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彩绘的釉下彩要用何种颜料?
陶瓷彩绘的釉下彩要用的颜料:
最早使用的是青花、釉里红,近年来又制成了红、黄、青、绿、黑、灰、褐等。
釉上颜料只须经受600~800℃的温度,因而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此外,作为釉上彩饰的还有液体颜料,如金水等,是用金属与有机物化合成硫化香膏,再加有机溶剂制成。七十年代后又发展了高温快烧颜料(釉中彩),彩烧温度1100~1260℃,彩烧时间35~120分钟,色调也较丰富。
扩展资料:
釉里红:
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绘,施釉后经高温焙烧而成,白地红彩,红彩在釉下,故名。
始于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瓷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代釉里红产生,到明宣德朝发展到高峰,明中期后衰退以至晚期停产。明代末年,民窑又开始试烧釉里红瓷器,但大多色泽不纯正。
第二阶段从清康熙朝起恢复生产,到雍正朝发展到高峰,之后又逐渐走下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颜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下彩
用丙烯颜料来画就好
1.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白色或浅色的瓷板、瓷砖或瓷盘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一 840 ℃ 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书写诗文,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一 84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绘画,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一 84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绘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书写诗文所用颜料为胶色陶瓷颜料,绘画所用颜料为油色陶瓷颜料。烤瓷用的炉可以是电炉
本发明具有可工业化生产、工艺简单、制作方便,所制产品立体感强、层次分明、书画珠连壁合、相得益彰等优点。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该方法以书法为主、绘画为辅,书法、绘画、诗文同版套制集于同一瓷板、瓷砖或瓷盘上;书法诗文在前,主色调,用重彩;绘画在后,为背景,用浅色,作衬托;引首印和名章红印点缀在诗文前后。实施例中所用炉容积为 400 厘米 x 800 厘米 x 1300 厘米。实施例 1 、首先,将 4 个白色 12 寸瓷盘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 烤瓷,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手绘诗文,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 第二次烤瓷,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手绘画面,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 第三次烤瓷,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手绘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 5 小时,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实施例 2 、首先,将 8 片浅色 500 厘米 x 500 厘米的瓷板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830 ℃ 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手绘诗文,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83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手绘画面,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830 ℃ 第三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手绘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实施例 3 、首先,将犯片 400 厘米 x250 厘米白色瓷板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40 ℃ 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手绘诗文,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4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手绘画面,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40 ℃ 第三次
