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
广东省外经贸厅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出口猛增、企业竞争无序、产品缺乏不可替代性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目前建筑陶瓷出口仍面临贸易摩擦增多的风险。
据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建筑陶瓷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保持两成以上的增长,出口态势良好。但良好的出口形势并不能避免贸易摩擦的威胁。广东省外经贸厅指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陶瓷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广东自2001年以来共遭遇了5起针对瓷砖产品的贸易摩擦,瓷砖成为我国加入WT0以来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单一产品。
2007年4月,印度贸工部应其国内部分瓷砖生产厂商集体提交的申请,对多家中国陶瓷企业启动“日落复审”调查,如果认定中国瓷砖企业对印度构成倾销,则目前印度对中国瓷砖企业的反倾销措施会持续至203年.
广东省外经贸厅认为,建筑陶瓷出口之所以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原因有三:一是2000年以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量陶瓷企业纷纷转向国际市场。二是我国瓷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对摩擦发起国内部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三是目前广东的陶瓷企业总体上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仍广泛采用单一的价格策略争夺客户,成为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此外,我国陶瓷出口产品不可替代性较低,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容易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形成直接的竞争。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中国陶瓷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前堵后追”的国际环境。
广东省外经贸厅分析指出,目前造成我国建筑陶瓷产品出口频遭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还没有消除,而且由于对欧盟等陶瓷发达地区的出口不断增长,建筑陶瓷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遭遇贸易摩擦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应提前防范并积极应对。
只要是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其次还有俄罗斯,巴西等等比例够大的国家。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的陶瓷行业原材料消耗比较高,利用率低,使得成本偏高,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增长快,但是价格低,出口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1/3。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是档次偏高的,而出口产品则大多是中档以上的。在出口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陶瓷出口数量连年增加,但却浪费了资源,也使得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活着的企业充斥其中。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在海外市场低价竞争,不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利益,也引发了多个国家对于我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陶瓷企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污染了环境,却只赚了小钱,或是赚了出口退税,也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钱,而大部分钱则被外国的企业赚走了。因此,陶瓷行业出口退税降低,直至最后全部取消是大势所趋。陶瓷行业是资源型的行业,瓷土等资源的耗能高,应该限制出口,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共识。即便是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站在国家和行业的立场上,而不能只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1、2018年中国陶瓷行业寒冬初显
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了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2018年我国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
重要建陶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福建为-5.4%,广东、江西和山东增长均在-15%以上
新兴建陶产区唯有四川产量实现13.3%的增长,其他河北、河南、广西等产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2018年我国陶瓷砖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延续,全年陶瓷砖出口39.86亿美元,同比下降9.94%。
2007-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陶瓷行业的萧条并非没有征兆。陶瓷行业与建材行业相关。本游有严厉的环保政策限制,下游受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贸易战等因素影响,消费力度骤降,双重因素推动下,陶瓷行业寒冬降临。
2、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乍暖还寒
进入2019年,因建材行业回暖,主要建材产品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8%、8.6%、10.3%。
2019年H1中国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增速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量增长的同时,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3%、34.5%。生产数据与盈利数据双飘红,陶瓷行业似乎重现生机。
2019年H1中国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增速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进一步分析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后,发现国内陶瓷行业仍不容乐观。据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中陶家居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瓷砖总需求量为31.6亿㎡,同比下滑10%。
陶瓷需求虽有所下降,但地区消费仍然呈现出一定亮点: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10.7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4%。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瓷砖需求量为8.8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28%。中部地区正逐步成为瓷砖需求的主要市场。
——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瓷砖需求量为10.1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2%。云贵川是主要市场需求点,精耕细作市县市场将会有较大的空间。
2019年H1中国瓷砖地区消费需求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2019年7月,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中国陶瓷产品累计出口额762.5亿元,同比下降3.9%。陶瓷出口市场也不容乐观。瓷砖在国外的受挫,并非因市场需求收缩,更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国瓷砖在世界各地正在遭遇着各种形式的反倾销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中国瓷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4、中国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产量数据,利润数据飘红的同时,市场需求却呈现出艰难的局面,经济数据的背离,背后是否有原因?
