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如何鉴别瓷片真假

动人的台灯
飘逸的小猫咪
2023-03-17 16:01:12

如何鉴别瓷片真假?

最佳答案
开放的山水
忧郁的超短裙
2025-04-19 03:44:04

废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图1、2、3、4、9为元代青花瓷片真品标本多角度图片,图5、6、7、8为现代仿元青花瓷片标本多角度图片。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真品花叶内(例如图4)的勾拓用笔非常自然、有力、熟练,而仿品(如图5所示)的花叶,其勾拓用笔非常的做作,毫无力度。真品标本(图3所示)的植物花卉线条运笔苍劲,而仿品(图6所示)的线条非常的绵软,运笔没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明显在刻意描绘。真品标本的釉水虽然稀薄,但釉面坚硬、通透清澈,玉质感极强。仿品的釉水虽然想尽力做到与真品无二,但釉面火气大,釉子松软、浑浊。真品的釉面侧光看有非常明显的使用痕迹,表面的滑痕非常的自然,明显是无意当中形成的。而仿品的釉面虽然也做了牛毛纹(不了解什么是牛毛纹的可以侧光看一下自己的手机屏幕)之类的痕迹,但依然是刻意的,不够自然。真品的胎(图9)非常的细腻洁白,淘洗的比较干净,由于时间长,胎的表面已形成姜黄色的氧化痕迹。仿品(图8)虽然尽量还原了元代青花瓷制作工艺流程,采用一比一的高仿技术诸如人工淘炼、模印制作等工艺,但胎色显然不是元代瓷石加麻仓土的二元配方,胎质粗湿,呈色铁青。真品标本的青花发色沉稳,明快艳丽。由于青料淘洗的干净,铁锈斑较少,这符合元代高档青花瓷器的工艺制作水准。仿品的青料虽然仿制苏麻离青,但矿物料已经绝迹,只能以化工料调和,发色漂浮,较为死板。铁锈斑的生成呆滞,过于刻意,没有真品铁锈斑自然流淌的痕迹。

以上几点粗浅的介绍,纯属个人臆断,对与不对,全凭列为看官任意处置。

最新回答
激昂的朋友
善良的雪糕
2025-04-19 03:44:04

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宋青花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

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青料介绍

回青

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浙料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平等青

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石子青

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珠明料

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深蓝色或绘画用的深蓝色粉末颜料。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化学青料

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清脆的羊
独特的导师
2025-04-19 03:44:04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青花虽然不像有些专家说的:不会超过三四百件,但是相比而言还是不多的。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很多赝品,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难度加大了许多,所以出手要谨慎,再谨慎!

元青花瓷起源

元青花瓷器起源于元朝,元王朝(公元1271-1368年)立国虽不到一百年,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却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陶瓷领域里,元代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有三个变化。其一,突破了宋代名窑林立、百花齐放的局面,自此景德镇一支独秀屹立在中华乃至世界瓷苑里,成就了其“瓷都”的地位。其二,改变了东汉以来瓷器生产以青、黑、白、青白等单色釉瓷为主的状态,彩绘瓷特别是青花一跃成为生产与生活用瓷的主流。元代彩绘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釉下彩,先后有以铁作着色剂的釉里褐,以铜作着色剂的釉里红,以钴作着色剂的青花;另一类是釉上彩,有红绿彩、五彩、沥粉挂彩(即后来人称之为珐华彩)。其三,结束了我国制瓷业历来是私人民营的体制。元蒙元政府于公元1278年(至元十五年)专门设置了浮梁瓷局主营窑务,秩正九品,隶属枢密院,到公元1352年(至正十二年)宣告结束(前后共74年的时间)。这种官民结合的生产体制,有力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大发展。

中国元青花瓷器创始于公元九世纪的唐代中晚期,由河南巩县窑烧制,国内外考古资料表明,它是远销中东、西亚的外销瓷。到了元代中后期,大约1330年之后景德镇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它的出现与唐青花没有关系,而是受了宋元时代之磁州窑与吉州窑彩绘瓷的影响,特别是吉州窑。景德镇在元代首先烧制出以铁作为着色剂的釉里褐瓷。1974年南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水的沉船中就有整件釉里褐花草纹、玉兔纹、犀牛纹的器皿,该沉船沉没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1331年(元至顺二年)。另据文献记载,元代景德镇画彩绘瓷的工匠大都来自吉州地区的永和人。

