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门有官窑瓷片吗?
永安门有官窑瓷片,建议去景德镇更多。
对很多人而言,老瓷片是存在的文化价值,但又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惦念。 每一块瓷片,都像是古老世界留下的时光胶囊,里面记录了许多值得追寻的线索。静静凝望,你不但可以感受到这种质朴,更可以体会到那一份厚重的中国之美。
在景德镇,老瓷片是各种“鬼市”里绝对的主角,这些瓷片有宋朝、明朝、清朝和民国的,都是老百姓在地下挖出来的,都是过去民窑烧坏而丢弃的,一层层的埋在地下了。
现如今,开采受到限制,市场中还在流通的老瓷片,成为了这座千年的古镇留给收藏爱好者最美的礼物。
美丽的纹饰,注定是无法受到忽视的,艺术家们通过一双巧手,把它们变成了一件件惊艳的艺术品。
当下珠宝首饰行业正大量被国外品牌占据,被黄金、宝石、钻石眩目双眼的时候,传统中国设计师希望用自己那无声的柔美与静逸,叩响“中国人文珠宝”的大门,雅致、内敛、含蓄、知性正是老瓷片首饰所要传递的符号。
农村老话“家中挂虎,有虎不出”是什么意思?
咱们在农村生活,能发现农村的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在堂屋里挂一些字画作品。这些字画的作用除了起到了装饰之外,还表达了一些美好的寓意,不同的画作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讲究,比如农村人们都说“家中挂虎,有虎不出”,咱们来看看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讲究!
“家中挂虎,有虎不出”
在有些农村地区,这句话还被称为“家中挂虎,有福不出”,有着非常吉利的意思。农村人们认为老虎是祥瑞之兽,代表着福运财气,所以如果在家中挂一张老虎的画作,就是寓意着福运财气能留在家中不会流失出去,有聚财之用。而且老虎是万兽之王,有很强大的震慑之力,也能保佑家庭驱邪避祸。
其实农村挂虎也是有着非常大的讲究,一般都是挂上山虎,因为老虎下山是为了觅食捕猎,可是这种应该凶猛无比的老虎被画在了纸上之后,就成了纸老虎,这样的老虎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真正的能力,所以家中挂下山虎寓意也不怎么好。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触到的艺术作品也越来越多,所以现在人们在家中挂的各种字画也是多种多样,除了国画之外,还有很多国外的油画,但大多都只是起到了装饰作用而已。
推荐一:镇宅祈福 誉虎堂主王建辉新品动物画 老虎图《虎卧福地》
镇宅祈福 誉虎堂主王建辉新品动物画 老虎图《虎卧福地》,别具一格,艺术性强,正所为“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神兼备,形成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温驯的老虎卧在山头,配以松枝和瀑布,宁静致远的感觉给人一种步步登高之感。
推荐二:国画名家王建辉八尺横幅动物画老虎《王者神威》
国画名家王建辉八尺横幅动物画老虎《王者神威》,线条流畅,将老虎神态进行细腻的刻画,背景的石碣草木,山石与老虎相映衬,使整幅画极具张力。王建辉老师的这幅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推荐收藏。
2、老虎图挂玄关
推荐一:【精品】张利最新四尺动物画老虎图《虎伟生威》
张利字画作品的升华并不仅仅来源于其精致的画功,而来源于他内心对艺术的探索。张利最新四尺动物画老虎图《虎伟生威》,采用抬头望月的姿势,饰以松枝明月,显得宁静深远,寓意平安无事。将此幅上山虎作品挂在室内侧墙上,取其步步登高之意。
推荐二:步步高升 蒋伟四尺竖幅写意动物画老虎《雄风》
蒋伟四尺竖幅写意动物画老虎《雄风》作品中蕴含一种深厚的美感,笔墨有生气,有动感,也有个性。上山虎一般都是昂首挺胸的姿势,配着松树枝、雪景,宁静致远的感觉给人一种步步登高之感,在家中挂幅上山虎寓意着事业上步步高升,事事如意,招财纳福。
提起属相上山虎和下山虎画的寓意,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含义,另外,还有人想问画中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寓意分别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上山虎下山虎的画有什么讲究,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画中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寓意分别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属相上山虎和下山虎画的寓意
上山虎一般采用抬头的姿势,饰以松枝明月,显得宁静深远,寓意平安无事.下山虎采用饿虎扑食的姿势,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来镇宅避.
