无力感。
然而,所有的花农都面对同样的困境:使用鲜花提炼的香水逐渐被合成香精的香水取代。原本为香水提供原料的花田,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直到卡萝莱遇到了迪奥的首席调香师 François Demachy 。
2006年François Demachy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遇见了卡萝莱,当时的她代表格拉斯出席,介绍了自己的花卉农场,让正在寻找纯正原料的 François Demachy 印象深刻。
J’Adore L’Or,François Demachy用卡萝莱花田里的鲜花所创造出的第一款香水
一年后他们签下了合约,卡萝莱成为迪奥香水的指定花农,根据独家协议,花卉农场生产的所有花都卖给迪奥。这个合作协议至今已有13年之久。
现在,卡萝莱经营着32万平方公尺的花园,其中种植的玫瑰和茉莉,也都成了迪奥香水成分的主要来源。卡萝莱的曾祖母是为别人摘花的女工,祖父有了自己的花田,而卡萝莱则把祖传的事业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庄园。
当有人问她:〝是什么让你辞去高薪的工作,从花农开始创业?〞卡萝莱回答说:〝我的祖父母经常说:要找到生活中的热情,把你的兴趣与爱好,变成你的工作。像我现在,再累都不觉得是在工作,哈哈!〞
/
都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努力地投入生活,
也在生活中学到了太多东西。
当有天我们厌倦了那条人人艳羡的人生之路,
我们是否有勇气去选择另一条路,
去追随自己的内心所向?
以上几位女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也许,就像卡萝莱说的:
跟随你的热情,就永远是对的方向。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北京古瓷片交易主要有以下两个地方:
1、广安门内路北侧的报国寺。
2、潘家园市场。
古瓷片当然算文物了,因为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瓷片是古代瓷器流传至今的残片,年代上迄商周,下至明清,承载着许多的文明内在和前史信息。有些古瓷片的历史文物价值也是极高的。
1.古瓷片对中国每个朝代瓷器的历史特点研究有着史料价值;2.古瓷片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活标本,虽然完成的器形我们见不到了,但是可以真实的见到古代经典的瓷器工艺瓷片。3.古瓷片对研究个个窑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古瓷片能够找到真实的历史数据。4.古瓷片说明了我国瓷器烧造的历史悠久,拥有一个从陶艺到瓷器的一个完成的历史发展过程。5.古瓷片让我们知道了现在失传的瓷器烧造工艺和器形。6.古瓷片上都有颜色和画片,对研究古代绘画工艺和中国民俗时代特征也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古代的贴花是用模子把泥贴好了以后,用那个模子印出来的那个陶片,然后在半成品的时候,贴在这个坯子上面。
与近现代的不同。
我百度空间里,有不少古瓷片标本,你可以参考.
近年瓷器价格不断攀升,一片骨刺片的价格最贵的也就一万,非常稀少的十万,更普遍的几十块钱,几百块钱。
历朝历代的官窑,汇聚了天下最顶尖的能工巧匠,官窑的瓷器无论在外形还是形体上都代表一个当时的巅峰。
之前在澳门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背诵官窑古瓷片镶白金吊坠,拍出了70多万的价格。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其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张连志这个“银行”里面的都是年代久远的货真价实的古瓷片,光贴瓷房子的墙壁就用了7亿片,瓷房子博物馆刚刚被美国媒体评为世界十五大设计独特的博物馆之一,与法国卢浮宫齐名,真是中国的骄傲。近几年古瓷片收藏太热,关注瓷房子程度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天津的文化地标是我们的骄傲,又怎么会去破坏他呢?它是天津的“万国城市博物馆”,全是天津人自己的创造。如今,张连志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瓷房子,不是我们信手拈来人民币的银行!
此“银行”非彼银行,在张连志的“银行”里,我们不要做拿来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