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铜红釉瓷器在中国瓷器收藏史上非常受欢迎,它分为哪几类

冷静的发箍
玩命的鞋垫
2023-03-18 09:53:25

铜红釉瓷器在中国瓷器收藏史上非常受欢迎,它分为哪几类?

最佳答案
飘逸的胡萝卜
呆萌的万宝路
2025-04-21 07:46:41

铜红釉瓷器因为颜色和色泽都符合东方审美,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很受欢迎,它主要包括霁红釉、郎窖红和豇豆红三种。

01.宝石般的颜色—霁红釉

霁红釉是仿造宣德红釉创造出来的一种瓷器,它用料奢华,在铜器和紫英石的基础上添加了玛瑙、宝石等听上去就很贵的材料,所以烧制出来的颜色十分好看,也因此霁红釉有了一个“宝石红釉”的外号。霁红釉不论是肉眼直接看还是通过照片看,都十分的有质感,红的深沉,放在光下色泽感更让人赏心悦目,是我国众多瓷器中的上上品。

02.绚丽夺目—郎窖红

郎窖红和霁红釉一样,都是仿照着前朝出来的新品,但郎窖红加入了自己朝代的创新元素之后,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眼望去郎窖红一定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那一个。郎窖红颜色十分绚丽,有玻璃般的光泽感,甚至因为烧制方法和材料的关系,郎窖红会有渐变色,从瓷器口到瓷器底部颜色逐渐加深,实现了白色到深红色的完美过渡。美丽的东西总是得来不易的,郎窖红的烧制难度非常大,对于环境和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也特别珍贵。

03.淡雅宜人—豇豆红

与上面两种红釉不同,豇豆红虽然也是红色,但整体颜色更加温柔淡雅,颇有江南美女的感觉。豇豆红的颜色比较多变,很多时候是深粉色和浅粉色,有的还参杂着绿色的斑点。因着其颜色深浅各有不同,豇豆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名称,“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淡淡的粉色好似三月的桃花,更比醉酒的美人。但是烧制豇豆红的难度也很大,只有少量的瓷器被皇家使用。

铜红釉瓷器是我国珍贵的艺术品收藏,它们在历史中闪闪发光,如同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样。

最新回答
心灵美的发箍
从容的大山
2025-04-21 07:46:41

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常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也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颗闪耀着夺目光辉的明珠。古代红釉瓷器,有多少种红?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到清康熙时,矾红色泽鲜艳,华丽凝重。

胭脂水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它始于康熙,精于永正、乾隆之间。

珊瑚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

霁红

霁红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

钧红

宋代的均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 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 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抹红

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祭红

据记载,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红瓷,几个月里景德镇彻夜通明,但烧出来的红瓷都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为此宣德皇帝龙颜大怒,严厉的惩治了当地的督窑官,不少窑工也为此赔上了性命。后来一位窑工的女儿,为救自己的父亲,竟跳入窑中,以身祭窑,终于烧出一种犹如鲜血般的红色瓷器。人们说是窑工女儿的鲜血染红了陶胚,因此就把这种鲜红的釉色叫做“祭红”。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从侧面说明了祭红釉瓷器的珍贵。但也有说霁红就是祭红的,这个我也不清楚。

郞窑红

郞窑红釉是仿制宣德祭红烧制的成功品种,它比祭红更加鲜丽,光泽强烈,由于这种红釉的烧制难度很大,需要严密的工艺技术,成本十分巨大,所以景德镇流传着,若要穷烧郞红的谚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轻松的蓝天
贪玩的冰淇淋
2025-04-21 07:46:41
瓷砖材质分类:

1、通体砖

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而且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通体砖比较耐磨,但其花色比不上釉面砖,分类分为防滑砖、抛光砖和渗花通体砖,适用范围被广泛使用于厅堂、过道和室外走道等地面,一般较少使用于墙面。

通体砖具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的特点,一般所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是通体砖,由于这种砖价位适中,颇受消费者喜爱。

2、玻化砖

玻化砖是由石英砂、泥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然后经打磨光亮但不需要抛光,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所有地砖中最硬的一种,玻化砖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抛光砖及一般的大理石,但是玻化砖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缺陷就是经过打磨后,毛气孔暴露在外,灰尘、油污等容易渗入,适用范围玻化砖适用于客厅、卧室、走道等。

这是一种高温烧制的瓷质砖,是所有地砖中最硬的一种,有时抛光砖被刮出划痕时,玻化砖仍然安然无恙。

3、釉面砖

釉面砖是指经过烧釉处理的砖,表面光滑,有很强的的装饰性能,款型多样,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基于原材料的分别,可分为两种:红色,白色陶制釉面砖,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起到防污的作用。

现实的短靴
顺利的蚂蚁
2025-04-21 07:46:41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扩展资料:

釉里红瓷器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人民网-元代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