下山虎要挂在迎门墙上,借其凶猛的气势,镇住入侵的灵.
上山虎要挂在室内侧墙上,取其步步登高.
:客厅中挂虎图,易患,尤其向内者大凶.有人说猛虎下山有威猛,事实上,猛虎下山肚子饿了要伤人,有形即有灵,下山虎是会伤人的,若是上山虎较无事.
而真的要挂虎图,只能是秋天出生的人才较适宜.而生肖属猴和蛇,则不宜挂虎图.
属相上山虎和下山虎画的寓意: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含义
上山虎,中药名。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榕叶冬青IlexficoideaHemsl.的根。植物榕叶冬青,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炎,跌打肿痛。
下山虎,又名爬狮,潮汕地区一种普遍的建筑风格,在山区农村较为普遍。风水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首先是宁可青龙高千尺,不让白虎长一厘然后右边就是白虎,从自己住宅所处的右边向远处延伸。
上山虎榕叶冬青,别名仿腊树《海南植物志》。常绿乔木,高可达。小枝黄褐色或红褐色,。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5-,宽1.5-3.5cm,先端狭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锯齿或锯齿。
中脉上面凹入,下面突起,侧脉不明显,上面有光泽,两面。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上,花4数;雄花序每枝有花1-3朵,聚伞状,萼片三角形,,花冠直径6mm,卵状椭圆形,基部稍合生,雄蕊长超过的1/5。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也称为“三间两伸手”、“三间过”,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
属相上山虎和下山虎画的寓意:画中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本人属虎想在背后纹下山虎,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讲究,一直没敢纹身,有懂行的人指点吗
上山虎和下山虎两种的寓意
身披虎甲背神弓,金冠谁可摘!
身披虎皮袄,脚踏豹纹靴,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虎又是兽中之王,代表威严,权利,荣耀。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
纹身寓意及位置:
上山虎若纹在后背,取其步步登高。
下山虎如果纹在前身,借其凶猛的气势,镇住入侵的灵。
挂画寓意及位置:
上山虎一般采用抬头的姿势,饰以松枝明月,显得宁静深远,寓意平安无事,要挂在室内侧墙上,取其步步登高。
下山虎采用饿虎扑食的姿势,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来镇宅避,应挂在迎门墙上,借其凶猛的气势,镇住入侵的灵。
上山虎下山虎的画有什么讲究:客厅中挂虎图,易患,尤其向内者大凶。有人说猛虎下山有威猛,事实上,猛虎下山肚子饿了要伤人,有形即有灵,下山虎是会伤人的,若是上山虎较无事。
适宜人群:真的要挂,只能是秋天出生的人才较适宜。而生肖属猴和蛇,则不宜挂虎图。
其他说法:
上山虎是去学艺,下山是学成归来。
上山虎是高升。下山虎是发财。
以上就是与画中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寓意分别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含义的分享。看完属相上山虎和下山虎画的寓意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世纪50年代以后,文博机构对吉州窑遗址做了多次的深入调查,清理了许多窑址,发掘出了大量的瓷片及窑具,目前已发现的器型就多达120余种,常见的有碗、盘、注子、注碗、三足炉、花瓶、盖罐、粉盒等等。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种类繁多。唐时的吉州窑以烧造酱褐釉和乳白釉瓷器为主,形制和胎釉都比较单壹,属于初创时期。
