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瓷器有哪些种类?
从收藏角度来说,看瓷器种类,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中国明代以前是素瓷时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发展。素瓷是指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釉色。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
青瓷:也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
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
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
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
类冰类玉。
色釉瓷是指带有颜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闭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铁、氧化铜等含量不同以及烧制温度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釉色。
色釉瓷包括红釉、酱釉、蓝釉、黄釉、绿釉、紫釉等等。彩绘瓷就不是以釉色取胜了,而是以器型、绘画和彩来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开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随着发展,分别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为釉上彩,而斗彩则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
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
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
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粉彩: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名“软彩”。是在清康熙年间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产生的新品种,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陶瓷有多种的分类方法,一般人们习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按用途来分,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列)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器陶瓷,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透千(燃气输机)陶瓷等等。
②按是否施釉来分,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⑧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电介质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④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我国所产的瓷器以硬质瓷为主。硬质瓷器,坯体组成熔剂量少,烧成温度高,在1360℃以上色白质坚,呈半透明状,有好的强度,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又是电气的不良传导体,如电瓷、高级餐具瓷,化学用瓷,普通日用瓷等均属此类,也可叫长石釉瓷。
软质瓷器与硬质瓷不同点是坯体内含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稍低,在1300℃以下,因此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介电强度均低,一般工业瓷中不用软质瓷,其特点是半透明度高,多制美术瓷,卫生用瓷,瓷砖及各种装饰瓷等,通常如骨灰瓷、熔块瓷属于此类。
特种瓷种类很多,多以各种氧化物为主体,如高铝质瓷,它是以氧化铝为主,镁质瓷,以氧化镁为主;滑石质瓷,以滑石为主;铍质瓷,以氧化铍或绿柱石为主;锆质瓷,以氧化锆为主;钛质瓷,以氧化钛为主。
上述特种瓷的特点多是,由不含粘土或含极少量的粘土的制品,成型多用干压、高压方法,在国防工业,重工业中多用此类瓷,如火箭,导弹上的挡板,飞机、汽车上用的火花塞,收音机,内用的半导体,快速切削用的瓷刀等等。
从装饰手法来说分三类:1、胎装饰 多为印花、划花、刻花、堆贴、绞胎等2、釉装饰 单色釉(青瓷、白瓷、黄瓷、蓝瓷、绿瓷等单一色泽釉色的瓷器)、结晶釉(兔毫、油滴、铁锈斑、茶叶末釉等含结晶物质的釉面装饰)、花色釉(窑变釉等)、纹片釉(就是釉面有裂纹的那种啦~像哥窑)3、彩装饰釉下彩(青花啊,釉里红,釉下三彩等)、釉上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素三彩等)、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斗彩)
按用途分: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3、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又分以下6各方面:
①建筑一卫生陶瓷: 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
②化工(化学)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③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④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按材料分粗陶(brickware or terra-cotta), 细陶 (potttery),炻器 (stone Ware),半瓷器 (semivitreous 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1、紫砂陶器
紫砂陶器源于宋,盛于明,是江苏宜兴鼎山的特产。它选用当地含铁量高的甲泥中的紫砂泥。有紫色泥、绿色泥、黄色泥等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产品呈赤褐、淡黄、绿、紫、黑等色。由于紫砂泥具有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结合力高,缩性小(约<2%)、变形小的优点。
2、精陶
陶器按其胎体的质量分为粗陶器和精陶器。精陶器做工精致,造型规整,胎体较薄,釉面洁白晶莹润泽,装饰花纹雅致。其坯胎结构、性质与粗陶大致相同,气孔率大,吸水率10%~l5%。
3、骨灰瓷
“骨灰瓷"介于硬质瓷和软质瓷之间而偏软质瓷。造型圆润,坯 胎晶莹透亮,适宜制作茶具、咖啡具等高档日用细瓷和工艺美术陈设瓷。它多用釉中彩装饰。装饰釉上彩,由于釉的烧成温度低,花纹能熔入釉中,也有极好的效果。
4、长石质瓷
“长石质瓷"是目前国内外日用瓷所普遍采用的瓷器,它是由长石、石英、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方制作而成,其中长石起熔剂作用。烧成温度一般为1250~1350℃,有些瓷厂已达1400℃烧成。
5、滑石瓷
“滑石瓷"是以滑石为主要原料的镁质瓷,用于日用陶瓷还是近几十年来研究成功的产品。瓷中加入滑石可提高透明度、白度和致密度。因此,日用滑石瓷在白度、色调、吸水率(0.5%)、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方面均已达到或超过一般日用细瓷水平。
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陶)、信乐烧、青花瓷等
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如中国浙江越窑(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纪后转肩发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贺的信乐烧(shigarakiyaki)、长崎有田烧(aritayaki)、冈山县备前(bizenyaki)等。另外欧洲自18世纪起亦开始制造瓷器,今天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地,特别是英国已建立起多个高级瓷器品牌。
①按用途来分,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列)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器陶瓷,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透千(燃气输机)陶瓷等等。
②按是否施釉来分,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⑧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电介质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④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扩展资料
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陶瓷的保养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的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陶瓷
(一)碗
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如六朝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1、宫碗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置半月形双耳,亦有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多为青花瓷。
3、注碗 温洒用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4、盏 瓷碗的一种样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5、茶船 放茶盏的用具。因形似船,帮名。明清时景德镇窑烧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二)盘