首先,要明确,2018年行业数据显示是过去20年中最差的,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寒冬,2019年对于2018年的增长是没有代表性,不能说明问题。
所以,2019年的需求数据,才更能说明行业的发展境况。2019年的需求数据,下降较上年更甚,说明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5、中国瓷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其一,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瓷砖行业必将受此波及。这里引用重庆市原市长在黄奇帆在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一段话:
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因此,今后十几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大洗牌,行业集中度会持续上升,这也决定了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
其二,环保之路势不可挡。2015年-2018年是环保倒逼产业转型,但在当下,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首先要环保达标才能够实现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故接下来在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下,需要不断地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
其三,从行业机会看,装配式建筑、集装箱式建筑成为建陶行业新的拐点。同时新型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军与探索吹响了陶瓷行业跨界的冲锋号,特别是发泡陶瓷、功能性瓷砖。
一场深刻且持久的变革,正在陶瓷行业悄然发生。一等企业具有强烈的嗅觉,引领行业变革,二等企业及时掉头,跟随行业变革,三等企业会等在原地,后知后觉,最后感叹时不与我。考验功力的时刻到了,准备好了么?
——更多数据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国瓷器的发明要比国外早1500年以上,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之一。英语“china"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中国",另一种解释就是“瓷器"。原因何在呢?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发明以后,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就开始向外大量运输出到朝鲜、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伊朗、埃及和东非等地:14世纪以后,中国瓷器已经运销到了全世界。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精美而又新奇的中国瓷器,博得各国人民的钦佩和称赞,所以操英语的民族国家干脆“瓷器"、当作“中国"的同义词了,而中国也博得“瓷国"的称誉。
我国古代瓷器外销的途径,大致可分为陆路和水路,水路又可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路。随着瓷器的外销,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着外传。我国古代瓷器是怎样外销的呢?
首先介绍的是通过“丝绸之路"运送瓷器,伊朗(古名波斯)位于亚洲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和伊朗两国国人民早在两干多年前就开始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自从“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国和伊朗的往来就更加频繁。从公元7世纪起,中国陶瓷器也随同丝绸品一起沿着这条道路运往西方。据考古发掘,在伊朗的尼夏浦尔等地发现了唐代至清代的中国瓷器。尼夏浦尔位于伊朗东部,是古代呼罗珊的中心地,也是东西交通的要冲。这里的人民非常喜爱中国陶瓷,并视为珍品,公元1059年有个名叫拜哈奇的人在他的著作里写了一段有趣的|记载:“呼罗珊总督伊萨向哈里发的河仓·拉西德赠送了精美的中国官窑陶瓷二十件和一般陶瓷两千件。这是哈里发宫廷从未见过的东西。"近年来,从尼夏浦尔遗址发现了9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陶瓷,有越窑和长沙窑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在印度莫卧儿帝国有这样一个传|说:莫卧尔皇帝贾汗吉尔收藏有一只喜欢的中国瓷盘,有一天管理者因不小心而打碎了,于是他暗中饭派人到中国去买一只同样的瓷盘。两年过去了,派出去的人还没回来而皇帝贾汗吉尔却想起了这只盘子。他听说盘子已被打碎,立刻大怒,将管理者毒打一顿并没收了他的财产。