吉州窑是壹座同时掌握南、北方著名瓷窑制瓷技艺,生产多种器型、釉色、纹饰产品的综合性瓷窑,其烧造的瓷器品种多样,古朴典雅,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艺术特色,有“馨香艳丽的山花”之誉。其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剪纸贴花、白釉剔花、白地彩绘、黑釉白彩剔花、鹧鸪斑以及木叶纹和玳瑁釉。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
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壹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自己的特有风格,独领风骚,其古朴、简单及收敛之美,表达了当地文官达人的壹种文雅心境,体现了文人的壹种恬静阔达之精神,从而满足了他们的壹种人文情怀的追求。
吉州窑与建窑在宋时期的茶盏创意上,都追寻了道家思想及天人合壹的风格,对宋时期茶具发展做了较大贡献。吉州窑与宋时期的江西著名窑囗湖田窑、南丰窑、赣州窑及洪州窑百花齐放,各有成就。当然宋时期的耀州窑和磁州窑也在怒放。包含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乐趣是丰富而多元的,其出土多为宋元文官武将之墓,非壹般平民所拥有,是宋元时期不可遗忘之窑囗。南宋是吉州窑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烧造的品种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白釉褐色彩绘、白釉红绿彩绘、绿釉、酱黄釉等,其中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最为著名,其中的“剪纸贴花天目”和“木叶天目”仅见于吉州窑,是世界名品,饮誉中外,在日韩等国更被奉为国宝。黑釉本不是引人喜爱的釉色,所以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宋代,为了观看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烧制的黑釉茶盏,黑釉瓷才逐渐兴起。此时的吉州窑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黑釉茶盏和瓶罐等器物,不仅产量大,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样,不乏玳瑁釉、木叶贴花、剪纸贴花这样的名品。这些装饰设计构思新颖,在宋代瓷窑之中独树壹帜,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南宋时期的吉州窑瓷塑技艺也颇负盛名,包括各种人像、牧童骑牛、鸡鸭、老虎、象棋、瓷珠等。其中的牧童骑牛与曾在南朝鲜海域出水的中国元代沉船中,由景德镇窑烧制的牧童骑牛瓷塑极为相似。
元代是吉州窑走向衰落的时期,经典的黑釉瓷虽继续生产,但质量已大不如前,整体显得较为粗糙,与南宋时相距甚远。不过仍不乏壹些亮点,彩绘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元代时期的彩绘瓷在南宋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生产盛极壹时。彩绘瓷属于釉下彩,主要以铁质为彩料,烧成后呈黑、褐、赭、棕等多种色调,色彩明澈透亮,艺术感极强。主要器型有粉盒、方唇盆、海涛梅竹纹罐、海涛鸳鸯戏水纹瓶等,其中的连续几何纹地、锦地开光图案以及乳钉纹更是元代瓷器中典型的装饰风格。
吉州窑特征及鉴别:
1.圈足:吉州茶盏的足圈非常不明显,几乎与盏壁相平行, 修坯时沿平底的边缘切去壹圈,形成壹个浅的圈足。外足圈内收,如果把它扣放在桌面上用手抓住足圈很难将它提起。这是因为吉州窑坯体强度不大,不能手捏圈足浸釉,那样容易把圈足捏崩,为避免这个现象发生,就二次修坯。当把泥料手拉坯成型后,凉至半干就要用修坯刀进行修坯, 第壹次修坯主要是修盏口和外壁, 并不修足, 在足圈上留有壹块泥料作为蘸釉时的把手, 待盏蘸釉后再二次修坯, 将多余的把手修去,挖取足心,由于两次修足,足心往往难以完全重合,所以会经常出现足心偏离足圈的现象。现代采用吸坯器,不需要留手柄,所以足心不会偏离足圈。
2.浸釉:是将坯体浸入釉浆中,使之附着壹层均匀釉的方法。釉层厚度由浸入釉浆中的时间长短和釉浆的浓度决定。古代徒手操作,往往要浸两道釉,第壹道釉的釉层看上去很薄,通常称为护胎釉,对于大多数器物来说,内外釉多同时浸,壹次完成,这需要掌握熟练的施釉技巧,手持碗底足把,碗口朝下迅速浸入釉浆后,要同时抖动手腕,将积压在碗内的气体排出,使内壁与外壁同时挂浆。仿制者没有掌握抖动技巧,内外壁不能同时挂浆,需要两次完成,先浸外壁,再刷内壁,造成碗口内口沿重复施釉,口沿内的釉层厚于碗心,这也是区别真伪的重要标准。而且仿品是壹次施釉。
3.出水的吉州窑瓷片与出土的吉州窑瓷器(墓出)釉面有很大的区别,出水的瓷片,壹般烧制温度高,釉面崭亮如新,迎光有起胶的感觉。而墓葬瓷器壹般因为土沁、酸咬(南方土壤酸性),釉面灰蒙、色滞,如果湿水,釉光漆黑发亮,但水干又恢复朦朦的感觉,如同水中的卵石,在水中很漂亮清新,但出水后,上面有壹层白堿壹样的东西,擦之不去,仿品由于涂胶,湿水前后没有变化。
4.注意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吉州窑碗的碗心会鼓起壹个小鼓包,这是由于在拉坯过程中用了刮子,未将刮子尖对正盏心留下的痕迹。使用刮子, 壹可以避免在碗上留下指纹, 使其内壁光滑平整二起定型作用。这是吉州窑工匠制坯中的特有手法, 现在仿品也用刀具修出壹个小鼓包,死板不丰满,与真品相比区别很大。
5.木叶的制作,壹般是把树叶先进行腐蚀,留下仅存叶脉的网状叶片,然后蘸上白釉,甩去网眼中多余的釉,使各条叶脉都沾满白釉,网眼则不留任何釉料而通孔,贴于黑釉面上,吉州窑的白釉中氧化镁含量较高,可以使局部釉面变成绿斑。且吉州窑白釉的植物灰以麻灰为主。烧成后的叶纹中次脉与支叶脉产生各色的乳光。现在仿品配方保密,每人的制作方法不同,据毛晓沪老师说,他仿制的木叶盏的釉都是由两种釉烧成,底釉施普通黑釉,面釉是用桑木灰制作的,不需要添加任何辅料。
香港纪伯伦国际征集处刘生整理撰写
文|飞鱼说史
在河南民权县有一个村庄很是出名,这村子里大概有1300多人,而其中有近800人是从事绘画以及相关的职业。
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而这些村民所画的对象主要是老虎,当然也兼画一些花草、树木之类的。
这村子年销售绘画作品4万余幅,创产值2500余万元,画作中有大概30%被销售到了孟加拉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
当真是刷新了平常人对村里人的看法,而这村子里的人所画的老虎更是一绝,既有王者之气,又赋予老虎以人性化的品格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所以该村又被称之为中国画虎第一村。
在画虎村村民的笔下,老虎的王者之气,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其形态也被勾勒地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正的森林之王跳进了画中一般。
当然,还有不少画家,都画过老虎,毕竟能把万兽之王的老虎给画好了,那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证明,所以画虎的人,从古至今比比皆是,但真正能成为传世之作的却并不多,想想也是,究竟什么样的画笔能勾勒出老虎的神威呢?
不过在台北故宫里却珍藏着一幅关于老虎的怪画,这幅画上威风凛凛的老虎被画成了一只“病猫”,还是很怂很让人瞧不起的那种,根本没有一点万兽之王的该有的样子。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峰虎图》。
那么这幅画究竟有什么名堂,画中的老虎为何被画成了一副怂样,这幅画的作者又是谁呢?