元青花的特点

1,从造型来说,与宋代相比品种明显减少,以日常用品的盘、碗、杯、碟、瓶、罐为主,另有少量的祭祀器、文房用具,很难看到陈设瓷。由于重视实用,圆器占了绝大多数。常见盘尺寸大,有撇口与折沿两种,大型折沿盘是为迎合伊斯兰人吃抓饭需要而烧造的。高足杯的高足大都是竹节状。

2,采用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钴料。进口料含铁钴比高,呈色浓艳,蓝中闪黑,侧看有一层锡光,局部有下凹感,此种料大都用于高档瓶、罐一类大件琢器与大盘上。国产料含锰钴比较高,呈色浅淡,个别的灰暗,常用于民间日用的大众瓷上。

3,用进口料绘画的高档瓷上纹饰繁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以缠枝花卉者多;龙纹多为小头,三爪或四爪;人物画题材的元青花尤其少见,题材内容主要是戏曲故事、历史故事、高士故事、道教人物等。国产料绘画的普通瓷,纹饰简单,画笔粗率,以折枝菊花、梅花、栀子花居多。

4,胎采用二元配方,高温烧制不会变形,色泽不白。釉色白中闪青,较少洁白。高档瓷多透明釉,普通瓷用乳浊釉。

5,元青花很少书帝王年号款,极少的书许愿文款、记事款或刻干支款。元青花不是朝廷官用瓷,而是外销瓷。用进口料的高档瓷主要行销于中东、西亚、东非伊斯兰地区,而用国产料的普通瓷主要行销于东南亚一带。

元青花瓷的鉴定

元青花传世品很少,私人能收藏到它也很难得,大多数玩瓷人能亲手把玩一下的机会且不多。因此如何鉴别元青花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尤其在高仿技术很成熟的今天,市场上以假乱真的假货混杂极乱的条件下,无论是专家、行家都会容易“走眼”。过去许多专家们曾作过不少贡献,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这些方法去面对出土文物,仅仅是为了断代,都是可行的。如果对市场来说,在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条件下来判别真假则显得无能为力了。

我认为要学会识假就要掌握那些想仿也仿不成的特点,从特定的条件下去发现这些特点是目前还来不及仿的东西,至于今后造假者跟上形势又出新招那我们也只好甘败下风了。

我对元青花真仿识别的要点提出初步的建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或补充。

1、在按照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纹饰)进行观察后,并不存在疑问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染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几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好判断。

2、真元青花的胎质有两类,一种为白灰色,一种为黄白色。这是由于几百年前的瓷土矿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水平所限,其烧制出的胎质比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颗粒,显得不那么细腻、不密实、不光滑,而今天的瓷土是洁白、细润、密实的且很光滑,这特点想仿也仿不了。

3、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含钴量超过0.5%)。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但青花以兰为主,泛点点灰色,很幽青柔和,与近代青花都不同,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

4、对早期、中期和至正型青花的区别可以借助镜下观测汽泡的形成,我们发现早期和中期的元青花的釉下极少气泡或不存在气泡,只有至正型元青花才有气泡,且小气泡多,大气泡少。这一点也是仿制者难仿成功的。更是鉴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5、借助科学仪器帮助鉴定。

以上只是本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百度空间里有元青花瓷片标本和最近菏泽古沉船出土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自觉的银耳汤
儒雅的白开水
2025-04-19 03:44:04
元青花掉瓷掉釉有价值值钱。

青花瓷我们都知道,非常值钱,而且是可遇不可求,有价无市,然而除了青花瓷之外,还有一个与之有关的东西也深深牵动着亿万收藏者的心,那就是元青花瓷片。有人要说,一个元青花瓷片价格能有多少,谁会要一个瓷片。这个一看就是外行,要知道,即使是一片小小的元青花瓷片,如果验证成真,也是极具价格的。那么,元青花瓷片价格是多少?到底值不值钱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比较普遍的元青花瓷片价格是8.88万元一件,如果是特殊的,价值更高一点。不过,要想遇到好的元青花瓷片也是不容易的,很多收藏者都会将其留在手中自己欣赏,流入市场的很少,这就造成了元青花瓷片价格的飙升。当然,也有一些便宜的,比如说有的人看网上报价不过几百块钱,有的甚至不过百。

只能说他们给出的报价肯定是有问题的,即使不过万,一件真正的元青花瓷片也不可能那么便宜。所以,在收藏元青花瓷片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