后来皇帝给他五千里拉钱,发还给他四分之一被设收的财产,要他出国去寻找类似的瓷盘,找不到就不准回国。这个人历经艰难,终于在波斯国王那里找到了类似的盘子,并且花了一笔巨款说服波斯国王将盘子卖给了他。他也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故事发生在1608~1611年,这位国王就是波斯沙法维王朝第五代皇帝阿巴斯大帝。这位皇帝有一个嗜好,就是特别喜爱中国瓷器,只要是比较高级的中国瓷器,就非搞到手不可。他继位之后,波斯国势日益增强,和中国的贸易也不断扩大,于是大量精美的中国瓷器便落到他的手里。公元1611年他到阿尔德比勒去祭祖庙,同时还在那里建造了一座中国瓷器陈列管,把自己珍藏的1162件中国瓷器奉献出来,并每件瓷器的底部刻上用细点组成的阿拉伯文方块题记“高贵而神圣的奴隶阿巴斯奉献沙法维寺",细点填朱,看上去好像盖上了一方图章似的。这批珍贵瓷器后来一直保存在阿尔德比勒,把阿巴斯大帝献给寺庙的珍贵图书劫往彼得堡(今列宁格勒)图书馆,有几件刻有上述题记的瓷器则劫到第比利斯博物馆。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为了使这批珍贵的瓷器免遭第三次浩劫,伊朗王室就将阿尔德经勒所藏的比较完整的瓷器移到德黑兰考古博物馆保管了。
中国瓷器的外销尤其体现在海上的“陶瓷之路"。我国有着很长的海岸线,很早就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同世界各国产生了友好的交往关系。
唐代起,我同政府相继在广州、明州(即宁波)、泉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州是唐代起对日贸易往来的主要港口。唐代商人李瞵德在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冒风浪之险由明州启航驶往日本,这是我国民间对日本贸易的早记载。从那以后,年年增多,日本称做“唐商"或“宋客商"的中国商船,仅在9—12世纪间驶往日本北九州港口的就有百余次之多。到了五代,商人蒋承勋、蒋衮等人多次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公元947年,吴越王委托商人蒋衮把一批包括越窑青瓷在内的土特产和信件带往日本送给有关官员。公元954年,钱弘俶委派商人蒋承勋代表吴越国,致书并馈赠礼物给日本政府。到了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由明州启航的泉州客人李充的商船,装载了“甆垸贰伯床,甆堞壹悟床'去日本这虽然是现存的瓷器贸易记载,但往来中日之间的商船部毫无例外地装载了瓷器。
中国瓷器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昵?由于欧洲离我国较远,所以早出现在欧洲的瓷器并不是直接从我国运去的,而是通过波斯,埃及等国传运去,而且数量极少,因而瓷器在欧就更加觉得身价百倍了。唐、宋时,中国瓷器的贸易主要操纵在阿拉伯人手里。
唐代,中国商船已可远航到阿曼、波斯、巴林沿海一带,上述各地商船也直接同中国广州、泉州等港口通航,中国船将货物运到西拉夫后,就换船通过红海再运到埃及。中国瓷器随着中外商船远涉重洋运到了贝非。在红海沿岸的科塞尔,尼罗河上游的底比斯,库夫特,开罗近郊的福斯塔特遗址,都发现了大量中国瓷器。其中,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遗物特别丰富,有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元青花、长沙窑青瓷等,碎片共达一万余片。
宋代,中国瓷器更大量地运销到国外。到了南宋,由于疆土日蹙,朝廷财政困难,国外贸易已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因此,对外贸易更有了很大发展,当时来中国通商的大小数十国。但对外贸易愈大,中国钱币流出海外的也愈多。为了防止钱币流出海外和钱荒,南宋继唐代关于钱币输出禁令之后,在公元1219年又规定凡买外贸须以丝帛、棉绮、瓷器、器等为代价交换。这样一来,宋代瓷器就更多地输出海外了,而且还远销到了东非沿岸国家欧洲人很可能是通过地中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贩运中国瓷器的,但阿拉伯商人卖给欧洲人的中国瓷器决不会很多。因此,传到欧洲去的中国瓷器都被看做是无价之宝珍藏起来,有的还用金、银等镶嵌。且前,有记录可查的早的这类瓷器是匈牙利路易大王(公元1342—1382年)珍藏过的,并于1381年镶嵌银子的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
公元1517年,葡萄牙商船首次驶入广州港,成为欧洲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国家。自此,从前远只运到地中海和东非海岸的瓷器,已经绕过好望角沿着南海岸北上,到达欧洲了。不过。这时运到欧洲去的中国瓷器的数量还是不多的。
公元1610年,有一本叫做《葡萄牙王国记述》的书里就十分赞美中国瓷器说:“这种瓷瓶是人们所发明的美丽的东西,看起来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为可爱。"可是,瓷器在当时是贵重的奢侈品,它的价值同于黄金,一般人是无法问津的。