我们一起来看。
老虎:我这副怂样是不是刷新了人们对老虎的认知?我们民族向来对老虎是比较崇拜的,这要源自于楚文化中对老虎的图腾崇拜,皇帝自古又被称为真龙天子,而民间又素有龙虎斗之说,所以如果哪位大臣有老虎的影子,那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就好比清朝时期的年羹尧,他就自称是白虎转世,后来京城又有一只白虎进入了年大将军的府邸,这让雍正皇帝如鲠在喉,本来还想着放他一马,最终也实在是放心不下,而将其赐死。
所以,老虎向来是相当威猛的,不过台北故宫中收藏的这幅《峰虎图》,其中的老虎当真是刷新了人们对老虎的认知,为了让各位看官更好地感受一下这只老虎的怂样,我们直接上图。
从这幅图我们不难看出,这只老虎是真怂,首先它的眼睛中出现了畏惧之情,其次它的尾巴夹着又像极了一只被吓坏的狗,在配合它全身的瘦骨嶙峋,一只让人们觉得有些可笑的老虎,便跃然纸上了。
是啊,看过了各种各样的老虎,也看了不少关于老虎的绘画,这种让人们大跌眼镜的老虎模样,见过的人想必是极其之少的。
那么这只老虎究竟在怕什么,又有什么东西能让百兽之王的老虎,吓成这副模样呢?
野蜂:老虎即便在威猛又如何,还不是被我吓得抱头鼠窜在人们的常识中,动物界中的老虎可以说是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能让老虎惧怕的东西少之又少,而这幅《峰虎图》中的“病猫”,它的眼睛是朝着斜上方看的,而我们顺着老虎的目光向右上方的画作看去,放大10倍便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在这幅图的右上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放大一看,这小东西便是一只极不起眼的野蜂,它正立在一只枯草的顶端,“盯着”这只老虎。
也就是说,把老虎吓成这幅怂样的就是这只野蜂,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群野蜂,因为野蜂一般不会一只出现,只不过画中只出现了一只罢了。
所以,我们便能这样推测,画作要表达的意义是,一只饿得瘦骨嶙峋的老虎正在觅食,但却无意中闯入了野蜂的领地,或许这只老虎嗅到了蜂巢中的甜味,想要一饱口福,结果却惹怒了这群野蜂。
即便是凶猛的老虎也拿野蜂没有办法,这只瘦骨嶙峋的老虎面对野蜂也只有夹着尾巴逃跑的份了。
华岩:我画这幅画其实就是对我自己的写照,我太惨了经过这么一解释,想必不少人对这幅画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不是因为作者画工不行,而把威猛的老虎画成了一只病猫,究竟谁那么有才,能画出这么另类的老虎呢?
是华岩,又作华嵒,他是清朝杰出的绘画大家,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对动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华岩画像
华岩自幼便极其喜欢画画,不过后来因为家境实在是太穷了,连学都上不起了,后来也被同乡所排挤,在康熙年间,华氏家族想要重修祠堂,华岩凭借一流的画工也得以为正厅画壁画。
但是乡绅却都看不起华岩,当然也不想让他做这么光彩的事情,于是一起反对他在正厅画画,华岩被逼无奈,只能偷偷潜入祠堂画画,最后在祠堂中留下了四幅画,便离开了家乡,后来便到了杭州求生。
华岩到了杭州,他的人生虽然还是没有什么气色,但至少凭借一手好画和满腹才华站稳脚跟,后来便一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也就是在这期间,华岩认识了金农、高翔、郑板桥等人,与这些人也结为了朋友。
一个人一旦有才华,自然想往高处走,在华岩36岁时曾北上入京都,但并不得意,根据《习苦斋画絮》记载:华秋岳自奇其画,游京师无问者,而在京都受到冷遇之后,华岩便心灰意冷,不再对仕途抱有任何幻想。
回顾华岩的一生,少年倍受排挤,中年仕途无望,终生穷困潦倒,画作中的“病猫”,不正是华岩自身的写照吗?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幅画画出了老虎的“怂”,把病态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加上蕴含了自身的情感,才得以被收藏在台北故宫中的吧。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资料:《画竹题记》、《习苦斋画絮》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