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手绘一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手绘诗文所用颜料为胶色陶瓷颜料,手绘画面所用颜料为油色陶瓷颜料,书法字用黑色陶瓷颜料为佳,可选艳黑色加桃胶。可手书手绘,也可制版印刷。烤瓷用的炉可以是电炉。将制好的成品配木框或加坐架,用锦盒包装。用该法所制产品,由于设计和构思巧妙、镇密,选用陶瓷颜料考究,造成虽书法在前,绘画在后,却呈现绘画不遮之法,仍能达到以书法为主,绘画为辅,字在前,画在后,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瓷器的色泽与胎或釉中所含矿物质成分密切有关,相同矿物质成分因其含量的高低,也可变化出不同的色泽。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只因烧成温度和氧化程度不同,色有黄、红棕、棕、灰等色。在粘土中添加其他矿物质成分,也可以烧制成其他色泽,但较少见。而瓷器历来花色器种丰富,变化多端,现简介如下:
(l)青瓷:施青色高温釉的瓷器。青瓷釉中主要的呈色物质是氧化铁,含量为2%左右。釉由于氧化铁含量的多少、釉层的厚薄和氧化铁还原程度的高低不同,会呈现出深浅不一、色调不同的颜色。若釉中氧化铁较多地还原成氧化亚铁,那么釉色就偏青,反之则偏黄,这与烧成气氛有关。烧成气氛指焙烧陶瓷器时的火焰性质,分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三种。氧化焰指燃料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火焰;还原焰是指燃料在缺氧过程中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碳化氢等的火焰;中性焰则介于两者之间。用氧化焰烧成,釉色发黄;用还原焰烧成则偏青。青瓷中常以"开片"来装饰器物,所谓开片就是瓷的釉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出现的裂纹。哥窑传世之作表面为大小开片相结合,小片纹呈黄色,大片纹呈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南宋官窑最善应用开片,且胎薄(呈灰、黑色)、釉层丰厚(呈粉青、火黄、青灰等色)的特点,器物口沿因釉下垂而微露胎色,器物底足由于垫饼垫烧而露胎,称口"紫口铁足",以此为贵。越窑以产青瓷而驰名世界,其作品呈现一种特别的"雨过天晴"色,质地如冰似玉,后流传至国外,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作。
(2)黑瓷: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在5%以上。商周时出现原始黑瓷,东汉时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薄均匀,釉色有黑、黑褐等数种,至宋代黑釉品种大量出现。其中建窑烧制的兔毫纹、油滴纹、曜变等茶碗,就是因釉中含铁量较高,烧窑保温时间较长,又在还原焰中烧成,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成品显示出流光溢彩的特殊花纹,每一件细细看去皆自成一派,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茶器。
(3)白瓷:施透明或乳浊高温釉的白色瓷器。在长期的实践当中,窑匠们进一步掌握了瓷器变色的规律,于是在烧制青瓷的基础上,降低釉中氧化铁的含量,用氧化焰烧成,釉色一般白中泛黄或泛绿色,还原焰烧成釉色泛青,有"青白瓷"、"影青"之称。唐代白瓷生产已十分发达,技艺卓越首推北方的邢窑,所烧制的白瓷如银似雪,一时间与南方生产青瓷的越窑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4)颜色釉瓷:各种施单一颜色高温釉瓷器的统称。主要着色剂有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钻等。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有青釉、黑釉、酱色釉、黄釉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有海棠红釉、玫瑰紫釉、鲜红釉、石红釉、红釉、豇豆红釉等,均以还原焰烧成,若以氧化焰烧成,釉呈绿色。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瓷器,烧制后为深浅不一的蓝色。此外,黄绿色含铁结晶釉色也属颜色釉瓷,俗称"茶叶末"。
(5)彩瓷: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总称。釉下彩瓷器是先在坯上用色料进行装饰,再施青色、黄色或无色透明釉,入高温烧制而成。釉上彩瓷器是在烧成的瓷器上用各种色料绘制图案,再经低温烘烤而成。
(6)青花:釉下彩品种之一,又称"白釉青花"。在白色的生坯上用含氧化钴的色料绘成图案花纹,外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在烧制时,用氧化焰时青花色泽灰暗,用还原焰则青花色泽鲜艳。
(7)釉里红:釉下彩品种之一。在瓷器生坯上用含氧化铜的色料进行绘制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经还原焰高温烧制而成。
(8)斗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品种,又称"逗彩"。先在瓷器生坯上用青花色料勾绘出花纹的轮廊像,施透明釉用高温烧成,再在轮廊像内用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填绘,经低温烘烤而成。除填彩外,还有点彩、加彩、染彩等数种。
(9)五彩:釉上彩品种之一,又称"硬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用红、绿、黄、紫等各种彩色颜料绘成图案花纹,经低温烘烤而成。
(10)粉彩:釉上彩品种之一,又称"软彩"。是在烧成的素瓷上用含氧化砷的"玻璃白"打底,再用各种彩色颜料渲染绘画,经低温烘烤而成。
(11)珐琅彩:釉上彩品种之一,又名"瓷胎画珐琅",即成烧成的白瓷上,用珐琅料作画。珐琅料中的主要成分为硼酸盐和硅酸盐,配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低湿烘烤后即呈各种颜色,多以黄、绿、红、蓝、紫等色彩作底,再彩绘各种花卉、鸟类、山水和竹石等图案,纹饰有凸起之感。