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瓷器在海外的市场活动。因此,我国各瓷场制造了相当一部分的专供出口用的瓷器。从明朝中期开始还出现了欧洲人定制的瓷器,他们要求用王室纹章或王公纹章作为瓷器的装饰。17世纪后期,法王路易十四曾派人到广州订制饰有法国纹章、甲胄的瓷器。中国除了接受订货之外,而日还烧制一些样品送往国外,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的瓷器贸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唐宋以来,中国瓷器即运销伞世界。不少国家还仿制中国的瓷器。朝鲜是早学会制瓷方法的,他们于公元918年在唐津设窑,开始烧造瓷器。日本在奈良时代(公元8~9世纪)引进我国的烧窑技术,烧出了质量很高的“奈良三彩"釉陶。埃及人大约在法特米王朝(公兀969至1171年)开始仿造中国瓷器并取得成就。15世纪,阿拉伯人把制瓷方法传到意大利,为欧洲制瓷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总之,我国从发明瓷器以后的1000多年中,瓷器已大量运销到国外许多国家。
瓷器脱胎于陶器,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1、隋唐是真正的瓷器对外输出的开始。出口的瓷器主要是越州窑的青瓷,邢窑和定窑的白瓷以及长沙窑彩绘瓷等等。主要输出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远到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最远到非洲的埃及和苏丹,都有中国瓷器的影子。
2、宋元至明初,进入了对外贸易比较繁荣的阶段。宋代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和浙江龙泉窑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德化、同安诸窑的产品;也有广东湖安、广西西村、陕西耀州、河南临汝等地烧造的瓷器。由于景德镇的青白瓷与龙泉窑等地的青瓷大量输出国外,再加上窑工的南迁又带来了北方形成的新工艺,于是南方的青瓷白瓷的工艺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发展,而形成了后来元朝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3、明清是中国瓷器出口的最盛时期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2、到了进口国时,需要对对方国海关进行产品进口申报。对方海关会对产品信息进行核实。
3、如果企业没有进出口权利,需要委托第三方进出口清关公司,进行报关,清关;
4、物流的路线,具体走海运,空运,具体视时效而定。
5、跨境物流会处理产品进出口报关清关,尾端派送也视当地国情况派送。
升宝国际转口网,查询各国反倾销税挺方便的,把商品HS编码给一下就能查,主要省事不用管,客服会免费帮忙的,关于第三国转口贸易规避反倾销税费的解决方案和案例都有,很实用可以试一下
计算公式反倾销税税额=完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瓷砖作出双反产业损害初裁(普遍生产商/出口商反倾销税率为356.02% 反补贴税率为:103.77%)
2019年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瓷砖(Ceramic Tile)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强制应诉企业Belite Ceramics (Anyang) Co., Ltd.的倾销率为244.26%、Foshan Sanfi Import &Export Co., Ltd.的倾销率为114.49%、获得单独税率的生产商/出口商倾销率为178.20%、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356.02%。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0年3月23日对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6907.21.1011、6907.21.1051、6907.21.2000等项下产品及税号6914.10.8000、6914.90.8000、6905.10.0000和6905.90.005项下部分产品。
2019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瓷砖(Ceramic Tile)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强制应诉企业佛山市兴辉经贸有限公司(Foshan Sanfi Imp &Exp Co., Ltd.)补贴幅度为103.77%、Temgoo International Trading Limited补贴幅度为222.24%、中国其他生产商和出口商为103.77%。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6907.21.1011、6907.21.1051、6907.21.2000等项下产品及税号6914.10.8000、6914.90.8000、6905.10.0000和6905.90.005项下部分产品。
所以可以推出是在东汉时期!!甚至更早!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