盘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敞口、撇口、敛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叶式、方形转角式和花形攒盘等。六朝时已有青瓷刻莲花纹盘,以后又出现白、酱、黄、绿红、紫等单色釉盘。也有在单色釉上饰以印花、刻花和划花纹饰的。明清景德镇窑又烧制了斗彩、五彩、粉彩、红绿彩、矾红彩装饰的盘。
1、攒盘 用以盛放干鲜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数量、各种式样的小盘,拼攒成一个多格的大盘。流行于清康熙年间,以素三彩和五彩器为多。式样有圆形、六方、八方形或叶形、牡丹形、梅花形、莲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
2、高足盘 盘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盘的造型是洗口、盘心平坦,盘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见于隋代青釉高足盘,多数在盘心印图案或朵花纹样。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与釉上彩绘高足盘。
(三)杯
1、高足杯 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饮酒用具。明代景德镇窑烧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葡萄纹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觞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置半月形双耳,亦称“耳杯”。古代饮酒用具。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形状如两端微尖略上翘的船形。
3、压手杯 明代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4、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5、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6、爵杯 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立柱,一旁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四)瓶
盛酒或供陈设用器。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筋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直径瓶、穿带瓶、弦纹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双鱼瓶、多管瓶、蟠龙瓶、贯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芦扁瓶、宝月瓶、象耳折方瓶、鹅颈瓶、蒜头瓶,清代有棒槌瓶、柳叶瓶、凤尾瓶、灯笼瓶、象腿瓶,双陆瓶,转心瓶,转颈瓶等形式各异的品种。
(五)盒
一种由盖、底组合成或如抽屉的盛器,装放食物、药品或化妆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药盒、镜盒、油盒、黛盒、 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圆形、长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双鸟式、方胜式、银锭式、朵花式、镂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还有在大盒内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节套装的“套盒”等。唐代以后各地广为烧制。以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釉盒产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记的作坊标记。
(六)罐
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点是口径大腹丰且深,胫部内收,大底足。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了多种式样、多种装饰的瓷罐。如瓜棱罐、折方罐、鸡心罐、天字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蟋蟀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装饰,精致华美。
(七)壶
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壶式的演变是: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
(八)尊
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 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九)
古代 洗用具之一。造型为圆形,口部前侧有较宽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见于汉代,此后历代瓷窑多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的蓝釉描金 、釉里红雁纹 、蓝釉白花 ,都是稀世珍品。
(十)洗
古代 洗与文房用具的统称。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敞口、宽折沿、阔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画水波纹。宋代以后均有烧制。如仿古铜器式样的青釉双鱼洗耳恭听、鼓钉洗、圆洗、单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听、莲花洗、桃式洗、叶式洗等。
(十一)炉
焚香用具,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样,西汉时有陶质熏炉和博山炉,两晋时有青瓷熏炉,宋代南北瓷窑烧有鱼耳炉、鼓钉炉、乳钉炉、莲瓣炉、烧制下班香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为最。
(十二)灯
古代照明用具。陶、瓷制品均有。造型特点为上有油碗,中间承以支柱,下有底盘,盘下有足。灯柱的形式较多,有筒形、螺旋形、兽形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青花和彩绘高足烛台,因以蜡烛照明,故灯的造型变化较大。上有金属扦以插蜡烛。洗式小扦盘下接以长柄、中间承以洗式托盘再接以高圈足。
(十三)枕
有脉枕与生活用枕两类,后者最多。还有少数殉葬用的尸枕。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产品多。陶与瓷制品均有,造型丰富,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形式。尤以磁州窑枕数量多,彩绘生动、民间生活气息浓郁。宋代瓷枕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长达40厘米以上者。瓷枕枕底一般有作坊标记。
1、红陶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人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
2、印纹陶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模印纹饰陶器。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
3、白陶
白陶,就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料,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器型种类不多,有鬹、盉、爵、豆、钵、罍、壶、卣、觯等。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
4、黑陶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5、彩陶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纹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彩陶
目前在景德镇,根据绘画形式不同,陶瓷被分为青花、粉彩、古彩、新彩、颜色釉、塑雕六大类。景德镇瓷壶青花瓷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也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元朝得以发展,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目前,景德镇就青花瓷又分几百个品种,不同艺术家会根据自己审美的不同来调整颜色的深浅。青花瓷是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品种。
第二种是粉彩瓷。粉彩制作难度大。粉彩工艺须烧两道火。作者画好图后烧制第一遍,烧制温度要控制在780度至820度之间,烧制完成后,再上色,上好色后再烧制第二遍。两道火烧制难度大、风险高,烧制成本也大,收藏价值也相应变大。
第三种叫古彩。古彩也须烧两道火。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又名硬彩。
第四种是新彩。新彩瓷是釉上彩的一种。旧称洋彩,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新彩是陶瓷工艺中最简单的一个品种,价格也最低。但如果出自一位知名度高的大师的新彩瓷作品,价值会相应增大。
如今,景德镇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新彩的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第五种叫颜色釉瓷。颜色釉是一个创新的标准。这也是我今天要重点讲的一个品种。颜色釉瓷是江西景德镇汉族陶瓷烧造的珍品,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最后一类是雕塑瓷。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圆雕、堆雕、镂雕、浮雕、雕镶、雕刻等种类。每类雕塑都有自己的特色,从陈列美术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都可通过雕塑使之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着名的瓷雕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瓷雕更飞快发展,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