陶艺作品用陶瓷颜料来上色,陶瓷颜料是在陶瓷上使用的颜料的通称,包括釉上、釉下以及釉料和坯体着色的颜料。在陶瓷生产过程中,这些颜料要经受不同温度的煅烧,对用途不同的颜料的要求也不同。
陶艺作品上色要分两种情况:
一个是烧制以前采用施釉的方法上色,因为要经历火的烧烤,所有都是高温氧化物为着色剂的矿物颜料。
一种烧制以后,有些陶艺家觉得色彩不满意,要不就补釉复烧,要不用些附着力比较好的树脂颜料修补。
扩展资料陶瓷颜料使用常识
1、玛瑙红色料系列:(Sn-Cr-Ca-Si)最高使用温度1280℃
A、适宜石灰釉和锡乳浊釉中、在此釉中发色较深较鲜艳;
B、MgO的含量超过2%时,色调变浅;
C、适用于含少量硼的铅钙熔块釉中;
D、ZnO会使色调变黄褐色至无色
E、釉中Al203含量应尽量少;
F、适知用氧化焰烧成(忌用还原焰)
2、锰红色料系列:
(AN-Al)最高使用温度1280℃
A、适用于长石无锌釉中,锌使其发色变浅;
B、釉中的PbO,MgO对发色有利,可加深发色;
C、釉中Bao<2%,否则对发色不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陶瓷颜料
丙烯颜料一种绘画颜料,由溶解于矿物油精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见ACRYLIC
RESIN)所制成的分散性颜料,有时称它们为纯丙烯颜料或可塑颜料,以区别于含有丙烯和其他水溶性树脂所制成的聚合颜料。
丙烯颜料不会发黄且速干,很容易用矿物酒精或松节油洗掉,这些特点使它们适用于绘画保存工作中的补画(INPAINTING),用以修补损毁或遭到涂抹的部分。添加了增塑剂(PLASTICIZER)的管装丙稀颜料,被厂家冠以马格纳(magna)颜料的商品名称出售。
扩展资料:
特点
1、作品的持久性较长。油画中的油膜时间久了容易氧化,变黄、变硬易使画面产生龟裂现象。而丙烯胶膜从理论上讲永远不会脆化,也绝不会变黄;
2、丙烯颜料在使用方式上与油画的最大区别是带有一般水性颜料的操作特性,既能作水彩,又能作水粉用;
3、丙烯塑型软膏中有含颗粒型,且有粗颗粒与细颗粒之分,为制作肌理提供了方便;
4、丙烯颜料有毒,但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只要小心不要误食就行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丙烯颜料
将指甲油倒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用杯子轻轻在水面一滚,指甲油会很轻松的沾到杯体上,然后放到通风的地方晾干即可。
下面略谈新彩颜色性质和用途:
1. 西洋红:为桃红色,是以金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质较硬,火度烧得恰到好处,呈色非常娇嫩,用于拓粉红花朵。西洋红很难使用,往往油调成渣,水调沉淀。我们在创作中可以根据它的不同性质,不断创造出更好的使用方法,如目前所用的水点洋红,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好方法,效果好,速度快。它可与黄色成赭色,可与大青合成青紫,与代赭色成红赭。
2.玛瑙红:呈色比洋红更紫一些,主要以铬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性质柔和,呈色稳定,便于掌握,是新彩中红色花朵主色,它可与青色合成赤紫可与海碧合成兰紫,可与艳黑合成胭黑,可与熔剂合成水红。
3.西赤:为朱红色,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此色比较好用,彩、拓容易均匀,它只能与艳黑调成麻色,代赭,小豆茶可接触,其它颜色就不能调用了,假如调人其它颜色中使用,烧成后,朱红色会被其它颜色侵蚀掉。
4.红黄:为鲜明的桔黄色,以铬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性质较软,呈色稳定性较差,烧后火度不到不亮,火度过头无色,这种颜色一般很少使用它。
5.草青:为深绿色,以铬,钴、锑和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多用于画花草中深绿叶子,或配其它绿色,可与金红和冷色颜料调用。
6.川色:为草绿色,性质和草青相同,用于画嫩叶和山川,可与金红和冷色颜料调用。
7.青色:为墨绿色,以铬和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稳定,着色强,在新彩中用处很大,可与金红和其它冷颜色调用。
8.海碧:为深蓝色,是以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稳定,性质柔和,可与金红和其它冷颜色调用。
9.甘青:为鲜蓝色,是以铬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比海碧浅,可与金红和其它冷颜色调用。
10.代赭:为黄赭色,以铁和锑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稳定,在新彩中用处很大。
11.小豆茶:为紫赭色,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用于点花托。
12.薄黄:为淡黄色,以锑、锡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着色力强,可与其它颜色调用。此外还有浓黄,亦为黄色。呈色柔和,可与其它颜色调用。
13.白熔剂:为无色透明料,是以铅、钾、锌、钙等化合物与石英配合制成的硅酸盐熔剂,性质较软,主要用来配色,颜色中加以白熔剂,能使色彩减淡,降低颜色烧成温度,增加颜色的光亮度。
14.艳黑:为深黑颜色,是以铁、钴、铬,锰等元素氧化物为混合着色剂,配以熔剂
制成。
15.金水:为金色,是用少量黄金经王水溶解后制成液体再加入铋、铬和其它金属物制成,金水在彩剂中用处很大,不能和其它新彩颜色调用,否则会造成渗化失色,如果大浓了,可略加樟脑油。在色彩描金时,必须把其它颜色都画好,经过烤烧后,才能在色彩上描金,再经第二次烧成,呈色非常好看,金水用于画金边以及用于各种图案上描金。
16.电光水:有粉红、绿、黄、蓝、茶等色,是液体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